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脱要趁早,怕脱发,就用养元青。"
"蔓迪喷雾,治脱生发。"
增速15%,欧莱雅、霸王纷纷布局,有新兴品牌获千万融资
头发是人的第二张脸,很多年轻人的脱发症状表现为,男生发际线后移,女生发缝逐渐显宽。治疗"脱发"的手段一般有口服药物、涂抹药物和植发手术治疗。
而主打植发手术治疗的品牌有雍禾植发、大麦植发(科发源)、碧莲盛、新生植发,这些品牌更多的是服务行业、是连锁生意的模式;
先说药物,可以使用米诺地尔,它是经过了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的,其中品牌蔓迪和达霏欣用的成分都是米诺地尔。
再说育发液,育发液或生发剂是外用生产类液体产品,主要通过对头皮的刺激促进头皮血液循环,从而实现促进头发生长的作用,比如养元青等。
我们还是讨论基于卖货逻辑的,药物和育发液/生发剂市场的机会到底在哪里。
第一,市场需求明显增加。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年发布的《中国脱发人群调查》,中国脱发人群已经超过2.5亿,其中,80后占38%,90后占36%。
也就是说,第一,平均每6人里就有1人头秃。第二,脱发群体的年龄层在下移。也就是说市场存量在扩大。
另外,上市公司振东制药也亲历了这个变化,2021年初,振东制药已经出了公告,想把全资子公司安特制药出售,可到了2021年6月,这一动作突然终止,振东制药给的解释是,"安特制药旗下治疗脱发的达霏欣米诺地尔搽剂前几年销售差,今年增速很快。"
第二,百亿市场规模,增速15%。
据了解,目前国内防脱生发行业的产业规模在114亿元左右,近几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5%,目前国内生发药物销售规模仅占防脱生发产业的14%左右,增长空间很大。
京东超市发布《2022个人洗护趋势报告》,报告内容显示,高端洗护发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超90%,防脱功效洗护发产品销量增长超80%。
很明显,生发药物和防脱功效洗护发产品的增速都很快。
第三,众多上市公司和大品牌布局。
在上市公司中,三生制药、振东制药、开拓药业、仙琚制药、康恩贝、云南白药、仁和药业、霸王集团都布局了"防脱发"赛道。
其中,蔓迪销售额从2019年的2.5亿元增至2021年的6.02亿元;达霏欣也从2019年销售额5702.66万元增长到2021年所有终端渠道销售额3.03亿元。
第四,有新兴品牌获得融资。
2022年5月,专研防脱的头皮护理品牌可氏利夫(KOSLIV)宣布完成第二轮战略融资,投资方为某产业资本,本轮融资金额数千万人民币。
据了解,可氏利夫成立于2019年,定外高端,将抗衰成分"肽"用在了洗护产品中,其对外宣称专利技术"生发肽",能够有效激活毛囊、促进毛发生长。
有品牌能获得融资,说明有资本在看这个赛道,但数量不多,也说明了资本的谨慎。
百亿市场规模,增速快,也"养肥"了几家公司,但为何定位于防脱洗护产品的药物/育发液赛道好像又没有很多新兴公司进入,这又是为何?
销售额6亿、3亿、1.5亿,蔓迪、达霏欣、养元青的品牌路径
我们接下来通过3个品牌来了解这个赛道,它们分别是蔓迪、达霏欣、养元青。
蔓迪:6亿销售额,渠道从药店到医药电商
其实不管是蔓迪、达霏欣,这些年的爆发增长,一个是赶上了快速上升的用户需求,另一个就是赶上了线上渠道的潮流。
"我们同全国的毛发专科医院测算过,每年在医院寻求脱发解决方案的患者仅有100万,对比目前线上有治疗脱发需求的2.5亿人群,意味着有99%的脱发用户,在自我摸索搜寻有效的脱发治疗方案,但屡屡碰壁。医生手中治疗脱发最重磅的武器想要覆盖到2亿多人群,最高效的途径就是通过互联网,通过电商平台运营。"三生集团浙江万晟药业(旗下有品牌"蔓迪")总经理于桉表示。
当发现跟不上电商的步伐时,三生集团董事长娄竞博士大力推动了改革,将电商部门独立并开辟了绿色通道,一切流程以用户为中心,包括以平台的需求和规则为中心,从产品开发、设计,到各项合作、活动落地,全部走"绿色通道"。
除此之外,在积累了20多年的专业防脱经验后,蔓迪的产品也更能得到用户验证,于桉甚至表示,消费者在6个月标准治疗的情况下,如果用户对发量不满意,可以提供他所在省份大型城市核心医院的免费挂号。
开辟电商渠道后,蔓迪考虑到让用户使用起来更方便,还和阿里健康大药房联手推出了脱发喷雾。三生制药投资者关系总监夏璐曾在2020年5月表示,蔓迪近3年销售增长强势,预期在2024年前后成为销售额超10亿的单品。
达霏欣:3亿销售额,命运颠簸、终迎来转机
如前文所述,达霏欣的命运则更为跌宕起伏。
有着20多年历史的达霏欣,隶属于安特制药公司,2018年开始,安特制药开始大幅亏损,而2018年到2020年间,分别亏损8151万元、4919万元和3516万元,2018年亏损金额超过该公司前四年净利润总和。
而安特制药是上市公司振东制药花1.12亿元买来的全资子公司,眼看着持续亏损,振东制药正准备将其出售时,却迎来了转机,2021年,米诺地尔搽剂(达霏欣)的销售增速很快,2021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达5000万元。于是振东制药停止出售。
据了解,达霏欣是率先提出男女分治的概念的品牌,并科学的研发出了5%浓度男士专用款,2%浓度女士专用款。
据其披露,达霏欣2021年公司所有终端渠道销售额3.03亿元,销售增长率达到235%,其中,线上(阿里健康及京东大药房)销售占比64%,零售药店占比18%,医院终端占比14%,植发机构(大麦及碧莲盛)占比4%。
养元青:全网销售超1.5亿,云南白药旗下,靠脱口秀大会打响知名度
养元青则走的是另一条路线。
第一,养元青走的不是药品路线,它持有的是育发类特妆证和防脱育发发明专利证书。
第二,相比于蔓迪、达霏欣前期走的是药店等专业渠道,养元青在线下走的是永辉超市等大卖场渠道。
第三,如果我们把达霏欣在2021年上半年的销售快速增长视为该赛道的转折点,那可以说,养元青对这个赛道的变化非常敏感。并且,作为云南白药旗下的品牌,养元青在营销上也有一套自己的打法。
养元青这个品牌本身原来卖的是头皮护理洗发乳,在2010年10月上市。直到2019年、2020年左右,养元青开始布局防脱洗护赛道。
第二步,上薇娅主播直播间,请张翰等明星代言。2020年底,养元青就开始在分众传播投硬广了。并且在2020年就请李诞等脱口秀演员当产品体验官了。
第三步,2022年6月,养元青签了凤凰传奇做代言人,入驻快手;7月,和敦煌博物馆联名发新品;9月底,养元青联合快手磁力引擎,开展一系列快闪活动。
第四步,十一前夕的密集营销动作,2022年10月,养元青让代言人凤凰传奇带着段子到了《脱口秀大会》现场,并携手凤凰传奇和B站百万up主进行创意内容打造。
接着养元青还进入三四线城市的社区、广场,提供全民热跳防脱燃脂操、头皮SPA免费体验、亲子互动游戏等特色服务,触达了一万多名社区居民。并且持续刷屏分众传媒。
至此,洞悉年轻人玩法的养元青彻底出圈。于是,今年双十一,养元青的防脱洗护产品在全网销售额超1.5亿,同比增长超80%。
综上,蔓迪、达霏欣、养元青分别崛起,虽然体量不同,但都有了一定知名度,而且都借势了"电商热潮"。
防脱发需求爆发,
新品牌却只能"慢慢来"
那这个行业的痛点难点有哪些呢?我们前面提到,这个赛道市场增长如此明确,但新公司入局者不多,而且资本进入的也不多,为什么呢?
第一,见效慢。
这就导致真正有用的产品,消费者可能没有耐心坚持那么久,因此也觉得没效果;而此前国内一些洗护品牌打着"生姜养发"的旗号,但南方医科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生姜主要活性成分6-姜酚反而有抑制毛发生长的作用。这样就导致产品良莠不齐,市场不好做。
据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在册的"育发"、"防脱"特证仍有1022条需要进行人体功效评价,且以每年100余条的速度增长,在2021年,仅有76个国产产品获得防脱发特证。
有专业人士表示"老的特证叫育发类,新的特证叫防脱类,以后就没有育发这个概念,只有防脱。"
第三,宣传营销上,限制严。
化妆品不可宣称生发,多家企业因此被罚。早在2019年国家药监局就发布科普提示,将"生发"宣称归类为"医疗术语、明示或暗示医疗作用和效果的词语"。
那为什么蔓迪和达霏欣两家公司获得了爆发式增长。因为它们用的原料米诺地尔在20多年的发展中,早已经过了官方和消费者的认可。而且当需求爆发时,这两家公司都精准抓住了医药电商的趋势,由此获得了自己的市场份额。
据了解,当前我国市场上拥有米诺地尔(外用剂型)批文的企业共计6家,其中,2020年蔓迪市场占比约73.8%,其次为达霏欣市场占比为18%。
而养元青作为后来者,能有如此的知名度,其实已经是走在行业前列了。另一个前面提到的拿到融资的品牌,可氏利夫似乎也没有太大"动静"。但即便如此,养元青要让用户真正觉得有效,依然需要漫长的消费者测评期、验证期。
但从长远来看,防脱发的需求总是存在,而且目标群体的年龄层也呈现低龄化趋势,市场增量明确,就看品牌们能不能耐得住性子、坚持做下去了。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