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产品设计;教学;行业;探索
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产品设计,产品设计的教学时主要考虑设计三要素:产品功能、工艺性和形态美学。在此三要素中,学校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造型设计能力,即形态美,导致学生对产品功能及工艺知识知之甚少,和企业实际需求间存在一定的错位。因此,以手机行业为背景,从企业生产实践出发、对产品设计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了有意探索。
1企业对产品设计人才的具体要求
2产品设计课程教学的探索
关键词:创意设计;工程实践;跨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国家对产品设计的新要求,产品设计专业逐步摆脱纯外观设计的定位,结合社会需求走向跨界融合的新方向。武汉纺织大学依托纺织优势学科,将纺织品工艺、纺织品文化、纤维艺术融入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创意设计与工程实践互融的产品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总体规划
传统的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侧重于产品外观形态的塑造和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这与社会需求以及国家产业调整战略要求有一定的差异。立足于产品设计专业的综合性和交叉性特点,以创意设计与工程实践互融为目的,以纺织纤维艺术与产品设计跨界融合为特色,宏观的建构课堂教学链、创新实践链、校企合作链三大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产品设计课程结构的递进化与系统化、实践教育体系的层次化与深入化,产品设计人才培养的社会化与职业化。
二、创意设计与工程实践相融合的产品设计课程设置
作者:马玉
自从上个世纪首台计算机诞生,人和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已顺应时展而产生,即“人机交互”。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人机交互主要表现为可操作性、导航性和可识别性。在设计电子产品时,需要遵循把人机交互作为动态系统的原则,让人和产品朝着统一发展方向迈进。当前被称为消费类电子产品主要有:第一显示类,第二影像类。第三移动类,典型代表有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和手机、PDA等,这些产品不但能够被称为数字产品,同时也被称为信息化产品。在早欣赏和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在现代主义风格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在人机交互中起到重要作用。
1电子产品设计展现人机交互性的重要性
2分析设计电子产品存在的问题和有效措施
3在电子产品设计中使用人机交互案例
第一篇:产品设计专业社会实践探讨
美术类院校社会实践课程(也称下乡或者采风)是传统的课程之一,是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观察人、自然、社会并通过专业手段采集创作素材、题材,为将来的创作打基础的课程。在设计学科中,由于专业方向不同,社会实践课程的课程计划、教学过程组织与评价都会围绕专业目标方向展开。不同专业的社会实践课程内容与目标各有差异,其中蕴含的细节直接影响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如果缺乏细节,那么教学本身必然是空洞而缺乏内涵的。
一、社会实践课程的层级结构与目标
二、考察类社会实践教学组织、内容结构与目标能力培养
【内容摘要】由于院校差异,各高校在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能力定位有所不同,本文以贵州商学院为例,提出了地方本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一低一高”人才培养定位和“3+4”专业能力定位,并据此进行了2个课堂的实践教学体系、7个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和4种形式的实验教学安排的设计,介绍了贵州商学院金融工程专业及实验教学建设的特色,以供地方本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设计借鉴。
【关键词】专业定位;金融工程;实验教学体系;专业特色
一、地方本科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及专业定位
二、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越来越多的工业设计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然而,在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贯穿创业教育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甚少,即便多数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必修课,创业教育与工业设计实践结合紧密度还是不够,导致毕业生设计创业能力偏低,影响创业“存活率”。在此以工业设计教学为例,将“项目制”教学模式引入工业设计教学实践,并对教学过程进行相应的改革调整,经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此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业潜能,不失为培养工业设计毕业生创业能力的有益尝试。
一、当前项目制工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以课堂案例教学代替项目制教学
(二)项目训练内容缺乏完整性
一、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二、改革的理念与思路
自2016年产品设计专业被确定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以来,本专业在学校专业综合改革实施意见的指导下,在学校及学院领导的积极支持下,针对专业现状,基于产学合作,以应用型为向导,梳理了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理念与思路。本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理念与主思路是基于为了专业办学更好地服务区域行业、培养产业需求的多层次应用型人才、为毕业生职业发展提供多种途径,并结合新型产业对于设计人才新的需求现况以及校企产学研合作的契机,产品设计专业重新思考了专业特色与内涵、产品设计师的培养规格,制订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专业教学计划,改革实践课程的结构与内容,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教学,进而重新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三、改革的形式与内容
3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的特点和教学需求
摘要:在当下设计发展的潮流中,人性化设计理念越来越多地被设计师在设计实践中运用,人性化设计理念成为产品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指导理论。在当今时代的快速发展下,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不再局限于产品的功能,更多地开始注重产品的使用以及在使用中感情的注入,消费者希望他们购买的产品能够切实地满足他们的需求,能够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愉悦感,并能够解决他们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本文中,主要是从人性化设计这一设计理念的定义出发,简要说明设计的发展历史中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出现与地位,并列举了一些生活中人性化设计理念运用的成功案例,点明了人性化设计理念在未来产品设计中的发展趋势。在产品设计中注重人性化设计理念才能使产品更好地为人们服务,为人们提供更美好的生活。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需求;人主体
在工业设计的发展史上,出现过很多创新的设计理念,比如工业设计发展成熟后期出现的人性化设计理念。之所以出现很多创新设计理念,就是因为在创新设计概念下指导的产品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用户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人类的需求是工业设计向前发展的原动力,一直推动工业设计向前发展,在工业产品设计的内容和方式上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和制约能力。为了满足人类的精神需要,平衡情感方面的问题,产品人性化设计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所以说在产品设计中注入人性化设计理念,绝不是设计师的空想,而是人类的需求所决定的,产品的人性化设计理念是未来工业设计的发展方向之一。从马斯洛需求层次角度进行分析,人们感情上的内在需求也正要求产品具有人性化,人们感情上的需求比生理上的需求更加细致,所以说产品具有人性化可以增强人们感情上需求的满足。从设计的本质来说,产品设计是为人服务的,在产品设计中任何设计理念的形成都会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人性化为主应被看作是首要的设计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