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教育机构重点领域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政务公开

(一)电网侧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的关键技术

1.消纳风电的热-电联合优化规划及运行控制技术

研究城市供热管网与储热式电采暖热力特征关键参数模型,研究储热式电采暖、热负荷特性与风电消纳的关联关系,实现城市供热系统、风电消纳与热负荷互动的联合优化运行控制。开展工程示范,参与热电联合运行的风电并网规模不小于50万千瓦,同比减少弃风量10%以上。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

2.大容量储热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关键技术

研究用于提升电网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的大容量储热单元的流程结构、运行特性、集成设计原理及优化方法,研究电、热等多种能量形式的协调优化控制理论与方法,提出与风电场和电网运行方式相配合的大容量储热的调度策略。开展工程示范,搭建2万千瓦的相变储热系统,风电场规模不小于5万千瓦,提升年利用小时数10%以上。

有关说明:无。

3.基于大规模风/光电/高载能并网的荷-网-源协调控制关键技术

(二)高效宽负荷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开发与应用

1.宽负荷率的超超临界机组开发与应用

开发高效宽负荷率的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建立高效宽负荷率的超超临界发电示范机组,研制高效宽负荷率的超超临界燃煤锅炉、汽轮机和机组的系统优化集成及运行技术。针对66万千瓦或100万千瓦机组,在基本负荷效率与现有超超临界机组相当,在低负荷(50%-70%)下机组效率提高不低于3个百分点。

2.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系统节能监测与优化技术

针对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开发基于精确数学模型的在役机组热力系统部件级动态性能监测和整体运行优化技术,提高机组的优化运行水平,降低发电煤耗。开发热力系统测量数据精度检验及精度提高技术、关键部件性能动态监测技术及运行优化技术,基于上述技术的软件系统平台,在100万千瓦机组上进行示范,发电煤耗比优化前降低1g/kWh以上。

(三)燃用新疆准东煤60-100万千瓦等级超临界锅炉关键技术开发及示范

1.60-100万千瓦等级燃高碱煤锅炉研制

开发适合准东煤60-100万千瓦等级燃高碱煤锅炉关键技术。研究准东煤煤质特性及其结渣、积灰机理,适合全烧准东煤的锅炉防控结渣、积灰关键技术,锅炉制造工艺技术,炉膛、受热面设计技术和锅炉设计方法。并建成燃高碱煤超临界锅炉示范工程,锅炉效率>93%,最低稳燃电负荷<50%。

有关说明:拟支持2-3种不同技术路线研究。

2.燃高碱煤液态排渣锅炉关键技术

研发适合全烧准东煤的液态排渣锅炉关键技术及制造工艺。研究准东煤的玷污结渣特性,形成玷污、结渣特性评判方法,灰渣的粘温特性,研究添加矿物质等方法对高碱煤灰熔点的改善途径及效果,炉内捕捉钠、钾盐的防玷污结渣技术。实现液态排渣在不低于20万千瓦的在役机组上的试验,连续运行168小时,炉内钠、钾盐的捕捉率>50%。

(四)大型燃煤电站超净排放控制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

1.大型燃煤电站超净排放控制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

研究降低燃煤电厂烟气污染物排放技术,在60万千瓦及以上等级燃煤机组上进行示范应用,实现燃煤电厂烟气污染物排放达到现行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排放水平(PM<4.5mg/Nm3、SO2<20mg/Nm3、NOx<30mg/Nm3),集成开发NOx、SO2,PM2.5高效脱除控制关键技术。

(五)太阳能高品质吸收膜与平板集热器关键技术研发

1.太阳能高品质吸收膜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

研究开发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用高吸收、低发射、长寿命吸收膜成膜技术及关键设备,提供满足高品质吸收膜制造需求的高性价比成套装备,膜吸收率≥95%,发射比≤5%。

有关说明:拟支持2种不同技术路线研究,企业牵头。

2.太阳能平板集热器提高热效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研究开发提高寒冷条件下的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热效率的关键技术,完成应用考核试验及示范。

3.太阳能吸收膜及平板集热器检测技术研究

研究太阳能吸收膜与集热器检测方法与标准,建立吸收膜和集热器性能检测平台。

(六)风电机组智能控制与智能型风电场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1.风电机组智能控制技术研究及示范

2.大型风电场智能化运行维护系统研究及示范

3.智能风电场设计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研究基于气象模式的宏观选址技术,测风方案优化技术,复杂风场的流体动力学仿真技术,建立适合中国风况的尾流模型,研究风电场优化布局算法;研究复杂风电场系统控制技术。建设一个不小于5万千瓦的示范风电场,比同一区域未采用该技术的同类型风电场发电量提高10%以上。

(七)风电机组测试技术

1.海上风电机组试验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及设备研制

2.大型风电机组传动链测试技术研究

研究大型风电机组传动链电气性能、载荷、疲劳寿命、噪声、振动等测试关键技术;研究10兆瓦级风电机组传动链地面测试系统设计建设技术,包括系统结构、关键装备选型、测试方法等;提供10兆瓦级风电机组传动链地面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案。制定大型风电机组传动链测试技术规范。

二、材料

(一)高效低阻纤维复合过滤材料产业化技术开发

针对个体防护和工业过滤的需求,研究熔融/静电纺丝制备纤维直径小、孔隙率高、孔径分布均匀的过滤材料,满足高效低阻过滤要求,过滤效率>99.97%,阻力压降<100Pa,突破批量化生产关键工艺和装备。

(二)非石棉纤维密封和过滤复合材料开发及产业化示范

突破纤维改性、结构成形、专用化学品等关键技术,开发发动机用高性能非石棉纤维密封材料(泄漏率≤60ml/h,回弹率≥55%)和纤维复合空气过滤材料(过滤效率:F8级,挺度≥2.5mN/m),建成产业化示范线。

(三)海底油气开采用特殊钢材料产业化技术开发

开发耐海底腐蚀环境用特种不锈钢和膨胀套管用钢,特种不锈钢抗拉强度≥920MPa、耐蚀性PREN≥40,膨胀套管用钢屈服强度≥550MPa、均匀延伸率≥25%,形成工业化生产能力。

(四)高选择透过膜与膜精炼产业化技术开发

针对湿法冶金行业膜电积生产过程的高选择透过性要求,研究离子膜的规模化制备和改性方法,膜选择透过性≥98%,开发大面积膜制备及改性工艺和装备,研究氧化矿氯浸生产工艺中的膜精炼技术,实现湿法冶金酸碱零排放,建成千吨级氧化矿膜法精炼生产示范线。

(五)面向油田采出水深度处理的膜材料及集成工艺开发与示范

开发耐温90℃以上、耐油5000ppm的亲水憎油性膜材料及膜制备技术,开发适合油田采出水深度处理的超滤及脱盐的膜工艺技术,形成油田采出水深度处理的高效膜集成工艺技术,建成5000吨级示范工程,处理后的水满足SY/T5329-2012标准中的A1要求。

(六)高性价比膜材料处理高浓度化工废水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

针对COD≥80000mg/L、含盐量≥110000mg/L的高浓高盐化工废水,开发颗粒活性炭吸附过滤技术、超滤膜工艺技术、双极膜电渗析脱盐技术及副产盐精制技术等,形成集成工艺技术,建成日处理高浓度高盐化工废水千吨级示范工程,COD去除率达到99.7%,盐去除率达98.5%,处理成本≤40元/吨,副产物实现资源化应用。

三、制造业

(一)桥式起重机械轻量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1.桥式起重机械轻量化共性技术研究

针对桥式起重机轻量化设计共性技术开展专题研究,形成起重机金属结构轻量化设计方法,提出适合于轻量化桥式起重机起升减速器结构形式、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技术规范,研究桥式起重机械安全监测与评价技术方法,形成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5项以上。完成在中/大型桥式起重机上的示范应用,自重减轻10%,节能10%以上。

2.桥式起重机械关键部件及智能控制技术开发

针对桥式起重机械轻量化设计的需要,开发高效变频电机、专用交流变频器、轻量化减速器等关键部件,形成系列产品并应用。开展桥式起重机械智能控制技术研究,实现吊钩定位控制、智能故障诊断及安全保护。电机功率范围≤315Kw,低频过载倍数>1.8(3Hz);新型减速器系列型谱满足200t以下轻量化桥式起重机需要,功率密度提高20%。

3.桥式起重机新型传动装置开发与应用

针对桥式起重机对轻量化的需求,开发两种以上不同等级起重机的新型传动装置,并在75-200吨桥式起重机上应用,实现整机减重25%以上,节电15%以上。

4.轻量化桥式起重机推广应用技术研究

针对工业厂房设计中轻量化桥式起重机配置,研究变频电机、变频器、圆盘制动器、悬挂式减速器等关键配套技术,开展箱型梁自动焊接、钢丝绳卷筒加工和组装等关键工艺研究,推广应用100吨以下轻量化桥式起重机系列产品100台以上。

(二)工程机械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1.工程机械节能减排共性技术研究

针对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2-3种土方机械,围绕节能减排、关键零部件载荷谱分析、整机及零部件可靠性试验方法、疲劳寿命预测等共性技术研究。研制试验装备,选择关键基础部件进行可靠性台架试验。形成可靠性试验、检测等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5项以上。

2.工程机械减振降噪技术研究与应用

针对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2-3种土方机械的低噪音要求,开展排气频谱、发动机散热系统的流体特性、优化散热系统等研究,降低风扇造成的气动噪声,开展产品的发动机减振系统和驾驶室减振系统测试和评价,优化驾驶室悬置系统动刚度和阻尼比,改善整机的振动特性,实现目标机型的排气噪声1m近场辐射声压级降低1-2dB(A),发动机舱风道提高风量10%。

3.基于制动能量回收的液压混合动力节能技术研究

针对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2-3种土方机械,研制新型液压混合动力耦合器,开展标准工况下的能耗研究和分析,提出针对各种损耗的解决方案,开发制动能量回收的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和能量再生制动试验平台,完善整机节能系统的控制策略。开展标准作业工况下混合动力系统试验,能量回收效率大于25%,实现节油10%。

4.适应高寒路基的路面施工机械开发与应用示范

针对我国高寒地区高速公路的建设与维护施工需求,开发适应高寒地区半柔性路面施工技术与装备,满足70mm以下任意厚度路面施工,在高寒地区高速公路路面实现示范应用50公里以上,实现无加热的常温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降低热电能耗、有害粉尘、气体和碳排放20%以上。

(三)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

1.高铁机车关键部件自动化装配生产线

2.面向电子产品行业快速精密自动化装配生产线

面向电子产品行业小型、轻质、多样的机械、电子零部件的快速精密自动化装配需求,突破视觉快速识别及定位、高速轻载工业机器人结构、机器人操作多维力控制、智能人机协同工作安全机制等关键技术,研制面向电子产品行业的装配机器人及其辅助部件,构建电子产品行业高速工业机器人精密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工作站),实现2500台以上国产工业机器人示范应用。

3.食品药品行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

针对我国食品、药品等行业对成套自动化装备的需求,攻克生产过程中的全过程批次控制、质量分析与优化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灌装、包装等工艺及装备、高速平稳运动控制、高速视觉检测、在线运行状态监控和远程诊断技术,研制液态食品、药品生产一次灌装、二次包装的自动生产检测、剔除、取样和包装功能的自动化生产线,实现生产过程全程信息可追溯,并实现5条生产线以上示范应用,每条线国产机器人装机量不少于10台。

(四)面向家用服务机器人共性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1.移动机器人通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针对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中通用化标准化的需求,突破智能服务机器人操作系统的通用化架构设计及统一的编译执行、仿真调试、驱动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制智能服务机器人通用操作系统并开发12种以上常用机器人功能应用模组,实现至少在5款家庭服务、教育娱乐机器人的示范应用。

2.低成本全向视觉传感器及示范应用

针对家用服务的移动机器人对低成本全向视觉传感器的需求,研制基于MEMS技术的集成化、微小型、低成本全向视觉传感器及系统,突破倾斜校正、帧图像配准、无缝拼接等图像分析处理关键技术,在家用服务移动机器人上实现不少于10万只的批量应用。

3.家用服务移动机器人共性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五)高速轨道交通的制造装备与智能制造系统

1.高铁机车用振动、压力微纳传感器设计与制造

针对高铁发展对微纳传感器需求,突破振动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的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关键技术,解决传感器在温度变化(-55~+220°C)、震动冲击(10000g)、电压冲击(5000V)、电磁干扰(80MHz)等高铁极端环境应用的可靠性技术问题,传感器技术指标满足高铁使用标准,形成振动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批量生产技术规范,建立年产2万套的生产线,实现2万套以上应用。

2.铁路轴承精密磨削成套装备

针对高速重载铁路轴承精密加工需求,研究轴承内、外圈零件精密磨削机床设计制造、砂轮修整插补、多磁极电磁无心夹具、轴承外圈双滚道与牙口修整等关键技术,开发成套装备,形成技术规范,实现加工外滚道尺寸公差≤±0.005mm、内圈尺寸公差≤±0.0025mm,在铁路轴承制造企业示范应用。

3.面向高铁列车高效生产的制造执行系统

建立以物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新一代认知型生产系统的体系结构,攻克制造系统本体模型、高速实时消息总线、制造执行的分布式组织、优化与决策等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出具有分布增强特征的新一代认知型制造执行系统平台与应用软件,在高速轨道交通生产线进行机理、方法和系统验证。

(六)航空航天高端制造装备与服务技术

1.流程驱动的飞机设计制造一体化创新研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针对我国航空工业自主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以飞机研发关键业务流程为主线,建立基于产品模型定义(MBD)的飞机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研制体系,研究基于MBD的航空产品单一数据源技术、基于精益化系统工程的飞机研发业务流程建模与优化技术以及基于成熟度模型的飞机研发过程控制技术,开发流程驱动的飞机协同研制系统,开展示范应用。制订飞机创新研发标准规范2项,实现新型航空装备研发周期缩短15%、设计更改、纠错返工率减少40%以上。

2.航天重大装备创新设计工程知识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3.大型飞机自动化涂装设备研制与应用示范

针对大型飞机整机和大部件高质量涂装需求,研究多自由度喷涂机器人设计制造、路径规划、复杂形面跟踪、喷涂工艺、防爆、质量检测、信息管控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开发一套可满足大型飞机整机或大部件高效高质量自动化喷涂装备,大幅度提高喷涂质量和效率,在飞机制造企业示范应用。

(七)面向电子制造装备的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

1.印刷电路板(PCB)高端质检装备控制器研发

研发PCB高端装备控制器产品,完成2种以上PCB和FPC高档制造和检测装备的控制器,具备电路板设计文件的自动解析及高精度视觉定位功能,具备PLC和运动控制功能,支持IEC61311及PLCOpen标准编程,单控制器轴数不小于12并且12轴同时运动的控制周期不大于1ms,具备光源控制功能。形成不少于1000台套的应用。

2.高速柔性电子材料板激光微群孔制造装备

面向新型电子柔性材料板的加工制造,开展采用超快激光技术实现各类柔性电子板微盲孔和通孔工艺研究,开发专用控制系统,实现多种材料复合多层板微盲孔和通孔加工,达到最小可加工特征尺寸为1μm,精度为100nm,多光束激光钻孔速度800个/秒,研制出新型激光群孔制造装备并示范应用。

(八)船舶产业链数字化服务制造平台及应用

面向总装造船模式下数字化制造服务的发展需求,构建基于云计算模式的船舶制造资源信息标准体系,深化条码/RFID、移动MES应用,突破全产业链物流资源优化配置和可视化管理、基于精益制造的业务协同、船舶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管控信息集成与服务等关键技术,建立船舶产业链数字化制造服务平台并开展示范应用,间接降低产业链制造成本5%以上。

(九)面向智能制造的工艺软件与知识库

1.面向石化冶金行业流程生产过程的工艺软件与知识库研发

针对流程生产领域高附加值产品工艺设计、开发与生产控制、优化方面的不足,开发高精度工艺模型与生产控制优化模型,形成与产品工艺、生产管理相匹配的企业智能制造知识库,构建面向产品设计、生产过程的工业软件,形成相应的标准规范,并在流程制造企业推广应用。研发2套以上流程制造企业智能制造知识库,研发2套以上支持生产控制优化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面向典型流程制造过程的工艺软件。

2.面向装备智能制造的工艺软件与知识库研发

针对船舶、机床、电气、轨道交通等重大装备制造环境复杂多变、工艺参数优化和决策困难等方面的问题,研究工艺信息和工艺经验知识规范化描述方法,建立典型制造工艺综合数据库和知识库系统模型,研究制造工艺知识推理规则,建立常见工艺参数优化模型库及相应的算法库,并在重大装备及零部件制造企业示范应用。研发2套以上典型离散制造工艺综合数据库和知识库,研发2套以上支持工艺参数优化决策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面向典型装备制造过程的工艺软件。

(十)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的区域应用示范工程

结合区域发展战略,围绕不少于3个典型行业,开展机械产品数控化创新研发及应用;每个示范区域,实现4000套以上有核心知识产权的国产专用数控系统和伺服驱动及电机的应用示范,实现2000台套以上数控化设备的应用示范。

有关说明:地方科技部门组织企业申报。

四、交通运输业

(一)双源快充纯电动公交客车开发及产业化

研制基于网线配电和车载能源的双源快充城市电动客车,重点研究双源动力系统的匹配与优化设计技术、电气系统集成化与模块化技术、高效驱动与回馈技术、网线设施匹配技术、快充电源系统技术、超级电容储能系统技术、高压电安全与电磁兼容技术和智能化诊断与控制技术,12米及以上公交车公交工况电耗≤0.8千瓦时/公里(不开空调),并开展示范运行考核。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拟支持2-3家。

(二)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低成本动力电池成组技术

开展动力电池串并联组合矩阵式架构与模块化设计技术研究,动力电池系统热管理与安全设计技术研究,电池管理系统研究,电池系统耐久性和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130瓦时/公斤、循环寿命大于1000次,安全性、可靠性和成本等满足整车使用要求,并取得整车产品公告。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拟支持3家。

(三)增程/插电式电动汽车关键总成技术

1.高性价比混合动力机电耦合系统开发及产业化

研发先进的机电耦合总成,完成包括电机、逆变器及耦合装置在内的机电耦合系统产品设计和性能开发,进行机电耦合系统的整车集成、匹配标定、可靠耐久等试验研究。产品结构、成本、质量等满足整车使用需求,应用2款以上混合动力乘用车车型,混合动力模式节油率40%以上,并取得整车产品公告。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拟支持2家。

2.基于新型发动机的乘用车增程器开发

研发适应于增程器的新型发动机,进行增程器系统集成;开发先进的增程式电驱动系统,并应用于增程式电动乘用车。增程器工作噪声、重量、油耗、成本等满足整车需求,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发动机最低比油耗≤230克/千瓦时(带OBD),增程器比功率≥0.3千瓦/公斤。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拟支持1家。

(四)面向产业化的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重点开展低成本、长寿命和低温环境适应性的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和整车技术研发与应用;研发高效空压机总成,低铂(Pt)及其合金催化剂,低成本双极板。实现燃料电池系统-20℃低温冷启动、寿命>5000小时,成本达到商业化应用水平。

有关说明:拟支持1家。

(五)电动汽车标准规范、测试及基础设施等技术

(六)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与集成示范

开展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模式研究,开发包括车载信息技术、车联网技术、用户行为监控技术、智能充电技术与充电网络等在内的多技术集成管理系统,建立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分时租赁平台;开展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服务定价及网银支付与结算体系、维保响应体系和运营服务体系等研究,并开展较大规模的车辆及充电网络示范应用。

有关说明:拟支持4家。

(七)下一代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

采用整车设计新技术,研究城轨列车系统的新架构、新结构以及新材料和新能源利用关键技术;研制下一代城轨列车走行、承载、控制、牵引传动、制动和辅助等子系统;开发出具有低噪音、低能耗、高可用性和高适用性特征的城轨列车样车,与既有国家标准相比,列车内外噪声降低不少于3分贝、列车减重不小于10%、列车节能不低于10%,并完成线路试验。

(八)列车控制与信息服务网络(TCSN)关键技术及系统研制

研究TCSN的体系架构、功能逻辑和标准协议体系;研究车载实时任务调度、控制与服务一体化、动态配置与互联以及多协议复合与协同等关键技术;形成TCSN系列标准,研制TCSN综合测试平台;开发具有大带宽、可重构、高可靠等特征的TCSN产品平台,面向列车实时控制任务的数据传输速率不低于100兆/秒,形成产品级样机系统并完成装车运用验证。

(九)空中交通航迹运行技术与验证

研究面向定制到达的机载飞行引导、交通环境监视与共享、空地协同的航迹运行管控等航迹运行关键技术,研制机载和地面的核心系统与装备;利用校验飞机、大型客机在典型航路和终端区进行试验验证与应用示范,实现航路上分钟级和终端区秒级的运行管控。

(十)自主船用低速柴油机开发验证平台研究及关键技术开发

完成一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低排放船用低速柴油机整机开发设计与样机制造,样机油耗不高于180克/千瓦时,通过机内净化技术使排放满足国际海事组织第三阶段要求。形成覆盖大中小缸径低速机的开发、设计、验证平台。

五、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

(一)生产性服务业

1.跨境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2.自主网络品牌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3.快件物流及物流终端综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提出创新的快件物流综合服务模式及解决方案,研发快件物流资源优化配置技术、信息资源管理与分析技术、快件物流过程业务协同与跟踪技术、物流终端交付技术与设备等,开发快件物流及物流终端综合服务平台并开展示范应用,实现快件的及时投放、安全存放、适时提取。培育1家以上大型快件物流服务及终端服务企业,终端交付设备覆盖15个以上中心城市及10000个以上社区,提升快件物流综合服务能力。

4.面向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拟支持2—3个面向国家高新区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服务项目。

(二)新兴服务业

1.基于大数据应用的综合健康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

研究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诊疗、健康评估等关键技术,构建基于第三方数据管理服务的大数据综合健康服务平台,开展健康管理、医疗咨询和移动健康服务;对接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第三方检验/影像、主动医疗服务以及新农合等已有医疗服务资源,探索综合健康服务平台及个性化诊疗服务新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在若干省级区域范围开展应用示范,服务人群1000万以上。

2.医养结合的养老云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

研究开发基于家庭和社区的养老云服务平台和相应的智能终端,为老年人提供慢病管理、个人健康数据管理、健康咨询及紧急救助及其他生活服务。集成第三方老年健康医疗服务资源,探索医养结合的家庭和社区老年健康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打通养老服务产业链。在若干有条件的地区,面向社区和家庭开展老年人健康服务规模化应用示范,服务用户100万人以上。

3.口腔健康服务网络平台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4.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络平台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

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机会缺乏、供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研发基于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的人才管理与服务交易社会网络技术,探索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新模式,构建实名制的可信服务交易平台,开展人才评价、信用评级、服务交易等服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应用示范,扩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渠道,整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资源。服务大学生超过100万人,服务交易规模超过30亿。

5.面向公众财富管理的移动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

研究面向公众财富管理的综合服务新模式,研发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可信财富管理服务系统,建设安全可信服务网络集成平台和运营服务体系,汇接第三方服务资源,形成面向公众财富管理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新模式,实现投资资讯、理财规划、投资建议、金融咨询、交易安全保障等在线财富管理综合服务并开展应用示范,实现1亿家用户的应用推广。

6.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支撑体系研发与应用示范

面向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的各领域应用,围绕共性需求,探索商业模式价值形成、网络演化和计算方法;研究跨界服务模式整合多个产业提供价值增值;研发集成共性关键技术,形成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体系;通过开源方式,推出其参考实现;在新兴服务业领域开展跨界综合示范应用,并与不少于10个现代服务业领域课题实现互动集成;研究成果能辐射生产性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

(三)科技服务业

1.科技集成云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有关说明:大型互联网公司牵头,联合区域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和专业化科技业务服务平台运营商申报。

3.研发设计与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拟面向行业或重点领域设立2~3个项目。

4.第三方检验检测科技服务平台研发及示范应用

针对我国检验检测服务能力弱的现状,研究检验检测专业化服务和市场运营模式,研发第三方检验检测科技服务平台,构建基于第三方服务和网络化支撑的检验检测科技服务业创新体系和服务网络。要求整合服务资源,形成服务资源库,并在3~5个典型行业和重点领域得到实际应用,形成基于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的科技服务业商业模式、集成平台、运营服务体系和检验检测企业标准体系,服务企业5000家以上,实现服务收入1亿元。

(四)文化科技创新西部行动

1.数字文化旅游共性支撑技术集成开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制定基于地理信息图层的文化资源加载与服务集成技术规范,研究基于影像和街景地图的文化资源虚拟展示、文化资源信息大数据商业智能分析技术;研制集成电子商务、电子地图和文化资源展示等服务功能的开放式文化旅游综合服务集成云平台和线上线下虚拟文化商店接入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包,制定与各类互联网开放接口规范;结合西部行动计划开展应用示范,集成云平台具备千万级在线用户支撑能力,支持主流手机和PC操作系统,电子地图数据覆盖西部各省市,支持与主流电子商务平台及电子支付平台的对接。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具有电子地图服务和电子商务服务优势的网络平台型科技服务企业申报。

2.区域文化资源集成与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应用示范

研究线上线下文化旅游产品与服务运营机制,构建区域性文化资源展示、旅游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产品营销等内容聚合虚拟文化商店云服务平台;以丝绸之路和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走廊为主线,集成区域主要文化资源产品与服务,开办不少于80家虚拟文化商店,开展应用服务示范,提供网上虚拟文化商店、旅游地理信息导引、旅游产品营销、网购、票务、文化演出等一站式文化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形成区域性文化旅游服务产业发展新模式。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面向西部地区,支持具有资源覆盖和服务优势的省级区域性文化旅游商务服务平台建设。

3.西部特色文化实景互动展演集成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挖掘西部城市文化内涵及文化主题艺术表现与特征表达形式,研究城市景观、建筑及室内空间与文化主题大众体验的内在关系;研究交互空间体验和音效、影像与载人装置同步控制等文化创意与空间设计融合的声光电多维空间综合展演关键技术,结合西部城市文化特色及大型城市文化综合体实景规划开展应用示范,形成可复制的文化主题实景互动展演技术集成解决方案和新业态。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面向西部地区,鼓励东部具有大型实景展演艺术创意和技术研发优势的企业与西部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开发运营企业联合申报,共同开展技术集成与西部落地应用示范。

4.大众定制化创意设计众包服务云系统研发与应用

研究大众定制化创意设计产品和服务众包模式、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新媒体交易和智能撮合模型、知识产权在线保护与智能信用评价体系,研发基于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创意设计产品和服务众包撮合云平台、专业化媒体超算与协同式创意设计云服务系统。聚集百万级创意设计个人或工作室,开展创意设计领域的众包服务规模化应用示范,形成年数百万级的创意作品众包服务能力,培育新型大众定制化创意设计众包服务模式。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面向西部地区,鼓励西部具有创意设计服务优势的网络平台型科技企业申报。

5.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技术研发与国际文化交流应用示范

研究挖掘敦煌石窟等民族历史和艺术文化遗产表现与特征表达形式,集成数字化采集处理、内容制作、视听觉、虚拟现实、多媒体等适屏传播展呈方法和技术,构建高清晰度展示内容与文化内涵库的网络化传播云服务平台,形成符合国际表达的数字化展示系列资源,面向全球开展国际化网络传播与实地展示,实现每年千万级点击量的网络展示和10个国家的实地展览。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中西部优势单位联合申报。

(五)新兴文化业态培育

1.家庭数字影院技术集成研发与应用服务示范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要求申报团队具有电影二级市场发行资质。

2.移动传媒服务系统研发与运营示范

3.学习资源数字出版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

研究学习资源内容格式标准规范、终端封装技术标准规范,集成学习内容教材资源库、互动教学课件库及百科知识数据库等数字出版资源,研制网络化学习云服务平台,在2-3个学校开展应用示范,提供课堂互动教学、在线测试等服务,形成内容丰富、互动性强、易于学习者使用、符合学习规律的学习资源数字出版体系,培育数字出版和电子书包新业态。

(六)特色文化产业集聚

1.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共性技术支撑与公共服务

依托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重点面向基地内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科技服务需求,研发特色文化产业共性关键支撑技术与系统,建立面向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的科技服务平台。构建特色文化产业服务体系,培育特色文化产业领军型企业,形成规模化服务能力。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面向第二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重点支持文化产业特色鲜明,发展重点突出,基础条件良好、技术领先的基地建设。

申报要求

一、申报范围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的任务部署,坚持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加强技术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重点解决战略性、综合性、跨行业、跨地区的重大科技问题。申报范围以重大工艺技术及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应用示范为重点,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突破技术瓶颈制约,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项目推荐

推荐单位分为以下几类:

1.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直属事业单位)科技主管机构;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

3.原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

4.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中央企业;

5.经科技部批准试点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各推荐单位应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推荐,对所推荐项目推荐书的真实性等负责,推荐数额不限。

三、申报资质要求

1.申报单位应为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在中国大陆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同一项目只能通过一个推荐单位申报一次。

2.根据《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人员管理的暂行办法》,在研项目(课题)负责人不能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申报项目,不得因申报新项目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课题);项目技术负责人需为在职人员,限申报一个项目;项目主要参加人员的申请项目和在研项目总数不能超过两个(2014年12月31日前结题验收的在研项目可不计入)。

四、组织项目的有关要求

1.申报单位应针对各领域明确的重点和目标组织项目。申报项目应提出明确的研究目标和考核指标,提炼出需要解决的核心和关键技术,突出研究重点。

2.围绕确定的研究目标组织研究队伍,鼓励跨单位、跨部门组织研究队伍,研究队伍要精干,结构合理,体现优势互补。鼓励产学研用结合,鼓励开展高水平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对于产业目标明确的项目,企业牵头优先考虑。

3.项目实施年限为3年左右。按指南三级标题(如1.消纳风电的热-电联合优化规划及运行控制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申报,无三级标题的可按二级标题的研究方向进行申报。

4.申报材料应如实反映申报单位的工作基础和研究条件,以及参加人员的基本情况,如实反映申报项目与有关国家科技计划在研项目(课题)的关联。

5.本次项目申报时,不预先对申报项目设定预算控制额度,项目申报单位应根据项目研究实际需求,结合目前现有的支撑条件和自身情况,实事求是的提出项目经费需求。各单位提出的项目经费需求将作为立项评审的重要参考因素,以及立项后进一步细化编制项目概预算方案的重要依据。

6.申报项目若提出回避专家申请的,须在提交项目申请书的同时,由申报单位出具公函提出回避专家名单,并说明理由。每个项目申请回避专家人数不超过3人。对于理由不充分或逾期提出申请的,不予考虑。

THE END
1.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藏经阁经管之...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 钟元.pdf - 32.4MB 设计准则 螺丝 卡扣结构设计资料 结构设计资料(2...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397202
2.2024年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第一批中文图书书目互联网对制造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研究:基于要素配置视角 徐远彬著 2022 F426/575 6 机电工程的发展与改革创新研究 王国军著 2021 TH/324 7 ANSYS nCode DesignLife疲劳耐久性分析应用案例集 苏睿编著 2023 TH11/106 8 连杆机构非整周期设计要求尺度综合的输出小波特征参数法 孙建伟,刘文瑞,褚金奎著 2022 TH112/97...https://lib.ahpu.edu.cn/2024/1111/c9900a234011/page.htm
3.工业设计智能产品设计平台开发计划.doc工业设计智能产品设计平台开发计划TOC\o"1-2"\h\u22403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3311781.1市场需求分析 3194691.1.1企业需求 499011.1.2用户需求 4277781.1.3行业发展趋势 4317711.2技术发展趋势 4172721.2.1数字化设计 4324041.2.2人工智能 4324021.2.3云计算 4316971.2.4物联网 463641.3项目目标与意义 477031.3.1提高设计...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58269320.html
4.《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钟元)简介书评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作者:钟元,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最新《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就上当当网。http://product.dangdang.com/21098247.html
5.《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书籍介绍.pdf...《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书籍介绍.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当当、卓越、京东、淘 宝、新华书店热销中! 内容提要 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是企业以 “更低的开发成本、更短的开发周期、更 高的产品质量”进行产品开发的关键。本书详细的介绍了面向制造和装配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4/0305/6327682.shtm
6.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PDF版下载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作 者:钟元 编著出 版社: 出版时间:2011-05 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详免费下载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PDF版http://360book.com/books/131/298127.html
7.笔记: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素材搜集地址: 塑胶件设计注意点:https://www.jianshu.com/p/9ba946324946
8.《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钟元PDF电子书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感谢会员 chenxl423 朋友分享。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是企业以“更低的开发成本、更短的开发周期、更高的产品质量”进行产品开发的关键。《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作者http://down.proewildfire.cn/down/Profession/201706/511.html
9.《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第2版)》(编者:钟元)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第2版) 作者:编者:钟元出版社:机械工业 定价59.00 售价¥44.31 配送至 浙江杭州 ? 运费5元,满59包邮! 销量请登录后刷新查看 库存请登录后刷新查看 立即购买? ? 服务?正品保证?七天无理由退换货?赠送44积分...https://www.bookuu.com/detail.php?id=100650651
10.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pdf电子书download下载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 高清PDF下载 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 txt下载 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 电子书下载 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 在线阅读 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 download同类热门电子书下载更多 无人机电磁兼容工程 核磁共振导论(第2版) [Introduction to Magnetic Resonance ...https://topbester.com/ebook/download/11903.html
11.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机械小木虫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_钟元编著.pdfhttps://muchong.com/html/201504/8853087.html
1.制造业智能制造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方案66文库网(66wkw.com)1.1 智能制造背景分析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制造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为提高制 造业的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智能 制造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 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全过程,具有自感知、 ...https://m.66wkw.com/doc/135222.html
2.国家先进制造业发展要求,构建制造业强国的新蓝图展望4、高质量发展:质量是制造业的生命线,提升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是赢得市场、树立品牌的关键。 国家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要求 1、强化产业基础: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发,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强国际...https://cdyabz.com/post/3993.html
3.新篇章:20252030年磁悬浮游戏配件展示台企业制定与实...信息化与智能制造 三、环境友好与绿色生产 第五章 市场开拓与新质生产力提升 第一节 市场开拓策略 ...环境友好型产品开发 三、环境管理体系与认证 第三节 社会合作与共赢发展 一、社区关系建设与公益活动 ...行业发展的前瞻性分析 第二节 战略建议与实施指南 一、磁悬浮游戏配件展示台企业经营策略建议 二、新...https://doc.mbalib.com/view/ddc52cfc5b3a36d126036db9ad7525df.html
4.《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标签: #智能制造 《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共(共27页)页-文件大小:15.97MB 展开>> 收起<< 《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pdf 共27页,预览5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菜根智库所有资料均为用户上传分享,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https://www.cgltzk.vip/doc/3363/
5.《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第2版)》(钟元)摘要书评试读...图书 > 工业技术 >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 机工出版 > 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第2版) 自营 机械工业出版社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 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第2版) 钟元著 京东价 ¥ 促销 展开促销 配送至 --请选择-- 支持https://item.jd.com/11958195.html
6.面向制造及装配的产品设计资源浏览查阅4次。容提要:本书主要介绍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书中对什么是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材料和工艺的选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pdf更多下载资源、学习资料请访问CSDN文库频道.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hzc1991/11076327
7.产品设计产品面向实例设计教程机械工业求职精通提高入门其它...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产品造型设计材料与工艺+产品结构设计实例教程 入门提高精通求职 产品设计机械工业设计教程书籍风格: 去购买 收藏 图文详情 本店推荐 图文详情 21天学会电商后台产品设计产品经理CMS互联网运营Axure产品原型 ¥19.8 CAD图纸代画3D建模 产品设计产品造型工程制图模具设计 ¥10 Web 3 ...https://www.zhe2.com/note/616804125470
8.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短评每一条设计指南都非常有指导意义,实例讲解也非常清晰,看完这本书设计塑胶件、钣金件、压铸件这些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更难得的是作者还从如何提高强度、外观、简化零件设计等角度来说明如何去设计,这是其它资料中看不到的。 2. 第一次看到这么实用和全面的面向装配的设计指南,之前在产品开发过程总是出现各种装配...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6508420/comments/
9.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DFX)产品运营类益思咨询官网自80年代以来,市场竞争的国际化,促使制造业企业不断寻求产品开发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应用于有竞争力的产品的开发。DFX即为这些新的产品开发思想、手段和方法之一。所谓DFX(Design for X面向产品生命周期各/环节的设计)的缩写。其中,X可以代表产品生命周期或其中某一环节,如装配(M-制造,T-测试)、加工、使用、维修、...https://www.easywayschina.com/?operating/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