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经济的新“三重压力”国盛宏观高频半月观

海外疫情继续好转,国内经济面临疫情、高温干旱、地产弱三重压制。后续经济、政策会怎么走?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每半个月高频数据进行跟踪:1)国内外疫情、疫苗、人员活动情况;2)国内经济;3)流动性。本期为近半月(2022.8.7—8.21)以来的经济数据跟踪。

1、总体看,近半月高频数据“有喜有忧”:

>忧在,国内疫情再度反弹,受疫情影响城市GDP占比升至38.5%(前值25.5%);高温、干旱导致四川、重庆等多地限电;地产仍弱,特别是30大中城市地产销售、百城拿地环比均大幅回落;出口运价回落,指向8月出口可能延续回落(但预计仍有韧性)。

>喜在,黑色产业链开工明显反弹,特别是钢铁开工升、库存降,指向需求有所好转;上游资源品价格多数回落,上游对中下游的挤压可能弱化;沥青、水泥等库存均有所回落。

2、继续提示:下半年政策仍需全力稳增长、稳信心,宽松仍是大方向,当务之急是避免地产“硬着陆”(当前风险可能并未实质性消除)。

3、短期看,继续紧盯5点:疫情演化;稳地产对策,包括8/22大概率下调5年期LPR等;补资金缺口的增量政策;二十大和第6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进展;水泥、沥青、挖掘机等基建中观指标。

4、下为近半月(8.7-8.21)国内外高频一览:

>疫情、疫苗&人员活动:国内疫情反弹、人员活动回落,疫情对经济拖累强化;

>国内经济跟踪:生产、价格分化,地产弱,库存降,稳增长还需加力;

>流动性跟踪:降息落地、OMO维持“地量”,中美利差倒挂再度加深。

报告摘要:

一、总体看,近半个月高频数据指向当前经济压力仍大,集中体现为疫情再度反弹、地产延续走弱、高温干旱限电“三重压力”

>继续提示:下半年政策仍需全力稳增长、稳信心,宽松仍是大方向,当务之急是避免地产“硬着陆”(当前风险可能并未实质性消除)。短期继续紧盯5点:疫情演化;稳地产对策;补资金缺口的增量政策;二十大和第6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进展;水泥、沥青、挖掘机等基建中观指标。

二、疫情、疫苗&人员活动:国内疫情反弹、人员活动回落,疫情对经济拖累强化

1.疫情:国内疫情再度反弹,截至8.20,全国新增确诊+无症状连续10日超过1000例。近半月,全国日均新增确诊611例,前值约142例,日均新增无症状1594例,前值约448例;分城市看,截至8月18日,受疫情影响的城市88个,GDP占比约38.5%(前值25.5%),指向疫情对经济的拖累再度增加。海外疫情延续好转,欧、美新增确诊回落。全球日均新增确诊87.0万例,前值101.1万例,其中美国日均新增10.7万例,前值12.5万例;欧洲日均新增10.3万例,前值18.7万例。

2.疫苗:中国累计接种34.3亿剂次,近半月日均接种回落至28.5万剂次,前值约63.3万剂次;全球疫苗累计接种124.9亿剂次,至少接种1剂次人数比例67.5%。

3.人员活动:百城交通拥堵指数环比降4.3%;地铁日均出行人数减少3.0%,指向疫情反弹、人员活动有所回落。海外商业航班数量延续震荡,当前约为疫前水平的102%(前值102%);欧美交通拥堵指数分化;人员活动多数回升。

三、国内经济跟踪:生产、价格分化,地产弱,库存降,稳增长还需加力

1.供给:中上游开工分化,其中黑色链多数反弹。近半月来,唐山高炉开工环比上升4.0个百分点至55.2%,相比2021年同期高约1.6个百分点;焦化企业开工环比上升6.4个百分点至67.7%;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同比仍偏低约4.4个百分点。下游开工仍偏弱。汽车半钢胎开工率降1.2个百分点至62.9%,同比升约0.6个百分点;江浙地区涤纶长丝开工率环比小升0.6个百分点至64.1%,同比低约32.0个百分点。

2.需求:地产销售再降,土地成交再度下行、但仍略高于2021年同期。近半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环比下降21.6%,相比2021年同期降约29.2%,降幅有所收窄;百城土地成交面积环比降30.6%,相比2021年同期上升约4.1%(前值升37.8%)。工程机械销售季节性回落,挖掘机使用时长小幅回升。7月挖掘机销量环比降13.6%至1.8万台,其中内销约9250台,环比降16.1%、同比降约25.0%;7月挖掘机平均开工时长环比上升5.4小时/月、同比偏低约5.7小时/月。沿海8省发电耗煤续创历史新高;汽车销售弱化。近半月沿海8省发电日均耗煤235.8万吨、前值约227.4万吨,环比升3.7%,同比增加8.2%;8月前两周乘用车日均销售4.7万辆,低于7月7.4万辆和去年同期5.8万辆。

3.价格:CRB工业原料现货指数延续小幅反弹,重点商品价格多数下跌。其中,CRB工业原材料指数环比续涨1.2%(前值为涨1.2%),布油价格环比续跌5.6%至96.7美元/桶,前值为跌1.4%;动力煤价环比跌0.5%,同比偏高约21.5%;铁矿石价格环比下跌2.4%,相比2021年同期下降27.3%。中游工业品:价格均小幅回升。螺纹钢现货价格环比涨2.0%,前值为涨3.5%,水泥价格环比小升0.1%,前值为跌0.3%。下游消费品:价格均有所回落。猪价环比跌0.7%,前值为涨2.9%;菜价环比下跌1.2%,前值为跌0.1%。

4.库存:煤炭库存小升,钢材、沥青、水泥延续去库。沿海8省电厂日均存煤2896.5万吨,近半月环比增加0.2%,主因近期供煤仍偏高。钢材去库仍快,近半月库存(厂库+社库)减少185.6万吨,库存绝对值创近年新低;沥青库存下降9.4万吨,前值为降5.5万吨;水泥库容比下降2.4个百分点至69.5%,高于2021年同期约12.3个百分点。

5.交通&物流:航运价格全面回落;国内物流运价小降。近半月BDI指数环比续跌20.2%,前值为跌12.6%;CCFI指数跌4.5%。公路运价指数环比跌1.1%,同比偏高约2.7%。

四、流动性跟踪:降息落地、OMO维持“地量”,中美利差倒挂再度加深

1.货币市场流动性:考虑到货币市场流动仍然十分充裕,央行OMO维持“地量”(20亿);货币市场利率延续走低,R007和DR007利差均值收窄8.0bp,非银融资溢价率有所回落。3月期AAA+、AA+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分别环比下行11.1bp、11.8bp。

2.债券市场流动性:近半月利率债发行7899亿,环比少发1058亿元。其中地方专项债发行146亿元,环比少发4.1亿元;年初以来合计发行3.47万亿,占比95.1%。10Y、1Y国债到期收益率均值环比上行6.8bp、4.2bp至2.580%、1.724%,期限利差收窄约2.6bp。

3.汇率&海外市场:截至8月19日,美元指数收于108.11,近半月均值上行0.1%。其中,美元兑人民币约6.807,对应人民币贬值约0.1%;近半月10Y美债收益率均值约2.98%,环比上行9.9bp,中美利差收窄17.6bp,当前倒挂约40bp。

风险提示:疫情、政策力度、外部环境等超预期变化

正文如下:

一、疫情、疫苗&人员活动:国内疫情反弹、人员活动回落,疫情对经济拖累强化

1.疫情

国内疫情再度反弹,截至8.20,全国新增确诊+无症状连续10日超过1000例。近半月(8.6-8.19)全国新增本土确诊7937例(前值1848例),日均新增611例(前值142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0727例(前值5826例),日均新增1594例(前值448例)。存在疫情(本土确诊+无症状感染者)的省份从前值的14个升26个,特别是海南、新疆、西藏、陕西等地疫情较为严重。

此外,分具体城市看,截至8月18日,全国受疫情影响的城市共有88个,GDP占比约38.5%,前值分别为43个和25.5%,指向疫情对经济的拖累再度增加。(具体详见《国内疫情跟踪(每日更新)》)

海外疫情延续好转,欧、美新增确诊回落。近半月来,全球日均新增确诊87.0万例,前值约101.1万例,环比减少13.9%。其中:美国日均新增确诊降至10.7万例,前值约12.5万例,环比减少14.6%;欧洲5国单日新增确诊降至10.3万例,前值约18.7万例,环比减少44.6%;巴西日均新增确诊降至2.1万例,前值约3.3万例,环比减少35.8%;印度日均新增降至1.5万例,前值约1.9万例,环比减少17.2%。

2.疫苗

国内疫苗接种加速放缓。截至8月19日,我国疫苗累计接种34.3亿剂次,每百人接种约240.5剂次;近半月日均接种数量回落至28.5万剂次,前值约63.3万剂次。

截至8月19日,全球疫苗累计接种124.9亿剂次,至少接种1剂次人数比例67.5%。欧美国家疫苗接种速度继续放缓,其中:接种数量方面,美国接种约6.1亿剂次,欧盟合计接种约9.0亿剂次,印度接种约20.9亿剂次,巴西接种约4.7亿剂次。接种比例方面,美国至少完成1剂接种的人数比例约79.0%,前值为78.8%;欧盟至少完成1剂接种人数比例持平75.5%;印度、巴西至少完成1剂接种人数比例分别为72.7%、86.8%,前值分别为72.6%、86.4%。

3.人员活动

国内:交通拥堵、地铁出行人数均有所回落。近半月百城日均交通拥堵指数均值环比下降4.3%至1.4,创近年同期新低;10大重点城市日均地铁出行人数约3918.8万人,环比减少3.0%,指向近期国内疫情反弹、人员活动有所回落。

海外:商业航班数量维持震荡、但高于疫情前水平。近半月全球商业航班数量持平10.7万架次/日,约为疫情前正常水平的102%(前值约102%)。美国交通拥堵上升、欧洲拥堵指数多数大幅回落。近半月来,美国洛杉矶交通拥堵指数环比上升15个百分点至疫情前的80%、纽约交通拥堵指数持平为疫情前的72%;欧洲巴黎、罗马交通拥堵指数分别环比回落18、34个百分点至30%、19%,伦敦交通拥堵指数环比小升1个百分点至71%。欧美人员活动指数多数回升。近半月,美国工作场所、公共交通、零售娱乐指数分别回升1.0、0、2.0个百分点;德国公共交通、零售娱乐指数分别回升1.0、3.0个百分点,工作场所回落4个百分点。

二、国内经济跟踪:生产、价格分化,地产弱,库存降,稳增长还需加力

1.供给:工业开工分化,上游黑色链反弹、中下游仍偏弱

中上游开工分化,其中黑色链多数反弹。近半月来,唐山高炉开工率环比上升4.0个百分点至55.2%;相比2021年同期高约1.6个百分点,前值为低约0.4个百分点。焦化企业开工率环比上升6.4个百分点至67.7%,趋势上看,焦化企业开工连续3周上行、但绝对值仍低于往年同期水平,相比2021年同期低约4.6个百分点。沥青开工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相比2021年同期低约4.4个百分点。PTA开工率环比再降0.7个百分点至68.2%,相比2021年同期偏低约4.0个百分点,前值为偏低约3.6个百分点。

下游开工仍偏弱。近半月来,汽车半钢胎开工率环比小降1.2个百分点至62.9%,相比2021年同期高约4.1个百分点,前值为高约5.7个百分点;江浙地区涤纶长丝开工率环比上升0.6个百分点至64.1%,相比去年同期低约32.0个百分点,前值为低约30.6个百分点,指向纺服产业链仍偏弱。

2.需求:地产销售、拿地仍弱,工程机械开工略升,发电耗煤续创新高

地产销售再降,土地成交再度下行、但仍略高于2021年同期。近半月来(数据截至8.20),30大中城市商品房周均成交约236.5万㎡,环比下降21.6%,相比2021年同期下降约29.2%,相比前值降幅有所收窄;百城土地周均成交1578.3万㎡,环比下降30.6%,相比2021年同期上升约4.1%,前值约升37.8%。往后看,倾向于认为,当务之急是避免地产“硬着陆”,但当前政策重心是“保交楼”,不是“保房企”也不是“保房价”,指向地产“硬着陆”的风险可能并未实质性消除。。

7月工程机械销售季节性回落,挖掘机使用时长小幅回升。7月挖掘机销量1.8万台,环比下降13.6%,但相比2021年同期高约3.4%;其中国内销量9250台,环比下降16.1%,相比2021年同期低约25.0%;7月挖掘机平均开工100.1小时/月,环比上升5.4小时/月,相比2021年同期偏低约5.7小时/月。整体看,虽然挖掘机开工时长略有回升、但仍低于往年同期水平,指向稳增长还需加力,特别是地产有待进一步修复。

沿海8省发电耗煤续创历史新高;汽车销售略有弱化。近半月(8.7-8.20)沿海8省发电日均耗煤235.8万吨,前值约227.4万吨,环比上升3.7%;相比2021年同期增加8.2%,主因近期全国高温、居民用电增加,但工业用电需求仍偏弱。据乘联会,8月前两周乘用车日均销售4.7万辆,低于7月的7.4万辆和2021年同期的5.8万辆。

3.价格:工业原料价格略有反弹,中游价格小升、上下游商品价格多数下跌

上游资源品:CRB工业原料现货指数延续小幅反弹,重点商品价格多数下跌。近半月来,CRB工业原料现货指数环比延续小幅反弹,录得上涨1.2%,前值为涨1.1%;相比2021年同期下跌1.8%,前值为跌3.1%。其中,重点大宗商品看:布伦特原油价格收于96.7美元/桶,近半月环比续跌5.6%,前值为跌1.4%,跌幅再度扩大;相比2021年同期上涨39.2%,前值为涨37.8%。秦皇岛Q5500动力末煤价格近半月均值1144.7元/吨,前值环比下跌0.5%,相比2021年同期偏高约21.5%。铁矿石价格环比下跌2.4%;相比2021年同期下降27.3%,前值为降29.7%.综合看,近期黑色系价格、开工均有所反弹,主因钢铁需求略有改善。

中游工业品:价格均小幅回升。近半月来,螺纹钢现货价格环比续涨2.0%,前值为涨3.5%,但近期钢铁价格略有回落;相比2021年同期下跌约19.7%,前值为跌22.4%,跌幅略有收窄。水泥价格指数环比小升0.1%,前值为跌0.3%;趋势上看,当前水泥需求已逐步走出淡季,后续水泥价格可能逐步回升。

下游消费品:价格均有所回落。近半月来,猪肉价格环比下跌0.7%至28.8元/公斤,前值为涨2.9%,相比2021年同期上涨34.9%,前值为涨33.0%。往后看,维持此前判断,鉴于本轮生猪产能去化不足、且无重大疫病配合,本轮猪周期可能是一轮偏弱的猪周期,后续猪肉价格可能震荡趋升、但上行幅度预计不会太大。蔬菜价格先跌后涨,近半月录得下跌1.2%,前值为跌0.1%。

4.库存:煤炭库存小升,钢材、沥青、水泥延续去库

电厂存煤延续小升。近半月沿海8省电厂存煤均值2896.5万吨,前值约2891.0万吨,环比增加0.2%,主因近期供煤明显增加。截至8月19日,钢材库存(厂库+社库)1449.6万吨,为近年同期新低,相比前值减少约185.6万吨,去库速度仍偏快。沥青库存(厂库+社库)下降9.4万吨至175.8万吨;水泥库容比下降2.4个百分点至69.5%,相比2021年同期高约12.3个百分点,前值为高约11.1个百分点。

5.交通&物流:航运价格全面回落;国内物流运价小降

近半月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环比跌20.2%,前值为跌12.6%,跌幅较前值进一步扩大;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环比跌4.5%,前值为跌2.4%;趋势上看,当前CCFI指数延续回落、但仍然偏高,叠加港口吞吐数据,指向我国出口应会延续回落、但短期可能仍偏强。公路运输价格指数小幅回落,近半月环比下跌1.1%;相比2021年同期偏高2.7%。

三、流动性跟踪:降息落地、OMO维持“地量”,中美利差倒挂再度加深

1.货币市场流动性

流动性投放:考虑到货币市场流动仍然十分充裕,央行OMO维持“地量”。近半月央行维持每日20亿逆回购,实现货币投放200亿元,刚好对冲货币回笼200亿元。其中,8.15央行缩量续作MLF4000亿元,并同步下调MLF、OMO中标利率10bp,超过市场预期。总体看,7月初以来OMO连续缩量,无须过度解读(主因货币市场流动性非常充裕)货币政策未到转向的时候;但也应注意,“货币不是万能的”,当前不是缺钱,缺的是需求和信心,降息的实质效果可能有限。

货币市场利率:近半月来,货币市场利率整体延续走低、但8.16降息之后货币市场利率略有回升。近半月DR007、R007、Shibor(1周)均值分别环比下降11.2bp、9.2bp、10.5bp,但8.16降息之后,上述利率均有所回升;R007和DR007利差均值环比收窄8.0bp,表明非银机构融资溢价率有所回落。不同评级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延续下行,3月期AAA+、AA+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均值分别环比下行11.1bp、11.8bp,收益率水平仍为2020年5月以来低位。

2.债券市场流动性

一级市场:近半月来,利率债发行7899.3亿元,环比少发1057.8亿元。其中,国债发行4060.3亿元,环比少发113.3亿元;地方债发行1448.9亿元,环比少发569.7亿元,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145.9亿元,环比少发4.1亿元;年初以来(数据截至8月21日),地方专项债合计发行34724.3亿元,累计发行进度95.1%;政策性金融债发行2390.1亿元,环比少发324.8亿元。

二级市场:近半月来,10Y、1Y国债到期收益率均值分别环比下行6.8bp、4.2bp至2.580%、1.724%,期限利差均值收窄约2.6bp至85.6bp。

3.汇率&海外市场

近半月来,美元指数震荡上行,收于108.11,均值环比半月前上行0.1%;其中,美元兑人民币约6.807,对应人民币贬值约0.1%。10年期美债收益率收于2.98%,环比均值上行约9.9bp,截至8月19日,中美利差(中国-美国)均值收窄17.6bp,当前中美利差倒挂约40bp。

联系人:熊园,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安林,国盛宏观研究员;刘新宇,国盛宏观分析师;杨涛,国盛宏观分析师;穆仁文,国盛宏观研究员;朱慧,国盛宏观研究员

[2]政策半月观:地产能稳住吗?,2022-08-20

[3]7月经济超预期回落的背后,2022-08-15

[5]央行超预期降息的背后,2022-08-18

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THE END
1.经济工作会议解读(精简版)形势:面临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形势:面临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 ——三重压力的表述是第一次提出,前所未有。去年末政策背景形势主要是疫情后的修复,而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迹象已经有所显露,本次会议表明三个方面同时存在压力,形势严峻程度明显高于以往,复杂度也是之前没有的。 https://xueqiu.com/7383794244/205666044
1.学习时报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增多,经济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2021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中国经济仍将面临“三重压力”的挑战。“三重压力”为何会持续存在,2022年“三重压力”是否会进一步增加,宏观...https://paper.cntheory.com/html/2022-04/06/nw.D110000xxsb_20220406_1-A2.htm
2.坚定信心,稳妥应对经济下行三重压力1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就“两节”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振作工业经济运行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面对三重压力,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因为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支撑经济稳定运...https://opinion.southcn.com/node_2a78d3e518/4184a2090a.shtml
3.国家统计局解析“三重压力”: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12月1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回应了关于经济下行压力情况的提问。 付凌晖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判断,这是在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全球疫情蔓延、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不畅、...https://m.thepaper.cn/rss_newsDetail_15850910
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揭示了三个“问题”新闻频道问题一:三重压力,如何应对? 这是会议明确指出的一个主要问题,是针对宏观经济形势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概括了当前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也表明决策层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担忧加大。 需求收缩,主要是内需不旺,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地产和基建)增速继续下滑,消费持续不振,同时外需增长也存在不确定性...https://news.hexun.com/2021-12-12/204917726.html
5.面临三重压力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时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判断,国家统计局表示,统计数据清晰地反映了这三重压力和经济的下行压力,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 付凌晖:从未来看,尽管存在这三重压力,但也要看到,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韧性强的特点...https://www.workercn.cn/c/2021-12-15/6934651.shtml
6.深化改革是破解“三重压力”关键一招经济参考网当前国内疫情多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更加突出。近期,党中央发出明确信号,围绕稳住宏观经济基本盘果断推出一系列有力措施,包括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更大力度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宏观经济政策、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等。要确保党中央各项大政方针落实到位,各地区各部门...http://www.jjckb.cn/2022-05/09/c_1310587383.htm
7.伍戈:宏观经济“三重压力”的诊断与应对题记:2021年12月19日,北大国发院在承泽园隆重举办第六届国家发展论坛,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联合主办。本文根据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总裁助理伍戈博士在本届论坛的“宏观经济形势展望暨第59次经济观察报告会”专题环节上的演讲内容整理。 “三重压力”一词出自2021年12月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在肯定前...http://jer.whu.edu.cn/jjgc/4/2022-02-22/5476.html
8....专家:实现明年经济平稳开局向好发展,需化解好“三重内部压力”在坚持底线思维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的新表现、疫情反复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发展常态以及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内部压力,需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敢于过险滩、闯难关,啃下“硬骨头”,努力实现明年经济平稳开局、向好发展,推动中国经济航船劈波斩浪、行稳...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436274.html
9.国家统计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加大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后,我们陆续收到媒体关注问题,现回答如下: 1.11月主要指标增速有所回落,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评价11月份经济形势? 答:11月份,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外需收缩进一步显现,国内疫情大面积反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加大,对经济运行制约明显。面对新情况新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https://www.kankanews.com/a/2022-12-15/00310302592.shtml
10.发力“三大策略”化解“三重压力”但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在世纪疫情持续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推进经济工作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坚定...http://www.bingtuannet.com/btllw/xjpsx/202112/t20211221_114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