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跑”多域控制器平台,华夏龙晖基于智能底盘的多域协同探索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必然引发底盘系统从传统底盘向电动底盘、智能底盘的技术变革。

在2022年11月18日的盖世汽车2022第二届汽车智能底盘大会上,华夏龙晖(北京)汽车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院院长罗会标表示:传统ECU平台构架、分散式开发已满足不了智能车多部件生命周期内的按需协同,因此需要统一整车软件架构和能力,通用域控制器平台也应运而生。

华夏龙晖的多域控制器平台采用的是AUTOSAR分布式分层架构,模块间实现松耦合与服务化,软件易重用,此外,I/O与计算解耦也有助于业务的灵活部署、独立升级。

罗会标|华夏龙晖(北京)汽车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院院长

智能驾驶“风起”,底盘域控变局将至

智能化浪潮下,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市场已然成为万众瞩目的两大蓝海,而作为智能驾驶的主要载体,汽车底盘从机械向集成化、轻量化和智能化发展,无疑是大势所趋。

在此背景下,汽车底盘正逐步从传统底盘、电动底盘向智能底盘变革。其中,传统底盘具有承载和行驶这两大基础功能,以发动机和变速箱为承载主体,机械耦合程度深,结构复杂,通用性差,往往一个车型对应一种底盘类型,且一般都只能被动响应。

电动底盘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机械解耦,实现了电机驱动,在布置和控制上更加灵活,多个车型可以对应一种底盘,还可以实现纵向、横向的独立控制。

在延续传统底盘的两大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智能底盘实现了进一步扩展:承载对象由以动力系统为主,扩展为承载座舱、自动驾驶、动力三大系统,具备认知、预判、控制车轮与地面相互作用、管理自身运动状态的各项功能。

更重要的是,智能底盘将全方位实现机械解耦,实现纵,横,垂三向一体化主动控制,并具备自学习的能力,从而为用户提供更舒适、更个性化的驾驶体验。

从传统底盘向智能底盘的演进图源:华夏龙晖

要达成以上目标,必须实现线控制动系统,线控转向系统,智能悬架系统的深度协同,这也正是智能底盘的本质要求。

智能底盘的基本架构图源:华夏龙晖

路向何方?商乘双维度下的智能底盘发展路径

具体而言,智能底盘将沿怎样的路径发展?这需要基于乘用车和商用车的不同维度进行考虑。

首先,乘用车智能底盘的发展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0阶段,要求智能底盘具备域控制系统且系统接口标准化,能够实现纵向和横向的部分线控化和协同控制,具备OTA功能;

2.0阶段,智能底盘就需要在横向、纵向、垂向上实现三方向线控化和协同控制,实现底盘一体化域控,达成“软件定义底盘”。

3.0阶段,已经可以实现四轮驱动汽车底盘的高度集成与控制(4WD+ESC+EPS+空气悬架),此时的智能底盘将具备自适应、自学习能力,并全面实现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的集成控制,并搭建健全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智能底盘的发展路径图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由于在高阶自驾领域的发展较快,商用车智能底盘发展路径可以直接根据自动驾驶等级进行划分:

对L2及以下的低等级自动驾驶而言,底盘采用分布式控制系统结构,具备主动纵向控制即可。

对L3级别而言,需要底盘子系统作为冗余备份,具备主动纵向和主动横向控制、系统健康报警功能。

对L4级别而言,需要以底盘域控最小功能作为冗余备份,具备底盘线控子系统、主动纵向控制、主动横向控制、横纵协同控制、系统健康报警功能。

而L4级以上还会增加底盘域全功能备份,需要纵横垂三向的协同综合控制。

“解耦&多域协同”智能底盘系统的发展关键词

第一、解耦。智能底盘将高度解耦,包括机械解耦、软硬件解耦和应用系统解耦。

其中,机械解耦是电控的基础,软硬件解耦可以实现软硬件的异步开发,提高软件复用性,应用系统解耦有利于不同供应商之间实现分工协作,快速实现系统的开发。

第二、域控。智能底盘系统要求实现纵横垂三向的协同控制,罗会标强调:“这一点的实现必须在底盘域层面基础之上。”

第三、高智能化。不但具备主动控制功能,还需具有自适应、自学习的能力,从而根据不同客户的驾驶习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第四、安全。包括多重安全控制和跨域安全控制,其中,多重安全控制可以在底盘域范畴内实现,涉及到预期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跨域安全控制主要指底盘域同动力域、自动驾驶域的协同控制安全。

第五、扩展性。系统需要平台化、模块化、接口标准化、以及配备OTA功能。

智能底盘控制系统的五大要求图源:华夏龙晖

为了实现以上要求,智能底盘控制系统在开发上将面临三项技术重点:

首先是架构问题,系统开发过程中,架构的选择至关重要。

智能底盘需要采用分布式系统架构,将系统控制的核心功能集中在域控制器,并对各子系统进行协同控制,以达成响应速度快,高控制精确度的要求。

软件方面,基于AUTOSAR的分层软件架构将是主流,实现软硬件解耦,支持异构开发,支持OTA升级,从而实现系统快速迭代升级。

第二个重点是域控,除了底盘系统纵横垂三维一体化协同控制,智能底盘需要与自动驾驶域、动力域、车身域等一起多域融合控制,达到更好的控制性能和安全性。罗会标强调,一体化协同控制算法、多域融合算法、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将是重点研究课题。

第三个重点是功能安全,智能底盘需要具备产品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等多重安全保护。

实际上,华夏龙晖所推出的多域控制器平台解决方案正瞄准了以上三方面的技术重点。

抢先发力多域控制器,华夏龙晖优势为何?

2006年,华夏龙晖汽车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北京,聚焦智能车控领域的核心控制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是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中国汽车基础软件生态委员会(AUTOSEMO)会员单位,国家及北京市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双软”认证企业。

罗会标提出,“传统ECU平台构架、分散式开发已满足不了智能车多部件生命周期内的按需协同,因此需要统一整车软件架构和能力,通用域控制器平台也应运而生。”

具体而言,传统的ECU平台一般采用分散、烟囱式的软件架构,一个模块的改变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多个模块的变更,这样难以实现单个模块的独立升级,且软件的复用性较差。

从分散式向通用域控制器的演进图源:华夏龙晖

考虑到这一点,华夏龙晖的多域控制器平台采用的是AUTOSAR分布式分层架构,模块间实现松耦合与服务化,软件易重用,此外,I/O与计算解耦也有助于业务的灵活部署、独立升级。

硬件架构上,罗会标表示,“华夏龙晖的多域控制器采用的是模块化,积木化的开发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匹配不同的元器件。”

其核心MCU选取的是ST等国际主流芯片(也同国内芯片厂商合作推出全国产化方案),电源部分则支持12V和24V两种系统,传感器电源输出部分可以满足不同类型传感器(5V,8V,9V)的电源需求;IO方面,系统资源丰富,可以灵活定义端口;通讯方面,支持LIN,CAN,以太网这三种通讯模式。

多域控制器平台硬件架构图源:华夏龙晖

此外,华夏龙晖具有从架构设计、建模、编译、调试、标定完整的开发工具链,可以保证开发质量和开发进度,系统安全可靠、资源消耗小、可裁剪、可扩展、移植性强。

总而言之,华夏龙晖的多域控制器平台具有五大优势:高性能MCU,安全设计,标准通讯接口,快速迭代升级,软件架构平台化,可支持底盘控制、动力系统、整车控制、车身控制四类应用场景:

华夏龙晖的多域控制器平台的功能实现图源:华夏龙晖

以“为智慧出行提供动力和安全保障”为企业愿景,华夏龙晖在汽车核心控制领域已历经十六载春秋。从汽油发动机动力总成研发并量产百万,到2017年抢先发力底盘域控赛道,正如罗会标所言:”公司将聚焦智能车核心控制领域,力求突破国际垄断,为汽车核心控制模块提供国产化方案。”

目前,华夏龙晖正基于底盘域控(CDCU)、动力域控制器(PCU)、电驱动域控制器的研发和量产经验,向多域控制及中央域控这一全新领域展开探索。

作者:唐吉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

苹果新专利:用VSMR传感器探测用户手势可用于车载显示器等

【国际快讯】沃尔沃汽车11月销量增长12%;大众Cupra将在欧洲销售中国产电动车;马鲁蒂铃木拟明年1月涨价

THE END
1.《多无人机协同控制技术》(周伟)简介书评在线阅读通过90多张图示,系统讲解多无人机协同控制的设计方法和控制算法,针对协同技术重点、难点,给出了对应解决方案。 作者:周伟,李五洲,王旭东,吴超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手机专享价 ¥ 当当价降价通知 ¥47.50 定价 ¥69.00 配送至 http://product.dangdang.com/28493741.html
2.2022年度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目录研究内容:针对复杂构件清洁、无人化、智能化高质量的焊接需求,研究具备自主感知能力的激光焊接机器人;研究激光视觉焊缝跟踪算法,考虑多因素强干扰下的精准实时跟踪,实现焊缝跟踪路径规划,解决不规则焊缝的高质量焊接;研究适应多场景的摆动焊接模式,实现复杂构件多功能焊接;研究光-机器人协同控制技术,开发激光机器人焊接专用...http://www.kt180.com/html/sxs/9889.html
1.协同控制中的共识算法概述协同控制算法因此,共识算法被设计成分布式的,假设车辆之间只有邻居间的相互作用。车辆会根据其邻居的信息状态来更新其信息状态的值。目的是设计一个更新定律,使网络中所有车辆的信息状态收敛到一个公共值。 共识算法具有多辆自动驾驶车辆协同控制的背景,并且在连接稳定的背景下呗理解,已经应用在交会、编队控制、群集、姿态...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448905/article/details/124298498
2.无人机集群协同控制策略.docx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保证无人机集群在复杂的环境中实现高效稳定的协同行为。这要求我们深入理解无人机协同控制的基本原理,开发更为先进且实用的算法,并进行大规模的实验验证和实际应用。 未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无人机集群协同控制将在更多的应用场景中得到应用。因此,开展对这...https://m.renrendoc.com/paper/305980406.html
3.无人驾驶系统核心技术解析:感知规划与控制的协同驱动协同控制算法强调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确保整个系统能够协同运行,达到更高水平的性能。在无人驾驶中,协同控制算法可以使感知、规划和控制三个层次更好地协同工作,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和稳定性。 实时性优化算法 实时性是无人驾驶系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影响着系统对于环境变化的响应速度。实时性优化算法通过优化...https://www.auto-testing.net/baike/show-2207.html
4.基于TOPSIS算法的多VSG单元协同控制策略为更好地实现多VSG单元在提供惯性支撑时的协同配合,提出一种基于逼近于理想值排序方法(TOPSIS)的多VSG单元协同控制策略。首先,通过系统中各储能端的剩余容量和系统频率变化率,对含多VSG单元的系统总惯量大小进行调整;其次,综合考虑各VSG单元的储能荷电状态、换流器容量、储能充放电功率限制等指标差异,结合TOPSIS算法对...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LZS202009010.htm
5.基于一致性算法的微电网分布式协同控制与优化但是其本质为有差控制,在具有多个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系统中难以实现精确的功率分配。因此,可以在微电网分布式电源信息交互的基础上,通过分布式平均一致性算法来估计分布式电源功率的均分值,并以此构造微电网的二次控制项来提高系统的运行性能,实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在各分布式电源的精准分配,维持系统的频率、电压在额定...https://wap.cnki.net/lunwen-1022592557.nh.html
6.上海交通大学智能无线网络与协同控制中心5.事件触发算法的鲁棒性研究——张仕琦 北京大学 多自主体系统的协同控制属于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领域的核心关键问题,是当前国际系统与控制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在无人集群系统、传感器网络军事航天等领域均有重大应用前景。协同控制的核心是设计基于局部信息的分布式协同控制律,以实现期望的集群行为,在本报告中,我们将阐述对...https://iwin.sjtu.edu.cn/Web/Show/316
7....协同编队避障路径规划matlab代码51CTO博客【无人机编队】基于人工势场算法实现多机器人协同编队避障路径规划matlab代码,1简介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一致性算法和人工势场方法的无人机编队及其避障控制方法.通过引入与障碍物移动方向垂直的辅助牵引加速度信息,可消除局部优化解的影响.同时,为了实现无人机机群快速编队和https://blog.51cto.com/u_15287693/4792504
8.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杂志关键词:虚拟目标机 动态系统建模工具 协同仿真 软件非干涉运行监控技术 动态系统建模工具可以按照设定的仿真步长对控制器的行为动态模拟,也可以在仿真环境下模拟控制器所在的系统架构和动态数据交互,因此传统的卫星控制系统方案设计时一般采用在同一模型建模体系进行,并进行相应的控制算法设计;但是由于动态系统建模工具其自...https://www.youfabiao.com/jsjclykz/201908/
9.“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的三大重点方向围绕提升我国人工智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求, 面向重大需求,突破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以算法为核心, 数据和硬件为基础, 全面提升感知识别、知识计算、认知推理、协同控制与操作、人机交互等能力, 形成开放兼容、稳定成熟的技术体系。 2.1 可泛化的领域知识学习与计算引擎 ...https://blog.itpub.net/29829936/viewspace-260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