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微缩乡土模型,为的是保留一份故乡记忆。”这是情景模型爱好者关晶辉的初衷。近几年,关晶辉热衷制作模型,复原老房子。随着城市和乡村发展步伐加快,许多老房子只在回忆中。而他的旧时模样的农家小院微缩模型,还原的是景致,唤醒的是老家温馨。
东北人到廊坊,有了乡愁
“这是我为庆祝建党101周年制作的,这还原的是地下工作者进行入党宣誓的场景。”关晶辉介绍着最近制作的微缩作品。黄泥糊的房子、毛草铺的房顶、拉磨的毛驴、窗前挂着的红辣椒,一面鲜红的党旗,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一座老院子模型就展现在眼前。老房子模型出自关晶辉之手,59岁的关晶辉老家在哈尔滨,几年前和爱人到廊坊与女儿一起生活。
“年轻时候,我就喜欢琢磨东西,也喜欢做小物件。去年开始我做了一个东北的老房子,邻居天天来观瞧。来到廊坊后,又做一个老房子。女儿把我的作品传到抖音上,好多人回复说看哭了,找到了久违的童年。过去人都在这种环境生活,那个年代多苦,现在这个年代多享福。”关晶辉表示他做微缩模型不单纯是玩,而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风情犹在,冰天雪地大东北
创作初期,手头只有一把刀,一把钳子和一把电钻。制作一个作品需要10天以上。在制作过程中,关晶辉又根据需要置办了调色盘、毛笔、镊子、小型切割机、喷胶等工具。制作一个微缩作品大致要经过构思、绘图、选材、切割、绘画、染色、布景等20多道活,制作微缩模型的材料一般有挤塑板、木料、砖料、黄泥、雪弗板等等。制作中塑形是重要的环节,这个步骤就要把民居的一些细节表现出来,是最花心思的时候。“你看这个老房子的房顶,我用纸质吸管切割开,涂色粘连在一起,为了制造一些沧桑感,这时候就需要喷洒专用胶,制造出屋檐边的蜘蛛网。”驴子拉磨留下的脚印、东北大炕上特有的储物柜、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牡丹牌缝纫机,还有东北人最爱吃的酸菜炖血肠……关晶辉的每个作品都力争把当年的生活场景表现出来。
模型完成,老关在女儿帮助下注册了短视频平台,拍摄了多个短视频。网友们的回复让他挺受鼓舞。微缩老房子能勾起网友的乡土情怀,是因为老房子承载着过去生活的回忆。随后,老关又制作了“中国雪乡”主题的木屋。屋顶上厚厚的一层雪、房檐下垂的冰柱、一串串彩灯等让人感受到了雪乡风情。为了更好、更方便地制作模型,老关收集了木棍、树枝、泡沫等材料,在网友们的提议下他又购买了胶枪、手电锯、锯木机等工具。随着一件件作品上传,越来越多的人跟随老关找到了曾经的回忆,很多网友留言私人订制自己的回忆作品。
关晶辉用微缩技艺复原老宅,留住时光记忆。用微缩模型复原老宅的生活、人文气息,唤起人们在老宅大院里的记忆。生活走向美好,老房子也变成新房子。他说:“我会坚持下去,让微缩老房子模型留住老家记忆,探寻乡村振兴路上的深刻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