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在孩子体内发现了一串“手链”!
医生提醒
每年都会接诊许多
误吞这种“手链”的病例
严重可致命!
8岁男孩儿腹痛难忍
7月16日
8岁的小博(化名)吃完晚饭后
突然感觉肚子疼痛难忍
随着腹痛越来越厉害
还不时伴有呕吐症状
此时小博的家人想起来
前两天孩子就曾说过肚子疼
不过休息一会儿症状就消失了
以为小博有可能是肠胃炎
家人赶紧带着他来到河南省儿童医院
肠道8处穿孔内藏18枚异物
经过一系列检查
医生发现小博的肠道内有十多枚异物
7月16日凌晨1点50分
孩子被推入手术室
医生为孩子实施消化道异物急诊手术
手术中
医生竟然在小博体内发现磁性方块4块、
磁性圆珠7枚、铁丝圈7个,
肠管穿孔达8处之多!
目前孩子生命体征平稳
已转往普通外科病房进一步康复
网红巴克球:误吞危及生命!
原来小博体内的磁力珠又叫巴克球
由一粒粒磁珠组成
每粒直径只有0.5cm
可以随意组合成任意造型
是一款网红玩具
但是这款玩具却相当危险
仅在河南省儿童医院接诊的病例当中
误吞巴克球造成肠穿孔、坏死
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的意外事件时有发生
医生提醒各位家长
一旦发现孩子误吞磁珠
应尽早到医院就诊及时取出
以免延误病情造成孩子更大的伤害
除了巴克球
还有不少“网红儿童玩具”
看似“好玩有趣”
实则“暗藏杀机”
01
遇水膨胀类
代表玩具:水宝宝
水宝宝是是很多水缸和花盆的装饰品,这种色彩鲜艳的小珠子是种吸水性树脂,浸泡后会吸水变大。
有人测量发现,浸泡前直径大约是3毫米,重量大约是0.02克;浸泡5小时后,直径变成16毫米,重量变成2克多,是吸水前的145倍。这样的东西一旦被孩子误吞,后果非常严重!
家长不要让孩子——特别是低龄的孩子——玩水宝宝,避免误吞!
02
含有毒物质类
代表玩具:水晶泥
这种五颜六色的“史莱姆”水晶泥,触感柔软,能轻松捏成很多形状,受到很多孩子喜爱。
值得警惕的是,水晶泥里的硼砂是种毒性较高的化工原料。成人中毒剂量为1克至3克,致死量为15克;婴儿只需摄入2-3克即可致死。按照我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硼砂禁止在食品中添加。
水晶泥虽然不是食品,但在孩子玩的过程中可能被误食。即便不吞食,儿童徒手接触硼砂玩具,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导致化学烧伤、过敏、流鼻血及咽喉疼痛。
03
弹射类
代表玩具:牙签弩
这种看上去小巧精致的“牙签弩”究竟有多可怕?有人专门做了实验。用牙签发射,可以轻而易举射穿硬纸板、扎爆气球;换上钢针还能钉入石膏板,射穿塑料瓶,时速高达百公里。
2017年6月,新疆的一名10岁男孩被同学玩的牙签弩射伤右眼。尽管经过多方医治,但视力再也无法恢复到1.0以上了。
04
电击类
代表玩具:电人玩具
你以为这是个普通的魔方?错!它是个带电体!而且瞬间电压高达600多伏!
除了魔方,常被拿来搞恶作剧的电人玩具还被伪装成口香糖、易拉罐等各种日常用品。
有的成年人做过测试,在拔出“口香糖片”或拿起“易拉罐”的瞬间,感觉手指刺痛,就像被电击了一样。
05
超强光线类
代表玩具:激光笔
激光笔的杀伤力究竟有多大?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1秒就能点燃火柴!10秒就能射穿6层报纸!眼科医生更发出警示:高功率的激光笔,就如同切割机一样,一旦照射到眼睛,会对眼睛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所以,激光笔在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保护儿童眼睛产品质量安全认知调查结果》及“缺陷消费品召回及消费预警信息”,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儿童类产品中,位列第一。
看了如此多的问题玩具
妈妈们一定心惊肉跳。
那么,什么样的玩具才是安全的
家长该如何挑选?
选购玩具的9大安全法则:
有安全认证标识
“3C”是“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英文缩写。玩具包装上有“3C”标识,代表符合我国玩具安全标准。
不同国家的安全认证标识并不相同,购买玩具可查询相应的官方标识。如果是“三无产品”(无厂名无厂址无认证标识),家长们不要购买,避免给孩子造成危害。
年龄合适
符合安全标准的玩具外包装会标注适用年龄,一定要挑选与宝宝年龄段相符的玩具。
检查细小零件
为避免误吞,玩具最小的零件体积要大于宝宝的口腔直径,眼睛、纽扣等小零件也要检查是否牢固。
避免玩具上的绳子过长
对小宝宝来说,绳子很容易缠住手指或勒住颈部,玩具上不要有超过30厘米的绳子(不能超过宝宝的颈围)。
声光玩具看强度
声音超过70分贝就会有损宝宝听力;灯光过于闪烁、刺眼同样有损视力。
06
检查电动玩具电池
要注意安全性能,确认内置的电池是否固定,避免被宝宝抠掉吞食。
07
避免锐角、毛刺和异味
为避免宝宝皮肤受损伤、舔吃中毒,不要选尖锐、粗糙、有异味的玩具。
08
确认毛绒玩具卫生
安全的毛绒玩具能啃咬、易清洗,填充物必须无毒害且经过严格消毒,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09
慎选弹射玩具
这类玩具杀伤力较大。即便年龄符合,也要嘱咐孩子安全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