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国际航空客货流量迅速增长,航空运输在国家间的远程运输中的作用日益显著,逐渐成为社会交流和经贸往来的重要载体。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的两大主要任务。未雨绸缪,疫情背景下,加强国际航空运输领域的再研究,对于促进市场研判的精准性和政策制定的针对性,增强后疫情时代我国民航的全球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东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目前我国周边区域中整体与我国开放最早、开放度最高、业务量最大的国际航空运输市场,其未来发展对我国国际航空运输市场格局影响较大。因此,本文从发展沿革、预测分析和政策建议三个方面入手,对我国与东盟航空运输市场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构建国际化、大众化的航空市场,实现民航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中国与东盟航空运输市场发展概述
01
(一)航空运输政策沿革
东盟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区,是我国周边重要地缘政治带,也是我国重要的贸易、投资市场和富有潜力的能源及资源供应地。自东盟成立以来,我国与东盟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经贸合作更加紧密,特别是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标志着双方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航空运输在发展中国与东盟政治和经济关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与东盟各国民航关系良好,初步建立了覆盖中国与东盟各国主要城市的航线网络,有效地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人员往来和经济贸易。
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经济合作的不断加强以及贸易环境的不断改善,对发展双方整体航空关系提出了更高的需求。2005年在中国与东盟第四次交通部长会议上,中方提交了中国与东盟区域航空运输合作概念性文件,建议双方全面展开航空运输领域的合作,包括在航权安排、航空安全、航空保安、空中交通管理、航空公司、机场、信息交流以及人员培训等,该文件得到了东盟各国的一致认可。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出席中国与东盟十国领导人第十二次会议时再次提出,将2010年签署中国东盟航空运输协定作为中国与东盟下一阶段合作建议之一。经过四轮磋商,2010年11月19日,我国与东盟十国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政府航空运输协定》及其第一议定书,该协定及其第一议定书的签署为双方空运企业经营航线提供更为灵活的航权安排,进一步促进双方经贸及人员往来。2011-2012年冬春季,双方航司每周运营班次达770班,东盟境内的通航点为19个。
(二)运输市场发展现状
2010-2019年(自第一议定书签订以来),随着中国与东盟之间经贸、旅游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中国与东盟之间航空旅客运输量呈现快速增长,运力投入的平均增速达到20%以上。2019年,运力投入约为7600万座(含加班、包机和公务机),往返班次量约为34.5万班,旅客运输量达到5700万人次,平均客座率约在75%左右。
图1:2010-2019年我国在东盟各国投入的航空运力情况
从实际市场运营的情况来看(以2019年为例),我国的广东、上海是东盟的主要通航省份,市场占比分别为25%和13%(运输量占比分别为23%和15%)。从通航的国家来看,泰国的班次量和运输量占比皆为最高(37%和38%),越南和新加坡的旅客量占比分别达到14%和12%,受南海问题的分歧与争端影响,使得中国与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等国旅游与经贸往来受到一定的影响,航空旅客运输量的市场份额和平均增速有所下滑。近3年,我国至老挝、文莱等国家的旅客运输量基数虽小,但增长较快,由于上述国家国内政治较为稳定,在“一带一路”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且文化特色鲜明,未来贸易投资与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从各省与各国的运输量情况来看,广东—泰国、上海—泰国、广东—马来西亚的旅客运输量较大,分别达到378万人次、319万人次和222万人次,广东—越南、四川—泰国、上海—新加坡、广东—柬埔寨、北京—泰国的运输量皆超过了150万人次。
图2:2019年我国与东盟地区航线网络结构
从运输航点情况来看,曼谷、新加坡、吉隆坡为中国至东盟运量较大的点,运输量皆超过500万人次。在东盟至中国的航空运输市场上,年运输量大于1万人次的航线组成的航线网络中,共覆盖47个中国内部城市,主要为千万级以上机场,覆盖37个东南亚区域机场,主要为旅游热点城市。
02
中国与东盟航空运输市场预测分析
(一)发展趋势分析
东盟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处于或即将进入工业化阶段,该阶段经济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因此航空市场需求也将快速增长。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推进,我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提升,经贸关系更加密切,各领域务实合作将不断深化,人员交往将日益增多,为双方航空运输市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的不断深化,为两地旅游业和商务客流的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未来发展预测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实施,将为我国与东盟航空运输市场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发展的速度、质量、结构将实现同步升级。基于此,本文分别利用“自上而下”的宏观预测方法(按照经济、人口、收入、出行偏好等进行总体需求量的预测)和“自下而上”的微观预测方法(对各国吸引力、各城市对航空需求量进行预测),之后将两种算法得到的结果汇总,两者差距保持在5%左右的波动区间,循环印证我国与东盟航空运输市场的运输需求量。并按照保守、乐观、高速三种方案进行预测,按照保守估计,到2025年我国与东盟之间的航空运输量将达到1.08亿人次,平均增速将超过6%(如图3)。
图3:中国与东盟航空运输市场发展预测
中国与东盟航空运输市场政策建议
03
(一)以枢纽建设为抓手,加强与东盟的互联互通
以枢纽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北上广三大门户枢纽至东盟地区的时刻利用效率,根据东盟的市场特点和航班计划,优化机型结构,积极打造航空快线,增强东盟与其他国际市场、国内市场的中转衔接,提升国际中转吸引力。合理引导和培育昆明、南宁、成都、重庆、西安等国际枢纽面向东盟的门户功能,提升航线航班的宽度和厚度,提高互联互通水平。鼓励其他二三线城市开通至东盟国家的航线航班。
(二)完善航空公司在东盟市场的布局
各航空公司在东盟市场上要实现差异化、协同化发展,充分发挥自身市场优势,形成市场竞争合力。各航司要充分利用分子公司的网络优势,提升东盟对其他国际市场、国内市场的旅客喂给能力。在时刻协调机场严控外方低成本航空公司的运力投入。
(三)充分利用第五、六航权以及代码共享等方式拓展东盟航线网络
目前,东盟已有部分国家对我国开放第五航权,但利用并不充分。建议通过国内航段代码共享和第三国代码共享等合作方式扩大经营范围,建立东盟内部虚拟航线,进入东盟内部航空旅游、商务市场,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结构,不仅充分利用门户共享资源,还要挖掘第五航权基础上的以远共享,以及第三国代码共享、第三国承运人代码共享等航权资源。
(四)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
拓宽东盟市场覆盖面,采取地区差异化营销策略,将是东盟航线经营的重要准则之一。东盟各国间经济发展情况、宗教文化信仰、旅客构成成分上均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各国的经济、文化与地缘状况的不同,采取差异化营销手段,根据市场特点和建设重点,分层次、分重点细化市场。对每个航点建立不同的市场与网络目标,进一步提高国内航空公司网络中枢质量,提升我国航空运输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大力发展货物运输
在东盟经贸增长的强劲背景下,航空货运在未来将有一个飞跃式的发展,上海、广州、深圳、北京、南宁基于便利的位置,广袤的市场和开放的航空环境,应当成为东盟货运航线网络的国内枢纽。面对巨大的货源市场,中方航空企业及时开辟货运航线,抢占市场先机,将是进军东盟空运市场的重要武器之一。中方航空公司只要能全盘考虑,重点解决,大胆出击,开展规模化的全货运业务是完全可行的。
(六)合理规划机队配置
第一、国际航空市场需求旺盛
近年来,我国国际航空运输市场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这与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民航行业“积极主动、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对外开放战略是分不开的。目前,我国国际航空运输市场也进入到快速成长期,近5年我国国际运输总周转量、国际旅客运输量、国际货邮运输量三大指标的平均增速皆超过10%,远高于同期国内市场三大指标,国际周转量(不含港澳台)占总周转量的比例持续提升,从2013年的31.46%提高到2019年的36.15%;全年实现国际总周转量464亿吨公里,运输国际旅客人数1.39亿人次,截至2019年底,我方航空公司已通达全球六大洲59个国家的148个航点。
第二、市场仍以亚洲地区为主
从旅客运输量的市场份额来看(图1),亚洲一直是我国国际运输的主要市场(近几年的市场份额维持在75%左右),其中东南亚、东北亚约占整个亚洲份额的95%;欧洲、北美地区运输量皆超过1000万人次,澳洲约为500万人次左右,非洲(144万人次)和南美(1万人次)等地区的市场份额相对较低。
从各个国家来看,泰国(2159万人次)、日本(1981万人次)、韩国(1849万人次)为我国主要的航空运输国家,美国、越南皆超过800万人次,新加坡、马来西亚运输量皆超过了600万人次,此外,俄罗斯、柬埔寨、澳大利亚等13个国家运输量超过100万人次。
第三、国际航段以短粗型为主
从前100大国际航段来看,我国国际航段主要是“短粗型”航线(即航程较短、运量较大),主要以东南亚和日韩地区的航点为主,前100大国际航段(运量占比为70%)平均航程为3465KM,平均运量为44万人次。
从国际前20大航段运量来看(图2),运量较大的航段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其中浦东—大阪、浦东—仁川、青岛—仁川运输量皆在200万人次左右;浦东—新加坡、浦东—成田等7条航段运量超过100万人次。从远程洲际航班来看,浦东—巴黎(97万人次)、浦东—洛杉矶(87万人次)、北京—莫斯科(79万人次)排名较为靠前,且近三年增长率较快。以上航线中,浦东—大阪近几年的增速较快,主要是由于东京的航权已用满且时刻资源相对紧张,因此分流至大阪的班次和运量逐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