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经济学与管理基础》考试说明

近日,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了《福建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经济基础管理基础》考试说明》,有备考计划的人员可根据考试说明获知考试题型及考试内容等,考试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等。

原通知中内容如下: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考核应立足基础,突出应用,考查考生在高职阶段对于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般经济管理问题的应用能力。考核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三个模块,具体要求如下:

(一)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又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特别是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考查考生在高职阶段对于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般经济问题的应用能力。

1.知识要求

(1)了解: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有明确的判断。

(2)理解:理解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熟悉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

(3)掌握:掌握剩余价值的定义,并能够运用定义进行剩余价值量、剩余价值率的计算。

2.技能与能力要求

能够将政治经济学的原理与我国的国情、国策进行结合分析的能力。

3.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经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的品德。

(2)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二)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关于现代市场经济的经济学,是高等学校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主要专业基础课。主要考查学生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般经济问题的应用能力。

(1)了解:了解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能简单描述一些重要因素对供求变动的影响。

(2)理解:理解效用最大化和消费者均衡的条件,能熟练对消费者均衡进行分析及判断。

(3)掌握:掌握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能熟练地求解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技能与能力是指数据分析与计算技能,图、表处理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能够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等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管理学基础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经管学科门类各专业均需开设的核心基础理论课,主要以一般管理过程的主要职能为线索,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管理学基本理论、内容、方法与技能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管理问题,将管理学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模式。具体要求如下:

(1)了解:了解组织环境的层次类型和具体环境要素,能够描述出组织内部环境、具体(微观)环境以及一般(宏观)环境包含的具体要素。

(2)理解:理解管理幅度设计,能够分析管理幅度与管理层级之间的关系。

(3)掌握:掌握控制的过程,能够应用控制过程理论对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并设计出控制流程。

技能与能力是指决策计算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管理思维能力和数字化管理思维能力。

(1)决策技能:能够用决策树、四个基本准则法等方法对简单的决策问题进行分析,并得出决策结果。

(2)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能够运用原理、规则和程序方法等对客观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3)管理思维能力: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运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以及底线思维等分析与解决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本科目考试内容包括经济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由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三个模块组成。

第一部分政治经济学(约50分)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性质、任务和方法

1.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能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定义,两者之间的关系。

2.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能够理解其科学性和阶级性是如何统一的。

3.领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加强对唯物辩证法的再学习、再了解,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贡献,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形成。

(二)商品与货币

2.了解货币的起源和本质,掌握货币的五大职能。

3.理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定义。

4.掌握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

5.能够简述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三)资本主义经济

1.了解垄断形成的原因,掌握垄断组织的基本形式。

2.了解货币是如何转化为资本的,能够比较W-G-W和G-W-G’的异同,能够理解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3.理解价值形成过程是如何变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掌握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定义,并运用剩余价值的定义计算剩余价值率。

4.掌握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态。

5.掌握资本周转和资本周转速度的定义,并理解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的意义和途径。

6.理解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分析影响利润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7.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定义,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并进一步分析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四)社会主义经济

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定义。

2.掌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涵和要求,能够深刻理解为什么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掌握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能够分析如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

4.掌握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特征,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为什么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5.理解收入分配的一般概念,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定义。了解按劳分配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

6.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成就、基本经验。

7.掌握新发展阶段我国宏观经济治理的新特点,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制度优势。

第二部分西方经济学(约100分)

(一)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理论

1.理解需求和供给的基本概念,能够熟悉描述需求和供给的列表法、曲线法和函数法。

2.掌握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能够运用供求规律对市场价格问题进行分析。

3.了解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能描述一些重要因素对供求变动的影响。

4.理解市场均衡的含义,能熟悉“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形成的机理。

5.了解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能够利用供求机制对经济现象进行简单解释。

6.掌握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能熟练对需求价格弹性进行计算。

7.了解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能根据弹性系数的大小区分不同类型的价格弹性。

8.理解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能够运用弹性理论分析“谷贱伤农”“薄利多销”等经济现象。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

1.了解效用的含义,能够描述欲望与效用的关系,能分辨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的区别。

2.理解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含义,能够熟悉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4.理解效用最大化和消费者均衡,能熟练对消费者均衡进行分析及判断。

5.了解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能描述二者的含义及特性。

6.理解边际替代率的含义及其递减规律,能够知道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

7.了解消费者剩余的含义,能够描述消费者剩余的形成原因。

(三)生产者行为理论

1.了解生产及生产函数,能描述生产及生产要素的含义,能区分短期生产函数及长期生产函数的不同。

2.理解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含义及三者之间内在关系,能判断一种要素可变情况下厂商投入的合理区间。

3.掌握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会运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分析实际经济问题。

4.了解等产量线、等成本线的概念,能了解二者的性质特征及曲线图形。

5.理解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含义及其递减规律,能够知道边际技术替代率与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6.理解生产者均衡,能知道两种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均衡条件并加以分析判断。

7.理解短期成本的概念与分类,能知道总成本、不变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及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8.理解企业收益的概念与分类,能知道总收益、平均收益及边际收益的变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9.掌握利润最大化原则,能求解利润最大化条件下厂商产量、利润和成本等变量。

(四)市场结构理论

1.了解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的含义及特征,能对以上市场结构进行比较和判断。

2.掌握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会运用均衡条件求解最佳产量和利润。

3.了解垄断市场上的均衡,能够知道垄断厂商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条件。

4.了解价格歧视的含义及类型,能够分辨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的不同。

5.了解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均衡,能知道垄断竞争厂商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条件。

6.了解寡头市场的特征和分类,能够描述寡头市场的竞争策略。

(五)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1.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能够解释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等引起的市场失灵。

2.理解外部性的含义和分类,熟悉治理外部性的微观政策。

3.理解公共品的有关的概念,能够熟悉公共物品的供给机制及政府的干预政策。

4.了解信息不完全的含义,能够描述应对信息不完全的微观政策。

5.理解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原理,会运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说明现实的经济问题。

(六)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1.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能区分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不同。

2.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能够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3.了解其他宏观经济指标,能分辨不同经济指标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实际GDP与名义GDP,能知道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七)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理解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投资函数,能够熟悉其含义及性质。

2.掌握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能熟练地求解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3.理解IS、LM曲线,能熟悉这两条曲线的含义及其变动。

4.理解产品市场、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会求解均衡利率水平及均衡收入。

5.理解总供给、总需求曲线,能熟悉这两条曲线的含义及其变动。

6.理解总供给-总需求曲线模型,会求解均衡价格水平和均衡收入。

(八)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1.熟悉失业的含义、类型及原因,理解失业对经济及社会的影响。

2.理解充分就业、自然失业率的概念,能够知道二者之间的联系。

3.熟悉通货膨胀的含义、类型及原因,理解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4.了解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能够描述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九)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

1.了解经济周期的含义和特征,能分辨出不同阶段和类型的经济周期。

2.了解经济增长的含义,能够知道经济增长的核算方法。

3.理解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能够熟悉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十)宏观经济政策

1.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能够分辨不同政策目标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财政政策的含义和工具,能够熟悉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

3.理解货币政策的含义和工具,能够熟悉货币政策的内容与运用。

4.理解财政政策效应和货币政策效应,能够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变动对国民收入影响的效果。

第三部分管理学基础(约150分)

(一)管理与管理学

1.了解管理的内涵,包括管理的概念、基本特征和职能,能够描述管理五大职能之间的逻辑关系。

2.掌握管理的本质,能够应用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特征对管理实践进行分析。

3.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能够分析不同原理的含义以及在管理中的作用。

4.掌握古典管理理论时期的主要管理理论和代表人物,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和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等,能够应用理论中的核心观点解释现代管理中的实践问题。

5.了解霍桑实验的意义,能够描述霍桑实验在管理理论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决策

1.理解决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能够区分不同决策类型的差异,并能相应列举出实际生活中不同类型的决策例子。

2.掌握决策的制定过程,能够应用决策制定过程来分析具体的管理决策问题,并进行实际管理问题的决策。

3.掌握不确定情境下决策方案选择准则的方法,能够应用四个基本准则的方法进行不确定决策并得出决策结果。

4.了解组织环境的层次类型和具体环境要素,能够描述出组织内部环境、具体(微观)环境以及一般(宏观)环境包含的具体要素。

5.掌握环境分析的常用方法,能够使用PEST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和SWOT分析法对企业的具体环境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

6.了解决策活动方案生成的方法,能够知道5W2H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和强迫联系法。

7.掌握决策树方法,能够用决策树方法比较和评价不同方案的经济效果,并且做出最后的决策。

(三)计划

1.理解计划的概念和作用,能够区分动词和名词意义上“计划”的不同概念,分析计划在管理职能中的作用。

2.了解计划的类型,能够用实例说明不同类型的计划。

3.理解计划编制的过程,能够对计划编制的每一个步骤展开分析。

4.掌握目标管理的含义和实施过程,能够应用目标管理的知识对实际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设计出具体企业的目标管理方案。

(四)组织设计

1.了解组织和组织设计的含义,能够描述组织设计的逻辑思路。

2.理解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能够分析每个因素对组织设计的影响方式和作用。

3.掌握组织设计的原则,能够应用目标一致原则、分工与协作原则、有效管理幅度原则、权责对等原则和柔性经济原则来分析企业在组织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4.理解组织结构的概念和形式,能够理解不同组织结构类型的基本特征、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5.理解非正式组织的含义以及与正式组织的整合路径,能够分析非正式组织在组织中的正面与负面的作用,和管理非正式组织的方法。

6.理解管理幅度设计,能够分析管理幅度与管理层级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管理幅度的影响因素。

(五)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1.了解组织变革的模式和路径,能够描述理性组织变革的三个阶段模式以及组织变革的四条路径。

2.理解组织变革的障碍,能够具体分析组织变革过程中的障碍因素,理解各种障碍对企业变革的影响路径。

3.了解组织文化的概念、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能够描述组织文化、特征以及影响因素,会简单应用。

4.掌握组织文化的构成,能够应用组织文化构成的三个层次对组织文化进行分析与评价。

5.理解组织文化的功能,能够分析组织文化对组织的正向和反向功能。

(六)领导的一般理论

(七)激励

1.了解动机性行为的过程,能够简单描述动机性行为的一般过程。

2.了解激励的概念,能够描述激励的内涵和机理。

3.掌握行为基础理论,能够应用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和成就需要理论来分析激励的具体问题,并设计相应的激励方法。

4.掌握过程激励理论,能够应用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和目标设置理论来分析激励的具体问题,并设计相应的激励方法。

5.掌握强化理论,能够应用强化理论来分析激励的具体问题,并设计相应的激励方法。

6.掌握激励方法的类型,能够根据具体企业的情况来设计相应的激励方法。

(八)沟通

1.了解沟通的含义、功能和过程,能够简单描述沟通的含义、功能和过程,知道沟通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意义。

2.了解沟通类型与渠道,能够区分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的类型和特征。

3.理解沟通障碍及其克服的方法,能够分析有效沟通的标准、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以及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

(九)控制的类型与过程

1.了解控制的内涵,能够描述控制在管理职能中的作用。

2.了解控制的原则,能够描述控制的有效标准原则、控制关键点原则、控制趋势原则、直接控制原则以及例外原则的含义。

3.理解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能够区分三种控制的特征及优缺点。

4.掌握控制的过程,能够应用控制过程理论对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并设计出控制流程。

(十)创新原理

1.了解管理创新的内涵,能够简单描述创新在管理职能中的作用。

2.理解管理工作的维持与创新的关系,能够分析维持与创新在管理中的逻辑关系。

3.了解管理创新的类型与基本内容,能够描述管理创新的不同类型和基本内容。

4.了解管理创新过程,能够简单描述有效管理创新工作的具体过程。

三、考试形式与参考题型

(一)考试形式

(二)参考题型

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等,也可以采用其他符合学科性质和考试要求的题型。

四、参考书目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THE END
1.事实行为的基础理论研究pdf,mobi,epub,txt,百度云盘百度网盘...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下载次数:1788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发布日期:2024-11-08 连载状态:全集 书籍作者:常鹏翱 图书编号:9787301268957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目录 导论第一章 法律事实的意义辨析——理解事实行为的起点第一节 引言第二节 对事实说的评析第三节 规范说中的法律事实第四...https://read678.com/book/index/226745
2.研究需要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是激励理论的基础()研究需要、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是激励理论的基础() 查看答案https://www.shangxueba.com/ask/21294789.html
3.基础行为理论及技巧.PDF基础行为理论及技巧.PDF,基礎行為理論及技巧 ■■ 基本的行為理論 ■■ 分析行為的方法 ■■ 如何改變兒童的行為 ■■ 建立良好的關係 ■■ 使用行為技巧常見的問題 五. 基礎行為理論及技巧 II. 分析行為的方法 參考光碟第五章 遇上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及早識別和向家長建議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428/102952591.shtm
4.张雪门“行为课程”的理论基础是()。教师资格证张雪门“行为课程”的理论基础是( )。A.杜威实用主义哲学B.建构主义心理学C.人本主义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https://m.233.com/teacher/202303/112133172166.html
5.张雪门“行为课程”的理论基础是()。张雪门“行为课程”的理论基础是()。 A.杜威实用主义哲学B.建构主义心理学C.人本主义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 参考答案: 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单项选择题 在五指活动课程的内容中,植物的培植、动物的饲养、自然现象的观察属...https://m.ppkao.com/tiku/shiti/5afd66de05b640958f641c8fa3342a37.html
6.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是()___ 于1913年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是美国第一个将巴氏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的基础的人。https://www.xilvedu.cn/yiwei/BB219591.html
1.2024管理学考研重点分析:激励理论2024考研复习备考开始了,很多刚开始备考管理学的同学搞不清楚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学姐已经为大家整理了2024管理学考研重点分析:激励理论的内容,帮助大家了解激励理论的分类,全面掌握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赶紧跟着学姐一起来看看吧。 激励理论总的来说分为三大类,包括:行为基础理论、过程激励理论、行为强化理论。相信大家复...https://m.kyzs.com/article/14780.html
2.管理学基础:9.5领导行为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就是通过对领导者的行为特点与绩效关系的研究,寻找最有效的领导风格。教材介绍了三种领导行为理论。 1. 勒温的领导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将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分为三种类型:专权型领导、民主型领导和放任型领导。 勒温认为,专权型领导虽然通过严格管理能够达到既定的目标,但组织成员缺乏责任感,情绪消...https://course.le.ouchn.cn/mod/page/view.php?id=38193
3.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行为治疗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巴甫洛夫首创的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和桑代克、赫尔及斯金纳所创立的操作条件作用的学习理论,以及60年代末期由班杜拉等人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观摩、示范和模仿学习)。因为上述三种学习理论构成了行为治疗的理论(实验)基础,所以有人又把行为疗法称为条件反射疗法或叫学习疗法。 http://www.hzldxl.com/show_content.aspx?fn=665.html
4.聚焦绿色低碳行为研究,探索企业和居民绿色低碳行为的基础理论全书综合运用管理学、行为经济学、复杂网络、博弈论、大数据分析、社会心理分析等多学科综合交叉的理论方法,结合大量统计资料及多维度的问卷调查数据,探索企业和居民绿色低碳行为的基础理论,建立中国特色企业和居民绿色低碳行为的管理新体系,理论基础扎实,研究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丰富和发展了绿碳行为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呈现出...https://www.yangtse.com/zncontent/2277426.html
5.物权制度的理论基础——物权行为理论初探内容摘要: 物权行为理论是物权制度的理论基础,本文从物权行为的主要内容为出发点,简单的阐述了物权行为理论的三大原则:独立性、无因性和公示性原则,并简要的分析了物权行为理论的一些优缺点。 关键词:债权行为 物权行为 独立性 无因性 公示性 …… 物权行为谓之物权之设定、移转、变更或消灭为目的之行为。 也即...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4183723_6017.html
6.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结果,原来的条件反应会更迅速地被消除(与单纯消退训练比较)。这样一种操作程序称为“抗条件作用”。抗条件作用就是沃尔普所说的“交互抑制”,它是几种重要的治疗技术如厌恶疗法、系统脱敏训练的理论基础。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 虽然许多与情绪反应相联系的行为和习惯可能是应答性条件作用的结果,但人们普遍认为,人类更...https://www.yjbys.com/xinli/shuji/64804.html
7.浅谈共同侵权行为理论共同侵权理论是在一般侵权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针对一类行为主体具有复合性、行为结果具有同一性并以法定权利为损害对象的侵权行为进行研究。如果要追溯其源头,可在古代罗马法中找到其雏形,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国内新的民法典制定进程的加快,有关于侵权体系中共同侵权这部分内容的探讨类文章著作...https://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3/12/id/11548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