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被风投耗死,他先向他们要“定金”;为了不死,他融到资之后偷偷尝试能赚快钱的模式。他们是本地土鳖,他们的融资、生存带着明显的本土特色,但是实用。
文/创业邦口述/傅政军采访、整理/曲琳摄影/汪旭东
编者按:9158.com(下简称“9158”),曝光率不高,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多人视频互动交友平台。2011年收入近10亿。其开创的商业模式被六间房、56等效仿。
和VC混熟了就好融资
我是浙江金华人,大学在杭州读的,很早就试过做网上书店、搜索引擎。第一次创业做的是“太极链”,因为有技术背景,冯波那个“成为创投”在1998年给我们投资了100万美元。
那个时候我才22岁,觉得IDG他们太小气,太极链和好耶两个公司加起来才投50万美元。之前冯波一个人就投了我们100万美元,所以最后没有合并。互联网泡沫一来我们没熬住,然后全部裁员只剩下12个人。实际上那个时候如果太极链继续熬下来也是一个很大的公司,就变成CNCC了,蔡文胜后来都是学的我们。
2001年,冯波的钱花得差不多了,他就说互联网赚不着钱就找企业嘛,你公司要生存下去,接一个单子可能一百万进来了,你这一共才十几个人,说不定就能养活了。那个时候我也没什么特别大的想法,就听他的,带了两三个人去折腾。我们给索尼那些大公司做网上的调查系统,围绕这些世界500强企业来研究他们的用户习惯。那也算是创业,但我是一个小股东,不是CEO而是技术总监了。
结果做得也不太好,后来我就辞职做9158这个公司。我属于不是那么有想法的人,做哪个是哪个。
和好耶谈判的那次,我和IDG也顺便结缘了。
当时华登、IDG等都蛮有意向投资我们。我首轮开价150万美元,而那时IDG都是投50万、100万美元以下的。我为什么胆子那么大,实际上也是有熊向东做顾问,我大概能估计这个系统到底值多少钱,而且我那时已经做过100万美元的项目,你现在要出50万美元,我觉得不舒服。
后来熊向东帮我去融资,说不能吊死在一家,IDG这边谈,别的地方也谈,最后“台湾C2创义管理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2”)投了180万美元,还是他帮我们找的,我们是C2在中国投资的第一拨公司。当时周鸿祎还打过来钱想要投资,但是要求占股太多,我没接受。
要定金不要被拖死
对土鳖创业者来说,融资级别顶多就是几百万美元级的,融不到大钱,即使融到了,多数还是某个商业模式在美国已经有了,投资人觉得这个钱能够赚得回来才敢投,比如原来美国已经有YouTube了,值16亿美元,他们可能就是觉得中国的这个市场也不小,才敢扔钱到视频网站上。
对想要融资的土鳖创业者的建议,首先就是要混个脸熟。这个圈子很小,能够拿到钱的人也很少,所以你要很早就耕耘,很早就认识这些人,他们看你这个人不坏,比较老实,钱不会乱花,就容易投。比如我以前就拿过冯波的钱,他们也知道我的口碑。最怕的就是投了你钱,你跑掉了。对新的一些创业者,投资人总是犹豫来犹豫去的。说到底,投融资其实是个人际关系的游戏。
还得有人愿意帮你引见。当时我们拿投资的时候,也接触了周鸿祎,他也帮我说了一些好话,比如团队不错,有一些技术,这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你肯定之后别人就愿意投你。
而且跟对人很重要。其实我觉得中国互联网发展IDG是有功劳的,他们的理念比较好,当时我就觉得钱倒不是很重要,最关键是有IDG这些人做一些指导还蛮好。
其次,融资就像考大学,每门课都不能太差,容易拿到钱。有产品,有一点收入,人际关系要熟,还千万不能偏执,偏执你就死定了。比如你技术特别牛,投资人会怕你业务做不起来,而且很多土鳖搞技术的人都是一根筋,他说我技术最牛,投资人觉得这种人根本无法沟通。
然后再说说商业模式。投资人看项目,人和事是并重的。他们对商业模式都会有预感,但是他其实讲不好投哪个公司,所以要看人。不过首先还是要讲你的技术,你的未来,比如我们那个视频系统是抄韩国的,现在为止,Google+才出这套视频聊天系统,那个时候我是靠这个系统融的资。新的模式只有天使投资愿意投,一两百万元人民币是可以的,基本上不会有正规的VC来投。
反过来看,投资人也不容易,赔得血本无归。C2第一批投资了30家以上的企业,可能80%死掉了,20%很赚钱。很多创业者拿了50万美元、100万美元,觉得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拿着这些钱就跑路了。据说他们投了一个美国什么山上的公司,在山顶上做新能源,觉得很酷,200万美元,结果那个公司过两天就没了。
我现在也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融资很容易,说马云当时找软银,10分钟就定下来了,谁知道他前面历经了多少艰辛?我们这三轮融资都很难弄的,而且投资机构的每个人都要见过,准备一个PPT,改来改去,改好了一个个见面,从投资经理再往上总监、合伙人,而且还要有比较要好的一个人给你透风声。最后还要有什么评审大会,VC一般都是三四个人说了算,但是至少要有一个副总裁是挺你的。投资人说自己决策快都是吹牛。
有的时候,你把商业模式给他们看,他们会让你感觉到,你这个公司是可投可不投的,甚至暗示你要吃一些亏,例如投少一点,股份给多一点,要分期到钱。他是想用一个傲慢的态度来砍价。
但切忌不要把价钱报得太高,太高人家都无法砍价;而且你如果找了A公司报了1000万,找B投资公司报了500万,他们在投之前都会互相问来问去的,一穿帮就完了。
我有一个建议,就是从投资人那里借钱,当做定金,试一试他们的态度。
9158刚创立的时候,C2和华登都要投,C2没有华登有名。因为是小投资,只有100万~200万美元,两家不愿意合伙投,争执不下。然后我管C2借100万元人民币作为定金,我写了一个借条,大概就过了两个礼拜,真的给我打了100万。
后来我拿了这个钱以后,反倒放心了。很多情况,被拖死的原因就是说你会把心吊在那里,忐忑到底投还是不投,你以为你签的是投资协议,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而我拿了100万元定金,反而就不去管它,不想花太多的精力对付投资人,回过头来做我自己的业务。如果企业的头不管企业,整天去搞投资,那企业不是就倒了吗?
而且要把现金流算好,计算一下一个月可能大概多少万的费用,即使什么钱都不赚,这个公司还可以继续维持,你要保证这么一个水平。
说白了还是要谨慎保守点,很多人一拿到钱就开始租很大的办公室。不能扩张得太快,要当成是自己的钱,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笔钱会不会有。
现金最重要:赚快钱,留后路
淘金的不赚,卖船的、卖水的这些人赚钱了。
现在投资人投他们的原因是因为投资人想赌。投资往往希望创业者使出破釜沉舟的劲头,他们在赌你,希望你赌的更大。但是你不能让自己命悬一线。博客中国当年就是,拿了一大笔钱不成功,最后死得很惨,创始人还欠一屁股债。所以有时候,融资时也不要融太多钱,这样双方都没太大压力;比如很多公司转去做网页游戏,那个九天音乐改作彩铃,还有VeryCD也转型成功了。即使原来的搞不下去了,另外的生意有收入撑着,没准哪天能卖掉。
我还曾经把kaixin.com的域名卖给陈一舟,卖了100万美元,算是买卖域名史上比较贵的交易了。当时看开心网火了,我一看kaixin.com没人注册就注册了,开始想便宜卖给程炳浩,他还没意识,不买。陈一舟找到我,想占人人网点股份,他不同意,就直接100万美元卖了。我也想过自己把kaixin.com做起来,后来觉得还是专心做9158,结果看他们在那吵来吵去,感情我给他们提供了火药桶。
但是囤域名买卖的事儿还是让我赚到不少外快的,最高纪录是卖过网站给滚石移动,卖了200万美元。我也是很在乎那些钱的,我是个创业者,现金很重要,陈一舟的100万美元很重要。创业就是挣到钱才最实在,不管当初估值多高,公司倒掉,一分不值。
现在9158已经启动上市,这个生意是薄利的,内容全部都是UGC,以后包装确实面临着一个讲故事的难题。800多个员工管2万多号人——都是虚拟社区演职人员,给几千万用户提供服务,光人力成本就要花掉三四亿元。现在业务线很长,改为又有9158,又有新浪微秀,又有微女郎,属于一篇报道都讲不完的那种。很多人觉得9158的业务不是太阳光,但是在中国还是第一个做的,尤其是视频KTV还是当时独创。
可能有人觉得我们的行业有些俗,我们现在也在加强监管。广电也要管、文化要管,电信也要管、公安也要管,什么都要管。在中国创新不容易,土鳖创新更不容易,纯创新、微创新都很难,巨头一看上,一下子就被灭掉了。现在冲出去的,一种是靠杀别人起来的,像360,干掉别人就成了;一种是找能挣钱的小市场,就像我们,挣巨头看不上的钱,市场顶多十几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