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美、日、法三国农业生产和流通在全球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值得我国参考!
据官方统计:截止到2020年,我国果品产量达28692.40万吨(国家统计局),产值近2万亿,是世界上第一大水果生产国。
然而,这串数据的背后却存在一个冷酷的事实:我国每年有20%以上的果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00亿人民币!
我国果蔬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蔬菜水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为1%~2%。
与国外农产品物流渠道相比,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还存在诸多弊端。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才能提高农产品流通速度、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农产品价值和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
我国农产品物流渠道
农产品尤其是诸如果蔬等鲜活农产品,其水分含量高、保鲜保质期短、易腐烂变质、上市的集中性和需求的分散性之间存在矛盾。这些自然属性决定了农产品物流具有不同于一般产品物流的特殊性,特别是对于鲜活农产品,若要保持固有的属性和口味,必须有保鲜、冷藏、冷冻等先进的冷链物流设备,更需要环节少、通畅、快捷的物流渠道,以保证产品采摘收获后及时送至加工企业,及时运达销地,送到消费者手中。
1.生产者直销渠道
这一渠道是直接将农产品出售给最终消费者,即农产品生产者→零售市场→农产品消费者。这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农产品产地距离最终消费者比较近,比如城郊,生产者可以将其产品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或在当地的自由市场设摊自售;二是生产者与大宗农产品消费团体签订合同,按合同销售。
2.产地批发直销渠道
该渠道是:农产品生产者→产地批发市场→农产品消费者。也就是农产品生产者一般就近将农产品出售给当地批发商,然后当地批发商通过集货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通过这一渠道的消费者一般都是团体或大宗农产品消费者。
3.产地批发市场+销地零售市场渠道
与第二条渠道不同的是,这条渠道在产地批发市场与最终消费者之间多了一个销地零售市场,即农产品生产者→产地批发市场→销地零售市场→农产品消费者。产地批发商将产品销售给零售市场的主体,如超市、专卖店、连锁店或是在城镇的农贸市场中自行设摊零售。在这种渠道中农产品生产者和最终消费者之间几乎没有直接的物流链接。
4.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销地零售市场渠道
这条渠道,产地批发商不需面对诸多最终消费者,只需将产品出售给销地批发商,由销地批发商负责组织销地的零售事务,地域之间的分工进一步细化,但流通环节亦随之增多。其过程是:农产品生产者→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销地零售市场→农产品消费者。
5.产地批发市场+各级中间批发商+销地批发市场+销地零售市场渠道
这一渠道为:农产品生产者→产地批发市场→各级中间批发商→销地批发市场→销地零售市场→农产品消费者。由于其信息不对称、地区市场封锁、交通运输不便或不畅甚至支付手段落后等,导致产品流通环节增多。
由上述分析可知,第一、第二两种渠道销售的农产品因环节少、运输成本低,价格不高,但数量非常有限。第三、第四、第五三种流通渠道环节多,尤其是最后两条。
三是因为我国农产品物流尚未形成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仍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为主,保鲜技术落后,物流环节多,物流过程损失很大。特别是在农产品集中上市的时候,除了营销大户和各种服务组织帮助运销外,不能及时销出的农产品只能被扔掉,不仅造成浪费,而且污染环境。
此外,农户经营分散、组织性差,使买卖双方力量不对等,农户缺少话语权。在交易中,双方的力量对比往往由买卖双方交易的数量多少来决定,大买方或卖方都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垄断市场,但因农户组织意识缺失,使其在交易中没有话语权,基本上是由买方制定交易规则,包括价格、产品的质量标准等,农户处于被动地位。
国外农产品物流渠道之比较
1美国农产品物流渠道
美国农产品物流渠道最显著的特征是渠道较短,大型超市、连锁经销的零售商左右着农产品交易体系,粮食类期货市场发达。美国农产品的78.5%从产地通过配送中心直接到达零售商,而经由批发市场流通销售的仅仅占20%左右。其主要特点是:产地市场集中、销地批发市场分布在大城市;农产品销售以直销为主,渠道短、环节少、效率高;政府宏观调控到位,农业服务机构齐全;批发市场内部交易方式主要以拍卖、代理销售为主。由于渠道短,物流速度快、成本低,从而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物流效率。
美国农产品物流渠道
02日本农产品物流渠道
日本工业发达,农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物流渠道复杂,环节多,一般情况为:农产品生产者→中央批发市场→地方批发市场→中间商批发市场→超市(连锁店、零售市场)→农产品消费者。以批发市场为主,以拍卖为主要手段。
批发市场是日本农产品物流的主渠道,包括中央批发市场、地方批发市场、中间商批发市场。尽管流通环节多,但日本批发市场的交易是以拍卖为主,甚至同一产品有两家机构同时拍卖,形成的价格公开、公正。日本《市场法实施规则》规定,到达批发市场的农产品必须当天立即上市,以全量出售为原则,禁止批发商作为中间商或零售商直接采购农产品,禁止拒绝农产品委托,禁止场内批发商同场外团体或个人展开批发业务等,因而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效率高。同时对收费作出了规定,批发商除手续费以外不能接受其他任何报酬。
3法国农产品物流渠道
国外农产品物流渠道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上述三个国家的农业无论生产方面还是流通方面,在全球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其典型特征是渠道短、环节少,日本尽管环节相对多一些,但因其交易方式和严格的政策及律法保证了农产品物流的高效率和低成本。它们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无疑对我国农产品物流渠道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合我国的地形地域特点、农产品市场长期以来形成的流通格局以及未来物流的发展趋势、政府等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等多方面因素,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我国农产品物流渠道建设。
1发挥政府在农产品渠道建设中的作用
农产品物流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利润增长点,各级政府应在促进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1)强化政府财政支农行为。加大财政对农产品物流的支持力度,积极鼓励和引导多渠道资金投入,加快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加快乡村道路建设,提高其通达率和道路等级。此外,要加大对农合组织和农产品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予以税收减免、政策优惠、专项资金支持、信贷支持等,如让其货运车辆享受和公交车一样的财政补贴,以降低物流成本在农产品零售价中的比重。
2尽可能减少物流环节
只有缩短冗长的物流环节,才能真正让利给农民和消费者。减少流通环节的主要做法就是让农户尽可能地直接与终端零售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得到更多实惠。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农户实现标准化生产,保证产品质量,能够按照终端销售机构的要求组织生产;这就要求农户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能够保证完成和终端销售机构所签订的契约;而这又要求农户必须组织起来,实行规模化生产。为此,必须重视农民合作社或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让它们承担起组织分散农户的责任,争取为农户的生产和销售作出更大的贡献。
3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为保证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需要适应生鲜食品生产的发展趋势,配套发展运输、仓储、销售不中断的“冷链化”物流,加快冷藏仓库的技术改造、经营管理与全方位服务工作,提高冷藏仓库的利用率和社会服务面。鉴于冷链物流对鲜活农产品的重要性,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冷链物流快速、健康、良性发展,从而有效保证鲜销农产品质量,努力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防止农产品在物流环节变质和污染,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在运输、仓储、销售过程中的损耗,有效降低流通成本。
4提高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水平
5加快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积极培育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是减少农产品物流环节的重要途径之一。第三方物流模式具有专业化程度高、信息集中、流通环节少、成本低、配送效率高、物流规模大等优点。发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一方面可以减少农产品流通中诸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降低物流成本,将农产品从农户或农产品加工企业那里直接送到零售商的货架上甚至消费者手中,让广大农产品消费者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得到物美价廉的农产品,早日实现“早晨菜园子、上午菜篮子、中午菜盘子”的愿望;另一方面,可以根据零售商的信息反馈,对农户或农产品加工企业发放订单,减少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实现“订单农业”,做到“以需定供”。
现在我们看到包括阿里、京东、百果园等一些平台已经直接和原产地对接、按需定产,而流通链条上节省出来的利润空间,让消费者在农产品价格上获得实惠,让农民拿到比以前更厚的利润。最终,农民能把精力更多集中在品种的改良和种植上。
此外,拼多多已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建设冷库仓储、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打造匹配精品农货的供应链体系。以多多买菜为代表的新型业务,已经实现了生鲜农产品24小时送达服务,并通过更好的品控和需求预测,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的流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