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房子”里“打开老房子”。昨天,在武康路393号的老房子艺术中心一场修缮工艺体验暨《打开老房子——近现代建筑遗产修缮工艺》新书品读会上,观众亲手体验了历史建筑的修缮工艺,从“建筑可阅读”到“建筑可体验”,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视角。
《打开老房子》的责任编辑、文汇出版社的陈屹讲述了书中的内容和创作历程,《打开老房子》不同于常见的建筑类立体书,其主角并非房子本身,而是那些修缮老房子的传统工艺和工匠。工匠用智慧和双手,让老房子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书中尽可能地使用真实的修缮材料,如水泥、颜料粉、石粒等。当读者亲手‘打开’这本书时,会发现书中几乎每一页都会出现很多‘手’,需要读者参与其中,去搅拌水泥、拉动百叶窗、斩剁石料,希望以此彰显一种理念——建筑遗产及工匠精神的传承最后要落实到工匠的手上。”作者张默说。
活动现场设置了水刷石工艺体验环节。水刷石,上海方言称“汰石子”,东南亚称之ShanghaiPlaster,可见其与上海的渊源关系,通过半露石子达到仿石的效果,是上海地区近现代建筑的代表性工艺之一。从在模具上刷油开始,在专业工匠的指导下,市民、游客制作出了“水刷石武康大楼100周年特别款”。
“制作一个模型都如此不容易,工匠在修老房子时,要面对那么大的面积和体积,一定更不容易。我们以后看到老房子也要承担起保护的责任和意识。”一位参加活动的小朋友说,虽然她手里的模型最终并没有制作成功,但依然收获颇丰。
“真正走进老房子、打开老房子,特别是让小朋友亲手体验,近距离接触老房子的工艺,更深入地了解文化遗产。”徐汇区图书馆馆长房芸芳说。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副系主任孙云龙感慨,“文化遗产代表着地方的精神,现场有那么多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感受建筑遗产的美,投入地学习工艺流程,真是让人感动的时刻。”(新民晚报记者徐翌晟)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xinmin.cn2024AllrightsreservedTech-vm-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