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沈小姐有点犯嘀咕。在她看来,要降价还不如干脆降个彻底。到底要不要趁降价赶Vista的时髦呢?这是个问题。
降价风暴来袭
2007年8月1日,微软历史上最为凶猛的降价风暴登陆中国市场,且声势浩大,来势汹汹。微软中国正式宣布,中国市场上的家庭用零售全包装(FPP)简体中文版WindowsVista进行大幅度的价格调整。彩盒包装Vista家庭普通版零售价从1521元降至499元,家庭高级版则从1802元降至899元,最高降幅超过千元,高达67%。此外,Vista中文商用版和旗舰版也都有千元左右的降幅。
而在此之前,微软始终强调“全球统一售价”,这次单单针对中国市场的大幅调价行动,犹如巨石入水,激起了业内震惊和疑问的波澜。
7月24日,微软中国公司发布的Vista最新进展中显示,从WindowsXP操作系统过渡到Vista的大众消费用户保持着很高的增长势头,仅五月份单月的增长率已达到36.7%。在发布之后的五个月里,Vista在全球已累计售出了6000多万套拷贝。
然而,对中国市场销量数字的避而不提还是引起了业界的质疑和猜测之声。之前的调查显示,渠道商普遍反映Vista价格偏高。于是有人猜测,中国市场所受的“特别待遇”可能还是源自于渠道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在为即将推出的SP1迅速扩大市场占有量。
此次降价更是授人以柄,让有些业内人士认定Vista在中国市场上的成绩单不怎么好看,这时降价正好赶上暑促末班车,以改善Vista在国内的销售萎态。
微软则特地对大幅降价行动作出澄清,解释降价的原因并不是Vista的销量不佳,而是希望更多的消费者能体验到这款新系统的魅力,并期望由此能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5元和499元之间的选择
和沈小姐一样认为PC机也会随之降价的消费者,发现自己的想法落空了。微软中国Windows客户端产品部总监韦青表示:“在这一次降价行动中,并不包括OEM市场,也不包括主流的WindowsXP操作系统。降价将会是一个长期策略,微软希望通过此次行动,能拉大在零售市场的销售。”
事实上,国内PC厂商是Vista在中国的销售渠道,微软给PC厂商提供的OEM成本价在300~400元之间。所以,即使是大幅降价,中国市场上最大的盈利方依然还是OEM厂商。微软在降价之余仍然没有忘记考虑“同盟军”OEM厂商的利益。
在网易开展的投票调查中,对于“微软宣布Vista中文版降价一半,你会考虑购买吗?”这一问题,选择“不会购买”的网友在7885票的总票数中占到了81.9%。有网友坦言:“买得起用不起。”更有甚者戏言道:“等什么时候降到四块九毛九我就买。”
韦青曾在发言中承认,499元只是微软的市场指导价,经销商的实际零售价可能会更低。尽管Vista的售价已跌至500元以下,但消费者似乎并不领情。甚至还有人认为这只是降价策略的开始,消费者仍需静观其“降”,等待一个更成熟的价位。
虽然微软以低价“下嫁”中国市场,一定程度上也是意在以低价政策打击盗版,挽回市场和消费者的注意。但困扰微软已久的盗版问题,在短期内可能仍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在被问及微软接下来是否还有针对Vista的后续降价行动时,韦青则表示,按照IT市场的发展规律,理论上产品的价格会不断走低,任何一个产品的降价都是没有底限的。微软无法明确表态,但由于每年的研发成本高达70亿美金,使得Vista的产品价格不可能降得太低。
除了OEM厂商预装以及政府采购之外,选择正版Vista的用户有待进一步扩大。即使价格变得“亲民”了许多,Vista仍难打动像沈小姐一样的中等以上收入人群。
削足适履之困
小周是在Windows2000上市的时候购买的第一台个人电脑,2001年WindowsXP进入中国时,他又紧跟潮流把系统升级至XP。2005年,那台PC“寿终正寝”,随即他又攒了一台在当时看来各方面硬件条件都比较领先的新机器。这台半新的PC现在正值“壮年”,运行良好但却无法承载Vista的需要。如今Vista来个大跳水,心动之余,他又颇有点为难:“要说为了个Vista换台新机子,是不是有点削足适履的意思?”
的确,大面积接触电脑的中国消费者多是在2000年前后购入PC机的,正常情况下在Vista面市之前,这批用户中的大部分人已更换过一次电脑。尤其是去年趁着双核大卖,采购新机的用户特别多。照这个周期计算,要让那些消费者为了Vista给机器大换血,或者多掏一笔银子更换配置,也不太现实。
韦青明确强调:“在过去,微软主要是针对新装电脑用户推Vista;而这次,我们希望满足那些已具备从XP升级到Vista条件的用户的需求。”
大、中城市的PC市场正在趋于饱和,厂商逐渐把目光转向中、小城市,中、小企业乃至农村,热销机型也在向中低端电脑转移。而Vista对硬件的苛刻要求,使得实际的市场反馈远远低于预期值。
软件经销店也普遍表示,降价之前Vista的月平均销量不到10套。而此次XP操作系统虽然没有降价,销量却仍比Vista高出近一倍。
在Vista大幅降价之前,以中国消费者目前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水平,仅作为操作系统就能匹敌一台PC机价格的20~30%,这个价钱的确难以令人对它敞开怀抱。以家庭普通版为例,从面市时的2060元起,一路走跌至1780元、1521元,每次降价都是10%左右的幅度,犹如隔靴搔痒,不痛不痒。
兼容性不再成困扰
微软方面介绍,早在2005年甚至更早的时候,微软就开始主动与OEM和一些主流的应用软件提供商联系,共同测试Vista。在1月份发布的时候,Vista已经能够支持150万种设备。
微软还设立了OEM反馈机制,随时接受用户使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反馈,还有一个专门的团队来负责解决这些问题。现在WindowsVista的操作系统已经能够支持210多万个设备。
一位PC渠道商也说,Vista上市的几个月里,微软对解决兼容性问题的态度十分积极。往往是头一个星期还不兼容,到第二个星期就解决了。
“赚吆喝”的隐忧
其实,每一款变革性的新品上市,都需要一个漫长和艰难的过程,才能逐渐得到用户的认可和接受。但这次微软充分放低姿态向中国市场倾斜,可以说给足中国消费者“面子”,但仍未能赢得消费者青睐。
如果说Vista不被待见是因为用户体验的改变,可是从Windows2000到XP的迁移,用户的习惯改变不可谓之不大,仍然平稳地完成了过渡,没有掀起大的波澜。更不要说用这样的“跳楼价”都换不回消费者的心,微软在历史上恐怕还没体验过如此强烈的挫败感。
这次降价获得的反馈对微软来说不会好受,更不好受的是,他们对用户使用习惯的牵制链条似乎在此脱了一环,面临着脱节的危险。从WindowsNT、95、98、2000到WindowsXP,微软已经成功地培养起用户对Windows操作系统的依赖和习惯。而Vista这一步,微软有了踏空的感觉。
微软此次真诚的“赔本赚吆喝”之举流露出它的这层隐忧。毕竟从XP到Vista的转变,不仅仅是二维到三维这么简单,它对用户体验的重塑几乎需要从头来过。
微软曾在7月表示,将在3年内推出继WindowsVista之后的新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7。对此,业内迅速聚集了这样的声音:消费者,特别是企业级用户,是否可以跳过Vista,直接从WindowsXP升级到Windows7?
有分析师对此指出,微软在Vista尚未普及之时就匆匆宣布Windows7的消息,对Vista的推广非常不利。
如果这次Vista“掉链子”,那么Windows7推出之后,用户是否还能从XP顺利迁移至Windows7?Windows操作系统用以牵制用户习惯的那条长长的产业链是否会就此断裂?(徐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