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1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中医护理具有中医学的两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

1.1整体观念包括了人体自身,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现代特别重视的心理因素等各方面的平衡与统一。这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是相一致的[1],充分说明了中医护理倾向于人的整体性、有机性、连续性;并且,“天人合一”这一朴素辩证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

1.2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又一基本特点,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本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施护,则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则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辩证的正确与否。辩证施护体现了临床护理过程中着重透过现象看本质,因而采取了“同病异护”、“异病同护”、“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等方法。

2中医护理的现状

中医护理同中医学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有了人类,有了疾病,就有了医和护,医护是同源的。现阶段中医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护理适合现代护理的发展方向,其效果也渐渐得到肯定。另外中医护理在社区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且拥有巨大的国际市场。近10年来中医护理研究方向:1.开展中医护理高等教育研究2.开展中医整体护理模式的研究;3.开展中药外用药护理的研究;4.开展中医护理技术与方法在社区保健和康复的应用研究[2]。

3中医护理存在的问题

3.1现有中医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缺乏国际交流的水平;

3.2现有护理人员还未普及中医护理学知识、缺乏辩证施护的能力[3];

3.3中医护理的应用范围不广泛、学科内涵还比较模糊;

3.4中医护理技术不普及、操作实践机会少[4];

3.5中医护理学与现代护理学的磨合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

4在临床实践中中医护理的特色与优势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从饮食、情志、病情观察、生活起居和诊疗技术等诸方面讲述了中医护理学的基本内容,同时也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5中医护理的展望

中医护理要发展,要走向世界,就必须要走科学研究的道路,走继续教育的道路。在护理工作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传统医学内容丰富多彩,疗效显著,中医护理有待于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实践、整理、提高。

参考文献:

[1]孙理军,中医基础,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2]刘虹,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

【关键词】痔病;中医护理路径;临床研究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肛肠科100例住院痔病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7-66岁,实验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19-6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护理

2.2评价标准

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0.05,P

3结果

4讨论

(3)护理路径紧凑有序,以患者为中心,增强了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接触、交流机会,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和依赖感,使患者的遵医行为更好地发挥,缩短了住院日。

(5)中医护理以整体观念、辨证施护、情志护理、饮食调护、独特的护理技术五大基本特点为主导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护理路径。使护士明确流程,利于患者了解掌握健康教育内容,提高临床路径实施效果。

(6)患者及家属通过路径表能预知所接受的照顾,主动参与治疗与护理,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4]中医肛肠大部分患者全身情况良好,实施护理路径促使患者主动参与护理过程中。护士针对患者不同个体、不同阶段的健康问题给予及时有效的教育。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密切护患关系,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袁和学.中西医治疗痔病的进展[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0,01.

[2]曹芳,张翠娣,宋磊雁,陆静波,朱莉萍,于爱华.中医护理路径改善混合痔病人生存质量的临床效果[J].护理研究,2013,27(30):3401-3402.

[3]杨芳,王飞.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复明工程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4):476-478.

[4]张海燕.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6):1792-1793.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已成为目前重要的发展趋势.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移动护理管理系统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本将结合科室移动护理管理系统的实践应用情况,对该系统的应用特点以及应用过程展开详细论述。旨在通过本文的理论概述,为移动护理管理系统的更好应用提供有效参考,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移动护管理系统;护理质量;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改变了我们这个社会,智慧医疗也在快速发展。医院信息系统已是大中医院医、教、研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现代化工具,移动护理管理系统作为医院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有效性和辅助护理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移动护理管理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对护理管理和业务技术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传输、查询,以提高护理质量管理为目的的信息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我院自实施信息化建设以来,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医院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资源得到有效的共享和利用。实现了护理工作流程最优化,使临床工作处理达到无线化、无纸化和自动化,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现将结合科室对移动护理管理系统应用的具体情况,对该系统展开详细论述。

1移动护士工作站

2医护患呼叫对讲系统

3移动护理管理信息系统的成效

3.1优化了临床工作的流程,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

3.2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提高了护理管理的科学性

4小结

[1]孙一民,李华才,苏小刚.PDA无线网络条码技术在医院的开发和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2):65.

[2]彭静.护士站前移动的做法和体会[J].护理研究,2012,26(17):1613.

[3]范天丽,马梦晖,杨琼.流动护士站在骨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心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4):34-35.

[4]卢等彩.流动护士站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1,18(20):28.

【关键词】中医护理;老年性糖尿病;临床效果

糖尿病(diabetes,DB)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导致血糖持续升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1]。糖尿病的与患者的生活习惯、自身免疫、环境变化及遗传因素等有关,是一种由多因素综合作用而导致人体内血糖持续升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及方案相对较多,但如需强化临床治疗的效果,必需配合良好的临床护理,中医护理是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依据,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的一种新的临床护理方法[2-4]。本文笔者对老年性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均为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门诊内分泌科就诊的11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58例。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在60~76岁之间,平均年龄(65.4±9.6)岁,病程1-18年,平均病程(9.6±4.2)年,Ⅰ型糖尿病6例,Ⅱ型糖尿病52例;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在60~75岁之间,平均年龄(64.9±9.7)岁,病程1-17年,平均病程(10.1±3.8)年,Ⅰ型糖尿病5例,Ⅱ型糖尿病53例。经对照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

入选病例均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诊断标准者[5]。对于经饮食、运动等疗法未能有效控制血糖者及无严重的心、肝、肾等疾病者等均纳入临床研究。而对于不易合作或精神不正常者;未按临床治疗方案用药,无法判定疗效者;误用本方案要求禁止使用的降糖药物者及因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者均剔除。

1.3临床治疗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合适的药物对症治疗,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防止出现血糖升高或发生较严重的副反应,影响患者的正常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服用降血糖药物1个月。

1.4临床护理

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中医护理主要内容有情志护理、运动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指导等,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主要生理指标如血糖进行检测,同时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统计患者的满意率。中医护理的具体内容如下:

1.4.1情志护理[6]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志为喜,喜则气缓。保持心情舒畅对稳定患者的情绪,增强患者的信心非常重要,情志失调、五志化火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故临床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的情绪,多顾及患者的心理,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适时加以开导,以使患者心情愉快,精神愉悦,减少患者情绪的波动。

1.4.2穴位按摩[7]

护理人员应向糖尿病患者详细介绍穴位按摩对糖尿病辅助治疗的重要性,介绍足三里穴、鱼际穴、三阴交穴等的位置,按摩时操作的基本要领等,如按摩足三里穴辅助治疗糖尿病时,患者应取坐姿,双膝稍微曲屈,左右手拇指分别放在各自一侧足三里穴上,其余四指各自握住一侧的胫骨,然后拇指稍微曲屈,垂直按在穴位上,一按一松,频率约2秒钟1次,按压力度要适当加大,按揉结合,按摩时不仅要出现酸胀感,而且要有酸胀上下放射之感。

1.4.3运动护理

糖尿病患者参加适当的运动对控制血糖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如临床治疗轻微的血糖偏高一般先采用饮食及运动疗法。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建议患者参与合适的运动,如饭后散步、慢跑、游泳、练太极拳、做体操等,同时应坚持,保持规律,但切忌运动过量。

1.4.4饮食护理

饮食管理可使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同时可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有利于胰岛细胞功能的恢复。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制定合适的食谱,如日常食物以粗粮为主,多食用含膳食纤维素、高蛋白、低脂肪、低盐的食物,避免进食甜度偏高的食物,对于体型偏瘦者,可适当食用适量的瘦肉。

1.4.5健康指导

2结果

2.1临床效果

经临床治疗并配合良好的临床护理,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主要生理指标进行检测,其中对照组血糖浓度从(12.84±2.48)mmol/L降为(9.26±1.46)mmol/L,观察组血糖浓度从(12.93±2.51)mmol/L降为(8.42±1.03)mmol/L,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但观察组血糖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

2.2满意率结果

对照组21例非常满意、23例满意、14例不满意,总满意率75.9%,观察组25例非常满意、31例满意、2例不满意,总满意率96.6%,观察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3.1糖尿病是以血糖持续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如未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将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该类疾病在老年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尤其是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已经成为威胁我国老年人最主要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临床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护理与治疗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故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为强化临床治疗的效果,均会配有良好的临床护理,以加快患者快速恢复。

3.2中医护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护理模式,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从整体上出发,并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从情志(心理)、按摩、饮食、运动、健康指导等方面给予患者合适的护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容易被患者接受,尤其会被具有深厚中医药文化理论国度的人们所接受,是一种极具生命力的新的护理模式,具有极强的生命力[8]。

3.3糖尿病在中医中属于消渴症,本文笔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从中医基础理论出发,分别从情志、按摩、饮食、运动等方面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经1个月连续治疗和护理,患者的血糖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临床疗效较好,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为临床护理老年高血糖患者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1]侯江婷,陆小娜,梅海云.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J].时珍国医国药,2009,17(4):643-645.

[2]邹晓燕,罗丽娜,刘惠莉,等.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2,34(9):914-915.

[3]宋玲娣,陶云英,李萍,等.中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护理与康复,2009,8(4):273-275.

[4]苏宁,张吉敏,倪青.不同中医护理措施对2型糖尿病患者失眠的干预效果比较[J].北京中医药,2009,28(6):443-444.

[5]黄细妹.中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6):155-156.

[6]张川林,张泽菊,雍珊珊,等.中医护理干预在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2):330-331.

[关键词]肺结核;临床路径;护理方法

TheApplicationof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CombinedwithClinicalPathwaytoPulmonaryTuberculosis

XIONGWeifenZHANGZunjing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ospitalofLishui,Lishui323000,China

[Keywords]Pulmonarytuberculosis;Clinicalpathway;Nursingmethods

肺结核病,祖国医学称之为肺痨,是一种以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传染性疾病,排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近年来,世界各国结核发病率呈回升趋势,我国结核病患者数量仅次于印度,位居全球第二;我国耐药结核病问题严重,耐药结核病患者位居世界第一[1]。耐药结核病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2]。有研究显示,耐药结核病的产生主要与患者对疾病认识不清、不规则用药有关,或者患者对医护人员满意度不够从而依从性差,也可导致患者耐药的产生。因此,2009年7月~2010年6月针对我科肺结核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指导护理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2009年7月~2010年6月在我科初治结核病患者90例,男58例,女32例,年龄18~75岁,平均49.0岁;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研究组中,男31例,女14例,平均年龄48.6岁;对照组中,男27例,女18例,平均年龄49.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且两组患者均符合2000年第六次中华医学会全国肺结核学术会议修订的肺结核诊断标准[3]。

1.2护理方法

1.3评价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2.1两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比较

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1.6±4.6)d,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21.3±5.7)d,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8.972,P<0.01);平均住院费用,研究组为(2197.4±748.2)元,对照组为(3917.7±978.7)元,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9.365,P<0.01)。见表1。

2.2两组6个月后治愈率比较

研究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44,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P<0.05)。见表3。

2.4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在4个维度和总体评价方面比较,研究组在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和社会功能维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在物质功能维度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总体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3.1临床护理路径

3.2实施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对护理人员的作用

临床路径使护理人员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责,使健康教育更加规范化、具体化。护士每天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内容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更加规范、具体,变被动为主动,使护理健康宣教更具有计划性、预见性和针对性,增加工作的效率。

3.3实施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对患者的作用

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CPN的实施体现了患者的知情权[5],在确保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按标准化流程进行健康宣教,界定了标准住院日,保证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连续性和完整性[6],能有效地协调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所有的护理人员必须沿着路径的内容和图示进行,并由责任护士具体落实,从而密切护患关系,促进信息的交流、传递,护理人员主动地与患者和家属沟通,满足了患者和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缓解了医患矛盾,也可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该病治疗具有长期性、久治不愈、反复发作、传染性强的特点,受到社会歧视,不愿与人交往,而且大多数患者因病致贫,经济拮据,因此,在心理和身体上均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有研究[7-10]认为疾病的治愈与心理的状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良好的心态对疾病的治愈起着积极作用,因此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时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很重要的,通过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增加克服疾病的信心和社交的能力,从而也会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可以促进患者更快地健康痊愈,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复发率;研究显示:两组在心理功能维度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社会功能维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以使患者接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有利于身体的康复,两组在躯体功能维度上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本研究显示,通过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以增加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减少患者反复就医的机会,极大程度上减少了患者的医药费用,不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减轻经济负担;控制传染率,减少人群感染就医的机会,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造就了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江载芳.重视和加强儿童结核病的防治[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2):83-84.

[2]李亮,杜建.修订版耐药结核病规划管理指南对中国耐药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启示[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33(7):498-499.

[3]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2):70-74.

[4]雷丽霜,杨晓娅.日本对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2):547-549.

[5]KroeqeIC.GlobalInitiativeforasthmamanagementandprevention.GINA2006[J].Pneumologie,2007,61(5):295-304.

[6]郭卫芳,贺尚平.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2008,17(10):53-55.

[7]曾珂.102例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6):94-96.

[8]闫轩兰,范慧琴.结核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6,20(6):1625-1626.

[9]叶丹青,周敏,陈妙华.肺结核643例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6):25-26.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护理临床应用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操作技术,常规使用的金属头皮针需每天进行穿刺,且易刺破血管。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此种针套管质地柔软,对血管刺激小,可随血管形状弯曲,以保护血管,弥补了普通金属头皮针的不足。在血管内可保留数天,减少了穿刺次数,降低对血管的损伤。

1临床应用范围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尤其是在抢救危重病人、输注化疗药物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有将其成功应用于家庭护理的报道,其临床应用范围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1留取血标本

在临床上,可使用静脉留置针留取静脉血液标本,若通过动脉穿刺置管也可以用于留取动脉血液标本。留置针置管期间,血液标本随时可取,能够较方便地间断、多次留取血液标本,从而减少了血管损伤,减少多次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临床常用于需反复多次采血进行电解质等生化检查的危重病人或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的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某些需进行特殊检验项目连续、定时监测的病人,例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治疗后心肌酶的连续测定、糖尿病病人葡萄糖耐量试验中血糖的连续测定等。对照性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静脉留置针采取血液标本对检验结果不会产生影响,与其他外周静脉采血途径相比,血标本检测值差异无显著性。

1.2静脉输血、输液

静脉留置针能满足不同年龄及病种病人的长期输液,以及多次化疗外周常用浅静脉严重破坏、穿刺极度困难病人的多次输液。留置针最大输液流量可达97ml/min[1],能满足危重病人抢救、围手术期输液、全胃肠外营养(TPN)以及手术中快速输血、补液的要求。放置静脉留置针等于保留了1条开放的静脉通路,可随时给药。对危重病人的紧急抢救更具有重要意义。

2使用优点

2.1为临床治疗和抢救提供便利

2.2减少输液渗漏

静脉输液渗漏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也影响了治疗、抢救工作。而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则减少了输液渗漏,它是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管壁光滑平整,在血管内有良好的柔韧性,可随血管的形状而弯曲,进入血管内的部分较长,因此不易损伤血管壁而引起渗漏。

2.3减少血管穿刺次数

3操作用物准备

3.1留置针的选择

目前我国大多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Vialon材料制成的静脉留置针。依据病人病情、年龄、静脉情况、输液量多少等选择不同型号的静脉留置针。通常,成人多用18G、20G留置针,小儿多用22G、24G留置针。

3.2其他用物准备

除静脉留置针外,其他用物准备基本同常规静脉输液法。另外准备肝素帽、无菌透明敷贴1贴或宽2.5cm、长(5-6)cm胶布2条。对于躁动的病人,可视需要准备约束肢体的用物。

4穿刺置管方法

4.1选择静脉

4.2穿刺置管

病人取仰卧位,根据所选静脉,在穿刺部位上方扎止血带,常规消毒皮肤。待干后,操作者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角沿血管正面或侧面刺入皮肤并缓慢刺入血管。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再沿血管前行(1-2)mm,此时针芯停止向前移动,以免穿透血管。松开止血带,一手固定针芯手柄,另一手指捏住针翼,将外套管沿血管走行缓慢向前推进至距根部0.5cm处,拔出针芯,连接肝素帽或直接与输液管相连。固定针翼于皮肤上,针眼处以无菌透明敷贴覆盖。

4.3封管方法

4.5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及血管,掌握穿刺技巧,是取得穿刺成功和避免并发症的关键。穿刺时动作要轻、稳、准、防止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留置针的固定要牢固,以防置管期间因病人的活动而自行脱落。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注意有无液体的渗漏及局部炎症的发生。如有发生应立即拔除,重新穿刺,建立静脉通路。及时用肝素钠生理盐水稀释液冲管以防止留置针的堵塞。

2组患者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见表1。表12组患者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例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

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的比较见表2。表2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的比较

例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

2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比较见表3。表32组患者的比较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比较

关键词:子宫肌瘤;子宫切除;临床路径护理

选择于2008年1月~2009年8月在我科因子宫肌瘤拟行子宫切除的64例病人为对象,所有病人均排除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肺部疾患等合并症,将64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病人在年龄、肌瘤大小、麻醉及手术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用本院自行设计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及健康教育知识调查表对两组病人进行调查,同时对两组病人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进行比较。

两组病人住院日数、术前准备日数、平均住院费用的比较见表1。表1两组病人住院日数、术前准备日数、平均住院费用的比较(略)

两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比较见表2。表2两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比较(略)

由表1、2可知,实验组病人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

临床路径是一种多学科、综合性的整体护理模式,它使护理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它以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成效护理为标准值,其功能是用图表形式向病人提供主动、连续的护理和照顾,达到一种对病人最好的护理效果[3]。

临床路径护理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标准化模式,能有效地协调护理人员的工作,所有人员都必须沿着路径的内容和图示进行,并由主管护士具体落实,促进信息交流、传递,减少了中间环节,保证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护士和病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密切了医护患关系,有效地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使护士改变了以往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和被动服务,代之以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治疗和护理,使护理行为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保证护理效果更有效、更安全[5,6]。主动协调各方面的工作,提高了工作的主动性,促进了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开展,充分体现了健康教育的系统化和规范化,病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促进病人身心良好康复。

【参考文献】

1庄翠芳,方芳,张园妹,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的应用[J].上海护理,2008,15(4):54.

2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8.

3臧季贤,季爱华.阴式与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4):6465.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性胰腺炎

本文主要探讨护理干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0年-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病人,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24岁,平均住院天数11天。以胆道系统疾病并发30例、暴饮暴食酗酒后突发31例、出血坏死型胰炎2例、重症胰腺炎引发血糖升高血钙降低16例、不明原因发1病例。多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发热、呕吐、腹痛症状;2例发热、恶心、呕吐、腹痛不明显,但血尿淀粉酶已达到诊断标准以上;入院后采取综合治疗,包括重症监护、抑制胰腺分泌、禁饮、禁食、胃肠减压、纠正休克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镇痛、防治继发感染及各种并发症并配合积极的护理,疗效显著。

2.1主要表现

2.1.1腹痛:为本病主要表现。多数为突然发作,常在胆石症发作、大量饮酒或饱餐后不久起病,疼痛剧烈呈持续性,可有阵发性加剧。

2.1.2恶心呕吐与腹胀:起病时即有恶心、呕吐,大多显著而持久。频繁呕吐剧烈者可吐出胆汁或咖啡样渣液,多同时伴有腹胀。出血或坏死型者虽呕吐较轻但常有明显腹胀或麻痹性肠梗阻。

2.1.3发热:大部分水肿型病人有中度发热,不伴寒战,一般持续3~5天,若发热持续不退,应考虑并发感染。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发热较高,且持续不退。

2.1.4休克:仅见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可突然出现烦躁不安,意识改变,四肢湿冷,脉搏频细,血压下降。休克的发生可能与频繁眍吐丧失体液、血容量减少、剧烈腹痛、化学性或毒素刺激有关。

2.1.5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病人多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呕吐频繁者可有代谢性碱中毒,出血坏死型患者可有严重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常伴有低血钾,若因低钙血症引起手足抽搐者则为重症,提示预后不佳。

2.2接到入院通知,立即准备床单位,通知值班医生,了解病情的轻重程序,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

2.3严格监测病情密切检测病人生命体征与尿量变化,记录出入量。注意监测腹痛与腹部情况,及时发现并发症并报告抢救处理。

2.4疼痛、休克、协助病人采取舒适的,减轻疼痛,如屈膝、侧卧位、弯腰、端坐位等。因剧烈疼痛辗转不安者,遵医嘱给解痉、镇痛药,如阿托品、异丙嗪、654一II或杜冷丁,维生素K3,同时注意保护患者防止坠床,提供安静的环境,促进休息,保证睡眠,以减轻胰腺负担和增加脏器血流量,增进组织修复和体力恢复,缓解病情。

2.5饮食护理,遵医嘱禁食并给予胃肠减压,按护理技术常规留置胃管固定,保持减压通道通畅并持续处于负压状态。目的是防止食物及胃液进入十二脂肠刺激胰腺分泌消化酶。腹痛和呕吐消失3--4天后,可进少量流质饮食,并逐步恢复饮食,忌油脂食品。

2.6输液的护理,胰腺炎由于眍吐和禁食。每天需从静脉补充2000mI一3000mI的液体,按医嘱先后次序及滴速补液,同时监测心肺功能,避免大量快速输液引起肺水肿。

2.7口控护理,禁食期间同时禁止饮水,口渴可用水湿润口唇或可含漱,每日常规做2次口腔护理,以减少口腔干燥,呕吐患者及时清除口腔异物,防止窒息。

2.8血糖异常的护理,临床中因为胰腺功能异常有相当一部分的血糖异常,高血糖的应按5%Gs250ml加4u正规胰岛素加以对抗,禁食和使用胰岛素的同时,应严格监测血糖,严防发生低血糖。低血糖表现为:全身流虚汗、头昏、乏力等,根据血糖值,遵医嘱给予静脉滴注葡萄糖。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疾病,易于诊断,除部分出血坏死型预后差均可治愈,但胰腺炎患者有相当一部分是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如暴饮暴食等引起的。虽然可治愈,但是不改变生活的方式,对潜在的基础疾病不积极的治疗,仍然会再发或加重。因此,改变和建立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显得相当重要。另外胰腺炎几乎都有剧烈腹痛,加之治疗必须禁食和胃肠减压,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护理工作者既要理解患者的痛苦,更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执行各项护理措施,进行有效的护理,为患者提供熟练的技术操作和温馨的人文关怀护理,促进疾病的康复。应根据不同病人的心理状态,相应措施。如缺乏睚制力者要加强劝说解释进饮进食带来的不良因素;对有恐惧反应或压抑反应者应耐心解释、劝慰:说明该病的治愈情况及饮食的情况,对经济不宽裕者,应避开病人面前谈论用药的问题,并及时安慰。

[1]张培生主编,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急救;护理

1.1临床资料2010年3月起,在本院消化内科就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4例,其中男56例,女8例,年龄33-87岁,平均年龄(55±2)岁。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和病情方面差异,其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治疗、卧床、吸氧、心电监护、补液并禁食,给予奥曲肽等抑制胰腺分泌物药物应用。实验组的患者从入院开始进入临床急救路径。

1.2.1到达病区10分钟内,进入临床路径管理

1.2.1.1患者立即安置在抢救室或离护士站最近的病室内,绝对卧床休息、取弯腰、前倾坐位或屈膝侧卧位,以缓解疼痛,加用床档确保安全。

1.2.1.2饮食护理轻症急性胰腺炎应禁食3-5天,胃肠减压,当疼痛减轻,发热消退,白细胞计数和血、尿淀粉的酶降至正常后,即可先给予少量无脂流食,重症急性胰腺炎除经静脉补充水分电解质保证有效血容量外,早期一般给予胃肠外营养(TPN),如无梗阻,宜早期行空肠插管,过渡到肠内营养(EN)。通过营养支持可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减少肠内移位引发的感染。

1.2.1.3维持有效血容量迅速建立两路有效静脉通路,一路输入电解质类液体,另一路输入奥曲肽组液体,并使用输液泵24小时维持应用,保证抑制胰腺分泌药物,匀速足量进入体内,并维持有效循环血量。注意根据病人脱水程度、年龄和心肺功能调节输液速度,及时补充因呕吐、发热、禁食所丢失的液体和电解质,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1.2.1.4缓解疼痛除给予舒适外,腹痛剧烈者,可遵医嘱给予哌替啶等止痛药,禁止反复使用。禁用吗啡,以防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加重病情,并严密观察疼痛有无减轻,疼痛的性质和特点有无改变。若疼痛持续存在并伴高热,则应考虑可能并发胰腺脓肿;如疼痛剧烈,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疼明显,提示并发腹膜炎,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2.1.5病情观察心电监护应用,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定时记录病人呼吸、脉搏、心率、血压、体温、血氧饱和症等,观察有无脉搏细速,呼吸急促、尿量减少等低血容量表现。注意观察呕吐物的量及性状,行胃肠减压者,观察和记录引流量及性质。观察病人皮肤粘膜的色泽与弹性有无变化,判断失水程度。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作为补液的依据。定时留取标本,监测血、尿、淀粉酶、血糖、电解质变化,做好动脉血气分析的测定。

1.2.1.6心理护理急性胰腺炎发病突然,并伴发疼痛、呕吐等症状,患者入院后多处于焦虑、紧张、恐慌等负性情绪,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病情、疾病知识,医护人员积极采取的措施、药物知识等,取得配合,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1.7基础护理保持环境安静整洁,患者处舒适卧位,加强禁食患者的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确保各管道的通畅,操作过程中动作轻柔,加强沟通,增强病人的舒适度和满意率。

THE END
1.人文护理在临床的应用.pptx演讲人:日期:人文护理在临床的应用目录CONTENCT人文护理概述临床应用现状分析患者心理需求与关怀策略医护人员角色定位与培训提升跨学科合作与资源整合优化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应对01人文护理概述定义发展历程定义与发展历程人文护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强调在护理过程中关注人的社会、心理、精神等多方面需求,以提供全面...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0379048.html
1.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精选6篇)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 篇1 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方法 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临床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融入人性化护理;结果 满足了病人身体、心理、社会及精神方面的需求,改善了护患关系;结论 人文关怀让病人及家属处处都能感受到护士给予的关爱和温暖,提高了病人满意度。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yixue/363843.html
2.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您的姓名:1.病人需要医疗技术,也需要( ) A.人文关怀B.充分尊重C.贴心服务D.正面心态 3.护理服务中的人文关怀包括:() A.照护病人B.有效沟通C.关心病人D.随叫随到 AIS患者静脉应用rt-PA适应年龄(发病3h内)是:() A.18---80岁B.≥18岁C.18岁≤ ,≥80岁D.50岁≤ 正常...https://www.wjx.cn/xz/214968230.aspx
3.以人文关怀为导向的优质护理带教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以人文关怀为导向的优质护理带教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神经外科实习的护生124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2人。对照组以传统跟班制带教模式进行临床带教,观察组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下结合护理人文关怀,创新临床教学方法,以优质护理带教模式进行临床带教,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THS201723054.htm
4.人文关怀与护患沟通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将人文关怀与护患沟通运用在门诊临床护理服务工作中,改善及融洽护患关系。结果:通过应用人文关怀与护患沟通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有效措施,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护理,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人文关怀与护患沟通满足了患者的基本需要,保障了患者的合法权益,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使护理工作的...https://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SZXL201608041.html
5.人文关怀在乳腺癌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护理研究)[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人文护理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身心健康的方法。方法:对13例乳腺癌患者实施乳癌根治术,在护理全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 将人性化服务落实到护理的各个环节中。结果:通过人文关怀护理,使患者对疾病有了充分的认识,用乐观的态度和坦然的心情面对生活,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674-4721/2010/32/82.htm
6.护理人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3篇)而且人文关怀注入护患关系中,不仅是医院发展的需求,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文关怀护理, 作为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是实施优质服务的重要体现。 三、人文关怀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1)拓展护理内涵,转变服务理念 开展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在于更新护理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的...https://www.ruiwen.com/xindetihui/3467382.html
7.195项“护理小发明”里,是暖暖的人文关怀这种一次性带有定量冲洗装置的密闭式吸痰管,不仅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且在疫情特殊时期,在护理患者的同时降低医务人员暴露的风险。 马璐的护理小发明——带冲洗装置的密闭式吸痰管,在该院195个护理创新中脱颖而出,荣获护理创新的一等奖,同时该护理发明也在申请专利中。https://www.yangtse.com/zncontent/506796.html
8....教学大纲教学运行与管理护理人文教研室教研室建设通过学习,要求掌握人文修养的相关概念,理解护理学的人文内核;掌握人文关怀的相关理论及临床护理人文关怀实践,培养护士自身的人文关怀能力;掌握临床思维、评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的特点,熟悉护理临床工作中各种思维能力的运用;掌握文化相关概念,理解多元文化对护理的影响;理解护理工作社会化的实质;掌握美学和没有的相关概念,...https://www.gxtcmu.edu.cn/hlxy/jysjs/hlrwjys/jxyhygl/jxdg/content_38974
9.中医在临床护理的运用8篇(全文)中西医结合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运用【关键词】急诊 护理 中西医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由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为指导、全面贯彻护理程序的一种工作模式,它与中医学奉行的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是相吻合的。急诊科作为https://www.99xueshu.com/w/fileuav738kn.html
10.人文关怀与人文护理(精选8篇)护理中的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一个“爱”字上,而润物细无声就是护理工作的真实写照。因此护理实践是提高护士人文修养的必由之路,护理管理者只有把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教育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才能有效提高护士的人文修养。 篇2:人文关怀与人文护理 在医院深化改革中,医 院应一切从患者的需求去思考问题,建立关心...https://www.360wenmi.com/f/file5iahxj1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