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无暇细细检索并总结列出有逻辑的明确表述,以下很多地方都是人云亦云的复制,自己也没太搞清
CIM中三维建筑模型主要表达建(构)筑物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等。
在小场景建筑上运用BIM数据,便可在建筑方面为CIM提供技术层面的处理方法。
三维模型的建立通常依托于已有建模软件,通过传统建模师手动或近来不断发展的智能建模技术自动完成。然而建模软件林林总总,建模涉及专业形形色色,这使得数据交流不畅,数据再利用困难。设立统一的模型描述标准,呈现对象详细属性信息至关重要。
建筑对象的工业基础类(IndustryFoundationClass,简称IFC)数据模型标准,是目前唯一的满足建筑信息模型数据交互的开放式数据格式。该标准的设立促成了建筑业中不同专业或同专业不同软件的数据源在不同系统中的共享与交互。
IFC数据模型覆盖了AEC/FM(建筑、工程、施工、设备管理)中大部分领域,并且随着新需求的提出在不断地扩充。
IFC采用面向对象、规范化的数据描述语言EXPRESS描述建筑产品数据,把EXPRESS语言中确定的概念模型用于产品数据纯正文本编码交换文件结构的语法,使其适合于在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产品数据传输。
IFC数据模型由4个层次构成,从低到高依次为资源层、核心层、共享层和领域层,各层之间遵循“重力原则”,即每个层次只能引用同层次或低层次的信息。
EXPRESS是一种概念模式语言,它用来描述一定领域的类、与这些类有关的信息或属性(如颜色、尺寸、形状等)和这些类的约束(如唯一性)。
属性表示实体的基本特点性能和性质。可以用关系的名字和与其由关系的类来表示。存在三种属性:
领域规则用于给出属性可能值的约束,用关键字"WHERE"定义。
例1,以下代码表示,若三个表具有相同成员个数,则实体存在。这确保了对每个厚度都给出了偏心和材料
例2,以下代码将一个窗户的周长限制为小于等于4米
EXPRESS中构造数据类型分为枚举数据类型和选择数据类型。
在IFC对象模型中,实体分为有根和无根实体。有根实体从IfcRoot派生,具备身份唯一标识(GUID)、名称、描述以及版本控制;无根实体没有身份标识(GUID),实例只有直接或间接被引用时才存在。
细化讨论有根实体的结构,从IfcRoot派生出3个表示抽象概念的类:
构架样例:
buildingSMART在官网上详细列出了各种IFC数据格式规范和组件,主要包括HTML、EXPRESS、XSD/XML、OWL文档(TTL/RDF)等
从技术方法上分,IFC信息获取可以有两种手段:
IFCSPF(STEPPhysicalFile)文件是IFC标准所使用的主要数据交换文件。STEP标准Prat21规定了正文文件的结构,文件包括两段
目前在国内BIM应有行业产生一定影响的分类法大致有三种:
主流上提供BIM核心建模软件的公司分为四大类
可持续(或绿色)分析软件可使用BIM模型信息,对项目进行日照、风环境、热工、景观可视度、噪音等方面的分析和模拟。
主要软件有国外的Echotect、IES、GreenBuildingStudio以及国内的PKPM等。
水暖电或电气分析软件。国内产品有鸿业、博超等,国外产品有Designmaster、IESVirtualEnvironment、TraneTrace等。
结构分析软件是目前与BIM核心建模软件配合度较高的产品,基本上可实现双向信息交换,即可使用BIM核心建模软件的信息进行结构分析,通过分析结果调整结构,反馈至BIM核心建模软件自动更新模型。
主要软件有国外的ETABS、STAAD、Robot等以及国内的PKPM。
Xsteel作为目前最具影响力的基于BIM技术的钢结构深化设计软件,可使用BIM核心建模软件提交的数据,对钢结构进行面向加工、安装的详细设计,即生成钢结构施工图(加工图、深化图、详图)、材料表、数控机床加工代码等。
模型综合碰撞检查软件基本功能包括集成各种三维软件(包括BIM软件、三维工厂设计软件、三维机械设计软件等)创建的模型,并进行3D协调、4D计划、可视化、动态模拟等,其实也属于一种项目评估、审核软件。
主要软件有AutodeskNavisworks、BentleyProjectwiseNavigator和SolibriModelChecker等。
造价管理软件利用BIM模型提供的信息进行工程量统计和造价分析。它可根据工程施工计划动态提供造价管理需要的数据,亦即所谓BIM技术的5D应用。
主要软件有国外的Innovaya、Solibri和国内的鲁班。
美国国家BIM标准委员会认为,一个建筑物完整生命周期中的75%成本发生在运营阶段(使用阶段),而建设阶段(设计及施工)的成本只占25%。因此可断言,BIM模型为建筑物运营管理阶段提供服务,将是BIM应用的重要推动力和主要工作目标。
ArchiBUS是最有市场影响的软件之一,而FacilityONE也将提供有关帮助。
从BIM技术发展前景来看,二维施工图应该只是BIM模型其中的一个表现形式或一个输出功能而已,不再需有专门二维绘图软件与之配合。但是国内目前情形下,施工图仍然是工程建设行业设计、施工及运营所依据的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而BIM软件的直接输出结果,还不能满足现实对于施工图的要求,故二维绘图软件仍是目前不可或缺的施工图生产工具。
在国内市场较有影响的二维绘图软件平台主要有Autodesk的AutoCAD、Bentley的Microstation。
发布审核软件把BIM成果发布成静态的、轻型的、包含大部分智能信息的、不能编辑修改但可标注审核意见的、更多人可访问的格式(如DWF/PDF/3DPDF等),供项目其他参与方进行审核或使用。
常用BIM成果发布审核软件包括AutodeskDesignReview、AdobePDF和Adobe3DPDF。
AGC(AssociatedGeneralContractorsofAmerican)是指美国总承包商协会。其关于BIM软件分类方法,由何关培先生在其2011年7月博文中予以翻译、诠释及推介。
较为零散的分类方式,不详述
设计阶段BIM应用目标是减少设计错误、优化设计、提高设计品质。设计阶段BIM应用内容宜包含:场地分析、参数化设计、性能化分析、设计方案比选、制图表达、量化统计、管线综合、可视化、装配式建筑等。
武汉天河机场T3航站楼是一座规模大、功能复杂的交通综合体建筑,建筑面积49.5万m2。项目建设用地地势不平,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西侧有自然湖泊,洪水设防水位25.4m。场地区域大。每改变1cm的标高带来的是大量土方调整和投资增加。在项目设计阶段,我们通过创建整体场地模型,将不同地形高程区间分为蓝、绿、黄、红四种颜色方案:
BIM软件快捷获取各设计标高所产生的土方量,将这些高程数据结合最高洪水设防水位,通过对比三个不同方案土方工程量和经济成本后,确定建筑地坪标高以及场地坡度:
铁投·碳汇大厦是一个综合办公大厦,建筑面积7.85万m2,项目在管理上采用以设计为龙头的EPC总承包模式,对统筹规划和协同运作有较高的要求。在设计阶段,跟据净高控制表对BIM模型进行净高分析,并将净高分析结果形成报告和模型提交至建设方审核,根据审核意见修改,提前发现可能不满足净空要求的位置,及时对设计进行优化。
基于BIM模型进行三维管线综合排布,合理的对整个空间管线进行优化,解决管线碰撞问题,区别于传统二维中通过对点位分析来代替整个区域,减少各方协调周期,减少施工过程中因管线排布不合理而带来的损失。
武汉雷神山医院建筑面积7.99万m2,整体规划按照最高标准的传染病医院设计,是一个专为新冠病毒肺炎重症患者建造的全国最大规模的抗疫应急医院。
美国建筑师学会(AmericanInstituteofArchitects,AIA)为了规范BIM参与各方及项目各阶段的界限,使用模型深度等级(LevelofDevelopment,LOD,也称为LevelofDetails)来定义BIM模型中的建筑元素的精度。通过使用LOD规范,架构师、工程师和其他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可以更加顺畅,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模型深度等级共分五阶段,各分别为LOD100、LOD200、LOD300、LOD400、LOD500。
对LOD的理解:LOD有两种解释,一种是LevelofDetail,一种是LevelofDevelopment,这两种解释代表了两种非常不同的思想和操作方法。
LOD解释为LevelofDetail时,单纯表示外观细节等级。这种LOD思想的核心在于依据观察者视觉细节随观察远近而降低,减少建模时外观表示的精度。
LOD解释为LevelofDevelopment时,其含义深化为模型发展等级。此时将BIM模型的图形精细度扩展到了BIM模型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信息的精度。其中Development一词意指一个BIM模型从初步设计到施工再到交付运维,不同发展阶段携带信息的发展变化。
随着BIM应用逐步走向深入,单纯应用BIM的项目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将BIM与其他先进技术集成或与应用系统集成,以期发挥更大的综合价值。
BIM与项目管理(ProjectManagement,PM)集成应用,是通过建立BIM应用软件与项目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转换接口,充分利用BIM的直观性、可分析性、可共享性及可管理性等特性,为项目管理的各项业务提供准确及时的基础数据与技术分析手段,配合项目管理的流程、统计分析等管理手段,实现数据产生、数据使用、流程审批、动态统计、决策分析的完整管理闭环,以提升项目综合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
为项目管理提供可视化管理手段。例如,4D管理应用可直观反映出整个建筑的施工过程和形象进度,帮助项目管理人员合理制订施工计划、优化使用施工资源。
为项目管理提供更有效的分析手段。例如,针对一定的楼层在BIM集成模型中获取收入、计划成本,在项目管理系统中获取实际成本数据,并进行三算对比分析,辅助动态成本管理。
为项目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例如,利用BIM综合模型可方便快捷地为成本测算、材料管理以及审核分包工程量等业务提供数据,在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可有效提高决策水平。
云计算(CloudComputing,CC)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以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和信息资源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终端使用。BIM与云计算集成应用,是利用云计算的优势将BIM应用转化为BIM云服务,目前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
基于云计算强大的计算能力,可将BIM应用中计算量大且复杂的工作转移到云端,以提升计算效率。
云计算使得BIM技术走出办公室,用户在施工现场可通过移动设备随时连接云服务,及时获取所需的BIM数据和服务等。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物品与互联网相连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BIM与物联网集成应用,实质上是建筑全过程信息的集成与融合。BIM技术发挥上层信息集成、交互、展示和管理的作用,而物联网技术则承担底层信息感知、采集、传递、监控的功能。二者集成应用可以实现建筑全过程“信息流闭环”,实现虚拟信息化管理与实体环境硬件之间的有机融合。目前BIM在设计阶段应用较多,并开始向建造和运维阶段应用延伸。物联网应用目前主要集中在建造和运维阶段,二者集成应用将会产生极大的价值。
工程建设阶段,可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能力,确定合理的施工进度,支持有效的成本控制,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例如,在BIM系统中精确定位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帽、安全带、身份识别牌上安装的无线射频识别,从而实时发觉危险作业人员防护不到位的隐患并报警提示。
建筑运维阶段,可提高设备的日常维护维修工作效率,提升重要资产的监控水平,增强安全防护能力,并支持智能家居。
提高长线工程和大规模区域性工程的管理能力。BIM的应用对象往往是单个建筑物,利用GIS宏观尺度上的功能,可将BIM的应用范围扩展到道路、铁路、隧道、水电、港口等工程领域。
增强大规模公共设施的管理能力。现阶段,BIM应用主要集中在设计、施工阶段,而二者集成应用可解决大型公共建筑、市政及基础设施的BIM运维管理,将BIM应用延伸到运维阶段。
拓宽和优化各自的应用功能。导航是GIS应用的一个重要功能,但仅限于室外。二者集成应用,不仅可以将GIS的导航功能拓展到室内,还可以优化GIS已有的功能。如利用BIM模型对室内信息的精细描述,可以保证在发生火灾时室内逃生路径是最合理的,而不再只是路径最短。
当前,BIM和GIS不约而同地开始融合云计算这项新技术,分别出现了“云BIM”和“云GIS”的概念,云计算的引入将使BIM和GIS的数据存储方式发生改变,数据量级也将得到提升,其应用也会得到跨越式发展。
BIM技术的理念是建立涵盖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模型信息库,并实现各个阶段、不同专业之间基于模型的信息集成和共享。BIM与虚拟现实技术集成应用,主要内容包括虚拟场景构建、施工进度模拟、复杂局部施工方案模拟、施工成本模拟、多维模型信息联合模拟以及交互式场景漫游,目的是应用BIM信息库,辅助虚拟现实技术更好地在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应用。
提高模拟工作中的可交互性。在虚拟的三维场景中,可以实时地切换不同的施工方案,在同一个观察点或同一个观察序列中感受不同的施工过程,有助于比较不同施工方案的优势与不足,以确定最佳施工方案。同时,还可以对某个特定的局部进行修改,并实时地与修改前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此外,还可以直接观察整个施工过程的三维虚拟环境,快速查看到不合理或者错误之处,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返工。
[6]郭红领,周颖,叶啸天,罗柱邦,薛帆.IFC数据模型至关系型数据库模型的自动映射[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61(2):152-160.
[10]魏欣,刘熠.民用建筑设计BIM应用实践与反思[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21,36(04):91-94.
[12]唐春凤,***波,王利锋.IFC文件的一般结构和EXPRESS语言介绍[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