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表现”艺术实践活动教学要点分析

“造型·表现”艺术实践活动教学要点分析

一、美术课程内容划分的历史演变

世界上的美术品类,按照物质材料和制作方法来区分,大体上可分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艺术设计等几大门类。美术所包括的形式非常多,中小学美术课程内容如何分类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划分方式。美术课程内容的划分最初是依据美术学科知识门类划分的,之后是依据不同的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再到依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以及美术课程的实践导向来划分的。

1.以欣赏、绘画、工艺三种课业类型来划分的阶段

1992年4月,国家教委颁布《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和《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规定小学教学内容包括绘画、工艺和欣赏三种课业,各课业的大体比例是:绘画占45%~50%,工艺占40%~45%,欣赏占10%。而初级中学适当降低了绘画的弹性比例,增加了工艺的弹性比例。这样的分类沿用了按照美术专业分类和教学实际分类相结合的分类标准,把美术课分为绘画、工艺和欣赏三大类课业,凸显的是学科知识体系。

2.以四个"学习领域"来划分的阶段

3.以四类艺术实践活动来划分的阶段

《2022年版艺术课标》提出,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欣赏、表现、创造、联系/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丰富、健康的审美情趣。艺术课程围绕欣赏(欣赏.评述)、表现(造型·表现)、创造(设计.应用)和联系/融合(综合·探索)四类艺术实践活动,以任务驱动的方式遴选和组织课程内容,这是学生学习艺术、提升艺术素养必须经历的活动和过程。美术学科课程内容则包括"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类艺术实践,考虑到20年来教师们的课程记忆和操作经验,美术课程的四类艺术实践保持了原有的四个学习领域的名称,这更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

二、四个学习领域在艺术课程标准中转变成四类艺术实践活动

三、“造型.表现”艺术实践的内涵

“造型.表现”艺术实践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艺术实践。以造型的方式对个人的思想、情感进行自由、大胆且个性化的表现为特征,并分为平面造型、立体造型、动态造型和多维造型四项学习内容。

造型,指的是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为目的,运用描绘、雕塑、拓印、拼贴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美术创作活动;

表现,则是通过多种媒介进行美术创作来传达观念、表达情感的过程,并能够为观众感受和欣赏。

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造型必然涉及材料与工具,造型所使用的材料非常丰富,包括天然材料,如木料、竹材、泥材、石材,还有人造材料,如纸、金属、塑胶、玻璃、墨、颜料等;工具包括笔、刷、刀、剪、机器等。完成造型的方式则有涂画、剪刻、雕刻、粘贴、拼组、插接、喷洒、染织、压制、打造、烘烤、印制、拍摄等。表现是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动作、表情、声音、造型等承载和显现的。

四、“造型.表现”艺术实践的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学生在艺术实践中需要掌握并有效运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完成学习任务所必需的,没有学习内容也就无从谈起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内容指向美术知识与技能,分属四个艺术实践活动(“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具体包括16个部分。”“造型·表现”主要包括平面造型、立体造型、动态造型、多维造型四个艺术实践门类。

1.平面造型

平面造型的学习内容以二维空间的美术作品作为切人点,如书法、绘画、剪纸、刺绣、布堆画等。学习中注重对美术作品的平面构图、色彩、创作意图的分析和掌握。如将毕加索的作品用点、线、面的构成元素进行拆解,让学生认知到如何运用元素体现形式美法则的。根据不同阶段的认知水平将形式美法则的内容递进式地设计到课程中,如在第一学段,可以利用基底线作为主要构成元素和构图依据,让学生根据主题展开点线面的形象联想。

在表现方面,应注重对平面绘画工具、材料、技法的掌握,如对毛笔、宣纸、剪刀、水彩、水粉、墨汁的掌握和应用。对于国画、油画、版画等的绘画技法,对剪纸、漆画、编织等民间工艺的内容,需通过不同层级的内容设置循序渐进地掌握。

2.立体造型

立体造型的学习将学习内容拓展到了三维空间,欣赏的作品是具有立体特点的,如建筑、雕塑、装置、青铜器、陶器、面塑、泥塑等。这方面学习注重对美术作品的立体构成关系、色彩及创作意图的分析和掌握。以东汉铜奔马(《马踏飞燕》)教学内容为例,学习内容可包括铜奔马形象特点、制作工艺、制作材料、形式美感、创作背景、功能作用、文物故事,以及参考铜奔马形象设计的徽标故事,等等。透视原理内容可以在此实践门类中展开。在表现方面,应注重对雕塑创作材料、工具及创作手法的掌握,材料如泥、纸、面等,工具如刻刀、刮刀、模具(根据不同年龄的能力程度选择应用)等,创作手法如塑、雕、刻、揉、搓、压、组合等。

3.动态造型

动态造型是相对于静态的二维和三维造型而言的。以定格动画为例,学习内容包含策划、制作道具、手工绘制、拍摄照片、剪辑合成等。在表现方面,应注重对现代媒介手段的学习和掌握,如手机、相机的拍摄方法,照片及视频的剪辑合成方法等。

4.多维造型

五、“造型.表现”艺术实践的学业要求

1.平面造型、立体造型要求通过对平面造型内容的学习,学生应对美术创作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媒介,创作美术作品;能提出构想,创作美术作品;能够提前准备工具,课后收拾整理工具。要求学生具备掌控工具的基本能力,能够实现"做中学、玩中学"的效果,通过项目制的课程设置达到具备好奇心和想象力的要求。如在第一学段,利用基底线作为主要构成元素和构图依据,让学生根据主题展开点、线、面的形象联想,要求学生具备联想能力、以线条造型的表现能力、表达能力等。

2.动态造型要求能针对不同问题,用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设计与制作不同形式的作品;能主动学习,具有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定格动画为例,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合作将主题用定格动画的形式进行拆解设计,包括故事设定、形象设计、场景设计、拍摄照片、动画剪辑、配音等环节。需要学生以项目为核心去主动探究、主动学习,达到深人学习的目的。

3.多维造型以创编校园微电影为例,要求能根据校园生活编写微电影脚本,并根据脚本拍摄校园微电影;能借助数字媒体技术完成3~5分钟的、表现校园生活的微电影作品;能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形成团队协作意识和用于探索的能力。具体划分剧本可以限定在300~900字,应掌握基本的剧本叙事架构,学生理解基本的视听语言,能够主动分组、分工合作,团队成员应具备一定的镜头拍摄能力、表演能力、剪辑能力、宣发能力等。

六、“造型.表现”艺术实践的要点

在常态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实践活动相比于其他三类艺术实践,开展频率较高。《2022年版艺术课标》强调"育人"的重要性,各类实践活动需要围绕人的发展来设计和开展。以"育人"为核心的"造型·表现"实践活动,指用造型手段创作作品,表达自己的观念、情感,交流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从《2022年版艺术课标》中的核心素养、内容要求、教学策略建议等看,"造型·表现"实践活动要围绕题材、提炼主题、表达思想情感,运用思维,掌握媒介、技术和艺术语言,以多种形式进行表现。具体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情感和主题

学生在某种情境、问题中,由感知和体验生发出情感,继而产生表达的欲望,是"造型·表现"实践活动较为自然顺畅的心理过程。

一种情感和主题源于生活,一般是感知、学习、表达和展示评价等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一种形而上的经验表达。学生在经历一些具体事件时会有各种情感体验,留下心理和生理上的印迹和头脑中的形象。在造型表现时,这种感性经验被唤醒,学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意象,用已学或再学的美术语言等进行表达。例如,在《运动的人》的教学中,学生根据对以往运动人物形象的记忆,画出人物动态,学习贾科梅蒂立体雕塑的艺术形式后,可选择身边合适的材料(如铁丝、吸管),创作出一个/组运动的人。

2.艺术思维

美术是视觉艺术,艺术思维对"造型.表现"实践活动的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艺术思维包含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思维形式。艺术思维以构思艺术意象为目标,因而以形象思维占相对优势,抽象思维则是起配合和引导作用的。艺术思维的培养可以从观察、感知各种自然、生活图像开始,以"因物象形"的方式起步,培养联想思维。例如,发现某一物象的特别之处,将它与大脑中另一事物的意象产生联想,从而呈现出有趣、多样的艺术造型。

艺术思维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借助美术语言(材料、技法)展开。例如,面对《鱼》这一主题的时候,如果学生能从线条、形状、色彩、媒材等美术语言出发,自由选择手绘或制作手法、平面或立体的形式来塑造艺术形象,就会在造型时获得较大的自由度。良好的艺术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顺利将大脑中的意象通过某种材料以有组织的方式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

3.媒介和技法

媒介和技法是"造型·表现"实践活动中的"硬件条件"。对媒介和技法的探索伴随着美术发展的脚步,不断拓宽美术表现的疆界。在"造型.表现"实践活动中,也需要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生成探索的动力。当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材料试验、技法探索,在大脑中积累了丰富的视觉概念之后,就有能力从线条、形状、色彩、媒材等美术语言和形式法则出发,展开举一反三、有创见的表达。

媒介具有天然的特殊吸引力,除了常见的水彩笔、油画棒绘画外,还可选择水彩画、水粉画、国画、版画、泥塑、陶艺、软陶、影像、现代媒体等适合学生的美术媒介。另外,自然中、生活和生产中的材料也是学生造型活动的“良伴”,体验材料的特性,感受媒介的魅力,进行再循环创造,感受物态造型的力量和魅力。

在多种多样的材料和不拘一格的"玩法"中不断探索、试验,积累经验,提升技能。例如,《一张纸的魔术》教学中,学生将各种纸分割后,通过折、卷、拼贴、插接等方式构成了各种有趣的立体造型。学生对媒介的掌控能力直接影响其造型活动的情绪和结果。

THE END
1.造型艺术解释造型艺术拼音造型艺术造句书写造型艺术 解释 用一定的物质材料,以一定的表现技法,创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的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工艺美术等。与听觉艺术相对,是一种静态艺术。这一名词源于德语,德国文艺理论家莱辛最早使用。也称“美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https://www.chazidian.com/zuci-%E9%80%A0%E5%9E%8B%E8%89%BA%E6%9C%AF/
2.造型艺术有哪些青稞酒 2023-9-17 造型艺术有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设计、书法、篆刻等种类。造型艺术是指以一定物质材料和手段创造的可视静态空间形象的来反应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爱问协议 帮助 意见反馈 商务合作 公益 有问题 @爱问 Powered by iask.com...https://m.edu.iask.sina.com.cn/jy/3qT2UFFwO8j.html
3.《造型艺术》杂志订阅2025年期刊杂志订阅欢迎订阅中国人民大学...J7《造型艺术》杂志 2024年出版周期:双月刊,单价调整为:40元,全年:6期,全年价格:240元,精装价格:290元。 J7《造型艺术》杂志 2021年出版周期:双月刊,单价调整为:28元,全年:6期,全年价格:168元,精装价格:218元。 J7《造型艺术》杂志 2020年出版周期:双月刊,单价调整为:27元,全年:6期,全年价格:162元,精装...http://www.myzazhi.cn/mag_15/zxys.html
1.艺术造型—智慧树网艺术造型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创造表现出视觉艺术形象的方法和途径。本课程是一门针对筑设计专业,城乡规划专业,景观设计专业等设计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为同学们提供艺术造型的基础训练。同时通过艺术造型的训练,以拓宽同学们的艺术眼界,提升审美水平和激发艺术的创造力。 学分 2.0 学时 28.0 见面课 6次 教师 胡炜、刘...http://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1000001556
2.造型艺术(豆瓣)有限的容量包孕无限的艺术真谛——我们为您精选美术理论、中外绘画、书法篆刻、雕塑、摄影、艺术设计、民间美术、建筑和园林艺术、公共艺术、新媒体艺术以及美术考古和美术史研究等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集腋成裘,点铁成金。《造型艺术》是您可以信赖的学术参考资料!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009627/
3.造型艺术AadCampusArt标签:造型艺术 展览|ASIA ART 2017 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 按%s |11 月 4, 2017|Agenda,博客|0 2017年 “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 入围的四位艺术家作品展正在上海外滩美术馆举行,最终获奖者将于2017年11月23日公布。“HUGO BOSS 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 ...https://www.campusart.net/tag/%E9%80%A0%E5%9E%8B%E8%89%BA%E6%9C%AF/
4.造型艺术部造型艺术部成立于2011年,是面向学院本科一年级学生的造型通识基础教育平台,是西北地区重要的造型基础教学、创作、科研基地,是陕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陕西省高等学校造型基础教学团队。现有专业教师34人,具有硕士学位30人,博士学位4人;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8人;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17人;45岁以下年轻...https://www.xafa.edu.cn/yx/zxysb.htm
5.艺术造型(精选8篇)猛一看,小说的主题没有绘画和雕塑的主题那么感性和直观。其实不然,小说与绘画和雕塑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相似于或者干脆说就是雕塑和绘画中的艺术造型。人物形象塑造的的成功与否是绘画与雕塑成功与否的关键,也同样是小说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4ppr28hd.html
6.?艺术造型Fazioli pianofortihttps://www.fazioli.com/zh-hans/%E8%89%BA%E6%9C%AF%E9%80%A0%E5%9E%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