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是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于1979年提出的。简单的说,它通过五种要素构建模型,分析一种产业的基本竞争状况。
这五要素分别是供应商议价能力;买方的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的竞争力;潜在的替代品的威胁;行业内竞争者的能力。这五种力量的不同组合变化最终影响行业利润潜力变化。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也就是供货商的提价能力,如果一个企业严重依赖某上游供货商,那他的供货商议价能力就较高,这其实会显著增加产品成本。
所以,投资一个企业我们要清楚它的产品上游是谁?它们供货价格的变化能否会显著影响企业产品的价格和收益?如果供货商提高了上游原材料的价格或者降低了原材料质量,这个企业有没有替代产品?这个需要进一步分析。
买方的议价能力:也就是购买这个企业产品的买方有没有可能通过压低价格或者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从而影响企业的盈利。
比方说,这个企业销售的是不是同质化严重的标准产品,如果是那就可以发生严重的价格战,因为反正东西都差不多,买方会有多种渠道购买,便会压低产品价格。
或者一个企业的销售方比较集中在一个大企业手里,那买方也会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潜在竞争者的竞争力:这个比较容易理解,某一个行业的新进入者是否比较容易影响市场格局,加剧竞争,这个因素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行业壁垒,行业壁垒高,会延缓新入场者进入市场的时机,也会阻挡更多潜在的进入者。
因为,一个新企业进入一个行业的可能性大小,取决于进入者主观估计进入所能带来的潜在利益、所需花费的代价与所要承担的风险这三者的相对大小情况。
潜在的替代品的威胁:有可能两个企业所处行业不同,但他们的产品可能可以互相替代,那么现有企业产品的售价以及获利潜力的提高,就有可能被替代品严重影响。
如果替代品价格更低,效果更好,用户转换成本更低,那产生的竞争压力就会更大,比方说洗衣液替代洗衣粉,洗衣珠替代洗衣液,这些都会对一些企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这些就是波特五力模型中的五个因素,比较好理解,难的是我们投资的时候需要系统的考虑全面,而不是听一个优势就买入,听到一个劣势就卖出,投资是个系统的活儿,所以,波特五力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工具,有助于了解一个企业在一个产业链中的位置。
处在不同的立场希望这些因素的表现是不同的,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我们肯定希望寻找这样的企业,它上游供应商议价能力弱,企业能够以较低的原材料价格形成一个较低的生产成本,而同时也希望买方的议价能力弱,从而能以较高的价格卖出去。
这样的企业具有较强的行业竞争力,有很强的壁垒,新进入者不容易参与,潜在的替代品替换转换代价高。
当然,壁垒再高,只会延缓或阻挡一部分新入场者,没有竞争,完全垄断,对广大消费者来说,就是灾难。这也是国家甚至全世界反垄断的原因吧。
其实,写完这一节内容,我发现波特五力模型不仅对投资有用,对求学、就业也都有很强的指导价值,如果孩子大学选专业,大学毕业找工作,父母可以从这些角度给孩子一些人生的建议,或者指导孩子自己从这些层面去认识社会,也许会少很多的盲目性。
所以,一个企业所处的产业链是什么样子的,它的上游是什么行业?它的供货商是谁?他的下游是什么行业,客户是谁?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上有没有话语权?整个产业链最高的价值环节在哪里?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去选择一个优秀的行业,跟随他的成长。
而对选择一个具体的企业,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思路梳理公司如何赚钱?其核心业务是什么?我们的工作岗位处于企业什么地位?我们的工作如何和其他部门配合?公司最赚钱的业务是什么?从事这个业务需要什么能力?这样系统大的分析思考问题,绝对可以大大减少我们未来可能面对的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