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全知道:使用医疗健康APP的是哪些人?如何获得更多的用户呢?
文|易观智库
关键发现:
◆用户规模:医疗健康领域,生理健康、问诊、心理健康用户规模最高,但整体上仍处于用户增长的新兴阶段,用户规模增长迅速。
◆性别:医疗健康领域用户以女性为主,她们钟情于生理健康、美容整形等应用。
◆区域分布:教育水平及收入越高的用户,越集中分布在一线及二三线城市,越重视使用医疗健康APP。他们从意识形态上重视自身的健康状况,成为医疗健康APP拉新和提升留存的重要驱动力量。
以生理健康用户与饮食类APP进行交叉分析,其中,第一象限为下厨房、豆果美食、京东到家等6款APP,说明生理健康用户偏爱以上应用,且粘性较高,生理健康APP可以考虑与其进行联合营销或者市场推广等动作,从而获取更高质量的用户。
一、医疗健康APP用户基本构成
医疗健康领域生理健康、问诊、心理健康用户规模最高。
1.女性为主
男女占比在医疗健康行业各领域中差异显著,女性占比达八成,可以见女性用户是移动医疗健康的重度用户。
不同的细分领域有一定差别,女性偏好于美容整形与生理健康APP,后者最为显著;而在问诊APP领域,则呈现出男女用户相对持平的状态。
2.年轻人居多
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医疗健康APP主要需要加强在二三线城市的普遍渗透,而对于从意识到使用习惯尚需教育的乡镇农村则需要保持观望态度。具体到医疗健康的三个典型领域,县级市用户更重视生理健康和问诊APP,而二线城市用户则更乐于使用美容整型APP。
3.学历偏高
学生在医疗健康行业中占比最多,而工人及自由职业者群体对医疗健康APP的使用程度尚需加强。
4.高低收入者并存
医疗健康行业用户的收入分布呈现两极化分布,高低两级使用医疗健康APP的渗透相对更高,前者来自于健康意识的高度引发对于医疗健康APP的使用,而后者则也许来自于其他医疗健康手段的不丰富。
二、用户画像及产品运营提示
1.生理健康APP用户行为画像及产品运营提示
以生理健康用户在饮食领域APP的使用情况进行交叉分析,纵轴为饮食领域在生理健康用户的TGI数值,横轴为饮食APP月度渗透率,如图所示:
其中,第一象限为下厨房、豆果美食、京东到家等6款APP,说明生理健康用户偏爱以上应用,且粘性较高,生理健康APP可以考虑与其进行联合营销或者市场推广等动作,从而获取更高质量的用户。这6款APP的具体表现如下:
以生理健康APP与音乐领域进行TGI分析,经期跟踪器、小月历用户偏爱音乐播放器APP,且粘度较高。月来越好用户偏爱音乐学习类APP,大姨吗用户偏爱MV视频和音乐节奏类APP。
生理健康应用在移动音乐领域受用户欢迎程度较为平均,用手机听歌成为该类用户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小月历、月来越好用户受用户欢迎程度的差异较小。大姨吗、美柚用户偏爱铃声工具类音乐APP,该类用户对个性化铃声有一定需求。
再以生理健康对音乐APP的使用情况进行交叉分析,如下图所示:
其中,第一象限为酷狗音乐、喜马拉雅FM、唱吧、全民K歌等6款APP,说明生理健康用户偏爱以上应用,且粘性较高,生理健康APP可以考虑与其进行联合营销或者市场推广等动作,从而获取更高质量的用户。这6款APP的具体表现如下:
2.问诊APP用户行为画像及产品运营提示
金融类应用助其进行资产管理,体育类应用一方面满足用户对体育赛事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协助用户科学健身。
以问诊APP与金融领域进行TGI分析,女性私人医生APP在P2P和理财领域受用户欢迎程度较高,该类用户注重自身资产管理,有较强的理财需求。平安好医生APP在账务管理领域受欢迎程度高。好大夫在线APP的用户偏爱财经资讯,该类用户对把握财经动态有一定的信息需求。
将问诊用户与金融类型APP产品渗透率进行交叉分析,如下图所示:
其中,第一象限为同花顺、平安人寿、京东金融、随手记等6款APP,说明问诊用户偏爱以上应用,且粘性较高,问诊APP可以考虑与其进行联合营销或者市场推广等动作,从而获取更高质量的用户。这6款APP的具体表现如下:
3.美容整形APP用户行为画像及产品运营提示
美容整形类应用在微商、快递服务领域受欢迎程度的差异较为显著。校妆网、悦美整形应用在特卖电商、综合电商以及移动支付领域受欢迎程度差异不大。
将美容整形与购物类APP进行交叉分析,得出如下图所示:
其中,第一象限为唯品会、蘑菇街、聚美优品、淘粉吧等5款APP,说明美容整形用户偏爱以上应用,且粘性较高,美容整形APP可以考虑与其进行联合营销或者市场推广等动作,从而获取更高质量的用户。这6款APP的具体表现如下:
三、产品运营分析的基本功如何炼成
基于真实行为的用户画像是APP产品运营再上层楼的利器,互联网产品的运营分析,同时离不开基础运营和市场运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下步骤必不可少:
★基础运营篇
1.掌握行业总体情况
首先要了解产品所在的领域规模及发展趋势,如果领域的规模还处于快速增长,应该更加积极地采取“拉新”;而如果领域已经处于平稳成熟期,应该更侧重于提高用户的体验、提高用户的粘性。
2.掌握行业参与者的产品动态,确定真正的竞争对手
每个细分市场都有数以百计的产品在“参赛”,市场中的对手都有哪些?谁是真正的竞品?针对不同级别的产品确定不同的竞争策略:
从用户规模上看:
◆领跑者:分析对方产品设计的特点,结合自己产品的定位学习汲取,缩短产品本身的差距。
◆追赶者:通过点将台功能,可以发现快速增长的APP,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用户快速增长都是值得注意和防范的。
从用户重合上看:
◆高重合竞品:同领域的高用户重合度的产品,说明用户是同类人群,是最直接的竞争对手!所以用户共性的特征和需求一定要了解,才能并更好地满足,赢得用户。
◆低重合竞品:同领域的低用户重合度的产品,说明用户人群并不是同类人群,所以说不会产生直接的竞争。
3.长期跟踪竞争对手的指标
基础运营指标的趋势变化分析:典型指标包括:(月/日)活跃用户数、(月/日)启动次数、(月/日)使用时长等
◆用户转化指标变化分析:典型指标包括:下载、安装、激活、留存、流失、卸载等指标
◆用户行为指标变化分析:典型指标包括:24小时分时点、人均启动次数、人均使用时长等
◆用户粘性指标变化分析:人均单日启动次数、人均单日使用时长、MAU/DAU等,都代表用户在产品的粘性表现。
★用户运营篇
没有神马比了解自己用户的人群特征和行为偏好更重要的事情了,包括:
◆用户的基础分布:包括人口属性分布、设备使用分布、运营商分布等等……
◆用户行为偏好:包括用户对不同领域的偏好、APP偏好等
★推广运营篇
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产品也需要在市场上不断发出声音,引入第三方数据的背书是市场公关软文的最佳内容,可以帮助产品在市场中的品牌认知,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所以,第三方数据引用,是市场宣传利器。第三方的数据可以包括:
◆榜单数据:全网榜单、增幅榜单、领域榜单……
◆指标数据:选择优势维度的指标数据,引用单个指标或与竞品进行指标对比,都可以作为评价产品的数据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