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威科技:创新开拓,永无止境汉威传感器汉威科技

汉威科技集团创立于1998年,是国内首批、河南首家创业板上市企业,是国内领先的气体传感器龙头企业、智能仪器仪表提供商、物联网解决方案引领者。

没有一家企业的成长是一帆风顺的,也没有一家企业的发展是没有原因的。汉威发展背后又是基于什么样的逻辑和密码

不断拓展业务边界

1、从一颗传感器,到国内气体传感器细分领域龙头

在此背景下,汉威的创业毅然选择了冷门的传感器赛道。1998年9月,河南汉威电子有限公司(汉威科技集团前身)宣告成立。

当年的汉威可谓一穷二白,办公地点是一间租来的破旧厂房,员工只有个位数。从1998年到2001年,企业初创,只有不断的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虽然营收少得可怜,但恰恰是这三年,为后来汉威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当时我国很多传感器都是进口货,价格很贵,而且在一些细节上并不能很好地适配国内设备需求。汉威敏锐地抓住了这个突破口,为数不多的技术骨干们通过理解、学习和微创新,成功研制出更适合国内检测仪表的传感器。由于适配性更好、价格更低、功能可满足国内基本需求,汉威的传感器产品迅速打开了市场,到了2001年时,汉威实现了首度盈利。

尽管首年的盈利并不多,但汉威还是毫不犹豫地将其全部投入到产品研发之中。正是凭借着对研发的执着,汉威不断突破,从1998年到2003年,汉威实现了从一颗传感器(MQ-2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到全系列传感器,从年营收30万到年营收近千万,从无名小厂到国内气体传感器行业龙头的飞跃式发展。

2、进军仪器仪表,成为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

彼时的汉威意识到,如果只在气体传感器领域打拼,市场需求的自然增长并不能让汉威实现快速发展,似乎有一堵看不见的墙挡住了公司前进的步伐。中国国情下,往往是吨位决定地位,汉威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把营收规模做起来,仅靠传感器速度太慢。于是,向传感器产业链的下游——仪器仪表领域延伸,成为不二之选。

2003年,汉威推出独立式可燃气体探测器,这是汉威的第一款气体检测仪表,也是汉威第一次进军仪器仪表领域,产品上市当年就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馈。初尝甜头后,汉威一边继续深入研发传感器,一边开始加码仪器仪表领域。

后来,李志刚与同事们一起攻坚克难,陆续研发出一系列工业和家用仪器仪表,产品覆盖气体探测器、报警控制器、便携式检测仪、家用检测仪及酒精检测仪等多个门类,广泛应用于工业安全、市政监测、环境监测、燃气安全、居家智能与健康等领域。同时,汉威的仪器仪表产品也逐渐完成了从微创新到国内领跑,再到国际先进的三级飞跃。

2008年时,某外资巨头被汉威在传感器、仪器仪表领域的创新力和产业布局吸引,想要出巨资进行收购。但汉威坚守创业初心,果断拒绝了收购。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影响波及国内,大量企业业绩衰退甚至倒闭,而汉威由于产品技术过硬,业绩不降反增,年营收突破1亿元大关。同年,汉威完成股改,更名“河南汉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我国在深交所推出创业板,大力支持中小型创业企业的发展。上一年的逆势增长让汉威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2009年10月30日,汉威顺利成为国内首批、河南首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同时也成为我国气体传感器行业的首家上市公司(证券代码:300007)。汉威的上市,标志着我国气体传感器和仪表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期。

3、全面进军物联网,迈入集团化发展时代

汉威在成立的第一个十年里,完成了从单一品种传感器到全系列传感器,再到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的产品布局。在第二个十年的第一年,一举成为上市公司。此时,汉威在气体传感器和气体检测仪器仪表领域可谓风光无限。居安则思危,汉威意识到,照此现状若干年内保持业绩线性增长没有问题,但再长远一些,那堵看不见的墙还是会出现。第二增长曲线在哪里这成为当时汉威管理层经常讨论的问题。恰在此时,时代的新风口不期而遇,这就是物联网。

物联网是以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处理层和应用服务层为整体架构,利用传感器等数据采集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与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监控、跟踪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传感器是物联网感知层的核心设备,是数据的源头和物联网的基石,而汉威恰恰在传感器领域有着丰富经验。

汉威敏锐地意识到,如果能将传感器、检测仪器仪表的数据持续地记录、收集、保存并联动起来,让企业客户能够全面、及时地掌握安全监测信息,这不就是物联网吗这不正是公司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吗

2010年,汉威初步形成了以传感器为核心、以智能仪器仪表为支柱、以系统解决方案的物联网为导向的业务发展战略。2011年,汉威物联网科技产业园开工建设,开启了全面进军物联网产业的进程。

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

创新是汉威保持持续增长、行业领先的根本

汉威最初创业的几个人,多是技术出身,公司小,研发、生产、销售一把抓,仅有的一点资本金,几乎悉数投入到产品研发中。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汉威及时设立了专职的产品、技术研发部门——研发部,其可优先获得公司资源的支持,在公司内部被定义为最重要的部门。随着产品门类的发展,公司更是设立了三个独立的研发部,分别负责传感器、仪表和软件研发。随着公司业务技术领域的不断拓展,2010年,汉威将旗下各研发机构整合组建了“汉威研究院”,李志刚被任命为汉威研究院院长。

在李志刚的带领下,汉威研究院不断攻克技术难关,为汉威取得了大量技术创新成果,汉威研究院也于2014年被国家五部委联合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如今,汉威已突破国外资源封锁,打破国外技术工艺和产品垄断,打造出了包含芯片设计、敏感材料、制造工艺、封测技术等全流程的传感器核心技术平台,掌握了厚膜、薄膜、MEMS、陶瓷等核心工艺,现已拥有气体、压力、流量、温度、湿度、光电、加速度等17大系列传感器产品。同时,国外主流的半导体类、催化燃烧类、电化学类、红外光学类、光致电离(PID)类等5大系列传感器,汉威均已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性能跟国外基本相当,部分产品已经实现国产替代,推动了我国气体传感器产业从实验室研究到市场化落地的进程。

李志刚主导参与的项目,比如“便携式单一毒性气体检测仪”、“开路激光甲烷气体探测器”、“车载激光甲烷巡检仪”、“泵吸式车载激光甲烷巡检仪”等,均已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被评为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他还参与制定了《多组分有害气体检测报警器》、《可燃气体探测器》、《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用变送器第1部分:性能评定方法》、《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用变送器第3部分:智能变送器性能评定方法》、《物联网压力变送器规范》等十余项国家标准,主持编写了十余篇论文、专著,其主导参与的科研产品获得了40余项发明或实用创新专利,在汉威的研发创新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也促进汉威的仪表业务从名不见经传发展到如今十亿产值规模。

产学研联动为汉威积聚前沿、基础技术力量

目前,汉威形成了涵盖北京、上海、深圳国内研发中心和美国、德国、新加坡海外研发中心在内的全球研发创新体系,构建了“集团研究院-子公司研发中心-众创空间”三级研发平台,创新研发体系不断成熟完善。其中,汉威本部研究院主要进行平台级技术和产品研发,子公司主攻应用型产品研发,众创空间则是汉威组建的精准孵化、研发资源共享、创业辅导、产业中试推广以及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平台。三级研发平台既有利于前沿平台技术研发和后端应用落地的高效协同,创新效率和效果也得到很大提升。目前汉威专职研发人员已达840余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0余人、硕博学历以上120人,同时还聘请中科院院士和博士团队参与到项目研发。上市以来,汉威平均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在销售收入的7%左右,投入力度有增无减。持续的创新投入,支撑了汉威的业务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目前公司拥有专利729项(其中发明专利113项),软件著作权734项。近年,汉威先后被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河南省省长质量奖、河南省杰出民营企业(成长创新型)等称号及荣誉,这都是持续创新结出的硕果。

人才梯队是汉威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固基石

无论多么完备的研发、业务体系,没有人才也只是空中楼阁。24年来,汉威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发掘和培育,离不开各类业务技术人才组成的精英团队。

回首汉威24年的发展,李志刚总裁的成长历程是汉威广大人才队伍的一个缩影,还有很多陆续加入汉威的人才,在不断创造价值的同时,逐渐激发了自身潜能,得到了成长进步。目前,汉威中高层管理班子、多个重要子公司的总经理,都是由在汉威奋斗成长起来的80后甚至90后执掌。“培养加锻炼,人人可成才”的人才理念和“买马、育马、赛马”的竞争流动机制打造了汉威的核心人才梯队,是汉威自我新陈代谢、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智慧化时代,再赴山海

人是时代的人,企业也是时代的企业。唯有遵循社会、经济、技术的底层规律,以人为本,正念利他,企业才能长盛不衰。如今,智慧化时代的大幕已然拉开,智能家居、智能家电、智能汽车、智慧工业安全、智慧化城市管理不断涌现,智慧化浪潮扑面而来,传感器、物联网将无处不在。汉威专注于以传感器为核心的物联网领域,确立了构建物联网垂直行业的“感·应·云”超级生态系统的发展战略,坚持战略引领、创新驱动、追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经营思路。

符合潮流的,才有未来;把握技术脉搏的,才能强大。智慧化时代,汉威已鼓起风帆,再赴山海。

THE END
1.电子料品牌排行榜(900家电子元器件供应商和代理商名单)7、国内传感器供应链 上市公司 歌尔声学、航天电子、华天科技、东风科技、航天机电、通鼎互联、华工科技、科陆电子、士兰微、机器人、紫光国芯、苏州固锝、汉威电子、中航电测、三诺生物、新联电子、上海贝岭、晶方科技、威尔泰等。 西门子传感器与通讯(SSCL)、西克传感器(广西)、图尔克(天津)传感器、美捷特(厦门)、MT...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649187-1.html
2.立方早知道中国将推新一轮“房改”/A股又掀回购潮,“宁王”大...○ 国内 多家国内上市公司公布最新业绩 10月26日晚间,多家国内上市公司公布最新业绩,其中: 中国石化:第三季度净利润178.55亿元,同比增长34%; 山西汾酒:第三季度净利润26.64亿元,同比增长27.12%; 中信建投:第三季度净利润13.84亿元,同比下降32.68%; 光大证券:第三季度净利润19.66亿元,同比增长51.41% ...https://www.dahecube.com/article.html?artid=178970
3.盘点:国内顶级传感器供应商AET一家值得信赖的创新型科技公司,国内最大的气体传感器及仪表制造商,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 9、江苏通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通鼎集团旗下核心企业,是专业从事光纤、通信电缆、通信光缆、信号电缆、射频同轴电缆、分布式光纤传感定位系统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工程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http://www.chinaaet.com/article/3000067149
1.传感器概念股龙头股一览表(传感器龙头股排名前十)传感器上市公司龙头股票都有哪些? 传感器概念股龙头主要有汉威科技(300007)、苏州固锝(002079)、森霸传感(300701)、华工科技(000988)、睿创微纳(688002)、苏奥传感(300507)、隆盛科技(300680)、美达股份(000782)、北京君正(300223)、安科瑞(300286)、中航电测(300114)、晶方科技(603005)等。 https://www.sansedu.com/gonglve/58128.html
2.传感器十大品牌传感器厂家有哪些中国十大传感器品牌,国内传感器厂家排行,中国传感器哪个公司好<2024> 入选《 2024年CNPP传感器行业十大品牌榜中榜名录》的有:中国电科、歌尔微、韦尔股份OMNIVISION、华工、瑞声、格科微、士兰微电子、航天电子、华润微、Hanwei等,该名录是以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客观真实公正统计计算为基础,通过广泛收集整理汇编全球权威...https://www.cnpp.cn/china/list_6556.html
3.MEMS传感器芯片上市公司龙头股,附名单(2024/12/3)龙头,2024年第三季度显示,公司营收1.65亿,同比增长3.98%;实现归母净利润-630.95万,同比增长-745.51%;每股收益为-0.03元。 公司是一家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解决方案及MEMS传感器芯片提供商,是国内最早基于IEEE802.15.4通讯标准进行无线传感器网络相关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之一,是国内较早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产品产业化生...https://stock.southmoney.com/xinpian/202412/741084.html
4.国内唯一的高端传感器公司(传感器生产厂商)一、国内唯一的高端传感器公司(传感器生产厂商)百度推荐如下: 传感器生产厂商 百度推荐: 全球十大传感器厂商盘点 - 百度文库 中国十大传感器上市公司一览表 百度推荐: 中国十大传感器上市公司一览表 传感器一般多少钱 百度推荐: 传感器一般多少钱 国内唯一的高端传感器公司 百度推荐: 国内唯一的高端传感器公司 国外红外热...http://www.cy-mmm.com/doc-591c82af4d7bf92ca65f3d42856ab791.html
5.《招商决策参考》第05期丰城市人民政府力矩传感器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力控核心部件,关节扭矩传感器/六维力矩传感器更符合需求。多维力矩传感器产品定制化研发壁垒高、安装难度大,且海外进口应变片成本较高。当前ATI为多维力矩传感器海外龙头,国内宇立仪器、坤维科技的产品部分指标可对标ATI。在力传感器与编码器领域有所布局的上市公司包括昊志机电、奥普光电、八方股...https://www.jxfc.gov.cn/fcsrmzf/tzhj/202311/e028f8900d5a419d8d2c096a1792cd85.shtml
6.物联网技术:传感器上市公司一览目前沪深股市有关传感器上市公司: 1.华东科技(000727):其子公司南京高华科技主要生产各类高可靠传感器变送器和承接传感测控工程,具有年产10万只以上各类压力、力、温度、位移、光电位置、气敏等传感器生产能力,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民用及国防领域;公司生产的家电传感器、汽车传感器在物联网民用领域具有较广的经济意义...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2026628.html
7.千亿传感器产业刚起航这些上市公司已经崭露头角【千亿传感器产业刚起航 这些上市公司已经崭露头角】A股有23家传感器概念公司披露了三季报或三季报业绩预告,20家公司实现业绩同比正增长,其中软控股份、四方光电、共达电声、苏州固锝、航天科技、东华测试、理工光科等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增长(下限)均超过一倍。(上海证券报)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110252153102682.html
8.国内持有芯片最多的上市公司排名(国内持有芯片最多的上市公司是)4,全志科技——A 股唯一一家独立自主IP 核芯片设计公司(类似巨头ARM); 5,艾派克——通用打印耗材芯片 6,大唐电信——子公司联芯科技(LC1860 芯片-中低端产品)、恩智浦(车灯调节器芯片、门驱动芯片、电池 管理芯片)、大唐微电子 (金融IC 卡—国内唯一一家自有模块封装产线的芯片商) 7,欧比特——SOC、芯片式...https://www.rdhyw.com/know/show-37080.html
9.工业控制?冰火两重天,国内TOP35工控上市公司上半年成绩单...图:国内市值前35家工控企业排名及主要财务数据(数据来源:同花顺,芯查查,截至2024年9月20日收盘) 净利率两极分化,暴增与暴跌互现 整个工控行业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的赚钱效应可以用“两极分化”来概括,暴增和暴跌同时出现。从统计的公司中可以看到,合康新能与科远智慧的净利率实现了翻倍增长,合康新能净利润甚至同比增...https://www.xcc.com/news/detail/5567941
10.十大传感器品牌传感器生产厂家哪家好深交所上市公司 专精特新小巨人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标准起草单位 高新技术企业 3个行业上榜十大品牌 专业测评B+++ 成立时间1998年 资深品牌 员工3177+人 注册资本4颗星 品牌点赞1万+ 汉威创建于1998年,国内知名的气体传感器及仪表制造商、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近...https://www.maigoo.com/maigoo/6556cgq_index.html
11.撬动万亿市场!三年磨一剑,传感器国产替代加速行进日前,中国(上海)国际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展览会顺利举办,此次传感器大会参展厂商400多家,参展的上市公司及国内外代表企业包括康斯特、聚德寿科技、Temtop乐控等等。本次参展的传感器类型包括压力/力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磁传感器等。除上述类型传感器厂商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纷纷参展。 https://www.seccw.com/document/detail/id/24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