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海口市青年路5号福彩大厦402室
网址:www.hifsa.cn
2021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预计到2023年将突破5100亿元,2025年或将突破8000亿元。近日,艾媒咨询在广州发布《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用数据解读预制菜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业内人士指出,预制菜需要用好的食材和工艺吸引消费者,大众对预制菜的习惯和需求还在养成中,提升品质有利于让更多消费者看见预制菜的优势。
“省时”“美味”成消费者追捧主因
一个人做一桌菜有多难?答案可能是像订外卖一样简单。在生鲜电商App中的“半成品专区”,经过洗、切、辅料配制等预加工的冷藏菜品应有尽有——从尖椒土豆丝、西芹虾仁等家常菜,到佛跳墙、花胶鸡等“硬菜”,再到寿喜锅、冬阴功汤等异国料理,下单送达后只需简单加热,一桌丰盛菜肴就齐了。“预制菜”成为“宅经济”的新机遇,已在线上悄然走红,吸引网友频频下单。
《报告》显示,预制菜一般可按食用方式分为4类——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2000年前后,中国陆续出现半成品菜生产企业。近些年来,外卖平台的快速发展加速了料理包市场规模的扩大。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预制菜需求激增,餐饮商家也顺势推出了预制菜年夜饭,预制菜话题热度高涨。
预制菜打开全新市场空间
销量火爆的预制菜,为农产品打开了全新的市场空间,推动农业搭上产业化发展的快车。有农户表示,自从和做预制菜的企业进行合作以来,不仅扩大了养殖规模,收益也比之前更有保障。
《报告》显示,预制菜B端用户的需求前三位分别是减少损耗、减少流程、节约厨房空间。而C端消费者的主要诉求则是省时、健康、性价比高。业内人士表示,预制菜为“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搭建了桥梁,并且互联网多元化营销助力预制菜快速触达C端客户,让消费者吃得又快又好。
短板问题亟待解决
《报告》显示,消费者认为预制菜行业需要改进的问题,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预制菜的口味复原程度(61.8%),预制菜的食品安全问题(47.8%),预制菜向种类多样化发展(47.2%)。业内人士表示,改善消费者普遍认为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企业赢得更多消费者的喜爱和信任。
业内人士同时表示,同质化的预制菜产品难以满足更多的消费者,因为不同地区口味众多。对于企业来说,应该从建立产品壁垒的角度出发,做好口味上的突破和改进,毕竟消费者需要的不是千篇一律的产品。其次,更好地贴近消费者,预制菜对物流配送和冷链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跨区域流通时要进一步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和时效性。选择与一些生鲜电商进行合作,能够推动预制菜的普及、触及更多消费者。通过匹配消费者的核心需求,解决行业短板问题,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