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济南市支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发布,济南市鼓励推动预制菜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到2025年,基本形成200亿元的预制菜产业规模。对由规下首次升为规上的预制菜企业,市财政分3年给予最高60万元奖励,市级每年评选20家预制菜优秀企业,每个给予不超过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2027年综合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
《通知》中提到,济南市推动预制菜产业集聚集群发展。重点建设提升天桥区山东(济南)预制菜产业园、商河三产融合发展创新园、济阳食品产业城、山东莱芜国家农业科技园等产业园区,全力打造全国预制菜产业链总部基地和中国北方预制菜产业特色发展高地。对新上的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投资强度300万元/亩以上的预制菜项目,优先纳入省市重点项目库,优先推荐申请纳入省“十强”产业和“雁阵型”产业集群,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到2025年,基本形成200亿元的预制菜产业规模;到2027年,综合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
对“菜篮子”基地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
根据《通知》,济南将优化预制菜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预制菜企业自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在享受中央财政资金基础上,市财政按照单个主体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10%、总补贴额不超过30万元的标准给予叠加补贴。支持拥有自建自采基地的预制菜企业申请加入“菜篮子”直通车配送队伍,按照每辆“菜篮子”工程配送车不高于购车款的50%、不超过8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
在支持建设优质原料生产基地方面,济南将每年支持打造25个左右“菜篮子”保供基地,对单个基地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补助。每年评选认定35家以上国家、省、市三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分别给予不超过50万元、25万元、15万元的一次性补贴。每年择优支持10家以上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基地),每个给予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按照“一村一业、一村一策”原则,对符合条件的村级农产品基地新建项目,按照每村30—50万元的标准给予扶持。
符合条件技改项目补贴2000万
根据《通知》,济南将提升预制菜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对新获批的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省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的预制菜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扶持;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预制菜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资金扶持;对符合条件的预制菜产业技改项目等,按照不超过项目实际投入总额的15%给予分档补助,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对首次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预制菜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25万元的补助;对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的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补助;鼓励预制菜企业申报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对申报成功的,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资金扶持。
加大预制菜产业双招双引力度。对年实际新增投资1亿元以上的预制菜项目,落实省市县财政联动支持措施,按照实际新增投资额的1%比例给予不超过1000万元的奖补,奖补资金由省、市、区县按照5:3:2的比例分担;对年实际新增投资3000万元—1亿元的项目,按照实际新增投资额的1%比例给予奖补,奖补资金由市、区县按照8:2的比例分担。
牵头制定国际标准企业可获60万奖补
健全预制菜行业标准体系。健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鼓励按照“三品一标”要求从生产源头管控食材质量,对上年度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对每个产品分别给予1万元、2万元、5万元、10万元的奖励。对当年牵头制定并获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预制菜企业,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60万元、40万元奖补;对当年承担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分技术委员会建设的预制菜企业,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40万元、20万元奖补。
争取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新上项目
创新完善财政金融联动机制。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规模资金,专项用于支持打造预制菜产业链。对符合条件的预制菜产业项目,市级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引导基金优先给予支持。在不形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争取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预制菜企业新上项目。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对符合条件的预制菜生产企业由济南支小支农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担保从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单户政策性在保余额最高可至1000万元,贷款利息按照不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予以优先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