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登高避灾的风俗,出自南朝梁人吴均所著的《续齐谐记》。李白在《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军》诗中有:“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遣化辟山岳,了然楚汉分。”杜甫有《九日》诗云:“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白居易也有《九日寄微之》诗:“去秋共数登高会,又被今年减一场。”边塞诗人岑参在行军途中,适逢重阳节,诗人仍想到要去登高,怀念那故园的:“强欲登高处,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另外古代还在重阳节后一日举行宴赏,号称“小重阳”。李白有《九月十日即事》诗云:“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意思是说,昨天初九登高已结束,今天是小重阳,又要举杯宴饮。怎么这样苦,连遭这两个重阳的采摘。
赏菊是重阳的节目之一。清秋气爽,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时逢佳节,共赏秋菊,真是别有情味。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王勃的“九日重阳节,开门见”,范成大“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等等,都道出了赏菊饮酒的情趣,语言隽永,诗意清新。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更是别出心裁:“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流露出诗人看见白菊的无限欢欣,发出了作者人老志坚的心愿。
文/邹伯芬
施耐庵原名彦端,为什么改名“耐庵”呢?传说中有段故事。
江苏江阴祝塘有一大户徐麟,仰慕施耐庵才学,想延请他为孩子们讲学。一次,施耐庵和弟子罗贯中游学来到江阴,徐麟请他到祝塘徐家庄东边的东林庵稍住,并为徐家庄的孩子们讲学。
施耐庵见东林庵背靠青山,三面环水,绿树成荫,十分幽静,便答应了徐麟在东林庵开坛讲学。他一边讲学,一边写作,闲暇时常常与徐麟品茶论诗,宾主相处,十分融洽。
一天,施耐庵与徐麟下棋,突然问道:“徐兄,你这庄院怎么会有庵呢?既有庵又为何未见和尚呢?”
徐麟见问,便吩咐家人取来一副木鱼木槌,从容回答说:“施先生有所不知,这庵里原来住着一位老和尚,法名叫慧能。三十年前老夫请他来庵住持,念经拜佛,超度祖宗亡灵,保佑子孙平安。这和尚潜心念佛,十分虔诚,每天敲着木鱼诵经,直至圆寂,从不间断。”
说着,他用手指着木鱼的凹陷处:“你看,这就是慧能和尚敲了三十年的结果。我常常带着孩子们来这里,给他们讲述慧能念经的故事,并让他们看看这木鱼。我想让他们懂得,读书做学问一定要专心致志,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施耐庵连连点头,若有所思。徐麟走后,施耐庵便提起笔来书写“耐庵”两个大字,张贴在书室门楣上,意在告诫自己,也要像慧能和尚那样耐得住庵院的寂寞,潜心写好《江湖豪杰传》(后改名为《忠义水浒传》,简称《水浒》)。
古人饮酒有学问
文/邓韵
也许有人认为,饮酒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其实不然。饮酒实际上是一种境界颇高的艺术享受,有许多学问。特别是在古代,人们不仅注重酒的质量和强调节制饮酒,而且还十分讲究饮酒的环境和方式。
环境要好古人认为,酒不能乱饮,只有在身体和情绪正常的情况下才能饱饮用。古人为使饮酒时的情绪达到最佳状态,也摸索出了至今看来仍可仿效的办法。最重要是选择合适的场合,无论在花前月下、泛舟中流的露天场合,还是在宅舍酒楼,只要使人感到幽雅、舒畅,便是饮酒的最佳场合。
温酒而喝古人饮酒多温热了喝。商周时期的温酒器皿等,便是有力的证明。酒为什么要温了喝呢?因为酒中除乙醇外,还含有甲醇、杂醇油、乙酪、铅等有害物质。甲醇对视力有害,10毫升甲醇就会导致眼睛失明,摄入量过多会危及生命。但甲醇的沸点是64.7摄氏度,比乙醇的沸点78.3摄氏度低,用沸水或酒精火加热,它就会变成气体蒸发掉。乙醇是酒的辛辣气味的主要构成因素,过量吸入会出现头晕等醉酒现象,而它的沸点只有21摄氏度,用稍热一点的水即可使之挥发。同时,在酒加热的过程中,酒精也会随之挥发一些,这样,酒中的有害成分也就减少了许多,对人体的损害也就少些。当然,酒的温度也不能加得太高,酒过热了饮用,乙醇挥发太多,再好的酒也没味了。
“饮必小咽”明龙遵叙在《饮食绅言》中说,喝酒不宜太多太急,否则会损伤肠胃和肺。
勿混饮各种不同的酒中除都含有乙醇外,还含有其他一些互不相同的成分,其中有些成分不宜混杂。多种酒混杂饮用会产生一些新的有害成分,会使人感觉胃不舒服、头痛等。
空腹勿饮有句古语叫“空腹盛怒,切勿饮酒”,认为饮酒必佐佳肴。唐孙思邈《千金食治》中也提醒人们忌空腹饮酒。因为酒进入人体后,乙醇是靠肝脏分解的。肝脏在分解过程中又需要各种维生素来维持辅助,如果此时胃肠中空无食物,乙醇最易被迅速吸收,造成机理失调、肝脏受损。
一个炎炎夏日,有朋自四川来,多年未见,于是邀其进入山中避暑叙旧。
按照中国古人的认知,盛夏避暑享乐,一般是权力阶层的奢华之举。如宋代帝王宫殿里为了避暑,不但以风轮送冷气凉风,还在蓄水池上和大厅四周置放各种花卉,让冷风带香,芬芳满庭,并佐以江阳大酒,好不快活。
当然,我没有这样的陈年奢华,但在此时能躲进山中,暑气已与自己无关了。在这样一个别有天地的清凉世界,饮着朋友从四川带来的泸州老窖,似乎也堪比那些皇家贵族的逍遥。
朋友说,此酒可以加冰饮用,这很快勾起了我的兴趣。在我的记忆中,酒属火,冰属寒,二者不可兼容。不过,朋友对酒却颇有研究,他告诉我,气温超过30℃时,酒体内富含香味物质的分子结构就会发生变化,有些影响口感,这一直是酒界的千古难题——但这并没有难倒泸州老窖的调酒师,他们在前辈几百年的经验上,对酒体进行反复试验、勾调,终于让泸州老窖达到了绝妙的酒水缔合度,使酒加冰之后口感更好,终于酿成了“冰镇而无沉淀,厚积而不浊”的美酒。
原来如此,此酒果然名不虚传,难怪传说当年李白隐于蜀中时就最爱此酒。就这样,在山林、凉风之中,就着几碟野味素菜,几杯下肚后,酒力浅薄的我很快醉意盎然,直把野山做岐山。
之所以想到岐山,是因为那里是隐士的故乡。自古隐士多美酒,想当年,那些“小隐在山林,大隐于市朝”的能人们是否也像我们这样喝酒呢?
[关键词]《饮酒》(其五);及物性;对等;对比分析
一、引言
对古诗英译的研究,虽已成果斐然,但角度单一,个人经验和主观成分较多。黄国文将古诗词英译研究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进行了有机结合,为此研究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系统的语言学框架。《饮酒》(其五)是唐代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展示了诗人身在人间而心远世俗的生活态度和复归自然的人生乐趣,引起了国内外译者的强烈兴趣。本文选取其中三个英文译本,从及物性出发,引入翻译中的对等概念,分析各译本的得失。
二、理论框架
(一)功能语法与及物性
系统功能语法派认为,语言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它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功能。韩礼德指出了语言的三种纯理功能:概念元功能,人际元功能和语篇元功能。概念功能包含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其中经验功能主要通过及物性和语态得到体现。
及物性是一个语义系统,用以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经历分成若干种“过程”,并指明与其有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韩礼德认为,及物性系统可以把人类的经验分成六种不同的过程:(1)物质过程;(2)心理过程;(3)关系过程;(4)行为过程;(5)言语过程是;(6)存在过程。
(二)关于对等
功能对等的概念由Nida提出。功能对等的翻译,要求“不但是信息内容的对等,而且尽可能地要求形式对等”,形式也表达意义,改变形式也就改变了意义。此观点与功能语法中的形式是意义的体现可谓所见略同。
三、《饮酒》(其五)原诗及物性分析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全诗五句,一共包含11个过程,6个物质过程,2个存在过程,2个言语过程,1个关系过程。其中,第一句和第三句有环境成分。
四、从三个英译本的及物性分析看形式对等
中外学者对《饮酒》(其五)的英译很多,各具特色。本文收录的三个译本分别出自汪榕培,许渊冲以及WilliamAcker。下面,本文将逐句进行对比分析。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下表)
汪:Myhouseisbuiltamidtheworldofmen,YetlittlesoundandfurydoIken.
许:AmongthehauntsofmenIbuildmycot,There’snoiseofwheelsandhoofs,butIhearnot.
W:Ibuiltmyhousenearwhereothersdwell,Andyetthereisnoclamorofcarriagesandhorses.
此句包含一个物质过程和一个存在过程,WilliamAcker的译本在形式,参与者和环境成分上与原诗最为接近。汪译将原诗的存在过程“无”动作化成物质过程,并相应的在原诗参与者“车马喧”的基础上添加了“I”。而许译本则为后半句增加了一个分句,以“I”为参与者的物质过程,略显累赘。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下表)
汪:TotellyouhowonearthIcankeepblind,Anyplaceiscalmforapeacefulmind.
许:Howcanitleaveuponmymindnotrace?Secludedheartcreatessecludedplace.
W:Youaskofme”Howcanthisbeso?”“Whentheheartisfartheplaceofitselfisdistant.”根据原诗,“问君”二字明确的表示这句是作者假想与第二人对话,一问一答,是两个言语过程。因此,在翻译时应添加上说话者或者采用对话引语形式,以达对等。相较于汪译和许译,WilliamAcker的译本适当的添加了参与者“You”和“me”,对后半句引言的形式也进行了修饰,更好的实现了与原诗的对等。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汪:Ipluckhedge-sidechrysanthemumswithpleasure,AndseethetranquilSouthernMountinleisure.
许:Ipickfence-sidechrysanthemumsatwill,AndleisurelyIseethesouthernhill,
W:Ipluckchrysanthemumsundertheeasternhedge,Andgazeafartowardsthesouthernmountains.
第三句分别是“采菊”和“见南山”的动作,是两个物质过程。三个译本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忠实于原文。值得一提的是,在环境成分的翻译上三者略有差异。原诗的环境成分“南山下”是介词短语形式,而汪译和许译将其转换为形容词“hedge-side”和“fence-side”,对参与者“菊”作以修饰,WilliamAcker则完全保留了原文形式,以介词短语“undertheeasternhedge”表现出来。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汪:Theeveninghazeenshroudsitinfineweather,Whileflocksofbirdsareflyinghometogether.
许:Wheremountainairisfreshbothdayandnight,AndwhereIfindhome-goingbirdsinflight.
W:Themountainairisfineateveningoftheday,Andflyingbirdsreturntogetherhomewards.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下表)
汪:Theviewprovidessomeveritabletruth,
Butmydefiningwordsseemtomeuncouth.
许:Whatistherevelationatthisview?
Wordsfailmee’enifItrytotellyou.
W:WithinthesethingsthereisahintofTruth,
ButwhenIstarttotellit,Icannotfindthewords.
最后一句包含了四个过程。汪译和许译从不同程度上做了调整和合并,而WilliamAcker则严格遵循对等的原则,将四个过程完全翻译出来。此外,原文的四个过程中都没有出现环境成分,而许和WilliamAcker为了文意的完整性,在其译本中都适当作以添加了,达到了内容上的对等。
五、结语
本文从过程,参与者,环境成分对《饮酒》(其五)及三个英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功能形式对等原则,发现这三种译文各有千秋,而WilliamAcker的译本比其他两者更好一些。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对古诗英译进行分析是诗歌翻译研究的一个较为客观的新方法和新视角。基于此,在古诗英译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在形式和意义上做到对等,以此保留原诗的韵味和艺术意境,并体现出忠实原文这一重要的翻译原则。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
[2]胡壮麟.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显然,在房交会的征战中,许多企业并没有如愿捞到足够多的“好处”,以至于在展会结束后的首个周末,市场就出现了大规模的卖房活动热潮,14个楼盘或直接推售、或以活动的形式蓄客、或借活动之名积极“露脸”。而从推盘项目售卖情况看,各项目全线“飘红”的成绩,给“金九”起到很好的提振作用,可以预见,在昆明房企后半段的销售冲刺中,“金九银十”成色更值得期待。
事实上,企业年度任务和目标,以及金融政策等也必然左右“金九银十”的市场热度。以年作为结算单位的惯例,也使得前期销售业绩不佳的企业,更忙于在年底结算及考核之前完成既定目标。赶任务、忙冲刺、怕问责……各种纠结!纠结的结果只有一个,担心年底的“总账”怎么算?而要消解担忧最简单粗暴的评定方式,就是拿出漂亮的数据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