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超语言文化能指&语言内文化能指的定义及字幕翻译策略
2.1.语言外文化能指的定义及翻译策略
1)音译:指用发音相近的英文字母翻译汉字ECR的语音。
例1:原文:潘金莲的丈夫叫武大
字幕:PanJinlian’shusbandwasnamedWuDa.
音译本质上等同于Pedersen提出的翻译策略中的“保留(retention)”。但是,由于中英文的发音和书写系统的不同,如同西班牙语电影英译时,把地名直接复制在英文字幕中这样的保留原语ECR的方式,在中文电影英译中是不会出现的,也是不合适的。例1中出现了两个人名“潘金莲”和“武大”,通过音译,原语ECR被直接保留在目的语文本中。因此,音译被认为是对原语ECR保留忠实度最高的翻译策略。但是,原语ECR音译以后,被剧作者默认为是属于中国观众百科知识范畴的原语ECR和现实生活中的联系,在目的语文本中却消失了,因为该联系不存在于目的语观众的百科知识之内。
2)直译:指既保持原语ECR内容,又保持原语ECR形式的翻译方法。有时,又可以称为近乎直译,因为在直译过程中译者往往要对译文作出细微调整使之附和目的语语法及表达习惯。
例2:原文:最爱吃的就是番茄炒蛋
字幕:Youlikedstir-friedeggandtomato.
例2中的“番茄炒蛋”是中国许多老百姓家庭中一道普通的大众菜肴,如果完全直译,则应该是“eggfiredtomato”。这很显然不符合目的语的语法及表达习惯。所以,使用直译策略来翻译原语ECR时,目的语译文没有删减任何信息,也没有添加任何额外信息。
3)等价:指尽管原语ECR和字幕译文所用术语不同但所指为同一事物的翻译策略。即,在确立原语ECR和字幕译文所指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所指”而非“所说”。
例3:原文:一头栽到长江里了
字幕:TookaplungeintotheYangtzeRiver!
清朝末年,长江门户被迫开放,外国船只由吴淞口上溯航行,首经扬子江,外国人便把它作为长江的代称,音译为“theYangtzeRiver”,所以长江又叫“扬子江”。因此,即使字面看原文ECR和译文毫无关系,但是它们所指为同一事物。
4)特化:指在译文中原语ECR保持不变的同时,添加隐藏在原语文本或文化中的额外信息,使原语ECR更具体更容易理解的翻译策略。
例4:原文:我们觉得她是小白菜,她前夫说她是潘金莲,她觉得自己怨的像窦娥。
字幕:Tous,she’satenaciouspest,alittlecabbage.Toherhusband,she’saPanJinlian.AndshethinksofherselfasDouE,avictimofinjustice.
例4中,原语ECR“小白菜”“窦娥”都是中国小说中的人物,同样是家喻户晓,分别代表了受人虐待,孤苦无依和受官府压迫的女性形象。所以,译文通过特化的翻译策略,音译原语ECRs的同时,添加了原文隐含信息,有助于目的语观众理解电影情节。
5)一般化:指用意义更宽泛的词汇(如上义词等)或更具体的词汇解释来翻译原语ECR的策略。
例5:原文:菩萨,你不能捡了芝麻就丢了西瓜
字幕:Buddha,don’tbepennywiseandpoundfoolish.
例6:原文:我现在信佛呢。
字幕:I’maBuddhist.
中国文化受佛教影响颇深,佛教词汇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是协助佛传播佛法,救助众生的人物,是众生成佛的必经身份。例5中,原语的ECR“菩萨”被译为“Buddha(佛陀;对佛教创始人乔答摩悉达多的尊称)”。佛教的菩萨本义,和民间的观念不大相同,菩萨是众生成佛的必经身份,但是大部分中国普通老百姓在拜菩萨的时候,只是单纯的寄托一份信念,并没有对佛教了解那么深。比如说这部电影中的女主人翁李雪莲,在她把乡长,县长以致市长和省长通通拉下马之后,她去拜菩萨仅仅只是诉说自己最终告状的目的没有达成。同时,大部分西方观众对中国的宗教文化知之甚少,更具体的解释“菩萨”和“佛”之间的关系不但会让他们感到混乱还会影响他们的观影感受。所以,例5译者用一个意义跟宽泛的ECR“Buddha”来翻译“菩萨”,而例6用“Buddhist(佛教徒)”来解释“信佛”,可以让西方观众更好的了解电影情节。
例7:片名:我不是潘金莲
字幕:IAmNotMadameBovary
例8:原文:根据刘震云小说《我不是潘金莲》改编
字幕:BASEDONTHENOVELBYLIUZHENYUN
例9:原文:查一下,她在北京有什么亲戚。
译文:Checkoutanyfamilyshemighthavehere.
例9中,原语ECR“北京”被翻译为和原语ECR不相干,但是符合上下文语境的“here”。因此,例7中使用的翻译策略被认为是文化置换,而例9中为情景置换。
7)省略:指的是原语ECR在目的语文本中完全不译的翻译策略。
例10:原文:他不开人代会
字幕:He’snot.
例10中,原语ECR“人代会”,即人民代表大会,在译文中完全丢失。
2.2.语言内文化能指的定义及翻译策略
1)直译:在满足目的语语法及表达习惯的同时,保持原语ICR内容和形式的翻译方法。
例11:原文:法官王公道
字幕:JusticeWang
例12:原文:你就是法院的王公道吧?
字幕:AreyouWangGongdaofromthecourthouse
该部电影中对于中国官场的描述,出现了众多社交称谓,如在电影开场不久出现的一第一个官场人物王公道,一个和李雪莲有着一点点亲戚关系的基层法官。王公道是该部电影中虚构的人物,但是仍作为CR被提取出来,被归类为ICRs,因为这里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剧作者对中国官场的讽刺。王公道这个人名有着双重含义,他的名字叫王公道,同时他又是一个法官,“公道”意味着公平。所以当这个人物出现在屏幕上,人物旁出现文字“法官王公道”时,原语ICR隐藏着意义“公平,公正”被直译为“Justice”,为西方观众说明王公道姓名的含义。而在李雪莲问话中的“王公道”音译为“WangGongdao”直接说出姓名。
2)保留:指完全或部分保留原语ICR的意像的翻译策略。尤其在翻译含比喻意义的成语等ICRs时,其隐喻性意义经常被放弃。
例13:原文: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译文:Alongdikecanfailatapinprick.
例14:原文:那如果王公道贪赃枉法了呢?
字幕:ButwhatifJusticeWangpervertedthelaw
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多为四字,也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成语又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沿用下来的,代表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可以从字面上推断其意义,有些成语的意义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成语也是汉语ICRs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翻译过程中给译者带来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在字幕特有的媒体约束下。例1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意思是千里长的大堤,往往因为蚂蚁洞穴而崩溃,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译文只微小改动保留了原语ICR的意像;例14,“贪赃枉法”意思是贪污受贿,违反法律,形容人的贪欲。译文只保留了后半部分“枉法”“pervertedthelaw”。
3)等价:原语ICR和目的语译文所指相同的翻译策略。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没有发现运用“等价”策略的例句。
4)特化:指的是原语ICR被直译并添加原文本隐含信息的翻译策略。
例15:原文:喝茶
字幕:AnInvitationtotea
5)一般化:指用释义将原语ICR替换为更为目的语读者理解的内容的翻译方法。
例16:原文:后山岭的陈阿大是你表舅吧?
字幕:IsChenAh-Dafromthebackhillsyourcousin
例17:原文:我姨家有个表妹嫁给了陈阿大他老婆的妹妹的婆家的一个叔伯侄子
字幕:Ihaveagirlcousinonmymother’ssidewhomarriedChenAh-Da’swife’ssister’shusband’scousin’sson.
例18:原文:先打官司证明这个离婚是假的,然后再跟这个畜生结回婚,然后再离婚。
字幕:Iwanttobringalawsuittoprovethedivorceisfake.Iwanttomarrytheadultereroncemore,thengetdivorcedagain.
例19:原文:跟秦玉河打官司,他个畜生怎么不到场。
字幕:I’msuingQinandthatscoundrelwon’teventurnup.
例20:原文:秦玉河就是个畜生。他的话你能信?
字幕:Qinisalyingswine.Youcan’tbelieveawordhesays.
世界上大概没有哪一种语言文字不带粗话、脏话的成分[5]。(黄粉保,1998:18)粗话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语ICRs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文化及语言的特性。同时,电影中虚构的人物通过粗话传达给观众凡人的情绪。女主人公李雪莲和前夫秦玉河为了房子假离婚,但是弄假成真秦玉河在得到房子后和其他女人结了婚,并且说李雪莲是“潘金莲”。中国人把一些做坏事的人骂成畜生,或不如畜生,以上几个例句中的“畜生”是李雪莲在不同场景下骂秦玉河的话,而且译文各不相同。从语境上来说,在例1中,一开始李雪莲不满前夫和别的女人结婚,跟法官诉说她的诉求骂秦玉河“畜生”,译文为“adulterer”意思是通奸者、奸夫,此时李雪莲主要愤怒于前夫和第三者结婚,在这个语境下,“adulterer”替换原语ICR是合理的。在例3中,李雪莲即将和前夫对簿公堂,“畜生”替换为“scoundrel”,意为amanwhotreatsotherpeoplebadly,especiallybybeingdishonestorimmoral无赖,恶棍。例4中,李雪莲说前夫的话不能信,骂他“畜生”,译文为“lyingswine”,“swine”意为anunpleasantperson讨厌的人,此处ICR替换也是适合上下文语境的。
例21:原文:看来我也是被逼上梁山了。
字幕:Butitlookslikeyou’vetwistedmyarm.
“逼上梁山”出自《水浒全传》,意思是被逼上梁山做土匪。比喻被迫进行反抗,也比喻不得不做某些事情。“twistone’sarm”意为“pressurizesomeoneintodoingsomethingthattheyarereluctanttodo(强迫某人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由此可以看出“文化替换”和“保留”完全相反,保留了原语ICR的比喻意义,舍弃了原语ICR的意象。
7)省略:指原语ICR在译文中完全省略或者不译的翻译策略。
例22:原文:何止是因小失大
他隐瞒不报
译文:Heconcealedwhatheknew!
在这一例中,整句话都没有翻译。原语ICRs在译文中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