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西西弗书店深圳COCOPARK店正式开业。事实上,这是西西弗书店2013年进入深圳后的第3家书店,也是全国的第24家书店。
金伟竹总结西西弗书店的发展经验称,书店空间体验是基础,体验真正承载的产品运营能力,考验书店是否能够给读者好的产品,是否能够产生不断的吸引力。
而当前的国内市场,亚马逊中国、京东、当当正在相互角力。尽管竞争激烈,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电商,对客单价较低、利润较低的书籍定以低价,有时不惜赔本赚吆喝,一度被认为是出版商乃至实体书店的潜在“敌人”。
金伟竹表示,电商的做法更多是以折扣的形态呈现,这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特别是像书这种低价产品,现在更是处于这样的状况,电商对行业的损伤很大。”
而作为实体书店,西西弗书店由于对成本的承受能力有限,因此避免打价格战另辟蹊径,探索错位竞争的业态,无疑成了合理选择。
金伟竹认为,书不是一个能拿价格衡量价值的产品,做实体书店更应讲究品质性和体验性。很多书店做不下去,多是由于对体验性的打造能力很弱。
据了解,西西弗的每一家书店都定位不同,装修呈英伦风格,书籍或年轻化或综合化。同时,书店除设立传统的书店去,还创立文化创意产品馆“不二生活”,以及咖啡馆。
近期,西西弗书店还在部分地区经营“7&12阅听课”儿童体验馆,并配以适龄图书及创意产品。
不过金伟竹表示,西西弗书店仍只是书店的形态,其它东西只是阅读推广的补充,作为提高读者阅读的体验性而存在。
“互联网能起好的催化作用,电商的出现让我们能够更明白实体书店应该如何做好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金伟竹指出,真正保持读者持续不断和书店产生的互动形态,还得看书店的运营能力、服务能力和产品能力,西西弗书店真正的核心正是在这些方面。
采访实录:
互联网和零售商是什么关系,是促进关系还是影响关系品牌商受目前互联网影响多大,它是阻滞还是促进你们的发展
金伟竹:在一个网络时代,说互联网对我们没有影响是不可能的,一定有影响,但是影响的程度很关键。我一直认为看清互联网的特性与自身发展的路径关系,就可以避开此间的一些问题,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错位。
做实体书店,我们更讲究品质性和体验性,如果做得很一般,失去体验性,受到的互联网冲击一定会很大。作为人,他对于体验性的需求非常强,这是非常核心的。互联网有它的长处,但实体店的一些优势它是无法具备的,例如图书的引导方面实体书店就比互联网强,互联网更多是读者自己去选择书籍,而实体书店通过对书籍的组合、摆设可以引导他们去购买哪一类别的书籍。
商场方面,恒隆地产的陈启宗之前说过目前内地的商场已经够多了,都可以养老鼠了,您对商业地产同质化过剩的现象怎么看
金伟竹:我觉得商业地产同质化是正常的一件事,并不一定要存在什么差异性,因为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未来,所谓的差异性是来自于一个购物广场它本身的运营能力、招募品牌的整体运营能力及互动形态不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品牌问题。
中国这么大量的商业地产,有很多肯定会被淘汰。这是一个过程,能够留下来的肯定具有独特的想法和非常强的生命力。真正能够生存得很好的,无论运营能力、互动能力等方面都是非常强的。所以在选择品牌方面,购物广场与其把目光聚焦在品牌差异,不如聚焦在品牌后期的运营能力和互动能力方面。
西西弗发展21年了,在很多省市都开了店,不同区域对选址及书籍的组合有怎样的考虑
金伟竹:西西弗是一个书店,书店本身客户跨层很宽,我们和购物广场的合作和其它品牌不一样。我们是在做一个文化生态的推广,从这个角度上我们更多地选择能够影响到客户群的地点。
第二个,我们看重的是合作方整体的运营能力、服务能力各个方面,来做一些指标进行选择。西西弗和购物广场的合作时,购物中心需要有对文化存在的认知性,这个很重要。
西西弗这种书店本身的盈利能力并不是很强,对成本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它进入商场以后必须寻求一种复合的合作,能够形成一个供应的形态,而不是很简单的租与被租的关系,是通过复合形态合作,这样它的作用就能够大大的发挥。
西西弗在发展过程中由书社发展成目前复合形态的书店,是否也是由于这个原因
金伟竹:对,这种复合形态不是指我们的产品之间的复合,而在于合作的复合形态。我们进入一个购物广场,我们是为提高购物广场的品牌感而来。另外,我们可以做到与读者和开发商进行互动,比如举办文化活动,互动性很强。
从书的角度来说,不可避开的话题是网络书店,网络书店的价格比实体书店便宜。西西弗作为销售商,在书的售价方面并不具有竞争力,那它的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是精品书的挑选,还是营造的文化氛围
金伟竹:我对互联网一直抱有欢迎态度,但是我并不认同互联网的一些做法。电商的做法更多是以折扣的形态呈现,不管怎么说,我觉得这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特别是像书这种低价产品,现在更是处于这样的状况,电商对行业的损伤很大。
为什么我不在意电商的影响因为我不认为中国的商业形态是非此即彼的,要在A和B之间做出选择,它一定是多元构成的形态。这意味着有网店,也有实体店,这是个构成关系,并不是说网络店替代传统书店。互联网能起好的催化作用,网络书店的出现让我们能够更明白作为一个实体书店应该如何做好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和网店各自所负责的这种社会效应不一样。
为什么我对西西弗有信心西西弗覆盖的客户层一般都有一定的消费能力。首先书是一个很低价的产品,打到七折也就省几元,不像大宗产品打个八折就能省很多钱。这个角度上来说,书不是一个真正能拿价格来衡量价值的产品。
很多书店做不下去,有个很大的问题是对体验性的打造能力很弱,这是体验性的问题。我谈的体验是什么中国的商业蓬勃发展,五花八门,大家不缺概念,每个人都在做不同的概念。但是我认为真正的体验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要考验一个企业真正的运营实力和互动实力,这个很重要。
我认为西西弗重点在内功上下了工夫,做到了真正的体验。像实体空间,一个书店的空间漂亮或者氛围好只是个基础而已,这不是核心。我们的想法是,空间体验只是基础,体验真正承载的是产品运营能力,考验书店是否能够给读者好的产品,是否能够产生不断的吸引力。
第三,我们去做更大的增量。我们服务互动的体验,我们的文化活动,与读者的互动性,以及给他们一种主题形态。这三个元素放在一起才能构成真正的体验概念。
如果书店只是个书店,即便跨了界,空间搞得再漂亮读者也习惯了,他们不觉得怎么样。真正保持读者持续不断和书店产生的互动形态,还得看书店的运营能力、服务能力和产品能力,西西弗真正的核心是在这些方面。
比如说,我们按照客户群的阅读需求去选择他们喜爱的书。西西弗每一个店的定位都不同,由于客层的不同,一定得知道怎么去服务这些客层的需求。所以我们的企业内部中,方向多是专业化和精细化的,我们是一种买手形态的表现。
如果西西弗推广的是一种文化体验,而现在人的生活节奏很快,这种文化到底能够改变多少人,或者满足多少人的文化需求
金伟竹:未来,中国将是一个文化需求大的国家。目前我们需求太低了,但是这个趋势是往上走的,文化是软实力。从需求论角度来说,读者对于文化的需求是从物质到思想,再到精神。
这是人类必然的一个发展趋势,特别是像中国,过去文化发展弱,现在迎来了成长的契机。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是有信心,读者肯定越来越多,文化需求越来越往上走。因为我们知道社会的进步的重要,每个人都要通过学习、阅读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这个社会才能进步。
您刚才说西西弗对读者有引导作用,是不是通过书的不同挑选,以及产品打造来实现我注意到放在书店显著位置的多数是快销类书籍,这也是经过调研而做的调整吗
但是,对领域范围的限制并不是很严格。我们认为阅读不要怕浅,只要读者喜欢阅读了,自然会从浅到深递进,一定是这样一个过程。就像我们年轻的时候读金庸、古龙一样,我们的阅读习惯一旦被培养了,就越读越深。
所以这个店里有畅销书,也一定有深奥的社科、生活、经管类书籍。这些都是需求。我们更愿意去推动的是如何让人对阅读产生乐趣,所以书也是由浅入深的过程。
西西弗目前打造体验式阅读,目前有没有收到一定的成效目前读者流失很严重,网络电商的冲击,会不会使他们变成只逛书店的人
金伟竹:西西弗一直鼓励大家抄书,我们有这方面的语录。我觉得市场是培育出来的,而且有消费力的人不会在意这点钱。当然,没有钱的人来逛书店,就是开启了他对阅读的兴趣,能踏入这个门就表示他有踏入的意义。
读者不买书,我们欢迎在这里看书,久了他自然喜欢阅读,市场就这样一点点培育出来了,这个我们不担心。20周年来我们一直这样做,我们伴随着读者一起成长。
台湾诚品书店也有复合形态这种经营模式,会不会有人将诚品书店和西西弗书店做比较两者之间区别是什么
西西弗更多是很单纯的形态,只是做书店,所以我们的店怎么看都是书店,而不是咖啡吧,咖啡只是一个组成部分而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度,这是一直坚持的理想。我们并不希望走向多元,而更希望专业地做书店这件事。当很多人说西西弗不只是一个书店的时候,我们就是要做一个好的书店。
其他东西只是作为阅读推广的补充。例如我们为什么做个咖啡馆,这不是一个简单地做一个咖啡馆,而是因为我们知道很多人需要在更好的环境下阅读,他们有相应的购买力,这样的群体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就做咖啡馆。我们书店的咖啡馆永远不能和星巴克等品牌相比,翻台率永远是最低的,因为它只是围绕推广阅读进行的。
有很多书店出现了关门现象,不少书店和过去的西西弗一样开始转型,有的难免就会模仿西西弗模式,你觉得西西弗这种模式可以复制吗如果可以,在复制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金伟竹:这种问题特别难回答。任何一个书店关门,一定是由于它适应不了这个时代的发展。西西弗是2007年开始转型,我们对商业进行了研究,认为文化和商业并非是矛盾的。我们永远是以阅读文化推广为主,商业是我们的推广途径。
对于复制这个问题,我想西西弗肯定可以复制的,我们开了20多家店就是例证。对于其他企业是否能够复制,这在于每一家企业的思考。书店如果不是按照一个现代企业建制去走,不是重视它本身存在的概念到技术形态,那就自然很难去复制。
如果一个书店有价值点,同时又有概念的不断创造,很重视数据、技术这些平台的运用,它可能会去开发相应管理运营的机制形态等方面,有可能就可以去复制。
西西弗一开始转型的时候,是不是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金伟竹:会的,西西弗在转型的前几年扩张并没那么快,这几年就快一些。这个过程中会碰到与发展节奏相应的很多问题,迫使我们去思考如何解决才能保持高效性。我们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会变革,变革带来的就是今天的成果。所以我们开店速度能够保持很快的速度,搞清楚什么叫规范,什么叫标准,事情就好做了。
说到扩张,接下来西西弗会有什么样的扩张计划会去哪几个城市,还是会继续在已有城市深耕
金伟竹:这个时期还不是西西弗真正意义上的爆发期,我们只是开店速度比之前更快了而已。做商业的人知道,一个品牌一年开十几二十家太正常了。未来我们肯定还会在其他城市布局,当然要根据城市的商业形态与合作形态来决定。我们并一定是把某一种模式固定得很死,而更愿意在了解自身的状况后再去评估,灵活地调整开店计划。
从云贵川到深圳,我们是从低往高做,经历过不好的日子,信心更强。如果从高往下做,好日子过了,不好的日子就适应不了。我们有天然优势,因为我们从20多平方米做起,到今天进入省会城市贵阳,到成都、重庆、深圳,到沿海一线城市,积累了20多年的经验,了解不同的市场。懂得在起点低的城市生存发展,到高起点的城市就更容易、更好做。
从书店本身来说,它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发展趋势,是不是也是目前这种多元化的经营方式怎么升级和改进
金伟竹:我今天讲了三种体验,这才是最重要的。只要真正做好这三种体验,就一定能够经营好书店,如果做不到就很难。
今天,我们不能为了书而卖书,书是产品,我们更要知道谁需求这些书。本质还是要回归到人身上,这个很重要。我们所有人做商业也应该如此。要知道自己的客户群在哪里,知道自己能够给客户群提供什么样东西和产品,这样才能双赢。
也就是说,未来书店是根据这三个体验来发展的
金伟竹:对,这个非常重要。人是心理动物,他喜欢好的氛围,这是最基本的需求,因此书店做得有氛围很重要。但氛围再好,产品、运营、管理都不好也无济于事,这是最核心所在。
在这个基础上,还要能够增加和读者之间的黏度。怎么增加黏度可能互动能够成为一种不错的方式。
越来越多的出版商在出版同一本书时会有两种版本,一种是电子版,一种是纸质版,未来的书会如何发展电子书是否会逐渐替代纸质书
金伟竹:我认为不会,因为纸质书是有多方面功能的。阅读的概念可以很宽泛,购买书获得的是狭义的阅读,但却具有收藏性。电子书作为时代的产物,它的存在是必然的,与纸质书之间不是非此即彼,因为每个人选择读书的方式不同。
比如说我,我虽然是开书店的,但坐飞机的时候会用ipad看电子书,平时还是喜欢看纸质书。每个人的阅读形态都不一样,而且在不同地点对书的形式的选择是多变的,并不是喜欢电子书或纸质书这么简单,这是一种平衡的关系。
老商圈要讲好新故事。
不管购物中心处在什么样的阶段,如何在稳定与变化间保持平衡,这是我们始终在考虑的问题。对于购物中心来说,永远不变的就是“变”。
海岸商业集团副总裁陈柏昇认为消费理性化促使品牌有了不同层级定价调整,消费者趋向户外运动推动了运动品类的细分化。
今天我们做购物中心,已经不是一个建筑或一个商场,而是内容的缔造者、平台的建设者、社交的传递者,我们需要创造的是情绪价值和认同感。
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做商业想先人一步,就要跟上市场变化和消费者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