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的属性:季节性;生物性(不确定与品质差异性);易腐性;高心理敏感性。
二、现代农产品运销的经济功能
1、报酬的合理分配(生产者、消费者、运销商的利益均衡)
2、运销导向生产机制的建立(运销导向:产销一致、供需均衡)
3、资源的合理分配
农产品运销存在的具体意义:
1.对个别农民的重要性:对农民生产业务的抉择有很大帮助
2.对整个经济的重要性
与农业生产同等重要;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开始;是调节经济活动的主要力量;提供众多就业机会;资源分配更趋合理
3、单项供给曲线及其原因
单项供给现象:①当价格上涨时,供给增加,②当价格下跌时,供给减少较少,甚至不降反升
可能的解释:技术;信息不完备:农民理性决策(分散);农产品特性(不易储存);资产(固定成本比重大);预期
2.中期供给:指一个生产周期以上,供应量取决于现有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农业生产者在原有的生产能力基础上,尽可能地根据市场状况增加或减少供给量,一般来说中期调整较短期调整具有较大的弹性,生产者对于供给的调整具有一定的能力。(资金/人力)
3.长期供给:指二、三个生产周期以上,供给量取决于新形成生产能力的大小。农业生产者可以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农产品长期调整更具弹性,生产者可以根据市场状况调整供给量。(技术)
提供一个基本原则。
1、农产品的生产量从长期来看,其变动有一定的循环周期存在,价格也呈现出循环波动。
2、各种农产品价格循环变动的周期是不相同的。价格波动周期取决于生长周期。
循环变动与季节变动的差异
1、均因供需失调所引起的。
2、季节变动的起因:主要是季节的变动带来农产品生产成
5、农产品运销的职能(小标题内容)
交易职能
1、交易职能是指涉及到商品所有权转移的活动。
2、本质:完成商品交换。
3、交易行为包括商品的收集和销售。
运销商在产地收集农产品,运到消费地销售,并决定价格以完成所有权的转移,使产销达成平衡。
实体职能
3、耗费成本VS实现价值增值
主要内容:1、运输职能;2、储藏职能;3、包装职能;4、加工职能
辅助职能
作用:
(2)国家储备以应付战争、灾害等事件。如国家粮食储备。
类别:(1)运转储藏(2)季节性储藏(3)留存性储藏(储备性存货)(4)投机性储藏
6、质量与质量分级/搜寻品、经验品和信任品/危害分析及关键点控制
质量定义,即“某一食品或服务所具有的能够满足既定需要的全部特征”按消费者获得商品信息的途径,将商品分为三类:Ⅰ:搜寻品;Ⅱ:经验品;Ⅲ:信任品:
Ⅰ:搜寻品特性
◆消费者在购买之前能够觉察到的,包括产品的外在特征
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包括商品品牌、标签、包装、销售场所、
价格和产地等特征,而内在特征则包括颜色、新鲜度、大小、形
状、成熟度等特征。
◆市场是有效的传递质量和价格信息的机制。搜寻品完全
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安全问题。
Ⅱ:经验品特性
◆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后能够判断,如口感、鲜嫩程度、
香味以及某些使人在食用之后立即致病的细菌污染等特征。
◆尽管经验品面临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但可通过
企业的声誉机制(品牌)而不需要通过政府来解决食品市场的质
量安全问题,使消费者吃到安全、健康的食品。
Ⅲ:信任品特性
◆指那些即使消费之后消费者也没有能力了解的有关食
品安全和营养水平等方面的特征
◆信任商品的严重信息不对称使消费者不能区分高品质或
低品质,生产者也很难建立质量声誉,食品市场甚至会出现劣货
(低质量、低成本)驱逐良货(高质量、高成本)现象。需要第
三方独立的质量见证和管理性的干预
质量分级:根据公认的标准对有差异的产品进行整理分类,使得每一类别的产品的质量保持一致的行为。
危害分析及关键点控制:HACCP体系
7、运销商的种类/运销组织种类(垂直协作)
一、按照流通职能分类
1、负责产品收集的运销商
2、负责产品批发的运销商
3、负责产品零售的运销商
二、按照是否拥有对产品的所有权分类
1、普通运销商有所有权
贩运商、批发商、零批商以及零售商
2、职能运销商无所有权
如代理商、经纪商、拍卖商(起媒介作用)
三、按照各运销主体在运销过程中承担具体职能分类
1、收购商;
2、运输商;
3、批发商;
4、零批商;
5、零售商;
6、拍卖商
运销组织种类
农产品运销组织的类型(分论一):国合农产品流通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商业性农产品运销企业
农产品运销组织的类型(分论二)市场交易合同交易合作社垂直一体化企业
垂直协作含义:垂直协作是指在某种产品的生产和运销垂直系统内,协调各阶段的所有联系方式。
(垂直协作形式包括市场交易、契约(合同)、合作社和垂直一体化等各种形式。因此,垂直协作实质上是一种关系连续体,市场交易和垂直一体化是垂直协作的两个极端形式,居于两者之间的是各种不同的形式,包括契约关系,合作社或战略伙伴等。)
垂直协作的形式:(1)市场交易;(2)合同形式;(3)合作社;(4)垂直一体化经营
8、农产品运销渠道7种类型(零售商、批发商、加工商、收购商、代理
商)
(一)生产者—消费者
1、这种模式又叫直接渠道。
2、它是指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不经过任何中间商。
3、是最直接最简单和最短的渠道类型。
(二)生产者—零售商—消费者
1、这种模式也称一层通道。
2、它是指农业生产者将农产品出售给零售商,再由零售商转卖给最终消费者。
3、生产者和消费者中间经过一道零售环节。
(三)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1、这种模式为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和零售商所采用。
2、农业生产者将农产品出售给批发商,批发商再转卖给零售商,最后出售给消费者。
3、我国大中城市大宗蔬菜购买主要通过这种渠道流通。
(四)生产者—收购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1、主要形式,在生产者和批发商之间又经过一道收购商环节。
2、收购商起到了集中分散货物的作用。
3、农产品的收购商有两类:
①基层商业部门设立的独立核算的收购站和供销社:政府或企业性质收购农副土特产品后然后交给市、县商业批发企业(大型收茶叶、蚕茧);
②个体商贩:多由个体组成,收购农副产品后然后转卖给批发企业。
(五)生产者—加工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1、是生产者将农产品出售给加工商,而不是批发商。
2、采用这种方式的是原始形态,不适合消费者直接消费,必须经过加工的农产品。
3、加工是整个农产品流通过程的主要环节,采用这种渠道模式,一般在农产品产地设有农产品加工厂,便于生产者直接出售。
(六)生产者—收购商—加工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1、这种模式是收购商到生产者处收购,转卖给加工商,加工之后通过批发零售环节最终实现产品销售。
2、与前一个渠道不同的是,这类农产品大多是必须经过特殊处理才能运输,或者数量达到一定数额才能销售的产品。
(七)生产者—代理商—收购商—加工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1、多了代理商的环节。
2、代理商存在的意义在于它并不拥有产品的所有权,只是代理收购并销售。
9、农产品市场特性/农超对接与传统模式优劣势
农产品市场的特征:
1.农产品市场是比较典型的自由竞争的市场。
2.农产品市场具有供给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3.农产品市场多为小型分散的市场。
传统模式(批发市场模式)与农超对接的优劣比较
(1)传统模式
自上而下,有基础,适应现阶段发展水平。流通成本高;一次性买断造成的投机主义导致资源浪费严重;信息不畅,逆向选择
(2)农超对接
风险共担,利益均享的紧密机制,实现三方共赢;信息的闭路回流,保证了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多方博弈下的质量保证。
标准化要求,冲击传统生产方式;合作组织化水平低,承接功能有限;资产专用性高,增加经营成本。
和规模有关系
10、农产品价格政策(稳定和提高)
稳定价格方法(一)(二)
(一)平准实物法
1、丰产、价低—储存
价格上涨—抛售储存(紧急进口)—价格下降;价格下降—市场收购—价格上涨
2、条件:耐贮藏;充裕的基金;足够的库存
3、关键:价格安定带
(二)平准基金法
1、首先:确定价格波动范围,制定法定程序
其次:高价时征收一定基金;价格下跌—补贴生产者
2、支持产业,发展生产
3、关键:确定价格波动安全带
4、好处:无需大量资金收购和储存农产品
提高价格方法(三)至(九)
(三)关税、变动税及进口限制
1、适合国家:生产不足需进口国家。
2、目的:提高国内价格,诱导国内增产,进而减少进口。
4、政府增加收入,成本转嫁至消费者。
(四)无追索权贷款
1、首先:农民用农产品作抵押,从政府(农业部)商品信贷公司获得为期10个月贷款;
贷款额=抵贷价格(政府设定)×农民所有农产品数量
2、其次:当价格走低(小于抵押价格),农民可不归还贷款,且政府无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