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说写日记训练的途径和方法研究》是我校开展的一项市级立项课题。一年来,我们通过大量实践,摸索出了“创设说写情境,激活创新思维”的说写日记训练方法,引导学生走进趣味说写日记的大门,迈开了起步作文教学的步伐。
一、创设情境,注重心情教育
儿童心理活动的方式是直观的、感性的,他们往往是从感觉的聚积中体验自己的内心情感,并贮存于记忆系统中。
课例一:
课上,我先展示了一组枫叶标本:“请仔细观察,说一说它们的形状。”学生有的说像鸭子的脚,有的说简直就是金鱼的尾巴,漂亮极了;还有的别出心裁,认为枫叶就像一叶挂着帆的小船……我再问:“老师制作的枫叶标本美吗?”学生异口同声地答:“美。”“还有更美的,请看――”我像变魔术一般,取出了两朵野的标本,然后拣几片不同形状的枫叶组合在一起,竟然成了一幅生动的画。
此时,环顾教室,人人兴奋,于是我布置了一项任务:到校园里找一找你喜欢的叶子,然后制作叶子标本。蜂拥出教室的学生们犹如一群快乐的小鸟,开始细心找寻起叶子来,十多分钟后,人人满载而归。于是,各种叶子的展示会便开始了。
二、活动产生情境,情境引发问题,问题引发思考
课例二:
一天早上,天阴沉沉的,同学们正上早读课,天空飘下了雪花。见到久违的雪花,学生们兴奋异常,拍手跳跃,欣喜之色溢于言表。
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孩子们写一写盼雪之情?果然,情之所至,不一会儿便佳作纷呈。有的写盼望下雪打雪仗、堆雪人的兴奋心情,也有的想象大雪覆盖大地,大地一片洁白的景象;还有的竟然作起了诗:“看/洁白的雪花/在我们的校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于是,我提前下课,让学生们将兴奋之情带到雪中:数数雪花的瓣数,尝尝雪的味道,听听下雪的声音……学生们诗兴大发,有的说:“雪花雪花满天飘,冬天冬天来到了!”有的说:“小雪花,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还有几个学生在雪中边跳边唱起来:“我是洁白的小雪花/我从高高的天空轻轻地飘下/我落满高山/高山像一位新娘/披上美丽的白纱/我落满大地/消害虫,灭病菌/我是洁白的小雪花……”这不是幼儿园学的儿歌吗?歌声随着雪花飞舞,飘荡在校园的上空……
由此可见,说写日记活动课的开展必须抓住时机,找准突破口,让学生兴奋,令他们动情。
三、为学生的个性提供多元化的发展空间
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的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
课例三:
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教室,说:“今天我们做个游戏,请小朋友拿出自己喜欢的人物或动物画片。”话音一落,学生个个兴奋不已,高高地举起自己的画片。教师情不自禁地赞叹:“小组同学能不能合作编一个精彩的故事,让这些可爱的人物或动物活动起来?”教室里像炸了锅,学生讨论纷纷。经过启发、引导,一个精彩的故事“奥特曼大战怪兽”博得了热烈的掌声。课堂上这一智慧的火花,照亮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他们个个跃跃欲试。《龟兔赛跑续集》《黄鼠狼给鸡拜年》《傻大猫和翠笛鸟》……这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的海洋中,课堂教学迭起。学生表现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令我欣喜。
一、研读语文课本,进行文本细读,以课本为桥梁,分析写作特色,借鉴文中的写作方法,迁移运用
教学《古诗两首》之《寻隐者不遇》时,学生摇头晃脑地吟诗,没一会儿就熟读成诵。一是因为该诗内容浅显如白话,二是他们四年级时就曾课外积累过,我略一点拨,他们就说出了诗意。我告诉学生们这是若隐若现的“对话体”帮了忙,顺势补充出了诗中的三问三答。释其大意后,我问学生:“这位无缘一见的隐者在你心中留下了什么印象?”“神秘!”“神龙见首不见尾!”“高深莫测。”学生七嘴八舌。
课后,我布置了小练笔,改写《寻隐者不遇》,学生在课堂上的所得所悟化为文字,化为写作技巧,表达不再是难事。
二、在每周的作文教学中,细致备课,范文引路,授给写作技巧,进行阶段性写作训练
每周都有两节作文课,可准备工作却往往在那之前就开始了。习作《秋天的树叶》写前一个星期,我就布置学生放学后去搜集不同种类的树叶,在校内带着学生认识枫叶、竹叶、松针、水杉叶、银杏叶、广玉兰叶……作文课堂上播放幻灯片,放大观察不同的树叶特点,资料展示枫叶变红的科学原理,我口说手比,教给并板书词语:叶面、叶背、叶脉、叶柄、边缘。绘制表格:形状、颜色、联想。让学生交流、介绍自己搜集的树叶,开“树叶展览会”。动笔写草稿时,出示以前学生的范文,提醒写作结构上的段落串联。
这样的细致准备,消除了学生们写作没素材或不知怎么写的心理障碍,为写好作文奠定了基础。
三、重视优秀习作的点评与传阅,及时给孩子榜样,不断鼓励学生的写作热情
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能力的提高永远离不开大量的持久的主动的课外阅读
文科班女生很多,女生可以纯净如水,但水多起来时,一点点风也能起很大的浪。相比之下,我过去教过的一届理科班,给人单纯乐观、活泼灵动、充满青春活力的感觉。
炎热的夏天,毕业班提前开学了。站在讲台上,面对这个大部分是女生的班级,我恍惚回到了我高中的“文科班”时代――那时的我很沉默,低着头走路,忙忙碌碌地看书记笔记,孤独,安静,专注,摒弃外界的一切喧闹,就这样,青春一晃而过……我看着她们,她们每一个都微笑着看着我。衣服朴素而不失时尚,有点闹腾,有点跳跃,很青春。
毫无准备地,我说,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今生我们要当一年的师生,想想,该是在前世积累了多少的缘分啊。她们安静下来,眼里有水样的清澄。我们的第一节课就这样开始了,有点意外的激情。
是的,青春可以常驻心间。这是艺术生龚晔找我时,我再一次涌起的感觉,我拿起夹在书中的银杏叶看了很久,叶子已经有点干枯,但绿意仍在。
那天,他跑来说,老师,我是艺术生,今天才来报到,资料你还有吗?
我正好留了一套,我笑着递给了他,他接过后说了声“谢谢”就走了,当时他给我的印象是模糊的,大概我给他的也是如此吧。
后来,我也不知道是哪堂课哪句话打动了他(或者说他原本就很热爱语文),我路过他们教室时,他穿了件深蓝的T恤,坐在教室外的铁栏上叫我,老师,我写了小说,你能帮我看一下吗?我有点惊讶地说,哦,你还写小说?他不好意思地说,是啊,不过只开了个头,请你帮我看一下。对于学生写小说,我一向是不支持的,“老师”的职业让我习惯于学生的考场作文,但是能够写小说又何尝不是好事?我说,你什么时候拿到我办公室吧。
巧合的是,他的博客名就叫“青春的叶子”,与年轻人那些奇奇怪怪的网名大不相同。从此,我记下了他的名字。
他循着我的“脚印”看了我的博客,趁下课之机来与我交流,笑着对我说,你说小范好,你都已经把人家小范夸成那个样了,人家能不喜欢你吗?我就以先有心还是先有文与他争了起来;他看了我的相片后说,你那时挺清秀啊,不过现在也还挺年轻的,不显老,我就不服气地说,其实也不是那时,那是去年秋天的相片呢,只能怪我“上相”,我现在再照不也一样年轻?再说了,我也不算很老呢!他听我一说,就笑起来。一争执,我们的距离就拉近了,他竟然像一个朋友一样地来来去去,好像也从来没叫过我一声“老师”。但他上课是一天比一天认真起来了,我觉得很欣慰。
其实我知道他绝算不上那种学习很认真成绩很好的学生,也不能算是能讨得每一个老师喜欢的孩子,但我相信他对语文的实质的把握,强过很多同龄人。所以,我对提高他的成绩很有信心,让语文成为他的优势科目,伴他一生走得更精彩,这也是我的愿望。
距离很小真的很可怕吗?或许不会吧。那天他和几个陌生的女生在我办公室的窗外看我,我正在与一个学生谈话,就没叫他进来。后来问起何事,原来是他的朋友们想见见他那么推崇的语文老师,想看看是何方神圣。我笑了。好可爱的孩子!
昨天他拿来一本《作家经典文摘》丢到我的桌上,说带来给你看的,说完就跑了,也不管我要不要。今天他又问我感觉那书怎样,我说还可以,他马上不满了,说是专门带给我看的,那不叫可以,应该叫“很好很好”。旁边的女孩子说,这是年轻人的习惯用语。
好个叶子!他不知道,他真的让我回到了青春时代,让我再一次想起了第一届学生,让我爱上教育这门事业……啊,一届一届的学生,难道不就是一场一场的轮回?否则,我怎么会有这样强烈的似曾相识的感觉?
只是,属于我的那片青春的叶子,现在不知飘落在何方了啊!我总在想,青春时的我们是孤独的吧?有时我们爱上这份孤独,有时我们害怕它,所以,我们拼命地寻找一种力量,一种可以依赖可以信任可以仰慕的力量。青春的叶子俏立枝头,与群叶为伴,与风为伴,与树为伴,与蓝天白云为伴,但也渴望有一个温暖宽阔的怀抱,像大地一样在等待着将它纳入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