到了2021年,你还在质疑连锁书店不是门好生意吗?
今年4月,百道新出版研究院发布《2020-2021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去年即便受疫情影响,中国也大约有4061家实体书店新开面世,新开书店数量是关闭书店的2.6倍,全国纯新增书店约2488家。
这派繁荣景象很难让人相信,仅仅几年前,因为电商竞争和房租上涨,市场上还到处是书店关门的消息,疫情更会雪上加霜。
然而其中元老级品牌西西弗书店,原本规划2020年新增140家新店,但受疫情影响计划缩减至40家,然后低调地完成了KPI。
作为国内民营书店中收入规模最大,直营门店最多、库存周转率最高的连锁品牌,成立28年的西西弗书店一直被人们探讨它的盈利模式。
提到最多的便是它引入了多元经营模式,比如旗下的矢量咖啡、不二生活创意馆等周边产品等,可实际上,西西弗已经能做到80%的收入来在于卖书,其他盈利项只占20%。
今天,我们只想提及西西弗书店盈利的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重要因素——选址策略。
对实体书店来说,选址几乎可以决定书店的生死,毕竟卖书并不是件高利润的事,而因为门店租金被迫倒闭的传统书店不在少数,西西弗也曾经历过类似的“生死时刻”。
▲西西弗书店发展历程
2008年,金伟竹接任西西弗书店董事长,第一步便是走出贵州,寻求跨省发展。西西弗在当时还没有几乎没有大型实体书店的重庆扎下大本营,2011年开始在全国跑马圈地。
截至8月10日,极海品牌监测到西西弗书店已经在全国29省份(含直辖市)的73座城市,拥有门店325家。
今年前3个季度,西西弗书店保持着每季度新增10家左右门店的速度,虽非高速增长,但它近3个月只关闭了2家门店,可见西西弗书店的盈利情况仍是乐观。
其中拥有西西弗门店最多的城市是北京,达到25家,实际上北京去年新开书店639家,成为全国排名第一的城市,书店品牌间的竞争也格外激烈。其次是重庆大本营有23家门店。
神奇的是,整个粤港澳大湾区34家门店中,深圳就占了23家。我们似乎看到了西西弗书店对城市选择上的明显偏好,侧重经济发达地区,在重点消费力强城市密集布店。
西西弗书店城市等级分布也佐证了这一趋势,西西弗在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的入驻率达到100%,其次便是二线城市,已经覆盖了93%,而对于三线城市的覆盖率只有26%,四线城市9%。它并没有明显的下沉趋势,下一步或许会加大二线以上城市的开店密度。
那书店开在哪儿才能赚钱呢?答案是商圈。
在西西弗书店入驻的一线城市中,门店选址购物场所的比重高达55%以上,其中北京的25家门店有80%位于商圈;新一线城市除南京和西安外,选址商圈的比重也达到50%及以上;二线城市除贵阳、佛山和济南外,商圈门店的比重同样在50%以上,哈尔滨、大连甚至有83%以上。
书店不应该都建在学校和住宅区边上吗?为什么西西弗书店青睐商圈呢?实际上,不仅是西西弗,现在大部分的连锁书店品牌都会选址商圈,理由是成本更低。
当下的书店带有两个特质,一个是文化象征,一个是商业化、大众化。地产商们清晰的认识到,实体书店能提高商圈内的文化氛围,场景营销能吸引更多的人流量,人流多了商圈的价值自然就提升了。
为此,不再把书店当作各类书籍陈列室的西西弗书店,自然成为商圈的“宠儿”,而对于西西弗书店来说,商圈愿意以低租金或门店装修补贴,甚至免租形式来招募书店丰富业态,就解决了头部成本问题。
曾经董事长金伟竹透露,如果书店的租金占到20%,基本是亏本的,而西西弗绝大部分书店的租金成本都控制在10%以内。
而且商圈本来就是人流量的保证,长期以来西西弗书店都盯着一个外部数字,只要进店人数日均达到1000人,就能保证这家店年收入500万以上。
据了解,西西弗书店从2018年起,已经不再实行连锁复制门店,而是按照门店所在商圈购物中心的定位,匹配不同的店型,主要分为黑标(高端型)、绿标(常规型)和红标(亲子家庭型)以及定制书店。
而且西西弗不开大店,标准店面积大体在500平米左右,旗舰型的大店也就800平米。小店占用商业资源少,更受商业体欢迎,也有利于西西弗控制单店成本以提高收益。
这些调整意味着西西弗书店未来的场景化服务会愈加成熟,如此和商圈的配合也会更加密切。
书店+商圈确实是双赢组合,因此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连锁书店品牌出现,商圈也愈加拥挤,再加之樊登书店这种线上走向线下的品牌,正往社区加密,差异化竞争也在进行中。这时,作为头部品牌的西西弗书店应该要思考的是,接下来如何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