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海南省作协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授杜光辉在刚刚出版的《北京文学》2020年第1期上发表的中篇小说《孤狼》,这一标题,初看较平常,实则耐人寻味。故事讲述了主人翁嵇忱宸正值如狼似虎的壮年,却出现了性衰,不仅在性事上动力不足,而且在学校里也不入流,与沽名钓誉的世俗格格不入。这个“狼”,与同是大学教师的妻子封槿锦,渐行渐远,能否扛过婚姻的危机?引人深思,从这意义上看,作者拟定的这一标题,颇费思量,不失为拟题成功的神操作。
(二)拟定新颖的新闻标题
在采写新闻稿时,有的写作者认为新闻是真实的,其标题也应尽可能写得平实,不必讲求新颖——这是走入了新闻写作的“死胡同”。有的写作者则认为新闻标题要网语化(即大量使用网络语言,或贴近网络特点)。笔者看了一些微文,标题无不煽情,但效果不佳。何故?都是网络化惹的祸。网语化的标题可以用,但长期使用,就落入定格化,或者说重一点,就是流于一般化、套路化、公式化,甚至庸俗化,因而激不起读者点击阅读的兴趣。标题的新颖不仅仅是形式新,能否吸引人,最重要的还应靠标题核心(或关键)词的新。写作实操如下:
实例1:《南国职教绽奇葩》是笔者2010年2月23日发表在《海南日报》头版头条的长篇通讯,这标题是一句令人憧憬的诗。该文深度报道了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在一块杂草丛生的荒地上创建起来,而且创造了建校当年招生1000多人、建校5年实现万人大学办学目标、建校10年进入国家示范高职院校行列的奇迹。笔者在这所海南唯一的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工作了12年半,全程参与其历经3年申报、3年建设成为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过程,见证其艰辛与荣光、挫折与成功,特别是与校内外专家一道,煎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撰写了学校发展规划、各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自评报告等申报和验收材料,融入了笔者十几年的青春和心血。因此,在拟定此文标题时,笔者运用了诗化的语句,打破了传统新闻标题那种平实的禁锢,将蓬勃发展的学校比喻为“南国”的“奇葩”,这个关键词让读者在诗的意境中浮想联翩,了解学校的成果,展望学校的未来。这一拟题的立新,获得了《海南日报》编辑的赞赏并采用,予以头版头条发表。
实例3:原题《王长仁在我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上强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为《王长仁:学校转海发展担负着重要的使命》。修改理由:原题借鉴了笔者前文所述会议报道标题拟定的写法,有进步,但此题只是点明了新闻人物“强调”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修改后的标题点出新闻人物指出了会议的核心要义是学校“担负着重要的使命”。显然,修改后的标题站位更高、更新。
实例4:原题《我校启动“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改为《陈锐就编制我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提出“三点要求”》。修改理由:原题符合新闻标题的拟定要求,但比较一般化、常规化,不新颖。修改后的标题保留了原来交代的关键词“事业发展规划”,同时点明新闻人物提出了“三点要求”。可见,读者对修改后的“三点要求”更感兴趣、更想阅读以便释疑是什么“三点要求”。
实例5:原题《我校党员为疫情防控捐款》,改为《206873.07元,我校党员踊跃捐款助力疫情防控》。修改理由:原题比较正统、格式化,没有翻出新花样来。笔者对其进行修改后,保留了原题交代做了什么事“捐款”,还巧用数字,突出数字,将捐款数额前置,更加新颖、引人。
实例6:原题《黄学彬院长接受三亚广播电视台采访》,改为《我校教授黄学彬接受媒体采访畅谈海南重振旅游业》。修改理由:原题只交代了新闻人物做了什么事即“接收采访”。笔者修改后,点明了原题的意思“接受媒体采访”,还特别突出了新闻人物畅谈“海南重振旅游业”。海南如何重振旅游业?这是读者想要知道的,也就是作者拟题时追求的引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