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年轻人,人生跟泡沫经济一起破碎

2009年4月,北原学(化名)被发现孤独地死在出租屋内,尸体面目全非、瘦骨嶙峋,推测死因是饥饿,年仅39岁。在他零星的遗物中有一封已经封口贴好邮票、但没有寄出去的信,上面只有三个字,“帮帮我”。

这是一桩典型的孤独死案例。孤独死这个词近年来愈发频繁地出现在新闻报道中,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无法妥善养老、孤独老死的情况更为严重。

可是39岁的北原正值壮年,为什么也会落得这样的地步?

带着这样的疑问,NHK电视台展开了针对“三十代”(指年龄在30到39岁的群体)的采访,制作了特别节目《说不出口的求助~如今的“三十代”到底怎么了》。时隔多年,当时的访谈内容被重新整理,又补充了后续报道,集结成了这本《三十不立》。

没有工作、没有住处、没有钱,陷入困境的青年为什么无法开口求助?

跟泡沫经济一起破碎的人生

在人生的前半程,北原也曾过着平稳安定的正常生活。

节目组走访了北原的母校,校友们对他的印象都很正面:“体格健壮、很活跃的大好青年。”“很容易相处,不论学校内外,朋友很多。”“经常说笑话逗周围人笑,很受欢迎。”

《孤独的美食家》剧照

这时候泡沫经济也破裂了。日本陷入了长达十年的经济衰退,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加上年龄渐长,步入30岁大关的北原先生找不到稳定的正式工作,只能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在各家居酒屋间轮流兼职打工。经济下行,这些店也自身难保,随时可能突然倒闭。

在这种不稳定的生活下,北原逐渐入不敷出。为了维持生活,他开始申请消费贷,拆东墙补西墙,利滚利,债务越背越多。根据遗物中的票据,2008年底,他平均每个月要偿还40万日元(约2万人民币)的贷款,这远远超出了他仅14万日元的收入。

再后来,雷曼冲击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北原先生连餐饮服务业的工作都找不到了。就算他每天去职业介绍所也无济于事。

但就算到了这种地步,北原先生也没有向任何亲朋好友坦白自己的窘境。他的父母亲已经过世,唯一的哥哥对弟弟的现状一无所知,“他知道,如果这些事情被我知道了会被我一通臭骂,所以很多事情都瞒着我吧”。

这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佳子女士当时并没有觉察出异样,只觉得这孩子瘦了些,但精神看起来还不错,怎么也想不到他已经到了吃不上饭的境地。

离世的时候,北原的家里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房租已经欠了好几个月,母亲留下来的两条狗早就放养成了流浪狗。冰箱里空空荡荡,他身上仅剩下9日元。

宁可流落街头也不愿开口求助

为什么北原至死都没有开口向他人求助?像这样39岁孤独死的情况是个案吗?节目组走访了当地NPO“流浪汉支援机构”,他们隔周的周五会在市中心的公园里免费分发食物。

在超过百人的领取队伍里,有不少二十多、三十岁的人。机构代表奥田先生说,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三十代”流浪汉正在急速增加。

能来的还算好的,至少愿意交流,有机会对其进行援助。比这更棘手的问题是“拒绝帮助、无论怎么呼吁也不来寻求帮助的年轻流浪汉非常多”。

节目组注意到了队伍里一个年轻人。

他看起来完全不像流浪汉。长相清秀、衣着整洁,胡子也剃得很干净。他叫入江幸平(化名),32岁,已经露宿街头一个月了。

跟北原先生一样,入江初入社会的时候也很顺利。高中毕业拿到厨师资格证书后就出来工作,入职两年就升为店长。但后来他跟领导意见不合发生摩擦,选择了辞职。

虽然经济明显变得不景气,但当时入江才二十多岁,有着强健的身体和热血的拼劲,哪怕只是靠着不稳定的派遣工作,也还是能维持正常生活。但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雪上加霜,刚好30岁的入江成了被辞退的对象。

起初入江还比较乐观,觉得跟年轻时候一样,凑合着也能过。他钱包里有大把的网咖会员卡,2000日元(约人民币100元)就能安度整晚,还可以淋浴。

但不管怎么节省,工作迟迟没有着落,存款余额不足,露宿街头成为了唯一选择。

他所有的行李就是一个运动包,里面有换洗的衣物、欠费的手机、没有钱的钱包,以及文具、印章之类的杂物。睡觉地点是住宅区里的公园,虽然环境差些但没有其他流浪汉来抢位置。

吃饭则是两天一个菠萝包,“掰成两半,慢慢品尝。如果不慢慢品尝,就没有吃过东西的感觉。充分活动上下颌才能有进食的实感。”

但在这样的窘境下,入江也还是不想被当作流浪汉。

他买面包的时候会把运动包放在店外,尽管里面有他所有身家。入江觉得,带着脏兮兮的行李包在店里走来走去,对其他客人的影响不太好。网咖也是轮换着去,免得被人认出来。连肚子都填不饱,也要隔十天去自助洗衣房洗衣服,每天去公园的厕所刮胡子。

当然,保持体面也有好处。有些24小时营业的餐馆,点杯100日元(约人民币5元)的咖啡就能放松地坐上好几个小时。衣着邋遢容易被店家询问,稍加掩饰就可以避免很多尴尬。

奥田先生从事流浪汉自立援助工作已经20多年,在长期深入接触后,他发现“三十代”的流浪汉与过去的援助对象有两大不同。

一是“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对于“坚持做自己”的执念非常深,像入江那样,食不果腹了也还是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陷入绝境也不愿向他人求助。

于是就有了第二个特点,“很容易陷入孤立状态”。

入江其实可以回老家找母亲寻求帮助,只是他不愿意这么做。他特别笃定地认为,二十多岁的时候可以回家撒娇啃老,但三十多岁了就不能再给家里人添麻烦。

被问到有没有想过跟其他流浪汉抱团时,他也不假思索地否定了。“如果跟他们抱团取暖,我感觉自己会陷入这样的生活中,或者说,反倒会聚在一起互相舔舐伤口。当事情发展到那个地步,我觉得一切就都完蛋了。”

应试教育带来的自我责任论

日本作家平野启一郎指出,年轻流浪汉身陷困境,不仅是经济上的,也是心理上的。无法开口求助,正是源于一种强烈的自我责任意识。

《三十不立》

出生于战后经济腾飞时期的“三十代”,从小就被灌输“努力就会有收获”“在社会中实现自我”的观念。那时候日本还没有普及素质教育,在残酷的应试教育逻辑里,成绩的好坏成败,被认为只跟个体的努力有关。

所以当结果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也只能自己来承担和负责。

今村从小听从父母接受高强度的应试教育,小学四年级开始补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高中毕业后,他遵从父母意愿报考东京大学。落榜后,他又在父亲的鞭策下复读了两年,最后考上了一所著名的私立大学。

“考上好中学,然后考入顶尖大学,进入一流大公司——从孩童时代开始,我就觉得这是胜利者的必经之路。我也从父亲那里强烈感受到了他的这种期待。”今村如此说道。

可等到他毕业出来求职的时候,社会情况早已经发生了变化。

他入职的1996年,日本的有效招聘倍率(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之比)是0.70,相当于每10人中就有3人没有工作。在泡沫经济破裂前的1990年,这个数字是1.4。

父辈们那种只要踏实工作就能获得美好生活的美好情境成了过去式,现实压向今村的是公司的“狼性竞争”“内卷”“KPI”。巨大的落差令他幻灭,“从未想过会无法再现”,今村一直重复着这句话。

“最终,三十几岁这一代就算努力也没什么好事发生。没有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就提出希望有人施以援手的话,会被批评说是你自己不够努力。准备升学考试时的自我责任论卷土重来。”平野启一郎总结道。

可怎么样才能算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呢?孤独死的北原、不与母亲联系的入江,并不是不够努力,反而是因为太想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因此陷入了绝境。

这种心态背后还存在一种虚假的乐观,就是以为工作只要去找就肯定会有。

日本首都大学的冈部卓教授驳斥了这种观点:“这是雇佣幻想。工作只要去找就会有,这只是单纯的希望罢了。老实说,根本就没有工作机会。到了30岁的年纪,找工作会更难。”

35岁被企业优化的故事在十年前的日本就已经发生。冈部教授表示,“三十代”是被正式雇佣推开的一代。

正式岗位僧多粥少,而兼职和派遣工作,雇主则会倾向于更年轻的“二十代”。“三十代”找不到稳定岗位,一旦频繁更换工作,只会陷入工资越来越低的恶性循环。“不去分析客观因素,一味认为只要拼命努力就会有工作,就能找到工作,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

而这些被抛弃的“三十代”,最终往往会有三个走向:脱社会(自我放弃,酗酒、自杀等);非社会(失去社会性,成为流浪汉等);反社会(犯罪等)。

经济危机后大量增长的年轻流浪汉属于第二类,如果状况持续不能好转,就可能转向第一类或者第三类,引发更大的社会问题。

同样是NHK电视台出品的特别节目《无缘社会》中指出,日本每年有三万两千人走上孤独死的道路,他们没有工作、没有配偶、没有子女,基本断绝了与任何人联络。

虽然孤独死的案例绝大部分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但节目组复盘后发现,网络上对此讨论热度最高、焦虑情绪最严重的却是“三十代”,对不稳定的工作和生活的担忧,令他们开始设想自己也会成为“无缘预备役”。但到了现实里,同样是这批人,对自己的困境还是会缄口不言。

这些人迷路了,需要有人帮他们找回原来的路。奥田先生说“他们身边需要有人陪伴”,不仅是经济上的支援,更需要在心理上重建“生的希望”。他称之为“陪跑援助”,对被援助对象进行长期的联络和观察。

但这样的努力是否杯水车薪?

在节目播出四年之后,2013年,节目组回访奥田先生,在跟随夜巡的时候发现露宿街头的“三十代”似乎变少了。从数据上看,接受生活保护的人数在增加,最低保障让他们有了住所,但生活穷困潦倒的人实际上却并未减少。

换句话说,看不见是因为这些人躲起来了。如果只是从游荡街头变成宅在家中孤独死去,发出求助的声音只会越来越微弱。所以奥田先生觉得,“跟以前相比,现在状况变得更加复杂了”。

THE END
1.当全球经济下行的时候,就会争存量市场日本没有办法只能在美国设厂生产,这样就不算出口到美国 日本的核心技术就要转移到美国的工厂,美国获得核心技术,学习生产 日本大部分的技术都转移到美国,欧洲,少部分是在亚洲 当全球经济下行的时候,就会争存量市场,因为增量的蛋糕做不起来,只能抢存量的市场 ...https://www.jianshu.com/p/3bcbc43227a6
2.日本经济增速降档阶段股市如何表现1)特征一:增速降档后日本股市经历了较长的杀估值阶段。1990年之后日本股市处于持续的杀估值状态,直至2012年。期间虽然指数估值有反复,但多数估值的脉冲是由盈利衰退被动抬升,而非经济繁荣或产业趋势向上带来的估值抬升。 2)特征二:但即使是经济下行阶段,-2X股债收益差仍对指数有支撑。伴随长期增长中枢下台阶,股债收...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91389
3.日本正面临40年来最高通胀水平,经济难脱困境——看世界日元贬值加剧下行风险 2022年以来,包括美联储、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在内的全球主要央行都在持续加息以抑制居高不下的通胀水平,日本央行则长期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令日元持续承压,年内日元对美元贬值幅度一度超过30%,加剧日本经济困境。 日本帝国数据库预计,2022年因日元贬值而破产的日企数量很可能会超20...http://www.dajilin.com/mobile/content/2022-12/28/content_81739.html
4.繁荣与停滞:日本经济发展的复盘其实在1996年、1997年的时候,日本经济有了一定恢复。但是紧接着日本加征了消费税,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日本爆发了银行业危机,大量金融机构破产,影响到全社会的信贷,从而影响到全社会的购买力,需求不足的问题重现,而且进一步加重。其实,1997年至2002年的经济下行严重程度要比之前1992年至1997年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更严重。https://wap.eastmoney.com/a/202308212818503793.html
5.国新办举行1总的来看,1-2月份国民经济运行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同时也要看到,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下阶段,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狠抓各项...https://www.xuexi.cn/0a64f0990d99137bce66dfef6a6b73ec/e43e220633a65f9b6d8b53712cba9caa.html
1.文汇学人在日本经济蓬勃向上的时代,终生雇佣、集体决策、执行力强、经理人主导、发动员工积极性等特点纷纷被总结为日式管理的核心甚至日本经济成功的诀窍;随着日本经济下行,这些特点逐渐被诟病,而日本公司治理中内部控制严重、依赖主银行制、公司间交叉持股、缺乏最终责任人、缺乏外部监督等现象也重新被检讨。 https://www.whb.cn/zhuzhan/xueren/20180426/195770.html
2.增长预期全球降中国稳,增量配置外避险内风险新闻频道进入2019年以来,不仅欧元区、英国、日本等非美经济体经济下行趋势未能扭转,而且美国经济也开始出现触顶回落的迹象,全球经济转为同步下行。 2017-2019这三年全球经济形势迥异,走过了“协同复苏—出现分化—同步回落”的过程,这说明2017年全球经济协同复苏并非源自经济内生动力恢复,更多是依赖全球各大央行宽松政策的刺激,...https://news.hexun.com/2019-04-01/196690185.html
3.失去的二十年(豆瓣)《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真正原因》在日本一经面世,就引起巨大反响。相信中国政府、经济学家以及对经济趋势感兴趣的读者将从中获益良多。日本已经陷入了连续二十年的经济停滞状态,史称“失去的二十年”。这段历史引起了各国尤其是中国的高度重视。虽然研究者众,但缺少对日本社会真实的了解,更多的是臆测和猜...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572016/
4.看世界·上半年全球经济扫描日本经济缓慢扩张下行压力较大编者按:2022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复苏环境错综复杂。在重重压力下,世界主要经济体表现如何?未来经济走势如何?请看驻外记者从各国发回的新闻分析。 走出疫情带来的深度影响,日本经济呈现缓慢扩张。2022年上半年复苏动能并不明显;下半年海内外各种风险仍存,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https://m.yunnan.cn/system/2022/07/13/0321832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