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二、生活是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一)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生活就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动;艺术就是人在自然界的活动中,通过对自然界的认识、感悟,加工和提炼,并用一定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的东西就叫艺术。比如音乐既可以表现奔腾啦哮的黄河,又可以表现直插云霄的雪山高原;戏曲通过唱念做打和手眼身发步既可以表现风情万种的男欢女爱,也可以表现烽火连天的战争场面;绘画既可以描绘沙鸦翔集、锦麟游泳的美景,又可以表现古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的凄凉。由此可见,艺术不仅可以检释美丽的自然,也可以尽情的表现美好的生活。反过来,生活正是因为有了艺术的滋润,才会变得如此的富有情趣和诗意。

(二)生活永远是艺术的唯一源泉

(三)艺术是生活的反映

被称为史前艺术的法国拉斯科洞窟岩画和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是人类用朴实的手法表达生活、反映生活的最早例证。纵观人类的发展史,艺术家在表达和反映生活时,无不是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灵感,从而完成了一件件令人惊叹的杰作。也正因为此,一个个顶级大师才会应运而生。正如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用它他们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看似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美”。可以想见,如果没有罗丹对生活的真切观察和感受,那就不可能有伟大的《思想者》问世。梵高是热爱生活进而表现生活的高手,我们仅从油画《播种者》就能深切的感觉到他对生活的无比渴望和对阳光的无限热爱,也正是因为梵高对自己的艰辛生活和本人不幸命运的独特体验,才使他取得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成就。也由于列宾曾经艰辛的童年生活经历,才可能有《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艺术精品的诞生。

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远古人类为了实现自身的生存和生活,他们所进行的劳动不带有任何审美性质,当初的原始艺术萌芽与原始生活应该是一体的,当然也无所谓有谁高谁低的问题存在,作为观念形态的艺术,则是伴随着人类生产劳动的不断变化,审美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们知道,人类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以后,艺术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日臻完善,一直到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希腊艺术开始进入到了它的黄金时代,伟大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和得漠克利特先后提出了“艺术模仿”学说,这一学说不仅奠定了希腊艺术实践美学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成为了当时文艺界艺术创作的准则。而在“模仿说”理论的探讨过程中,亚里斯多德通过对他的老师柏拉图唯心主义的批判,并且在他的《诗学》著作中对模仿作了详尽的论述,首次提出了艺术高于生活的观点,他认为模仿不应当是被动的抄袭自然,而应当是根据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把自然理想化,也就是说,艺术不仅仅是模仿自然,而且是要超越自然。

四、脱离生活的瞎编乱造,终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五、走现实主义创作之路,“礼失求诸野”

艺术家也是人,而且是现实中人,他们所创造的精神产品是为了满足社会某一方面或某一阶层的特定需要的,或者从其自身角度而论,则是为了在社会活动中情感和思想交流的自我表白。作为人,就必须融入或依赖于他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其艺术体验和创作过程同样不能不食人间烟火,即使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也不可能与社会完全脱离干系。所以,作为艺术家自身的鲜明社会属性,都决定其与社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家的生活、经历、思想和艺术表现等,都必然与时代存在瓜葛。

艺术家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生活而一味的凭空想象,即使是个天才,也不可能生下来就注定成为大师。历数人类历史上那些大师们的经典杰作,都是后天无比丰富的生活体验和艺术实践之后的结果。事实上,艺术创作不可能脱离现实,也只有到现实生活中去不断观察、体验、分析、研究一切人与自然、社会等的现象和联系,只有经过这样长期的观察体验,然后在特殊的条件下,所谓的直觉、非理性和灵感等才可能爆发出来,否则,“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孔子说:“礼失求诸野”。传统社会应对礼乐崩坏的办法是向民间求教,从基层民众那里获得变革的方法和灵感,重建新的生活和文明。针对目前艺术创作领域的轻狂和浮躁之风,我们更有必要倡导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深入生活,虚心求教基层民众,从广大人民群众和现实生活中吸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同时以“拿来主义”的学习方法,批判的接受外来的先进文化,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胸怀,海纳百川,为艺术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六、艺术作品是人创造的,应该首先考虑让人能够接受

七、草根民众也是艺术创造者,同时也应是艺术的享有者

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活动方式,这种活动方式不仅包括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同时也包括艺术作品在社会生活中的传播、接受和消费等。在艺术作品被创作完成之后,并不等于艺术活动的完成,因为艺术作品必须要到现实生活中被接受和消费,否则艺术创作与艺术作品是不可能真正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对于艺术被接受和消费的问题,必须从我们国家的国情出发,考虑到国家独特的社会现状和复杂的国民结构问题,如果艺术创作根本不考虑占人口大多数基层民众的感受,而只一味地去迎合少数所谓精英或“市场”的口味,那么艺术作品将会被束之高阁,成为少数人孤芳自赏、高处不胜寒的摆设,或者是艺术的审美价值完全丧失而成为赤裸裸的商品。

THE END
1.美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PPT课件经管文库(原现...美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PPT课件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564715-1-1.html
2.心理学与生活的论文(精选15篇)健康的心理对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社会生产、社会发展中,人际关系必不可少。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质就是心理关系,其属于人们之间心理距离的一个真实反映。研究表明,人在集体中深受欢迎的个性品质,与心理健康的标准保持一致。相反在集体中受到排斥的个性品质,也与心理健康标准相悖。由此可见,人的...http://m.bylw.yjbys.com/qitaleilunwen/110425.html
3.是生活反映论?还是精神反应论?艺术本质理论的新突破是生活反映论?还是精神反应论? 艺术本质理论的新突破 有没有艺术本质?如果有艺术本质它到底是什么? 这是中外学术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自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集中地、以各种学术思维角度提出反本质主义后,人们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了。 近来,介聂先生在他新出版的文艺理论专著《艺术本质和精神完善》...http://xz.jsjc.gov.cn/tslm/wenhua/201803/t20180320_315191.shtml
4.艺术的本质是什么?然而,对于艺术的本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有些人认为艺术是小众的,不应该掺杂其他成分;有些人则认为艺术是为了讨好某个人。这些观点都反映了艺术的多样性和主观性。 什么是艺术,刚刚踏入艺术院校大门的学生大都会产生讲一个问题,这样的问题,也需要伴随她,几年的大学生活甚至会伴随他将来作为一个艺术...https://www.meipian.cn/5701tr2e
1.美术的价值和意义艺术的力量与情感表达美术的价值和意义艺术的力量与情感表达 为什么我们需要美术? 在这个快节奏、科技驱动的世界里,人们常常被忙碌和物质主义所包围。然而,美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它以其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力,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抹色彩。在探索美术的价值和意义时,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它是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自我以及周围世界的一种方式。https://www.gntpa.com/yi-shu-shi-chang/373581.html
2.探索艺术的本质创造表达与感受的交响其次,艺术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达手段。无论是文学、绘画还是音乐,每一个作品都承载着作者的情感纠葛,无声地诉说着他们对于生活的理解与反思。这种情感通常超越了日常交流所能达到的人际沟通层次,因为它直接触及到人的心理深处,使人们能够共鸣,从而产生共享的情愫。 https://www.zxcod.cn/tao-ci-gong-yi/374876.html
3.艺术是什么?很多艺术家进步飞快,其实与其说是情感,不如说是由生命力支撑起的情感,因此在艺术中会创作出生机勃勃的作品,包括雕像的饱满鲜活。 红楼梦里说:“女孩少女时期是颗宝珠,后来沾染了市侩之气,就成了干瘪的鱼眼珠子,宝气尽失”,这样的女性对生命失去了热情,因为在很多艺术活动中,她们表现平平。 https://www.jianshu.com/p/71f49824b13d
4.陈岸瑛《艺术概论》思考题艺术基本原理第三章至第八章(总结内容均...15、如何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古典模仿论,都是在认知的角度来认识文艺。近代的再现论,尤其是后来流行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反映论,也强调文艺的认知作用。例如,“艺术源于生活”是指艺术要反映社会现实;“艺术高于生活”则强调艺术不应该照搬现实,而应该对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进行认识。 https://m.douban.com/note/819004994/
5.美育铸就和谐生活的艺术之光美育铸就和谐生活的艺术之光 美育的定义与历史 美育源于西方,起初是指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与理解。它是一种全面的教育方法,旨在通过学习、实践和体验等方式,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随着时间的推移,美育不仅局限于艺术领域,还扩展到科技、自然科学甚至社会科学等多个方面。https://www.0qspqb6p.cn/yi-shu-shi-chang/425485.html
6.美术作品中的形象教案(通用12篇)因此,美术创作是对现实生活的能动的反映,它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不同于生活原型的"第二自然"。 总起来说,美术形象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而创造出的成果,各种美术形象,不仅以审美功能为主的绘画和雕塑形象,还包括具有审美和实用双重功能的工艺美术与建筑艺术形象,都是美术家的审美认识和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的...https://www.ruiwen.com/jiaoan/4426535.html
7.艺术的基本概念1.艺术的认识本质:艺术的掌握方式,或者说,认识世界、反映社会生活的方式,是运用形象进行创造性想象活动,认识世界的重点是事物的特征个性和美,以高度概括的具体可感的形式和形象揭示事物的特征本质和普遍性,是在个别之中显示一半,在特殊之中表现普遍。艺术也掌握真理,但它掌握的是具体形象的真理,即艺术美,所以,艺术认...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nk2bl2e.html
8.高二美术教案1、 篆刻和书法是如何融入绘画艺术的。 2、 有些学者说“盛世出人物、花鸟画名家,乱世出山水名家”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你如何看待? 高二美术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社会意义及审美价值。 2、理解花鸟画画家“缘物寄情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特点,感受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https://www.unjs.com/jiaoan/meishu/20230308114313_6612783.html
9.展示非遗魅力激发文旅活力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非遗保护工作重要理念就是见人、见物、见生活。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的非遗保护命题,本质上是文化传承如何应对自然和社会环境变化的挑战。政府的核心任务是,努力保持文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平衡,帮助传承人提高传承实践能力,扩大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对非遗的认知和参与。 http://www.sass.cn/109002/63953.aspx
10.马轲:中国现代绘画向西方学了一百多年,仍被挡在塞尚的门前1990年你考入天津美术学院学习的是西画,之后进入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的又是传统艺术,你如何思考这两种文化传统对你的影响? 马轲:现在想想都比较混乱,我凭着纯粹的感性和热爱来学习绘画,但直到我大学毕业三年后,大概到了1997年,我感觉对写实绘画有了一个理解和掌握,好像我才真正用脚踩住了一块石头。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875393
11.高中美术教学反思高中美术鉴赏课是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因为优秀的美术作品是时代精神的文化结晶,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关系到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所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真...https://www.jy135.com/jiaoxuefansi/1007526.html
12.分析写实性油画论文(共13篇)……但我不是简单的追随者,我去透视这复杂的迷一样的时代。我要使自己的艺术适宜表达正在发生的思想感情、意识活动和人的真实存在,并以此获得艺术形式的高度敏感,我将逐步把我内心中壮阔的自然图景和人性的悲怆变成激越的绘画。”②这就是朝戈艺术的宣言――对生命个体本质和价值的追问。https://www.hrrsj.com/wendang/lunwen/686253.html
13.艺术收藏是为人生挑勋神伴侣这种意义源自艺术为人们提供了对生活不同时期的新的理解。在张霏看来,这种理解往往也表现为艺术家基于人们相似的生活经验来表达艺术理念,“生活是最基本的土壤,艺术无法脱离生活而存在,哪怕再激进的艺术,也渴望被大家所认可和理解”。她以艺术家鸿敏创作于疫情期间的作品《绿马进行曲》为例,“我们都知道此马非...https://www.cls.cn/detail/917577
14.江苏绘画史第六章南都荣景——明清时期绘画艺术的鼎盛在线免费...李着画技为沈周亲授,对文人画之理解当不在文徵明、唐寅之下,却在南京不得不拜倒在吴伟一派门下,足见吴氏艺术在当时之流行,而这种局面至晚明时文人画在苏淞士人的持续推动下迎来鼎盛之后才开始改变,故成书于明末的《无声诗史》称,“北人于平山画视若拱璧,鉴家以其不入雅玩,近亦声价渐减矣”(16) ,但称...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302255390459169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