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现象模板(10篇)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网络现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此前,一些语言文化学者认为,网络语言尤其是网络流行语,正在破坏汉语言的传统和纯净,一些地方也主张在政府公务系统等领域限制使用网络语言。

然而,任何事物的活力都存在于它的变化当中。《人民日报》如此高调使用一个网络流行词,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网络语言是有其生命力的,并且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一、网络语言的发展

二、网络语言的含义、类型及特点

从概念上来说,“网络语言”的概念是相对模糊的。它至少具有以下三种含义:一指网络媒体上所使用的叙述性和描写性语言,其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形式与全民使用的现代汉语大体一致。二是指IT领域的专业用语,如“网络,鼠标,软件,登陆,宽带,聊天室”等等。三是指网民在聊天室聊天和在BBS上发表意见时所用的语言。其中,第三类是本文所指的网络语言,它在本质上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是一种新兴的社会语言现象。它脱胎于现代汉语的表达,又给现代汉语带来一定的挑战。

网络语言是伴随网络的产生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它具有简洁、时尚、活泼等特点。网络传播的快捷性,使得网民经常不自觉地摆脱语言规则的约束;加之大部分上网者为思维活跃、崇尚创新的年轻人,他们能够通过网络交流充分展示个性,因此,语言的简化和异化便成为了一种倾向。网络语言集五彩缤纷的词汇,超越常规的语法,符号化、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以及各种语言符号的交叉使用于一身,是“草根文化”影响下的产物之一,并带有浓郁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其主要使用范围包括聊天室、BBS论坛以及网络文学用语等等。随着网络的流行和普及,网民的队伍日益壮大,网络语言的使用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各种网络语体层出不穷,如知音体、梨花体、纺纱体、脑残体、火星体,以及新近出现的蜜糖体。在这些语体中,病句、符号、数字、拼音、汉字、英文相互杂糅,成为网民们的习惯用语。时下,网络语言的发展势头强劲,在丰富现代汉语的同时,也给现代汉语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三、如何看待网络语言

对于网络语言的层出不穷,许多专家学者都非常担心,认为它的流行势必影响传统汉语的正常使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发展和青少年对于语言的学习很是不利。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看待网络语言呢?

首先,存在即是合理,出现即为必然。不可否认的是,网络语言是语言中的新生代,它是在信息时代中产生的,因而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其次,尽管网络语言是一种创新,但创新事物也意味着具有极高的淘汰率。因此,网络语言的发展必然会有一个由遍地开花到去粗取精、优胜劣汰的过程。

第三,如果仅限于一味地搞怪、噱头、哗众,那么网络语言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

第四,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草根文化”的结晶和代表,归根结底难登大雅之堂。因此,网络语言不足以动摇传统文化的根基,我们大可不必将之视为洪水猛兽。汉语从来就是开放包容的文化,几千年来吸收了众多外来文化和内生变革,正所谓“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对于网络语言不妨保持一种宽容、多元的态度。网络世界的语言有其自身的游戏规则和发展规律,随着它的不断发展,一定会走向更良性、更规范。

第五,对网络语言不必一味地持反面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对网络语言全盘接受并任其发展。因为网络语言毕竟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新词层出不穷,稳定性较低。我们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正确而适度地规范网络语言。

社会发展越快越迅速,语言就会不断地被丰富,被更新。网络语言作为时代的产物,其存在本身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对于网络语言,我们应当持一种宽容态度,同时不疏忽正确的引导,让人们真正懂得传统汉语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明白自己所肩负的传承中华文明的使命,从而勇敢地承担起历史所赋予的责任。■

参考文献

①曹晓红、杨洪军,《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及对策》,《文教资料》,2007

②金志茹,《中国网络语言研究现状分析》,《<吉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

他们的成名轨迹就像一颗流星:出名时光芒四射,然后刹那间陨落,成为人们记忆里的一个虚拟符号。所以,“网络红人”大多不满足于单纯在网络上的走红,往往借助自己或他人的力量寻求现实中的名或利。芙蓉姐姐在成名后便开始浮出网络,现身手机游戏,还有人找她拍电影。将天仙妹妹一手捧红的经纪人浪兄就声称,天仙妹妹的代言费已达到6位数。

原因:他们为什么这样红

对大多数人而言,我们知道这些网络红人的时候,他们已经红得发黑发紫了,可是他们到底是怎么红起来的呢?有些人觉得是这些人敢秀、敢露,所以才成名。可是,仅仅是“秀”和“露”就真的可以红透半边天吗?实则不然,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和普及,网络红人的成名也越来越具有可操作性。

相比单打独斗的个人,一些知名网站和论坛才是真正的幕后操作者。目前,几乎所有的网络红人,都来自知名论坛,一定意义上,它们也成了最“先锋”的网络造星工厂。猫扑大杂烩成立近九年,中间涌现出了多个网络红人,从小胖到胡子男,从网络美女ayawawa到中国播客第一美少女dodolook,都是它的杰作。

除此之外,网民的积极参与也是网络红人走红的重要原因。2003年6月19日,木子美开始在博客上公开日记《遗情书》,当时访问量并不大。至8月份,木子美在日记中记录了她与某乐手的“”后,其网络日记的访问量飙升,甚至导致网络堵塞。而2005年人气最旺的网络红人芙蓉姐姐,据说在最火爆的时候,每天有5000人以上同时在线,等着看她的文字和图片。

启示:娱乐正从精英走向大众

文化现象是人们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理发概括的认识产物,如现在流行的草根文化现象,山寨文化现象,网络文化现象,大众文化现象,流行文化现象,小沈阳文化现象等等。

文化现象所反映的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外中状态和联系,具有个别,具体,可直接观察和经验性等特点。是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是群众在共同需要,共同心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和不断给予陶冶的结果,它往往是思想观念及其特化形式的综合,它不但具有外在的特色,而且含有观念的特色。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也随之产生,出现了越来越多陌生却又不断被人们所接受、所认可的语言现象。如大量新词、新语的出现,表达的方式随意自由,语序、语法形态及语义的变异等,在网民普遍使用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鲜明性、个性化的特征。网络语言不单单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社会现象的反映。作为社会变化的放大镜和显微镜,它凸显了社会生活中“动”的一面,也凸显了语言的动态变化。网络语言始于现代汉语,超越现代汉语的常用语法规则,出现了种种变异的语法现象,对流传几千年的汉民族共同语构成了强大的冲击。因此,对网络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表达方式的随意、自由

(一)构词的随意性

我们平时在网上或论坛里经常会看到这些语言:“偶”、“东东”、“恐龙”、“青蛙”、“GG”“MM”……据我们平时所了解到的,“偶”是指我,“东东”即东西,“恐龙”和“青蛙”分别指丑女和丑男,“GG”是哥哥,“MM”则意指妹妹等等。若对网络语言涉世不深的话,是很难明白这些词语所代表的含义。的确,这些词语在普通话中是不存在的,至少也没有这样的解释,然而却在网络用语中普及开来。构成这些网络新词的词素大多是语言中固有的,只是网民们利用比喻、谐音、仿拟等修辞手段构成了新词。

语言只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载体,语言的本质在于以符号的形式(能指)来反映主体的思想和情感(所指),似乎语言只是一个被动的呈现对象,不具有创造性的特点。事实上,语言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而这种创造性和能动性往往来自言语的主体――人的认知能力的变化。所以,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借助网络和媒体把自己对事物的认知用各种各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也因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变异的网络语言形式。

(二)字母词现象的普及

吕叔湘说过:现在世界上各种文字都是拼音的,只有汉字例外,因而在国内和国外的文化交流上是一个不小的障碍。鉴于此,使用公众熟悉的字母词就能够更加直接准确地与国际接轨,加快汉语的国际化并有利于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众所周知,字母词具有世界通用性,我们常常出于表达时的方便而临时采用。目前由于国际交流的日趋频繁、网络的普及应用、媒体的传播导向等因素使得字母词流行开来。如GDP(Grossdomestic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GNP(Grossnationalprod-uct-国民生产总值)、DNA(Deoxyri-bonucleicacid-脱氧核糖核酸)、MBA(Master0fBusiness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硕士)等。字母词的使用确实简单,但对其使用我们应该谨慎,一方面维护母语十分重要,另一方面也要满足人们的表达需要。字母词作为一种新的词汇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汉语的丰富和发展;而另一方面却因人们求新求简的心理造成了滥用的现象,随之而来也产生了一些表意不明的现象。如ABC既可表基础知识,又可表中国农业银行(Apiculture

Bank0f

China),又可指美国出生的华人(AmercianBomChmese)。所以,针对此,我们应该给它以合理的定位并留下相应的发展余地和空间。

(三)中式英语现象的流行

然而。中式英语的流行却给人们的交流带来了新的生机,注入了新的活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Goodgoodstudy,dayday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网民心中最富汉语韵味的中式英语;“Peoplemoun-talnpeoplesea”(人山人海),它因保留汉语的简洁押韵而被认可。不可否认的是“中式英语”给中西语言文化的交流带来了诸多的障碍,但同时它也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打开了一扇窗,并将更多的中国语言文化元素注入世界多元文化之中。

二语言的变异

研究语言的学者都知道,语言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变异,没有语言的变异就无所谓语言的发展,正如E,Sapir所说:“语言的沿流是由说话者无意识地选择那些向某一方向的堆积起来的个人变异的过程,语言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同时也存在变异。”人们在日常的交际当中要遵循语言规律和交际标准,但是在特定的场合和语境下语言使用者可能故意的打破常规,创造出一些新的不规则的语言现象,造成语言的变化和表达上的简练、清新,这种偏离常规的形式被称为语言变异(Languagedeviation)。语言的各个要素均能在使用中出现变异。

(一)语序的变异现象

1省略。省略是指这样一些语言结构,在口语发音过程中或者书写过程中某个部分或某些部分未出现或被省掉。这些被省掉的部分可以是句法成分、语义命题、词汇语素以及音位因素,这些成分可以被恢复以使语言交际者理解这些语言结构的意义。

网络语言中的句子,由于受到印欧语语序的影响,或是出于标新立异的原因,抑或是由于交流的习惯等其他因素而出现了与常规现代汉语不相符的语序。如:“不要忘了伊妹儿我。”这显然是受了英语“Donttforgettosendemailtomc”的影响,“email”是名词,在这里省略了动词“send”,而将名词“email”动词化;再如“为什么真话呀”是缺少了谓语“说”,这些都是由于缺少必要的成分而引起的语法错误。

2倒装。我们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经常会听到“我都急哭了快!”、“你们吃饭了吗都”等,这些都是为了强调句子的某些成分而刻意地将其前置,有的甚至已经在我们的交流中普及开来,成了约定俗称的句式。

由此可以看出,网络语言存在着语序变异的现象。语序是指语言里语素、词组合的次序,是汉语里的主要语法手段。语序变动,可组成意义不同的词组、句子。而在这里,就是通过省略和倒装对语序进行了变异,虽然这种变异目前尚不够规范合理,但却丰富了我们的语言元素,使之变得更加丰富且具有趣味性。

(二)语法形态的变异现象

“被”字句式在现代汉语中,“被”的基本用法是与及物动词搭配,表示被动意义,而新兴的“被就业”、“被增长”等频繁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发生了变异,它可以跟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名词、形容词搭配。如“被+vt”――“被录取”、“被+vi”――“被就业”、“被+n”――“被民主”、“被+adj”――“被泛滥”。由此表达出来的也不仅仅是单纯的被动义,且突出了一种高度凝练的被迫义,传递出公众对“强加于人”的某些现象、做法的不认可。“被”字句式的出现,目前仍处于一种不规范不标准的状态,我们应对其进行规范的引导。只有规范的语言、语法,自由度才越大,传播的范围才会越广泛。

(三)语义的变异

由于网络语素的自由组合,随意粘连,或采用比喻、仿拟、联想等修辞手法使之产生了语义的变异。因此,我们不能用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来解释它的含义,而应根据情景语境来分析它特定的内涵。这使得它成为了“标新立异”的一种“语言”。

关键词:网络语言,隐喻,认知

TheAnalysisofMetaphorsinNetspeak

Abstract:Netspeakasanewlanguageformhasbeenusedwidelyininternetcommunicationprocess.Therearemanymetaphorsinnetspeak.ThispaperanalysesnetspeakmetaphorfromcognitiveperspectiveandmakecomparisonbetweenChinesenetspeakmetaphorandEnglishnetspeakmetaphorandtrytofindtheir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andthereasonbehindthesephenomenon.Knowingbetteraboutmetaphorinnetspeakishelpfulforthecross-culturalinternetcommunication.

Keywords:Netspeak,Metaphor,Cognitive

21世纪是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高科技带给人类很多新鲜事物,而互联网和电脑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类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人们通过网络来购物,学习,交友,在网络上交流沟通等。众所周知,语言是社会化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而随着人们频繁应用互联网,一种新的语言应运而生,它就是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的语言。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语言展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网络语言作为一门新兴的语言,如今已不单出现在网络上,更是频繁出现在各个媒体如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交流中。

那么何为网络语言?

1)什么是网络语言

2)关于网络语言的分类,有直接缩写,常见于英语等拼音文字的缩写,例如以“bbl”代表英文的“bebacklater”、“tmr”代表“tomorrow”、“GG”代表“goodgame”(完蛋了)。

谐音

例如以“cu”代表“seeyou”、“斑竹”代表“版主”。还有一些带有数字乃至纯数字的谐音,如以“3Q”代表“thankyou”、“7456”代表“气死我了”、“886”代表“拜拜了”、“040”代表“林志玲”、“55”代表“吾吾(是的)”、“+oil”代表“加油”、“十卜”代表“support”。

二、隐喻在网络语言中的运用

很多知名学者对隐喻作出了论述,亚里士多德:用一个表示某物的词借喻它物,这个词变成了隐喻词。他还认为,所有的人都用隐喻来交谈;Richards认为隐喻是语言中无所不在的原则(Metaphoristheomnipresentprincipleoflanguage.);Sweetser:隐喻可使人们将一件事物理解成另一件事物,不必考虑两者之间在客观上是否相同。隐喻是语义变化中一种主要建构力,隐喻在不同概念域之间运作。Lakoff和Johnson则被视为是近年来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的代表人物。(王寅,2002)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隐喻是思维层面的问题,不是语言表达层面的问题。(李福印,2008)隐喻是一种思维现象,通过这种思维建立了两个物体的连接。通俗的说,隐喻就是用一个已知的东西来说明一个未知物,从而使得未知物被熟悉。的确,隐喻与认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隐喻产生的过程就是思维与认知产生变化的过程。

三、英汉网络语言隐喻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原因

中英网络语言隐喻中存在着大量的共同特点以及差异性,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项原因:

1)在汉语网络语言中存在着很多外来词,这些外来词大部分来自于英语,首先,美国作为全球首先普及互联网的国家,其网络流行度要先于中国等其他国家,这就使网络语言的产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次,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一门语言在网络上流行程度也很高,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互联网来交流,人们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进行交流,这就使得网络语言中隐喻的产生具有国际化的特点。很多中英网络语言的隐喻词语都具有相似的隐喻意义。

2)在中英网络语言隐喻现象中,很多隐喻具有相似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隐喻本身具有相同的本体和喻体,或者说世界各地的网民在对某些词汇隐喻的过程中,都掺入了相同的社会体验以及个人经验。这些造成了某种程度上,中英网络语言隐喻的相似性。

3)中英网络语言隐喻的差异性主要是由两种不同的语言在某些词汇的语音语义方面以及不同文化背景所造成的。例如:555在汉语网络语言中,有“呜呜呜”的意思,网民们将汉语中呜呜的哭泣的声音与数字读音相结合;“梅超风”为中国作家金庸笔下的人物,因为他的人物形象是头发散乱,所以在汉语网络用语中经常有人形容自己发型很“梅超风”;heisveryHamlet这句话中,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形象,在这句话中用hamlet来隐喻两者间相似的人物性格特征。这些都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造成的隐喻的差异。

四、结语

英汉网络语言中的隐喻的确有着不同,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就其实质来说.两者具有相通性。理解网络语言中的隐喻对跨文化交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拥有不同的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文化,因而在两种语言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所以两者的网络语言亦是如此。造成这些差异的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于文化背景、社会背景以及生活习惯上的差异。随着科技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演变和发展,网络交际变的越来越重要,所以理解并适当的运用网络语言中的隐喻也有利于跨文化间的交流。(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Crystal,David.2001.LanguageandtheInlernet.London:CambridgeUP.

[2]FUngerer,HJSchmid.AnintroductiontoCognitiveLinguistics[M].2011.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3]Lakoff,G.&Johnson,M.1980.MetaphorWeLiveBy.UniversityofChicagoPress.

[4]周洪波,述评:网络语言的位置IN],光明日报,2001.

[5]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一、什么是网络偷拍

(一)偷拍的历史渊源

我们中国古代对偷窥行为也是深感羞耻的,“孔穴窥视是一病”是白云观的老道贴在墙上的,就是说,偷偷透过小孔看东西是一种毛病,应该得到抑制和医治。还有古代很多房屋、家具建设都是为了防止偷窥的,例如门前的照碑、卷帘、窗前的纱帐和床前的帐子,都是为了保留个人空间而防止被外人探知的设施和装饰,很多古画当中的美女身边必定有卷帘,纱帐,扇子,手帕等等,也就是说防偷窥是古代女性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有时候也是体现她们自己修养和美德的一部分。

(二)网络偷拍的概念

二、网络偷拍的表现

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名人隐私的曝光,另一种是普通大众在各种场所被偷拍,以及各种丑态被抓拍,这些偷拍照片或者视频被放在网络上之后,点击率非常高。

(一)名人隐私的曝光

关于名人私生活的消息各个网页都乐此不疲,几年前的“艳照门”风波就是最典型的事例,在此就不再赘述。

(二)普通大众隐私被偷拍

首先,在公共场合被偷拍:大致表现为用摄像手机或者带有透视性摄像头的手机进行偷拍,偷拍对象大多为女性或者有女性存在的群体。偷拍地点随处可见,公交车、饭店、公园、缴费厅、马路等等,多表现在自身静止的环境中。可见,女性在公共场合尤其是处在静止状态时的环境中必须非常谨慎。

其次,在宾馆被偷拍:通常表现为用摄像头藏在卧室和卫生间,客人的一切活动都被一览无余。曾经有朋友去某电视台做过一期节目,就是揭发自己在宾馆被偷拍的行为。他的所有举动都被偷拍并且放到网上盈利,而且更不可思议的是被另外的朋友上网时看到才告知对方。更甚者,还会有人将拍摄到的私密不雅照发给当事人进行勒索。所以,建议在宾馆居住时将灯光尽可能调的暗一些。

第三,在自己家被偷拍:不可思议的是在这种被视为完全隐蔽的环境中都会被偷拍,那还有哪些地方是安全的现代高科技的发展确实给人类生活、工作带来了空前的飞跃,但是,总有被不法之徒钻空的机会,给人类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这种困扰表现为:给房屋装修时就在卧室被偷窥者装了针孔摄像头;或者从对面的楼上用高清望远镜偷拍;或者在租住别人房屋时,早就安装了一套“完备的装置”。一般就是传到网上刺激点击率赢取暴力,更可怕的是被偷窥者敲诈勒索当事人。

人格权是以权利人自身的人身、人格利益为客体的民事权利[1]。包括生命健康权、姓名权或者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权、著作权、人身权、生活秘密权等。网络偷拍所构成的侵权往往会涉及到侵犯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以及生命健康权等方面。

(一)侵犯隐私权

隐私是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包括个人私生活、个人日记、照相簿、储蓄及财产状况、生活习惯及通讯秘密等[1]。隐私权是一般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受到法律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索、利用、公开等的一种人格权。偷拍并且将超出公共领域的私人信息在未经当事人允许的情况下在网络上传播,确实构成了侵犯他人隐私权。公共领域是介于私人领域和公共权威之间的一个领域,是一种非官方的公共领域。它是各种公众聚会场所的总称。虽然名人的隐私范围有待商榷,但是一旦涉及任何私人领域的合法行为都是受法律保护的。

(二)侵犯肖像权

肖像是指公民的个人形象通过摄影、造型艺术或其他形式的客观上再现[1]。往往通过绘画、照相、录像、雕塑、电影艺术等表现形式、把人的外貌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以人的面部为中心再现的视觉形象。肖像权是公民通过造型艺术或其他形式在客观上再现自己形象所享有的专有权[1]。是自然人的重要人格权,包括形象再现权和肖像使用权。我国《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因此,构成侵犯肖像权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未经本人同意,二是有获取某种经济利益的主观故意。网络偷拍既然有“偷”的行为模式肯定是背离了被侵权人的意愿,但是否构成侵犯肖像权,还得考量偷拍的目的和后果,即是否有获利的主观故意或客观上已经获取了利益。

(三)侵犯名誉权

四、网络偷拍构成侵权的法律责任

网络偷拍行为一旦构成侵权,或其行为达到一定程度社会危害,将会产生严重的法律后果。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要承担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承担在于被侵权人的主张,被侵权人在权利受到损害后,可通过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或在刑事审判中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诉讼的主张中,可以要求侵权人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同时可以要求其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二是可能受到行政处罚,当行为人的侵权行为到达一定的社会危害程度,触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时,其有可能受到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侵权行为人可以给予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劳动教养等形式的处罚。当然,行政机关在处罚中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自有裁量权,这要根据违法侵权人的违法情节和行为后果、社会影响等因素来定。三是可能受到刑事追究。我国刑法对于严重危害社会的网络侵权行为有相应的立法,当行为人触犯刑律,必将受到公诉机关的追诉,后果严重的,会受到刑事处罚。四是可能受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追究,这种追责形式往往是同时进行。

从理论上讲,虽然在追究网络偷拍侵权人的法律责任问题上有上述法律救济途径,但在法律具体操作层面上仍有一些障碍,主要表现在立法上的滞后与缺失。完善立法明确保护隐私权目前我国隐私权保护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比较零散,没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保护隐私权的立法。民法未能全面正确贯彻宪法中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原则性规定[3]。

五、如何解决网络偷拍问题

笔者分析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解决,当然,解决的力度还需各方共同努力方指日可待。

第一,网络技术是基础。我们都知道,科技的发展速度之快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网络技术作为网络发展的基础工程,对网络伦理规范来讲,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要让网民从潜意识中认为偷拍和传播作品或者以传播作品为名欺骗钱财的行为很可耻且不合法,那么,网络技术层面的工作需要更进一步的作为。那就是在支持网络传播和搜索技术的前提下,检测、扫描和追踪此类不合法行为以及记录违法消息源的技术也要有更高层次的发展。

第二,网络管理是根本。网络编辑、网络把关人以及网络警察等管理人员,应该对信息进行高度的把关,以及对违法行为进行追本溯源。严加杜绝不良信息和屏蔽各种偷拍行为在网上猖獗的可能性。这样,网络环境肯定会进入良好有序的状态。

第三,网民加强网络伦理观是核心。网络已经遍及全球并且涉及到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对于很多网民来讲,根本就是融入了生命成为了不可缺少的家庭成员。如果他们能够把对待网络环境如同对待现实生活环境一样,有了很强的道德观和公德心,自觉维护公共场合自身形象和公共安全的意识,网络偷拍和各种违法行为也会慢慢减少。

第四,法律规范更加精准是重点。我国的法律处罚条例中都有这样的现象,某人被处几日以上几日以下拘留,并且处几千元以上至几万元以下罚金。这其中的处罚范围活动空间很大,而且这个空间的权力归属于法官,从而导致法官权限过大,处罚违法分子时轻重程度的范围也就过大,很可能会导致腐败。所以,法律应该做出更加精准的规范,来缩小法官权限的范围,对违法分子处以更加合理的处罚,杜绝隔靴搔痒的现象,并且真正做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网络的集体狂欢是网络行为的价值取向与网民的兴趣、情感、认知倾向性等个人的心理需求相契合而产生的结果。

好奇心理。网络集体狂欢现象中的主力军是青年,青年的时代敏感性较强,特别是对新奇事物的觉察度比较高,追风赶潮猎奇怕落伍也是青年的心理特点。一项对220名大学生网民参与的网络集体狂欢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新闻、搜索引擎是他们最主要的网络应用(网络新闻71.1%,搜索引擎73.3%);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示对芙蓉姐姐、犀利哥、凤姐、贾君鹏等现象比较了解;对于时下流行热词,如果和朋友聊天时自己不知道,73%的人认为自己OUT(落伍)了,会立即去网上搜索,在好奇心的诱使下点击链接,青年网民会自觉和不自觉地“被”加入到集体狂欢现象中来。

反叛心理。越是为“主流”价值观、道德观所不容的东西,越是为主张特立独行的青少年网民所追捧,这种禁果效应下的反叛心理在网络集体狂欢中得到张扬。比如被网友誉为“极品乞丐”、“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乞丐王子”的“犀利哥”,有网友评价:“那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楂子,那帅到无敌的风衣,还有那杂乱的头发,迅速秒杀了观众。”众多PS高手纷纷对犀利哥照片进行PS。《秒杀宇内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帅到刺瞎你的狗眼!求亲们人肉详细资料》,从这篇天涯论坛帖子可以看到乞丐犀利哥现象中蕴涵的消除距离、颠覆审美主流与反叛的强烈诉求。这种网络集体狂欢现象不仅迎合了网民的反叛心理,同时对网络集体狂欢现象还起到了强化的作用。为了反叛,他们标新立异,以恶搞为乐趣,越刁钻刺激越显得自己睿智、与众不同、愤世嫉俗。

网络人际交互需求心理。网络狂欢的背后隐藏着的是空虚的灵魂和寂寞的群体。对“贾君鹏”、“偷菜”、“犀利哥”等现象形成的根源的追寻,“盖楼的队伍”或多或少也是“寂寞的呼喊者”,于是有人更加直接地喊出了“我发的不是帖子,是寂寞”。网络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他人构建关系,进行互动,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以论坛、聊天室、博客、网络游戏等为载体,围绕一定的话题、活动内容、社会现象,由各种不同利益关切的人构成交互作用的网络社会。越来越多的名人、明星、专家、机构正在将博客作为扩大传播影响力的平台,对网民参与网络社交起到助推作用,草根博客更加积极地更新日志、参与热点讨论、和名人博客互动。

网民群体心理动力

K勒温(Kurt摇Lewin)认为,个人的一切行为(包括心理活动)是随其本身与所处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的。每一次网络集体狂欢现象下的网民都会有一种因“自我”倍增而产生的兴奋感,集体兴奋力量异常强大,刺激和推动着网民不自觉地加入到集体意识中去并乐此不疲地深陷其中。从众心理机制和集体无意识的投射、补偿心理机制是网络集体狂欢现象群体心理动力的两大推手。

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主要是原型,是一种不明确的记忆形式积淀在人的大脑组织结构中,并世代相传。但它只是一种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能被唤醒、激活。原型包括人格面具、阴影等方面。人格面具是指个体按照社会和他人希望的方式行事,受社会地位和角色的制约,是假象的我,掩饰着真正的自我。人格面具可以拥有一切美好的人格品质:含蓄、有礼、有同情心、讲道德、负责任,诚实、善意、勤奋、合作等。与人格面具相对应的是阴影,即消极的人格特质。比如自恋、崇拜、恐惧、趋乐避苦、贪婪、、窥私等不容于社会的各种各样的本能和欲望,具有强大的内驱力,不顾一切追求快乐满足。原型通过投射、补偿、转移、升华等心理机制和现实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欢乐本能。人潜意识的本我具有追求快乐的本能。集体狂欢的基本特征是平等性、大众性、颠覆性和戏剧性,遵循的是一种“快乐原则”和本能性满足,这为网民舒展快乐本能提供了更有力的契合条件。参与集体狂欢事件中的网民,感情夸张、冲动易变、缺少理智,更多地受自我本能的影响,易被煽动蛊惑。当情感的磁场在网民中迅速蔓延并积累到一定的量时,网民通常表现为易感并流于狂热荒谬之举。

注释:

①高申春:《自我效能理论述评》,《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1)。

②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页。

人的自然属性是网络失范现象的客观成因

关于人的本质,马克思有着明确的阐述,“人类直接是自然本质。人类一部分用自然的种种力量,作为自然本质,作为活生生的自然本质,用生活的种种力量武装着成为活动着的自然本质,这些力量作为禀赋的本领,本能在他本身里面存在着”。①由此可见,马克思承认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一种自然生物。在这里,马克思把人还原为自然,指出了人的自然属性。

由此可见,人的自然属性是网络失范现象的客观原因,人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的言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必然要受到法律或者道德的制约,但在网络社会,却不必非得如此。总之,人的自然属性赋予人类天生就具有反道德,反规范等特性的可能,这也就形成了网络失范现象的客观原因。

(一)标题失实

网络发展日新月异,网络媒体迅速扩张,网络新闻求快求新,每时每刻都在抓人眼球,满足着网民的好奇欲。新闻要求真实地反应客观事实,然而有些新闻标题很是抢眼,但其实根本不符合实际甚至有些是胡编乱造的,

(二)黑客“恶意”制造虚假新闻

许多“恶意”制造者捏造、传播散布各种虚假新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病毒迅速蔓延,病毒发作会修改系统信息,影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或夺取对系统的控制权,自动散布虚假消息。

(三)网络虚假新闻泛滥

网络假新闻的制造、传播或引用引起网民不满。我们在看到网络新闻的即时性、自由性和海量性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网络“把关”功能的相对弱化和放大器作用已经导致了假新闻、小道消息和谣言充斥其中。

以上的几种现象都是网络新闻失实的各种表现,也是网络新闻存在的严重隐患,虚假新闻危害极其严重,颠覆科学观、歪曲事实、背叛了新闻伦理,同时也愚弄了广大受众。因此,网络新闻媒体工作者应该找出网络新闻失实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重视网络新闻失实的问题。

二、网络新闻失实的原因

网络有着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今网络也逐渐深入了人的生活中,许多人都会在网络上浏览新闻,了解实事,然而却有很多人隐瞒真实身份,甚至性别,在网络上虚假新闻,有些人利用虚假的网络新闻来恶作剧,或者进行人身攻击,更有甚者出于政治目的,从一些热点问题下手,蓄意捏造并传播虚假新闻,蛊惑人心,妨碍社会稳定。如此可见真实的网络新闻是多么的关键和重要。那么为何网络新闻失实问题频有而且愈演愈烈呢?究竟是哪些地方不健全或者哪些环节存在着隐患呢?

(一)追求“点击率”

“点击率”这个词总是伴随着网络新闻而出现,每个网络新闻工作者都追求高的点击率,但是在信息量如此大的网络信息的海洋中,怎样才能够提高点击率呢?许多受众在阅读新闻时都是浏览,也就是一眼看下来,眼睛往往会定格在标题比较吸引自己的新闻上,然后才会点击继续阅读,因此现在很多网络新闻工作者并不把注意力放在新闻本身的价值和真实上,而是想方设法地追求新、奇、怪、异、特,以此来博取受众眼球和点击率,并不能够真实地报导新闻,因此一味地追求轰动新鲜的新闻标题,就导致了网络新闻的失实。

(二)个人私欲膨胀

在这个物欲横流,利欲熏心的社会,许多网络新闻工作者和计算机编程人员为显示自己的存在,搞恶作剧,虚假新闻来戏弄受众;为发泄个人私愤,而开发病毒和破坏性程序来假新闻。这些散布虚假新闻的网络新闻工作者和计算机编程者违背自己的职业道德还影响了网络新闻的正常传播,带来不良影响。

(三)网络新闻者身份具有匿名性

三、解决网络新闻失实的策略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因为新闻所报道的对象是事实。事实的第一性、客观性决定着新闻存在的基础,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报道也只能是对客观事物的活的写真,事实必须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这些都是新闻工作者或新闻传播者们工作的最基本的原则,网络新闻的传播者们也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坚持并维护新闻真实性,对于网络新闻,对于网络媒体本身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加强法制管理

(二)加强新闻审核制度

网络媒体的自我管理这一任务主要落在了“把关人”身上,网络新闻媒体应该建立一套健全的网络新闻的审查把关制度,针对网络新闻传播“把关人”和编辑都是一人的特殊情况,对把关人进行严格的培训,让其对网络新闻的内容进行分类管理,对涉及不同类型主题的新闻采用先审后发,边审边发的方法,对“有益的”新闻提倡和宣传,对那些危害社会安定、散布假新闻的有害新闻,要及时发现并删除。

关键词网络自拍人际交往影响

读图时代,视觉文化传播大行其道,图像传播是视觉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拍现象又是其中一种较为特殊的图像传播方式。本文针对目前盛行的网络自拍现象进行解析,剖析其盛行的原因,并就这种现象对现实中人际交往的影响进行了双向探究,使人们对自拍现象有一个更为客观理性的认识,以期促进网络自拍文化的健康发展。

一、网络自拍盛行原因

1、使用与满足心理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是基于满足自己特定的需求来展开的。通过在网络社区中展示自拍照片,展现自我这一行为,以此获得人们的赞许、认同,从而得到自我心理上的满足,这种心理动因极大促使了网络自拍现象的产生。

2、窥视心理

3、自我构建与角色扮演

网络虚拟环境为网友提供了一个表演的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网友通过上传照片的形式,展示自我形象、生活场景、生活方式等,而通常这种展示是上传者自我美化的结果,是符合上传者心理预期的结果。网络环境是与现实环境完全脱离的虚拟存在,许多在现实社会中不能实现或满足的愿望在这里都可以被完成,如一个长相平庸的人通过智能软件的修补,也可以成为一个帅哥或是美女,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也可以通过PS技术将自己的形象置身于高端生活场景之中。基于自拍者不同的心理动机,在虚拟场景之中,通过精心包装过的照片展示,展示者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中扮演着自致的角色,进行着虚拟场景中的自我构建。

4、交换关系

这一理论主张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某种能够带来奖励和报酬的交换活动的支配,因此,人类一切社会活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交换,人们在社会交换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也是一种交换关系。霍曼斯交换理论命题中的成功命题认为就个人的全部行动而言,人的行为与动物有着相似的地方,他要遵循报偿原则,也就是说如果个体的某个行动越是经常受到报酬和奖励,那么他就越有可能有经常类似的行动。在上传自拍照后,上传者受到网友的点赞、称许甚至模仿等,这可视为是其上传自拍这一行为的“奖励”或“报酬”,而后上传者就会经常有这种行为出现,大量上传自拍照片。

二、虚拟网络自拍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1、提高人际交往频度

2、扩展人际交往宽度

3、建立共通意义空间

4、人际交往的期待偏差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自拍者通过自拍照片给自己自致角色,进行角色扮演,这种自致的角色通常是自拍者本人理想中的自我,因此这种网络角色和自身的现实角色会有不同,有时甚至是天壤之别,比如某人在现实中是女汉子形象,但在自拍中她却以小女人形象进行展示,她的自致角色即为“小女人”,利用人们对网络角色和现实角色二者关系的模糊认识,导致现实角色与网络角色的矛盾与冲突。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交往者可能会因为这种期待偏差产生落差心理,甚至是排斥和否定心理,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5、影响正常人际交往

自拍者通过上传照片的形式展示自我,进行自我身份设定,在网络环境之中,他以自身所设置的角色进行活动,久而久之,这种拟态环境会对其自身产生重大影响。所谓“拟态环境”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由于这种网络角色与现实角色之间存在偏差,自拍者如果沉浸在自身所设定的网络角色之中,那么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之中,会面临角色转化问题,在转换过程中势必有角色冲突和角色矛盾,可能会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活动。

结语

在如今的读图时代,自拍现象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文化传播现象充斥在我们的网络环境之中。在当下环境之中,网络自拍已不单单是一种简单的个人行为,自拍者在网络晒照的同时,也在进行着自我网络角色内涵的设定,是不同于现实角色的另一种存在。自拍者在这个过程之中展示了自我,获得自我满足并得到了认同感,同时这种虚拟环境的照片展示在人际交往方面也产生着重要影响,提高了人际交往的频度,扩展了人际交往的宽度,扩大了共通的意义空间,使人际交流能够更顺畅的进行,但与此同时,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负面影响,它造成的现实角色与网络角色的差异,使人们产生期待偏差,同时也会产生角色转换问题,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我们对网络自拍现象要有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以促使自身的健康发展。

①王玮、邱鹏,《网络自拍解读》[J]《.中国青年研究》,2006(4):70-72

②王传芬,《网络自拍的传播心理探究》[J]《.编辑之友》,2013(8):77-84

③向淑君,《媒体窥视的社会心理动因》[J]《.东南传播》,2013(9):54-55

④高连克,《论霍曼斯的交换理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5(2):8-10

THE END
1.第一课关于[虎皮鹦鹉]基础知识喜集群,常结成20只数百只不等的一群外出觅食,有时甚至聚集2万或更多数量成群活动。虎皮鹦鹉在原生地可在多生态环境生存,如灌木丛、森林、草原、农场田园等。虎皮鹦鹉有类似于迁徙的行为,在澳大利亚,每年冬天(6月到9月)占据北方,到夏天(9月到1月)又聚集到南方。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415/00/9364164_203664803.shtml
2.2023年05月湖南长沙芙蓉区财政局公开招聘工作人员2人笔试题库含...2023年05月湖南长沙芙蓉区财政局公开招聘工作人员2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pdf,2023年05月湖南长沙芙蓉区财政局公开招聘工 作人员2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 第1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30题) 1.某企业组织80名员工一起去划船,每条船乘客定员12人,则该企业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620/8060054113005102.shtm
3.长沙市望城区教育保障服务中心长沙市望城区明德美琪学校(第二期...长沙市欣荣教学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芙蓉南路一段828号杰座大厦2412房 ***查看详情...智能互动宣泄仪 灵之心、长沙 1.横屏43寸超清液晶屏搭载平台; 2.内置红外热感应人体骨架扫描仪,通过...(3)并且系统可根据来访者选择的不同音乐类型会自动调整放松姿势。8、智能无线蓝牙自动匹配功能:音乐...https://www.bidcenter.com.cn/newscontent-144014673-4.html
4.《技术图形之K线图》单根K线形态分析阳线是收盘价高于开盘价的K线,盘面用红色表示。阳线按其实体大小可分为大阳线、中阳线和小阳线[1]。阳线按影线和实体形态可以分为光头光脚阳线、光头阳线(下影阳线)、光脚阳线(上影阳线)和穿头破脚阳线。 阳线按实体大小可分为小阳线、中阳线、大阳线和阳十字星。这四种类型根据阳线实体的大小和上下影线长短的不...https://www.jianshu.com/p/6247d4b3eb1e
1.www.bjhjprint.com/mokaka96280.html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3月4日上午11时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张业遂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的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记者 富田 摄|。 因为: 冬天终于有了大家熟悉的模样。 也对格外期待雪的小伙伴们剧透一下: 长春市气象局预计:未来十天(11月22日-12月1日),长春市天气趋势是:气...http://www.bjhjprint.com/mokaka96280.html
2.仙人掌类花卉莳养其一,土壤1份,腐叶土2份,粗沙3份,再加石灰质材料少量,适合于陆生类型仙人掌类及茎多肉植物;其二,腐叶土4份,泥炭2份,谷壳炭2份,再加适量骨粉,适用于附生类型的掌状花卉;其三,壤土3份,腐叶土2份,粗沙和谷壳炭各l份,加适量骨粉,适用于叶多肉植物;其四,腐叶土2份,壤土、粗沙、谷壳炭、碎砖渣各l份,适用...https://www.oh100.com/ahsrst/a/201705/278226_3.html
3.TowardsDataScience博客中文翻译2019(四百三十一)两个母亲id1 2 3 4 5 6 7 8 9 10 返回的前三名葡萄酒都是来自加州的黑皮诺。查看这些葡萄酒的描述符,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确实与我们的原酒非常相似。蔓越莓出现在每一个建议中。由于构建葡萄酒嵌入的方式,还考虑了不相同的术语的语义相似性。比如原酒评中的‘花’字,就和第一条建议中的‘芙蓉’和‘玫瑰’相似。 https://blog.csdn.net/wizardforcel/article/details/142646628
4.金庸群侠传X无双后宫V119.5商店售卖物品汇总7.成都芙蓉楼 五宝花蜜酒*10、月饼、白酒、道口烧鸡、猴儿醉、特制鸡腿、鸡腿、万年醉*2、叫花鸡*10、玉蜂浆*10、粽子*10、蜜汁包粽*10、蛇胆*10。 8.成都百草门 仙灵琼露、圣战之药、天王保命丹、续命八丸、生生造化丹、黑玉断续膏、三尸醒脑丸、阴阳合欢散*5、妙手仁心*3、药王神篇*3、升天造化丹*50、...https://a.9game.cn/news/6618387.html
5.生物学谚语有哪些高中知识“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不同”,则说明了变异现象.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以及“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都说明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关系,也可以说明食物链中生物彼此之间是“捕食”关系. “穷山恶水出刁民”到“青山绿水春常在”,说明了影响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是森林. “鹬蚌相争”生动了说明了神经调节...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1803240.html
6.博物馆调研报告(精选19篇)博物馆调研报告 篇1 调研—河南省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是现代化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坐落在河南省会郑州市...这一类型的展示与商业展示和专题展示都大相径庭。与商业和专题展示的区别在于这是一种提倡文化交流和...洛阳市博物馆属地方性综合博物馆,创建于20xx年,馆藏珍贵文物2万余件,包括石器、玉器、陶瓷器、青铜...https://www.wenshubang.com/diaoyanbaogao/107080.html
7.梦幻西游芙蓉为什么很少人用梦幻西游芙蓉仙子为什么那么贵...1、梦幻西游五开女儿带芙蓉是什么意思 因为芙蓉仙子的资质成长都很不错 最重要的是他的攻击动画特别的快 假如芙蓉仙子攻击动画是0.5秒 有的宠物例如鬼将就会很慢1秒左右 所以5开注重效率要带的是攻击动画比较快的宠物这样会大大提高效率 。 2、梦幻西游什么宝宝施法速度最快 ...https://www.773hf.com/wiki/16596.html
8.诗歌常见题材(精选6篇)答题步骤:(1)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包括: 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 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https://www.360wenmi.com/f/filerzhgsbzt.html
9.www.cardanshaft.cn/mokaka48975.html对于日本政府提出的幼儿教育和保育免费化的方针,认为“应优先解决儿童入托难”的回答高达68.8%。尽管安倍表明到2020年度实现3至5岁所有儿童的幼儿园和托儿所费用免费化,但只有23.3%的人认为“应优先实现幼儿教育和保育免费化”。||。 同时据了解,2月2日至7日(农历大年三十至初五),全国已发生6起一次死亡5人以上道路...http://www.cardanshaft.cn/mokaka48975.html
10.植物调查报告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植物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植物调查报告1 简介:园林植物是园林景观中最灵活、最生动、最丰富的题材。由于园林植物形态各异、颜色多种多样、生态习性各不相同,展叶、...https://www.jy135.com/diaochabaogao/2281629.html
11.变脸范文12篇(全文)变脸 第1篇 触及到了法律 吴宇森执导、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一部老电影《变脸》(又称夺面双雄),讲述了一名恐怖分子与一名FBI探员之间的较量,为了复仇,探员利用整容手术和恐怖分子互换了面容,并凭此展开了一系列复仇计划,不论结果如何,都是将整容手术运用到了最极端的领域,一个是“恐怖分子”——匪的极端;一个是“...https://www.99xueshu.com/w/ikeyn2hr58p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