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外卖骑手正用辛勤的奔波,把越来越多的“吃货”宠成懒人。目前仅百度外卖、饿了么、美团外卖这3家外卖企业,在全国就有超过400万名注册骑手从事接单送单业务。伴随着各色骑手穿梭在大街小巷,骑手撞车身亡、等电梯急哭的新闻给行业贴上了悲情标签,不过在骑手自己口中,这又是新需求给予他们的机会。
好在这时有人刷门禁卡进大楼,骑手跟着进门连声道谢,又顺便问起地库从哪里走,以便应对下一位类似点餐者。但住户说地下车库连成一片,就像迷宫一样,不建议走车库。林小小无奈地耸了耸肩。
算上之前送快递的工作时长,林小小在这片区域跑了近两年,已属轻车熟路,却没想到遇到连门禁系统也不回应的客户。“这样的单,以后不接为妙。”但电梯上行到25楼,他快步跑到门口,说的却是“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
当天他跑了43单,如果每天如此,月收入妥妥过万元。
“单从收入而言,这是我们进入城市最好的选择。”入行一年半的90后骑手刘仁杰说。
骑手的日常:
为挣钱,很多人“全年无休”
1月13日,风和日丽。
早上9时召集的早会,通常是骑手们一天的开始。公司出了什么新政策,前一天送餐出现了什么问题,当天预计有什么特殊情况,都会在早会上听到。安全注意事项,站长总是一讲再讲,不怕耳朵起茧,就怕疏忽。
9时45分,开完早会的罗小永(化名)到达美罗城,在门口遇到几名红骑手(百度外卖)、天蓝骑手(饿了么)、紫骑手(到家美食会)。还有一些商家自己的外卖送餐车,也齐刷刷停在上街沿。
和去年相比,骑手的颜色少了很多。去年上半年真是五颜六色,只是有些小的公司,钱烧完,融不到资,也就结束了。罗小永见到熟面孔,简单打了招呼。有几名骑手凑在一起比较上个月收入,罗小永凑过去听了一会儿,感觉相差不多。但有一名老骑手抱怨,和他最初入职时相比,每个月少了两千元。罗小永记得他是去年从杭州过来的,那家公司景气的时候,普通骑手的收入能达到八九千元,但去年倒闭了。
因为天气好,1小时内,罗小永已经送完3单。手机APP提示接到一个新订单,小永一看,是个大额单子,总金额一千多元。倒也不算特别大的单子,上次有位客户点过1万多元麦当劳,但这单相对麻烦,40多个菜都需要现炒,估计商家出餐快不了。罗小永赶紧向站长求援,5分钟后,赶来增援的同事出现在商家门口。罗小永在APP上设置了忙碌状态,跟同事一起帮商家清点餐品、打包。
打赏是平台的小心机。顾客满意或觉得服务人员辛苦,可在APP上馈赠小费。类似打赏机制,几家电商平台也有。广州的一名骑手,一个月得到过5000元打赏,骑手们津津乐道。
送完大单,罗小永看了一眼工作群,站长刚刚发了一个严肃的表情,训了一段话,主要是提醒大家注意遵守交通规则,不要有侥幸心理。原来是站里有同事闯红灯被稽查员拍到了。
最近,交通规则屡被强调。但其实每一位骑手入职时,“不能闯红灯”就是铁律。“一天跑几十单,那么多着急的客户,完全遵守交通规则还真是需要很大定力。”罗小永说。
骑手的追求:
月收入八九千元
如果不是刘仁杰背包的右下角印着“饿了么”字样,在市中心午后15时的星巴克,你根本无从看出他是一名外卖小哥。事实上,他也不全然是——入职8个多月后,他就调到管理岗,而今是南京东路站点的站长。去年冬天满手的冻疮,今年已经消退得一点痕迹也没有了,怎么看都像是淹没在人海中的白领一枚。
做骑手的最初很有新鲜感,跟着一位前辈熟悉路线两周后,刘仁杰经常是团队里的单王(成功送单最多的骑手)。大半年后,他从骑手变为调度,不久之后当了站长。
当站长并非所有人的追求。因为从收入而言,一线骑手收入最高。他团队中现在的20多位外卖骑手,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行各业,以前当快递、交通指挥员、保健品销售的都有,之所以选择做骑手,最主要还是“能挣钱”。
“这个工作,只要肯干,就能干;若是头脑灵活,就能干得不错。”刘仁杰举例,一位对周边地形熟悉的骑手每天可以跑三四十单,平均收入在八九千元,多的一个月可以挣到一万三四千元,“汇到老家,绝对是高收入”。
团队的成员,不论年纪大小,刘仁杰都以“兄弟”相称。交流多了,每一位骑手的情况大体都知道。因为单身,他算是没有负担的,很多骑手却是一拿到工资,立即把绝大部分钱汇往家里。这个时候,刘仁杰会觉得兄弟们不容易。“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都很珍惜新需求带来的机会。”刘仁杰说。
不同公司的外卖骑手都有自成体系的星级晋升,送单多与少、快与慢是一项综合考验,其中确实有着外人不能体会的艰辛。但对于最近被广泛转发的骑手辛苦送餐的视频,刘仁杰觉得那只是新骑手的必经阶段。所以,对于那些特别悲情的表述,他并不喜欢。在他看来,如果大家可以稍稍体谅骑手,那就是非常开心的事了。
“有的网友发起关爱外卖小哥、大雨天不要点单的呼吁,完全没必要。毕竟骑手都是要挣钱养家的。只要对迟到什么的情况给予理解就好。”刘仁杰说,和网友的呼吁相比,骑手的表达更接地气,“有个兄弟以前是挖煤的,他逢人就说,每天在太阳下奔跑,觉得特别开心。”
骑手的自我修养:
体力脑力都要好
“你有新的饿了么订单,请及时处理。”在站点采访几个小时,系统发出的订单语音提醒,能非常直观地告知这个城市一天的外卖需求究竟是怎么分布的。午后14时,系统上订单提醒的间隔日益拉长,站点办公室里的刘仁杰长舒一口气,再一次忙碌要下午17时之后了。
一名优秀的骑手,需要有对路线和各个环节有统筹能力;而管理岗位的调度和站长,则是在系统的辅助下,提高整个团队的统筹能力。
所以骑手看似入职门槛低,但要做好,也有诸多规则和窍门。在团队探讨中,大家最爱交流的还是“怎样送餐获得五星好评”、“一旦有延误如何安抚顾客”等实际问题。
不同的公司,对骑手都有服务类、操作类、态度类的规范。比如在态度类规范中,见到客户最起码要面带微笑。
在美团外卖,骑手每人初始有20分,违规被抓要扣分,扣完20分就得待岗了。“比如再急也不能违反交通规则,闯红灯一次扣2分;骑车不戴安全帽,一次扣4分。”罗小永称,罚得最厉害的是餐没送到就提前确认已送达,如果客户投诉,一次要扣骑手10分;扣上两次,直接不用干了。如果迟到,遇到客户不理解,也可能一天白干。
即便这样,罗小永对不久前网上流传的“骑手在电梯里急哭”视频依旧嗤之以鼻:“那名骑手一看就是新手。”老骑手心里都有一本账,哪些楼能进去,哪些楼的电梯什么时段不能坐,碰到电梯层层停的情况,马上出来走楼梯!“哪个骑手没爬过二三十层楼梯?”
外卖小哥因为配送超时,捶胸顿足的样子真让人心酸
因为站点都是以网格化的方式送餐,大多数情况下,骑手对方圆3公里的熟悉度是基础。这种熟悉,具体到不同大楼的送餐规则,都要一一记在心里。
作为新生职业,外卖骑手若出现什么突发情况,往往会被冠以负面标题传播开来。好在现今骑手也能在系统中“上报异常”了,一旦骑手到达指定地点后发生联系不到客户、客户更改地址等情况,可以上传报备,这样的信息收集,对于下一次接单调度有参照价值。
新兴行业,规则经常变,整个行业的规范都在完善。聚众扎堆聊天、行驶中操作手机、闯红灯这样的“质量事故”都被纳入考核范围。作为一名骑手,违规若干次,就将除名。
记者手记:
慢不下来的骑手
外卖骑手的新闻最近有点多。不管是骑手被撞身亡的悲剧,还是等电梯急哭的视频,都触碰到城市人内心的柔软处。很多人呼吁要让外卖小哥慢一点。
但面对被资本看好的这个超过300亿元人民币的巨大市场,“慢”许多时候不是一名骑手或一家公司可以左右的。
从小处说,骑手拿的是计件薪酬,跑得多赚得多,想赚钱必须快。
从大处讲,国外也有外卖公司,但道路状况、人口数量不一样,接单数量也不在一个量级。所以中国的外卖送餐,其实是一个全新领域,并不能完全对标国外借鉴。
按照《新周刊》所述,早在2010年的微博时代,中国人已经变成最着急最不耐烦的地球人。当时被广泛诟病的最爱“快进”、狂点“刷新”、拍照要立等可取,已经完全过渡到了生活的更多方面。
如今网上的调侃是,买不着急的东西时,打开淘宝;需要第二天收到,打开京东;想在1小时内办完,打开外卖APP。
是的,为了让闲置运力再利用,外卖骑手不仅送餐,还有了即时快递的功能,包括超市商品代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