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兴起“脱单”生意盲盒成年轻人社交新方式
小酒馆运营经理陈美美:更多是想说,来我们酒馆的一些客户,来这边有更多的体验,让从来没见过你的异性朋友来认识到你。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脱单盲盒”,记者发现了我市还有“脱单便利店”等线下实体店在销售“脱单盲盒”。用户只要支付几元钱就能投递、拆开一个脱单盲盒,认识一名异性。一些商家还延伸出了沉浸式交友会等线下脱单活动。
除了线下实体店外,线上也有不少销售“脱单盲盒”的渠道。记者尝试联系了其中一个商家,并向对方提供了个人信息、照片,但对方并没有向记者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反而让记者在一个婚恋网站上注册会员。“脱单盲盒”信息的真实性让人存疑。
市民:风险应该会有,这种形式在当下,虽然是可以帮助年轻人拓展一些他的社交,但是不一定会比现实当中来得更真实。
市民:我觉得这种挺有趣的,通过这种方式去多接触一些人,也挺好的,无论能不能到最后,能不能走在一起,但是也是一种机会。
市民:太随机了,如果是像这种周边的还有可能,要是有些社恐可能就需要这种方式。
“脱单盲盒”存在一定风险谨防被不法分子利用
专家表示,脱单盲盒能够“火”得起来,在于现代婚恋观的转变。一方面,年轻人们有更多的渠道、更包容开放的观念去认识陌生人、经营亲密关系。另一方面,社会流动性加快,现代人爱情、婚姻的基础也变得更加不稳定,“脱单盲盒”也是一种对于严肃议题的自我调侃、自我消解。
厦门理工学院教授郭肖华:可能是因为大家对爱情的信心不够,或者对婚姻的信心不够,所以用了这样的一种方式,自我消解。
作为一种社交方式,“脱单盲盒”确实能够帮助一些有社交恐惧症的人摆脱社交的尴尬,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个人信息泄漏、被陌生人骚扰这些风险也是同步存在的,需要大家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另外,不论是经营“脱单盲盒”的商家还是投递“脱单盲盒”的个人,如何避免“脱单盲盒”内的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都需要格外重视。
厦门理工学院教授郭肖华:增加一些趣味性,增加一些手段倒无可厚非,就担心就是说用这种方式最终为那些不法分子,比如说他在线上敛财提供一些方便,贩售一些假的信息,甚至说植入很多其它的商业信息,这个就走向了它的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