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连续11年蝉联《财富》世界500强榜首的沃尔玛,如今在中国,可能又要推出小店模型了。
据《联商网》独家获悉,沃尔玛或在深圳和云南开始进行小店模型测试。从模式上讲,这些小店可能会借鉴和模仿山姆云仓的形式,以沃尔玛大店为依托,优选品项,以前置仓的模式拓展线上业务。
这也将是沃尔玛大卖场在中国市场寻求增长的一部分,从逻辑上,有山姆前置仓的成功经验,沃尔玛的小店模型,模式逻辑应该是通的。
不过,该消息尚未得到沃尔玛方面的证实。
01
寻求变化的大卖场业务
对沃尔玛中国来说,虽然总体实现增长,但近年大卖场同样遭受着模式之痛。
在中国零售市场蓬勃发展期,沃尔玛多数选址在城市核心区域,享受过一定的租金红利,但这期间,沃尔玛也出现了卖场体验升级偏慢、硬件升级不足、经营业态创新偏少等问题,业绩也一度承压,所以在20年租期结束之后,沃尔玛的部分门店也在选择撤离并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据多家媒体报道,2020至2023财年,沃尔玛中国关店达49家,2024年上半年关店16家,关停的原因多为“租约到期,不再续约”,而存续的大卖场也在不断探索发展的新方向。
在近些年国内波涛汹涌的新零售变革中,O2O、全渠道、无人值守、社区团购、社区电商、直播内容、跨境电商、私域运营、即时零售等概念迭出,业态创新不断,但沃尔玛并没有过多过激的投入,而是一方面持续深耕品类和供应链,坚持极致性价比,坚持长期主义,另一方面在“以我为主”的条件下,进行深度的全渠道布局,与京东达达有战略合作,同时与美团等即时零售平台也有合作,自己也运营小程序。
今天看来,沃尔玛这种有稳有变的做法,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一些创新试错的成本,业绩上也有较好的体现。2024年8月15日,沃尔玛公布了其2025财年的第二财季财报(截至2024年6月30日),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区业务,净销售额4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30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7.7%,连续两年保持增长势头。
而其中最为瞩目的是山姆会员商店和电商业务。
(2)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23%,电商渗透率高达49%,同比增长200个基点;在商品组合调整推动作用下,毛利率也实现稳步提升。
相对多数内资零售的低迷,沃尔玛中国市场的表现可谓独树一帜,坚持品类和供应链深耕为会员创造独特价值、坚持开设实体门店、并以大店为中心大量布置前置仓,实现会员续费及线上突破,似乎成了沃尔玛中国已经走通的成功模式。
从沃尔玛全球来看,据有关媒体报道,沃尔玛电商平台已经成为美国第二大电商平台,电子商务业务近年来迅速增长,并不断通过尖端技术改进服务;沃尔玛也在持续扩大自有品牌和推动门店改造,此外,沃尔玛的NeighborhoodMarket形式(面积在1100~3900㎡,主要侧重于杂货,服务社区)今年出现了显著增长,3月份,沃尔玛还为邻里市场部门确定了新的负责人。
显然,大卖场业务需要适应性的变化,充分考虑中国市场成功的增长因子,结合沃尔玛的行事风格,适应线上的小模型成为首选。
02
山姆云仓与沃尔玛小店模型
显然,在高爆商品力的基础上,云仓(即前置仓)承载了沃尔玛的核心增量。
(1)在选址和数量上,山姆云仓会根据会员的居住位置、密度、订单量来决定,而面积大小则根据会员的购物行为、本地市场的经济水平和消费习惯来决定。
(2)在配送服务上,会员可在3~5公里半径内享受1小时“极速达”服务,收费标准是根据订单金额和重量来计算,购满99元免15公斤运费,超出部分则按1元/1公斤加收;订单金额每增加100元,可减免10元运费,通常委托给第三方服务平台,如京东到家来执行,目前已经覆盖中国所有山姆门店所在的城市。但从时效性上说,山姆并未追求如30分钟达等极致效率。
(4)从模式上,相对行业内普遍认知的母子仓概念(即大店带小仓1+N,共享库存、分布式物流),山姆云仓则是一家公司内独立又平级的关系,一般一个山姆会员店对应6~7个云仓,山姆也会根据业务的增长持续调整云仓的布局。
上述内容,与其他前置仓形式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山姆电商高占比的背后,有山姆“商品力信誉”这样的核心支点,与所有优秀的零售企业一样,是商品这一本质价值支撑了其高效的流量聚集和渠道延伸。
从形态上说,沃尔玛的小店模型应该不是小型社区店,这是沃尔玛已经试验并关停的业态。
2018年,沃尔玛在中国开出第一家社区店“惠选”(此后更名为沃尔玛社区店),面积约600~1000㎡,主要服务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店内选品在6000种左右,鲜食区域面积约为25%,后续又开出了几家,但到2020年,沃尔玛暂停了此种业态扩张,已有的门店也几乎全部关停。
而选择深圳和云南进行市场测试,沃尔玛应该有自身的考量。
自1995年进入云南市场,沃尔玛在滇已有29年历史,目前有31家大卖场,而昆明14家沃尔玛门店2023年全部完成升级;升级后的门店,品类宽度和深度更加精细,沃尔玛新增了包括季节性商品区、地方特产区、全球购、宠物用品区等专区;在店外租赁区域,引进餐饮、亲子娱乐、理发、美发沙龙等多种服务类商家,与沃尔玛形成业态互补,让线下更好逛;在全渠道发展方面,同样建立了1小时极速达的近场服务,并通过全城配、全国配、供应商直接配送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满足顾客的更多需求。
而深圳,作为沃尔玛进入中国的第一站,在当地有着更为广泛的知名度和门店网络,22家门店布局,配合小店模型,将非常有利于沃尔玛的整体业务继续突破。
03
前置仓之战
近期,前置仓掀起了新一轮的热潮。如果小店模型是类似山姆云仓,沃尔玛也将与其他企业一样迎接前置仓的遭遇战。
目前,前置仓有三股力量:
(1)以美团、京东和饿了么为代表的平台模式前置仓玩家
为此,美团推出了“繁星计划”——为有志于开拓闪电仓的商家提供“精准选址、运营指导、爬坡资源、牵牛花系统、专属配送解决方案”的闪电仓开仓全链路赋能,面向商家开放每日神价、神券、商品魔方、智慧分销、精准营销等平台支持资源。
截至二季度,美团旗下自营的小象超市,已经开设了超过680个前置仓,约550个位于北上广深。
饿了么透露,计划在未来3年内开出10万家官方旗舰店;面向未来三年,饿了么计划通过数智化CRM的数据沉淀,帮助商家加快会员体系建设,做好消费者运营和管理,助力商家做好数智化应用。饿了么已启动“澎湃计划”,投入15亿专项资金,帮助餐饮品牌商家提升数智化能力。
同时,饿了么CEO韩鎏重申了“新三年”的战略布局,坚定“1+2”长期战略,其中,“1”代表饿了么要做健康增长、更懂消费者的到家餐饮平台;“2”则代表专注建设好“符合饿了么特色的即时零售”以及“面向市场价值延展的即时物流网络”两个新赛道。
此外,抖音的小时达,未来在即时零售领域也应该会有动作。
(2)自营模式的前置仓玩家
而相对平台电商的气势汹汹,自营模式的前置仓玩家如叮咚买菜、朴朴、山姆、盒马等,则相对挣扎的多。
叮咚买菜实现连续六季度盈利,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叮咚买菜已连续七个季度实现非GAAP标准盈利。此外,2024年第一季度之后再次实现GAAP盈利。
朴朴超市全国超七成门店盈利,目前集中于福州、厦门、深圳、广州等8个城市,共开设约450个前置仓。
永辉则选择在全国几乎全部门店进行“仓店合一”的改造,新调改的门店同样保持了不小的拣仓面积。
对自营玩家来说,核心都是在成本和效率之间不断寻求精进。如叮咚买菜,近年关停低效市场、降本增效、开放自有品牌和预制菜等高毛利品项实现了盈利突破。
(3)众多的平台生态角色玩家
也即众多的中小超市及个人创业者,借助美团、京东等即时零售平台,投开前置仓。而在平台的大力冲击下,未来还会有众多的超市品牌也将成为平台生态角色,被即时零售化。
此外,从品类、店仓形式、配送等维度,前置仓还会有众多的分类,前置仓的运营,也会有用户、商品、订单和交付等众多角度。
来自商务部研究院市场研究所的报告显示,即时电商行业仍在持续保持高复合增长、年均增速超过30%,预计至2027年,即时电商市场规模将突破5万亿元。市场,还有很大的博弈机会,平台、自营及平台角色的众多玩家,未来必将还会有不断的新闻涌现。
只是从用户价值的角度,商业大体也不会脱离“多快好省”几个角度,前置仓是一种形式,今天的争夺,最后还是会回到本质化生存的阶段。就像新零售,潮水过后,还是那些品质和信誉过硬的美好企业最终获得更好的生存度,而沃尔玛旗下的山姆会员店,就是典型的标杆。如今,沃尔玛是否能通过小模型成为另一种增量动能,仍有待后续观察,试验,总是代表着一种希望。
所以,测试小模型,沃尔玛应该会延续效率精神,必定要满足顾客即时需求的最大公约数,而具体的表现形式,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