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产品技术审评规范的通知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北京市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和技术审查要求,根据北京市生产企业现状和产品注册工作的实际情况,我局组织制定了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产品技术审评规范,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2020年8月4日

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产品技术审评规范

本规范旨在指导和规范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产品的技术审评工作,帮助审评人员理解和掌握该类产品原理/机理、结构、性能、预期用途等内容,把握技术审评工作基本要求和尺度,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作出系统评价。

一、适用范围

本规范所称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产品是指内窥镜手术或开放手术时对窥镜洞口或开放切口进行保护、扩张的手术器械,该产品可由内卡环、外卡环和通道组成。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通常由硅胶、热塑性聚氨酯(TPU)高分子材料制成,通过高分子材料的折叠应力或弹性变形力,对临床窥镜洞口或手术切口起到固定、牵开和隔离污染的作用,该产品无菌提供,仅供一次性使用。其《医疗器械分类目录》(2017年第143号)分类编码为:02-15-06。

本规范不适用于新型材料、新型结构设计、新型作用机理、药械组合的切口保护产品。

二、技术审查要点

(一)产品名称的要求

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产品的命名应符合《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9号)的要求,也可参考《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上的名称。

产品名称应以预期用途为依据命名。如: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一次性切口牵开固定器等。

(二)产品的结构组成

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产品应明确产品结构组成,宜采用图示方式表述产品各组成部分,并明确所用材料。如:通过图示说明内卡环、外卡环的结构、材料等。

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产品通常由外卡环、通道、内卡环组成,可分为定高型和变高型等型号,按尺寸不同分为若干规格。常见产品如图:

(三)产品工作原理

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呈双喇叭口状,喇叭口和管道可呈圆形、椭圆形等,皆具弹性变形和弹性恢复能力,该产品可通过卡环及管道弹性变形,进入窥镜洞口或手术切口并嵌卡切口中,并可通过弹性变形从窥镜洞口或切口中取出。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对临床窥镜洞口或手术切口进行固定、扩张和隔离污染,起到扩展切口术野、保护切口免受损伤和减少切口感染的作用。

(四)注册单元划分的原则和实例

注册单元划分应根据《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号)、《医疗器械注册单元划分指导原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7年第187号)要求,医疗器械注册单元原则上以产品的技术原理、结构组成、性能指标和适用范围为划分依据。

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的不同型号规格可划分为同一注册单元。

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应根据自身特点适用以下标准,但不限于引用以下标准(见表1):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GB/T191-2008

包装贮运图示标志

GB/T14233.1-2008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1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GB/T14233.2-2005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

GB/T16886.1-201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评价与试验

GB/T16886.5-201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GB/T16886.10-201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

GB/T19633.1-2015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第1部分:材料、无菌屏障系统和包装系统的要求

YY/T0313-2014

医用高分子产品包装和制造商提供信息的要求

YY/T0466.1-2009

医疗器械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

YY/T1557-2017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用热塑性聚氨酯专用料

YY0334-2002

硅橡胶外科植入物通用要求

HG/T5070-2016

热塑性聚氨酯(TPU)薄膜

(六)产品的适用范围

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适用于内窥镜手术及开放性胸腹部手术,对窥镜洞口或手术切口进行固定、扩张和隔离污染,起到扩展切口术野、保护切口免受损伤和减少切口感染的作用。

(七)产品的主要风险

根据YY/T0316-2016《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基本信息》附录E对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产品已知或可预见的风险进行判定,在进行风险分析时至少应包括以下的主要危害。注册人还应根据产品自身特点确定其他危害(见表2),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风险降到可接收程度。

表2产品主要危害

危害类型

形成因素

控制措施

生物学危害

生物相容性

使用中造成的刺激或过敏

原材料入厂检验;

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

不适当的组装

由于组件或配件错误的装配而不能正确使用或降低使用寿命

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产品组装;严格按照出厂检验规范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性能要求不恰当规范

性能参数与实际适用情况不匹配,导致机械损伤

充分的进行风险分析;严格按照设计开发进行验证

清洗和灭菌

未对清洗或灭菌过程进行确认或确认程序不规范;灭菌执行不恰当:使用者未按要求对器械进行防护,导致院内感染

规范确认程序;规范灭菌程序或规范说明书

说明书上的注意事项不全

不符合规定的储存、运输、使用条件可能导致的危害

规范说明书

功能失效引起的危害

不适当的预期用途表述

说明书中未能清楚表明产品用途

不适当的产品包装

生产、运输、搬运和储存过程中导致包装破损;

包装封口不严密;

包装材料选择不适当

严格控制包装工艺;

(八)产品技术要求的主要性能指标

注册人在制定产品技术要求时,应明确规格型号的划分、材料要求(如牌号、化学、物理性能要求等),且性能指标应至少满足以下要求:

1.尺寸要求

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产品应明确产品规格尺寸,如内卡环外径、外卡环外径、通道外径及通道高度等尺寸要求,一般采用图表明示。

2.外观要求

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的内、外卡环应无毛刺、无锐角;通道应光滑、柔软、无裂纹、无明显缺陷。

3.物理要求

3.2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的内卡环、外卡环受到不小于注册人规定的一定数值的径向拉力的作用下,能产生弹性变形,外力释放后能弹性恢复。

3.3定高型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径向、纵向受力可产生形变,并具有弹性变形及弹性恢复功能;。

3.4变高型的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的通道应能根据手术需要进行调节,随着外环的手动翻转而卷曲缩小或牵开伸长。

3.5应明确变高型的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通道与内卡环、外卡环连接强度的要求。

4.化学性能

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产品应明确酸碱度、易氧化物、重金属总含量、蒸发残渣、紫外吸光度、环氧乙烷残留量(如适用)的化学性能要求。

5.生物性能

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产品经确认的方法灭菌后应无菌。

6.其他

为了保证器械安全有效而设定的其他性能,应能满足使用要求。

(九)同一注册单元内注册检验代表产品确定原则和实例

同一注册单元中的典型产品是指能够代表本注册单元内其他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产品。

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产品应选择能够覆盖注册单元内全部产品性能的产品。如同一注册单元中的定高型产品和变高型产品应分别送检。

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产品注册人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首次注册申报材料应明确产品生产工艺过程,可采用流程图的形式,并提供验证报告说明其过程控制点,如外协件(或外购件)注塑等生产工艺确认,清洗、封口、灭菌等工艺过程控制情况;应明确清洗等工艺过程中各类清洗剂等的添加、去除和残留控制情况。

(十一)产品的临床评价细化要求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公布新修订免于进行临床试验医疗器械目录的通告(2018年第94号)》,注册人在申请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产品首次注册时,可按《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5年第14号)提交临床评价资料。

(十二)产品的不良事件历史记录

(十三)产品说明书和标签要求

产品说明书和标签的编写要求应符合《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号)和《医疗器械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YY/T0466.1-2009)的要求。产品说明书还应包含以下内容:

1.提示产品在使用时,不应与可溶解TPU材料的防黏连产品同步使用;

2.对本产品材料已知过敏者禁用。

(十四)研究资料

1.产品性能研究

2.生物相容性的评价研究

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直接与人体组织接触,应按照GB/T16886系列标准对产品进行生物学评价,并提交生物学评价报告证明其安全性。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资料应当包括:生物相容性评价的依据和方法;产品所用材料的描述及与人体接触的性质;实施或豁免生物学试验的理由和论证;对于现有数据或试验结果的评价。在进行生物评价过程中,应明确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产品与人体接触组件或部位的材料性质,如理化性能、生产加工中引入的加工助剂、清洗剂等。

3.产品有效期/使用期限和包装研究

产品包装主要对产品起到防护和无菌屏障的作用。以无菌形式提供的产品,其包装验证可依据有关国内、国际标准进行(如GB/T19633.1等),提交产品的包装验证报告。包装材料的选择应至少考虑以下因素:包装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包装材料与产品的适应性;包装材料与成型和密封过程的适应性;包装材料与灭菌过程的适应性;包装材料所能提供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屏障保护;包装材料与贮存运输过程的适合性。

(一)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主要技术性能是否执行了国家和行业的强制性标准;性能指标的确定是否能满足产品的安全有效性;材料要求、尺寸要求、外观要求、物理要求、化学性能、生物性能等是否做出了要求,如应明确产品组件原材料材质要求并提供供方出厂报告的要求。

(二)说明书中必须告知用户的信息是否完整,如应明确本产品使用说明、注意事项及警示说明。

(三)产品的主要风险是否已经列举,并通过风险控制措施使产品的安全性在合理可接受的程度之内。

编制说明

一、审评规范编写的原则

(一)本规范编写的目的是用于指导和规范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产品注册申报过程中审查人员对注册材料的技术审评。

(二)本规范旨在让初次接触该类产品的注册审查人员对产品原理、结构、主要性能、预期用途等各个方面有个基本了解,同时让技术审查人员在产品注册技术审评时把握基本的尺度,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做出系统评价。

二、审评规范编写的依据

(一)《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

(二)《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号)

(三)《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号)

(四)《关于发布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4年第9号通告)

(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实施《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和《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食药监械管〔2014〕144号)

(六)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公告(2017年第104号)

(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2015年第14号)

(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公布新修订免于进行临床试验医疗器械目录的通告(2018年第94号)

(九)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布的其他规范性文件

三、审评规范中部分具体内容的编写考虑

(一)根据《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公告》(2017年第104号)规定了该产品的分类并参考临床专家意见确定了该产品的适用范围。

(四)本规范中,部分技术指标的制订参考了临床专家的建议,便于产品更适合临床使用。如:产品的材料要求、外观要求、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本规范采纳了临床专家的建议,明确了注册人在研究资料中应提供原材料控制情况及通道阻水性能研究资料的要求。

(五)本规范中适用范围结合临床使用需求、产品特点,在参考已上市产品的基础上,根据临床专家建议进行了规范描述。

(五)产品的主要风险参照YY/T0316-2016中附录E进行。

(六)产品的不良事件历史记录主要从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查找。

四、审评规范编写人员

本规范的编写成员由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技术审评人员、行政审批人员、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专家、临床医学专家代表、已上市产品注册人代表等共同组成,以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信息和资源,综合考虑规范中各个方面的内容,尽量保证审评规范正确、全面、实用。

THE END
1.药械包括什么,使用上活扣适用:14DM94.41三英温泉2、医疗器具: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如医用显微镜、手术器械、诊断仪器等。 3、实验室设备:用于药品研发、科研实验等,如实验仪器、实验室耗材等。 药械的重要性 药械在医药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药械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对于药品的生产和医疗实践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药品的质量和医疗效果,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https://uucxtrip.com/post/787.html
2.干货!如何撰写注射液临床配伍相容性CTD申报资料之经验分享备注:①表中数据根据实验结果填写,考察项目可适当增减;②迁移物质这部分还应说明迁移量是否低于内控限度,通过最大日剂量计算各迁移物质的最大日摄入量,最大摄入量是否小于该迁移物每日最大暴露量(PDE),安全系数是否小于1%,从而证明给药器具相容性安全,且风险可控。同时迁移物质分析方法验证也应在该部分提交。 https://www.pharnexcloud.com/zixun/sd_3890
3.YYT1550.1ICS11.040.30 C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 — YYT1550.1 2017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具与药物相容性 : 研究指南 第 部分 药物吸附研究 1 Guidanceofstud onthecom atibilitofinfusioneuimentsand y p y q p — : harmaceuticalroducts Part1Dru sortion p p g p 2017-02-28发布 2018-01-01实施 国家...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0519/8006104104002112.shtm
4.一次性使用输注器具与药物相容性研究指南提出鼓励采用临床药物进行相容性评价 2011 年 国家器械审评中心颁布了 一次性使用输注器具产品注册技术审 查指导原则 明确规定了标注不相容药物的内容 上述国内外研究及标准的制定均表明用于接触药液的医疗器械与所输注药 物相容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监管部门 临床使用者 生产企业等有关各方的重 视 3 范围及主要...https://www.renrendoc.com/p-57386443.html
5.医院感染知识考试复习题(全)8、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保护性隔离病房、供应室无菌区、重症监护病房的环境类别为Ⅱ类,其空气细菌总数为≤200CFU/M3,其物体表面细菌总数为5CFU/CM2,其医务人员手细菌数5CFU/CM2,并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9、预防手术感染部位使用抗生素的最佳给药时间是术前1小时,如...https://www.360doc.cn/article/4739395_416115047.html
6.YY/T1550.1《YY/T 1550.1-2017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具与药物相容性研究指南 第1部分:药物吸附研究》本标准规定了在模拟临床输液条件下或临床实际输液条件下,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具与药物接触过程中对药物吸附的研究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特定输液器械与拟输注的药物或经论证所选择的典型药物http://www.csres.com/detail/296182.html
1.求助请问有没有医院制剂临床实验申报资料,根据里面内容写出来的模...(九)制剂的稳定性试验资料。(十)3个配制批号样品的自检报告书。(十一)制剂所用的化学原料药、中...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51185147
2.药品包装系统密封性验证:国内外标准与实践的深度探索真空衰减法:通过测量包装内真空度的变化来评估包装的密封完整性。 压力衰减法:利用压力变化来检测包装的泄漏情况,从而验证其密封完整性。 质量提取法:通过测量包装内气体的质量变化来评估包装的密封性,进而验证其完整性。 顶空气体法:利用顶空气体的成分变化来检测包装的泄漏情况,从而验证其密封完整性。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JU1E74055331ZH.html
3.给药器具相容性给药器具的可提取物和可浸出物的评估已经成为FDA在医疗器械使用领域质量源于设计(QbD)计划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包括对注射器械生产过程中所使用材料的选择以及密闭容器的选择的审查,以确保产品包装系统的可靠性,同时维持产品的安全性、质量和功效。 在药物或医疗产品的开发中,考虑和评估可提取物和可浸出物是至关...https://www.mstonepharma.com/solutionType2/376-500
4.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河南誓疗器具产品注册审查指导...应当从技术层面论述申报产品的原材料控制、设计、技术特征、产品性能指标及制订依据、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灭菌/消毒工艺研究、有效期和包装研究等内容。至少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1原材料控制 说明原材料的选择依据,明确产品的原材料,列明产品生产过程中由原材料至最终产品所需全部材料(包括加工助剂等)的基本信息...https://yjj.henan.gov.cn/2023/09-11/2813345.html
5.药包材相容性研究4、给药器具相容性研究:包括输液器,注射器,留置针,一次性给药适配器等给药器的相容性研究。 英格尔优势 团队专业:成熟的相容性研究团队,超过数百例的项目研究经验,有各种品种的数据库积累,丰富的项目申报经验,熟悉USP\EAMA\PQRI\BPOG\ICH\ISO 10993和国内的所有相关法规,结合最新国内政策及药学专家数年的研究经验...https://www.icasshop.cn/category_262/1662.html
6.药包材&生产工艺系统相容性研究企业动态2、生产过程组件相容性研究,包括:硅胶管、过滤器、连接组件、玻璃组件、不锈钢组件、储液袋、搅拌袋。 3、医疗器械材料化学性,包括:气体管路测试、化学表征可滤物等材料化学特性研究 4、给药器具相容性研究,包括:输液器、注射器、留置针、一次性给药适配器等给药器的相容性研究 ...https://www.biomart.cn/news/16/3089614.htm
7.演讲回顾丨医疗器械药物吸附&可沥滤物研究流程与案例分享个人简介:熟稔医疗器械研究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聚焦于输注器具、骨科植入物、血液透析器、雾化器、药械组合等产品的安全性研究工作,在药物相容性研究、金属离子析出研究、化学表征研究、含药医疗器械药物定性定量与释放研究等领域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擅长综合运用各方面专业知识,精准解决医疗器械安全性研究中的复杂难题。作...https://www.weipuyiyao.com/news/99.html
8.CODEX翻译YYT1550.1YY/T 1550的本部分给出了在模拟临床输液条作下或临床实际输液条作下,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具与药物接触过程中对药物吸附的研究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特定输液器械与拟输注的药物或经论证所选择的典型药物进行相容性研究中的药物吸附研究。 This part of YY/T 1550 presents the research method of drug adsorption durin...https://www.codex-trans.com/download_detail/46.html
9.化学药品注射剂与药用玻璃包装容器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二、相容性研究的考虑要点 三、相容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分析方法 四、试验结果分析与安全性评估 五、名词...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0627
10.闽江学院药物制剂研究与测试中心一、相容性研究:注射剂相容性研究,包括包装材料相容性、车间生产组件、临床给药器具相容性以及相容性研究咨询; 二、痕量杂质分析:对基因毒性杂质、元素杂质和特殊杂质等痕量杂质进行分析方法开发、检测以及咨询; 三、药物晶型研究:药物晶型定性分析、晶型定量检测、晶型形态分析、粒度分布分析、晶型筛选以及特殊晶型培养等...https://hyxy.mju.edu.cn/2023/0519/c1178a151686/page.htm
11.YY/T1550.1YY/T 1550.1-2017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具与药物相容性研究指南 第1部分:药物吸附研究 YY/T 1550.2-2019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具与药物相容性研究指南 第2部分:可沥滤物研究 已知物 YY/T 0616.6-2021 一次性使用医用手套 第6部分:抗化疗药物渗透性能评定试验方法 YY/T 0286.4-2020 专用输液器第4部分∶一次性使用压力...https://www.duodown.com/biaozhun/2636131.html
12.药物注射剂研发安全性评价的基本技术要求(二)技术应用注射剂稳定性研究内容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必要时应进行中间条件试验考察。对低温下可能不稳定的注射剂建议进行低温试验和冻融试验。对于临用前要调配的产品,应研究调配过程及其调配物的稳定性,确保调配、使用过程中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对注射剂或调配物与给药器具的相容性、给药过程中给药器具对...https://willnanobio.com/index.php?s=/newpage/id/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