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细胞凋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一种细胞生理性死亡的形式,是多细胞有机体为保持身体组织稳定、调控自身细胞增殖和死亡之间的平衡、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性死亡过程,在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免疫调节、内环境稳定以及肿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均有重要意义。机体通过凋亡过程来清除体内不需要或有害细胞,或通过抗凋亡过程维持细胞功能。抑制凋亡在维护生命个体的稳定、抗衰老等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关中药抑制细胞凋亡的研究日渐增多,研究涉及缺氧、缺血等因素导致的神经系统、心脑血管、胃肠功能损伤的保护、肿瘤治疗(放、化疗)后骨髓、免疫功能损伤的防治等方面。中医药可对细胞凋亡过程的不同环节进行调节,进而抑制细胞凋亡,维持机体内平衡,阻止组织病理过程的恶化。
1通过调控细胞凋亡途径抑制凋亡
机体内存在多条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其中内源性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途径和外源性的死亡受体途径所介导细胞凋亡是目前研究较多的途径。
1.1通过调控线粒体细胞色素C途径抑制凋亡许多研究结果均表明,线粒体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起着“主开关”作用,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其通过Cyt-C途径诱导细胞凋亡。在细胞凋亡信号的刺激下,会使caspases激活,胞质Ca2+水平升高,产生ceramide,诸如此类的改变会直接或间接地引发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道(PTP)开放,使能量产生中断,线粒体内膜跨膜电位(ψm)的下降,并导致外膜破裂,释放出Cyt-C等各种活性蛋白,Cyt-C从线粒体内释放是关键的一步。胞浆内的Cyt-C在dA7P存在下,与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结合,诱导caspase-9前体的寡聚化,并形成凋亡体。凋亡体的形成可激活caspase-9,继而活化Caspase-3,启动Caspase的级联反应,引起细胞凋亡。
有研究以缺氧/缺糖再给氧为模型,观察清开灵注射液对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清开灵注射液能显著降低细胞内Ca2+浓度,抑制细胞凋亡,提高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认为清开灵注射液可抑制缺氧一缺糖再给氧损伤所致的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抑制神经细胞内钙超载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2通过影响凋亡信号传导抑制凋亡
细胞抗凋亡的信号转导是在内外生存因子的刺激下,激活多种信号偶联途径的信号转导过程。常见的凋亡信号传导途径有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蛋白激酶B(PKB或称为AKT)途径,RAS-MAPK途径,NF-κB途径,N()途径等。2.1P13K/PKB途径P13K是一种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PKB是P13K的靶蛋白之一,P13K与PKB是促进凋亡作用的重要调节因子;其过量表达可抑制细胞的凋亡。黄芪多糖(APS)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胰岛素信号分子表达的研究发现,认为黄芪多糖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的机制可能与提高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胰岛素受体(InsR)、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P13K水平,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信号转导有关。
2.2RAS-MAPK途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MAPKS)参与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过程。MAPKS级联反应包括MAPKKK,MAPKK与MAPK等3个顺序的活化过程。每一种激酶又由不同成分组成。MAPK包括ERK,jNK/SAPK,P38。有研究探讨肝星状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HSCsMAPK)通路中ERK、JNK的活化情况,以及丹参药物血清对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ERK)、磷酸化氨基末端蛋白激酶(P-JNK)表达,肝纤维化大鼠经丹参药物血清干预后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正常大鼠经丹参药物血清干预后较正常大鼠对照组也均显著减少。表明活化的HSCs中ERK、JNK保持着较高的磷酸化水平,两者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是HSCs活化和增殖的重要途径之一;阻断MAPK信号通路可能是丹参治疗肝纤维化的重要作用途径之一。
2.3NF-κB途径在大多数细胞类型中,NF-κB在胞浆中与抑制亚单位lκB结合形成无活性的复合物。在TNF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中,可刺激lκB的磷酸化作用及降解作用。使NF-κB能从复合物中释放并活化,活化的NF-κB迅速转位进入胞核,继而作用于靶基因,诱导基因表达,编码前炎性蛋白,如IFN,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细胞黏附因子,红细胞生成素与MHC-I类分子等,抑制NOS的生成,并诱导编码凋亡抑制蛋白C-IAPl,C-IAP2基因表达,诱导抗凋亡基因Bcl-2,Bcl-x1的表达。探讨人参皂甙对心血管疾病的保健和防治机制的研究发现,结果显示内毒素脂多糖(LPS)促使HUVECNF-κB向细胞核内转移,人参皂甙则能阻止LPS诱导的NF-κB核内转移;能完全阻止LPS致内皮细胞核提取物NF-κBDNA结合活性;IJs能使HUVl3CPAl-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强,人参皂甙则使LPS的这种作用明显减弱。认为人参皂甙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NF-κB途径拮抗LPS致HUVECPAI-1的表达。
目前发现在某些细胞中,cAMP是引起细胞凋亡的信号。细胞内cAMP浓度的上升可激活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使靶细胞上某些丝氨酸和苏氨酸磷酸化,从而影响这些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引起细胞凋亡。黄精多糖对正常小鼠血糖水平无明显影响;但可显著降低肾上腺素诱发的高血糖小鼠的血糖值;其机制可能是降低肾上腺素模型小鼠肝脏中cAMP的含量,通过抑制凋亡减轻高血糖肝脏的损害。
4通过调控细胞因子抑制凋亡
【论文摘要】细胞凋亡是通过正常的方式在多细胞生物中消除不需要的、衰老的和受损的细胞,使机体细胞有丝分裂的速度与凋亡的速度相平衡。认识肝病发生、发展中细胞的异常凋亡有重要作用。
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过程,是机体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受到刺激后,导致细胞产生一系列形态和生化方面的改变而引起的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
一、细胞凋亡机制与检测方法
1.凋亡机制
2.检查方法
(1)对细胞凋亡形态学的观察有HE染色光镜观察以及电子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检查。
(2)对DNA降解片段的分析有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以及SouthernBlotting方法。
(3)荧光标记膜蛋白V的检测。
(4)流式细胞技术(FCM)可以对活体或已固定的凋亡细胞进行定量分析。(5)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缺口末端标记术(TUNEL)。(6)免疫组化。
二、肝中的细胞凋亡
近年来研究表明:肝细胞的死亡方式包括坏死和凋亡两种。凋亡在肝脏疾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人们的重视,现将有代表性的几种肝脏疾病中的凋亡现象分述如下。
1.病毒性肝炎。Fas系统介导的细胞凋亡在肝炎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不同条件下,穿孔素、颗粒酶、TNF-α、TGF-β等也参与了肝细胞的凋亡。1998年Galle等报道乙型肝炎时肝细胞Fas表达增强,致敏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达Fas配基(FasL),CTL经过免疫途径介导肝细胞凋亡,参与病毒的清理和肝炎的病理生理过程。若该反应过强,则可能诱发暴发性肝功能衰竭。
2.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有研究表明各种类型的肝纤维化中都存在凋亡。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1998年Gong等报道HSC向肌成纤维细胞(MFB)的转变与sFasL介导的凋亡增强相平行,Bcl-2和Bcl-XL在早期HSC上的表达高于晚期HSC和MFB,Bax则相反。这说明调节HSC的凋亡易感性在肝纤维化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3.肝硬变。凋亡现象在肝硬变病例的肝细胞、胆管细胞、单核细胞中普遍存在。1999年Frommel等对照研究了正常肝组织、丙型肝炎和肝硬变标本,发现对Bcl-2的表达逐渐增强,肝硬变患者中表达最强,提出了一种解释肝硬变患者中肝癌高发生率的新机制。
4.肝癌。肝细胞癌形成过程中,不仅癌细胞异常增生,而且突变的细胞凋亡减少,肝癌细胞对凋亡诱导反应明显缺陷,1998年Jodo等报道肝癌血清中sFas水平升高,切除肿瘤后,sFas水平即下降。一些抑癌剂如:硒、类维生素A、化疗药物等可促进鼠肝的潜在恶性细胞的凋亡,从而降低肝癌的发病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凋亡在肝癌发病机制中的地位。1997年CrasL等报道在非基因毒性致癌物nafenopin所致的原发性肝癌中,正常肝细胞和肝肿瘤细胞都会受到抑制。当nafenopin的作用消失后,二者的凋亡都增加。后者的增殖率和凋亡率都高于前者。
【论文摘要】细胞过度凋亡参与了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imiareperfusioninjury,IRI)的发生。我国传统中药丹参可在细胞、分子、基因水平调控IRI时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对IRI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在肝、肾、脑等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imiareperfusioninjury,IRI)造成的细胞死亡形式中,凋亡也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形式[1-4]。组织细胞一旦坏死,目前人们尚无办法干预;但细胞凋亡是受一系列程序控制的过程,人们有可能通过干预死亡程序加以挽救。丹参经现代实验技术证实,对IRI时细胞过度凋亡有抑制作用,本文就此方面的内容予以综述。
1丹参对IRI时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2丹参抑制IRI时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2.1减少蛋白酶表达
细胞发生凋亡的中心环节是激活以蛋白酶-白介素-1转化酶(interleukin-1β-convertingenzyme,ICE)组成的级联反应。ICE可在天冬氨酸残基之后将33KD的IL-1前体裂解为17.5KD的IL-1β,属于ICE蛋白酶超家族。
目前已发现13个成员,根据其序列同源性分为3个亚家族:ICE-样、ICE-1样和CPP32样蛋白酶。它们具有保守的底物结合和酶促序列,在天冬氨酸后将底物降解,故该酶现被称为半胱天冬蛋白酶(cysteineapartate-specificproteinase,caspase),并把上述三个亚家族分别称为caspase-1、caspase-2和caspase-3亚家族。它们的过度表达将导致细胞凋亡的发生[6]。
张金涛等[7]利用S-P免疫组化法发现,前脑IRI后1d,大鼠海马CA1、CA4区出现明显的ICE免疫阳性反应,第3天达高峰,第5天后明显减少;脑皮质也呈现出与海马区类似的现象,ICE免疫阳性反应细胞散在分布。与此相反,丹参组ICE的表达明显减少,特别是大脑皮层区和海马CA1区。因此,作者认为ICE在脑缺血中可能发挥重要的凋亡调节作用;丹参能下调脑缺血区ICE表达,从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2.2阻断诱导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
2.2.1死亡因子及其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2.2.2第二信使钙诱导的凋亡
张金涛等[7]报道BcL-2在前脑缺血2h就有表达,于6h达高峰,其后减少。此变化以海马CA1区最为显著。说明BcI-2主要在细胞凋亡早期发挥作用。丹参在缺血30min给予后,BcL-2的表达明显增加。赵明中等[15]采用心肌IRI模型,以TUNEL及S-P免疫组化法进一步证实复方丹参滴丸不仅可以使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数(PEI)明显增加,还可使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Fas蛋白PEI下降。且随着复方丹参滴丸的剂量加大而进一步降低(P<0.05;P<0.01),说明丹参可恢复各凋亡基因之间的平衡,从而发挥其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丹参作用广泛,对IRI细胞凋亡各环节都有调节作用,从细胞、分子及基因水平阻断了IRI发生发展过程中因细胞凋亡引起的一系列“恶性循环”,从而表现出对IRI显著的保护作用。因此,丹参对减轻IRI来说是一种十分理想的药物,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丹参的抗凋亡作用也为临床上治疗因凋亡过度引起的疾病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冷静,彭韬,冯振卿,等.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研究.江苏医药,1998,24(12):865.
2赵明中,陈运贞,李媛媛,等.大鼠心肌再灌注时心肌细胞的凋亡、Fas基因表达及缺血预处理对其影响.中华内科杂志,1999,38(11):753.
3陈敏,郭仁寿,陈重义,等.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氧自由基与细胞凋亡.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9,14(5):283.
4廖洪军,陈香美,崔世维,等.缺血性肾损伤中细胞凋亡的初步观察.中华医学杂志,1994,74(10).620.
5WuW,KuangP,LiZ.Protectiveeffectofradixsalviaemiltiorrhizaeonapoptosisofneuronesduringfocalcorebralischemiaandreperfusioninjury.JTraditChinMed,1997,17(3):220.
6吴其文,余应年,卢建.新编病理生理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69.
7张金涛,李义召,赵书平,等.脑缺血再灌注后ICE、BcI-2的表达及丹参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卒中与神经疾病,2001,8(1):26.
8王文俊,吴咸中,姚智,等.大黄素、丹参素对单核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的调节.中国免疫学杂志,1995,11(6):370.
9虎晓岷,尹文,梁继何,等.丹参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9):515.
10王文俊,吴咸中,姚智,等.丹参素对单核I巨噬细胞功能影响的体外实验.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8(7):390.
11卢绮平,田磊,吴在德.H2O2诱导人类肝细胞、内皮细胞凋亡时Ca2+流变化的对比研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9,16(2):147.
12ThompsonCB.Apoptosisinthepathogenesisandtreatmentofdisease.science,1995,267:1456.
13阎福岭,王建平,韩雄,等.兔缺血脑组织病理改变光量子液疗的影响.中国急救医学,1998,18(5):9.
14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草药现代研究.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509.
15柯示胜,赵振东.鼠缺血心肌细胞跨膜信息传递功能及药物干预的影响.天津医学,1996,24(12):715.
【关键词】中药;肿瘤;细胞凋亡;作用机制
1992年英国科学家Hickman等首次提出将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为以后肿瘤治疗研究中的主要目标和手段以来,肿瘤细胞诱导凋亡治疗逐渐成为国际肿瘤研究的一个热点,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已成为筛选抗癌药物的新靶点。研究结果表明,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这不仅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同时也为中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阻滞肿瘤细胞增殖周期
根椐细胞的增殖特点,每一代细胞分裂都必须经历G1-S-G2-M4个周期。在细胞分裂后进行G1期前存在一个相对静止期(G0期),此期是决定细胞继续进行分裂或发生分化的重要阶段。许多中药的有效成份能够作用于细胞周期的某一环节,从而使细胞增殖周期受阻,诱导其发生凋亡。藤梨根氯仿提取液对细胞周期产生影响,可使G0/G1期细胞数目增多,S期和G2/M期细胞减少,出现G0/G1期阻滞,提示藤梨根氯仿提取液可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1]。Li等[2]报道小檗碱可以在不影响CyclinB1mRNA表达的情况下,抑制CyclinB1蛋白活性,使CDC2激酶活性降低,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受阻,停留在G2期。Iizuka等[3]报道小檗碱可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使细胞在G0-G1期聚集,同时,使S期细胞减少,直至细胞全部凋亡。
而有些中药则是通过阻滞肿瘤细胞S期进入G2/M期而诱发其凋亡。榄香烯对G0/G1期细胞无明显作用,主要作用在S期,阻止细胞由S期进入G2/M期,从而抑制肿瘤生长[4]。马东礼等[5]在研究榄香烯对HeLa细胞的作用时发现,HeLa细胞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细胞的分裂能力降低,绝大多数细胞阻滞在G2/M期。张曼颖等[6]研究发现刺五加叶皂甙能诱导SPC-A-1细胞凋亡,经细胞周期分析,G1和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G2/M期细胞明显升高,提示刺五加叶皂甙作用使SPC-A-1细胞阻滞于G2/M期。
2影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
原癌基因bcl-2、c-myc是主要的凋亡调控基因。bcl-2能抑制细胞凋亡,故bcl-2受抑制可能是细胞凋亡的共同通道[12]。而bax基因则倾向于分布在终末分化细胞、退化细胞,在凋亡旺盛的细胞中表达更强。在功能上与bcl-2相反,其过度表达则触发凋亡。袁怀波等[13]用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葛根黄酮提取物、葛根素和大豆甙元处理HL-60后,对bcl-2和bax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结果显示,葛根黄酮提取物、葛根素和大豆甙元处理HL-60细胞后能够上调baxmRNA表达水平,下调bcl-2蛋白表达和上调Bax蛋白表达。姚保泰等[14]研究发现盐酸小檗碱可通过下调bcl-2的表达而达到防治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目的。左小东等[15]研究华蟾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阻断和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华蟾素能将肿瘤细胞阻断在S期,并能抑制bcl-2基因的表达。马靖等[16]研究表明,c-myc,c-jun和c-fos上调参与甘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调控。何承伟等[17]研究半边旗提取物6F对HL-60细胞内c-myc、bcl-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发现8-23lnmol/L6F作用HL-60细胞12h后c-myc、bcl-2及PCN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并呈剂量效应关系。
3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中药能诱生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诱生细胞因子如IL-2(白介素-2),IFN(干扰素)诱导LAKC(淋巴细胞激活的杀伤细胞)产生及NKC(自然杀伤细胞)增殖,从而介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或诱生TNF(肿瘤坏死因子)提高TNF活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正所谓“扶正固本”达到“祛邪”的目的。戴馨仪等[18]探讨中药复方清金得生片对荷瘤动物的抑瘤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清金得生片能使受抑制的免疫功能提高,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阻止癌细胞扩散,诱导癌细胞凋亡的目的。半枝莲,雄黄,水蛭通过促进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DNA合成[19,20]。某些中药如黄芪、党参、灵芝等还可通过诱生干扰素、白介素-2等细胞因子,诱导LAK细胞吞噬和增加TNF诱导调亡的能力[21]。
4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5对凋亡信号传导的影响
Moragoda[26]报道,姜黄素能抑制胃癌KATO-III和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使HCT2l16细胞的细胞周期停止于G2/M期,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两种细胞cyclinD、E水平下降,其诱导凋亡的机理是导致PARP断裂,激括caspase8活性,启动Fas凋亡途径。
Caspase-3是ICE/CED-3家族的重要成员,是细胞凋亡调控的重要因子之一。一般以23000相对分子质量的无活性前体存在于细胞质中,当细胞进入凋亡时被激活,并可促进ICE家族的其他成员一起促进细胞凋亡。Pan等[27]研究乌龙茶多酚诱导人组织淋巴瘤U937细胞凋亡时发现,乌龙茶多酚可通过释放细胞色素c,活化Caspase-9、Caspase-3来诱导细胞凋亡。
另外,某些中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机理还与蛋白激酶(PKC)、cAMP等信息分子有关,PKC可拮抗皮质激素诱导的胸腺细胞凋亡,槲皮素作为PKC的拮抗剂,可逆转这种作用,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吞噬能力,诱导细胞发生凋亡。槲皮素能降低PTK活性,抑制cAMP和cGMP的磷酸二酯酶,增加cAMP水平,降低cGMP水平,调节细胞内二者的比值,控制细胞凋亡的蛋白磷酸化,导致肿瘤细胞发生凋亡[28]。
6调节体内激素水平诱导凋亡
激素可引起某些肿瘤细胞凋亡。某些中药如人参、刺五加、党参等可刺激机体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甘草、甘草甜素等具有分泌糖皮质激素作用。由于上述中药使体内激素水平升高,推测其有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对治疗激素敏感性肿瘤提供了可应用的中药[29]。
7结语
总之,通过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既可深入研究抗肿瘤中药的作用机制,还可在传统扶正祛邪治疗基础上,赋予新的含义,提出新的治疗方案,并与化疗药物配合使用,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参考文献
[1]孙雪飞.藤梨根提取液抗肺癌作用的实验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44(12):1268.
[2]LiXK,MotwaniM,TongW,eta1.Achineseherbalex.tract,inhibitscellgrowthbysuppressingtheexpressionofcyclineB1andinhibitingCDC2kinaseactivityinhumancancercells[J].MolPharmacol,2000,58(6):1287.
[3]lizukaN,MiyamotoK,OkitaK,eta1.InhibitoryefectofCoptidisRhizomaandberberineontheproliferationofhumanesophagealcancercelllines[J].CancerLett,2000,148(1):19.
[4]ZuoYF,WeiW,ZhangYZ.Theanti-tumoreffectofele-mi-alkeneinducingthecelllineageoflivercancerHca-F25/CL-16A3anditsinfluenceoncellcycle[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9,15(5):24.
[5]MaDL,XiaoJQ,TongSQ.Thelaboratoryreserachonel-emi-alkeneinducingHeLacellapoptosis[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0,20(6):484.
[6]张曼颖,安继红,李昌辉.刺五加叶皂甙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28(1):37.
[7]LaneDPA.DeathinthelifeofP53[J].Nature,1993,361:6423.
[8]李勇.大蒜素对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1,7(5):307.
[9]WilsonLC.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ac-tivatedgene(NAG21)isinducedbygenisteinthroughtheexpressionofp53incolorectalcancercells[J].NtJCancer,2003,105(6):747.
[10]郭伟剑,于尔辛.健脾理气药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的研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1):52.
[12]段小梅.基因家族对细胞凋亡的调控[J].中国医学文摘肿瘤学,2001,15(1):80.
[13]袁怀波,凌庆枝,糜漫天,等.葛根黄酮提取物对HL-60细胞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J].食品科学,2005,26(11):241.
[14]姚保泰,吴敏,王博,等.盐酸小檗碱抑制实验性大鼠胃癌前病变细胞Bcl-2表达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杂志,2005,20(3):186.
[15]左小东,秦叔逵.华蟾素对肿瘤细胞周期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6):567.
[16]马靖,符乃阳.甘草提取物体外选择性诱导几种人肿瘤细胞凋亡[J].癌症,2001,20(8):806.
[17]何承伟,梁念慈,莫丽儿,等.半边旗抗肿瘤有效成分6F对HL-60细胞c-myc、bcl-2及PCNA表达的抑制作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2,20(3):165.
[18]戴馨仪,陈林香,周贷翰,等.清金得生片抗肿瘤机理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2,13(6):360.
[19]刘京生,苗智慧,董力,等.水蛭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0):884.
[20]刘京生.雄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河北中医,2000,22(11):874.
[21]何建成,刘永琦.诱导细胞凋亡和抗凋亡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15(5):77.
[22]陈伟忠,林勇,谢渭芬,等.苦参碱对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调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5):498.
[23]曾建新,王文亮,王知力,等.砷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及端粒酶活性改变[J].卫生毒理学杂志,2002,16(2):88.
[24]黎丹戎,唐东平,张丽生,等.茶多酚对肝癌细胞生长及端粒酶活性抑制的研究[J].肿瘤防治研究,2001,28(5):367.
[25]李伏娥,朱陵群,叶,等.苦参碱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及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2):1809.
[26]MoragodaL.Curcumininducedmodulationofcellcycleandapoptosisingastricandcoloncancercells.AnticancerRes,2001,21(2):873.
[27]PanMH,LingYC,Lin-ShianSy,etal.InducttionofapoptosisbytheoolongteapolyphenoltheasinensinAthroughcytochromecreleaseandactivationofcaspase-9andcaspase-3inhumanU937cells[J].JAgricFoodChem,2000,48(12):6337.
【关键词】肺肿瘤蛋白质PTEN细胞凋亡细胞增殖免疫组织化学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xpressionofPTENanditsrelationshipwithcellproliferationandapoptosisin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MethodsTheimmunohistochemistrystain(SABC)methodwasappliedtoinvestigatetheexpressionofPTENandPCNAinsamplesof43NSCLCand20normaladjacentlungtissues.TUNELmethodwasappliedtodetecttheapoptosis.Theapoptosisindex(AI)andmitoticindex(MI)weredefined.ResultsThepositiverateofPTENwassignificantlylowerincancertissuesthanintheirnormaladjacenttissue(χ2=13.609,P
[KEYWORDS]lungneoplasms;proteinPTEN;apoptosis;cellproliferation;immunohistochemistry
细胞周期失控是癌变的重要原因。细胞总是处于一种增殖与凋亡的动态平衡中,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状态受一系列基因的调控,当促增殖的基因过度表达,促进凋亡基因突变或缺失均会造成增殖和凋亡动态平衡的打破,导致肿瘤的发生。基因控制增殖与凋亡失衡在肺癌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本研究对PTEN基因在不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预后的肺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进行检测,旨在探讨PTEN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凋亡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1材料与方法
43例肺癌、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标本均取自我院手术病理证实标本。43例肺癌病人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41~77岁,平均(59.2±9.7)岁。鳞癌17例,腺癌26例;高分化2例,中分化20例,低分化21例。有淋巴结转移21例,无淋巴结转移22例。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1997年肺癌国际分期修正标准进行TNM分期:Ⅰ期10例,Ⅱ期10例,Ⅲ期19例,Ⅳ期4例。随访3年,存活19例,死亡24例。
1.2方法
1.2.1标本处理标本均经40g/L甲醛固定,石蜡包埋,按4μm厚连续切片4张,1张行苏木精伊红染色,3张分别行PTEN、PCNA免疫组化染色和TUNEL法染色。
1.2.2PTE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以及TUNEL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ABC免疫组化检测技术,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以PBS替代一抗作为阴性对照,以已知肺癌阳性切片作为阳性对照。
1.2.3结果判断PTEN蛋白主要分布在胞浆,细胞浆显示棕黄色颗粒者为阳性。肿瘤细胞核、胞浆均未见棕黄色颗粒为(-);0~10%癌细胞内可见棕黄色颗粒为(±);11%~30%癌细胞内可见棕黄色颗粒为(+);31%~50%癌细胞可见棕黄色颗粒为();>50%癌细胞见棕黄色颗粒为()。以(+)、()及()表达作为阳性,以(±)及(-)表达作为阴性。PCNA主要分布在胞核,细胞核出现棕黄色颗粒为增殖细胞。TUNEL染色阳性颗粒位于细胞核内,细胞核出现棕黄色颗粒为凋亡细胞。随意计数5个以上高倍视野,不少于1000个细胞,以凋亡细胞与总细胞比值作为凋亡指数(AI),增殖细胞与总细胞的比值作为增殖指数(MI)。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间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和t检验。
2结
果
2.1肺癌与癌旁正常肺组织PTEN表达、细胞凋亡和增殖情况
本文43例肺癌组织PTEN阳性20例,阳性率为46.51%;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PTEN阳性19例,阳性率为95%,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3.609,P
癌旁正常肺组织AI为(1.250±0.775)%,肺癌组织为(4.126±2.08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8.279,P
2.2肺癌组织PTEN蛋白表达、AI、MI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鳞癌与腺癌PTEN表达、AI和MI差异无显著性,提示肺癌PTEN蛋白表达、AI和MI与组织类型无关。高中分化肺癌与低分化肺癌比较,PTEN蛋白表达和AI差异有显著性,MI差异无显著性,提示肺癌PTEN蛋白表达和AI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MI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TNM分期Ⅰ~Ⅱ期与Ⅲ~Ⅳ期比较,PTEN蛋白表达和AI差异无显著性,MI差异有显著性,提示肺癌PTEN蛋白表达和AI与TNM分期无关,MI与临床分期有关。肺癌淋巴结转移组PTEN表达与淋巴结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肺癌PTEN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肺癌淋巴结转移组AI和MI与淋巴结无转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肺癌AI与MI与淋巴结转移无关。肺癌存活组PTEN蛋白表达、AI及MI与死亡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肺癌PTEN蛋白表达、AI及MI与预后有关。见表1。
2.3肺癌PTEN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和增殖关系
PTEN阳性的肺癌组织细胞AI为(5.585±1.782)%,阴性者为(2.857±1.399)%,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525,P
3讨
论
PTEN(或称MMAC1,TEP1)是1997年由STECK等3个研究小组分别发现并命名的一种新的抑癌基因,是至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具有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1]。它在肿瘤细胞浸润、血管发生以及肿瘤转移中起重要作用[2]。研究发现,PTEN可去除3,4,5三磷酸磷脂酰肌(PIP3)3′位上的磷酸基团,调节丝苏氨酸激酶(Akt)的功能,对细胞增殖分化具有负调节作用[2,3]。丢失PTEN的细胞会失去这种负调节作用,促进肿瘤的进行性生长。在多种人体肿瘤中均发现PTEN基因的突变和杂合性丢失。KIM等[4]报道,42%~70%的小细胞肺癌和27%~50%的非小细胞肺癌有PTEN的杂合性丢失(LOH)。
细胞凋亡是一种不同于细胞坏死的细胞生理性死亡方式,是受基因编码的细胞主动“自杀”过程,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凋亡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主要起负反馈调控作用,可以阻遏肿瘤细胞的迅速生长。
细胞AI与肺癌预后的关系报道较少,EEROLA等[10]报道,细胞AI高的手术治疗的大细胞肺癌病人的预后差。本实验资料显示,肺癌死亡组细胞AI较存活组明显增高,提示细胞AI可作为判断肺癌预后的指标。另有文献报道,行放疗肺癌病人中高AI者提示预后良好。提示在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细胞AI,选择细胞AI高的肺癌病人行放化疗,或通过转基因技术提高病人对放化疗的敏感性。
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是指肿瘤组织的增生状态,取决于进入细胞周期的增殖细胞及它们在全体肿瘤细胞所占的比例,是用以反映肿瘤良恶性及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PCNA也称周期蛋白(cyclin),是存在细胞核内的一种蛋白质,它对细胞由G1期向S期过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有关PCNA与肺癌的关系,国内外学者作了较多研究。本实验结果与KAWAI等[11]报道的结果相似。目前有关PCNA及MI与肺癌组织类型之间的关系还存在争论,本实验结果未发现MI与肺癌组织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与大多数学者结果一致,认为PCNA的表达仅能反映细胞的增殖状态,与组织类型无关。
PTEN蛋白与细胞凋亡的关系至今未见报道。本实验结果显示,PTEN蛋白阳性表达的肺癌细胞AI明显增高,MI明显降低,提示PTEN蛋白在肺癌具有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的双重作用。在众多抑癌基因中,具有双重抑癌作用者是不多见的,已有研究将PTEN作为靶基因用于肺癌基因治疗中。因此,PTEN很有可能成为将来肺癌转基因治疗最为有效的基因之一。
PTEN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癌细胞增殖双重作用来抑制肺癌发生发展过程的。而细胞增殖与凋亡又是癌细胞周期失控发生癌变的根源。基因治疗癌症是一种新的有效方法。目前主要是难以筛选出一种较为有效的靶基因。PTEN可能成为今后肺癌基因治疗最为重要的靶基因。
【参考文献】
[1]LIJ,YENC,LIAWD,etal.PTEN,aputativeproteintyrosinephosphatasegenemutatedinhumanbrain,breast,andprostatecancer[J].Science,1997,275(5308):19431947.[2]TAMURAM,GUJ,MATSUMOTOK,etal.Inhibitionofcellmigration,spreading,andfocaladhesionsbytumorsuppressorPTEN[J].Science,1998,280(5369):16141617.
[3]王庆安,唐华平,李玉军.PTEN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学特征及微血管密度的关系[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4,40(1):3133.
[4]KIMSK,ROJY,KEMPBL,etal.Identificationoftwodistincttumorsuppressorlocionthelungarmofchromosome10insmallcelllungcancer[J].Oncogene,1998,17:17491753.
[5]MCMENAMINME,SOUNGP,PERERAS,etal.LossofPTENexpressioninparaffinembeddedprimaryprostatecancercorrelateswithhighGleasonscoreandadvancedstage[J].CancerRes,1999,59:42914296.
[6]REIFENBERGERJ,WOLTERM,BOSTROMJ,etal.Alleliclossesonchromosomearm10qandmutationofthePTEN(MMAC1)tumoursuppressorgeneinprimaryandmetastaticmalignantmelanomas[J].VirchowsArch,2000,436:487493.
[7]STAUNTONMJ,GAFFNEYEF.Tumortypeisadeterminantofsusceptibilitytoapoptosis[J].AmJClinPathol,1995,103:300303.
[8]HWANGJH,LIMSC,KIMYC,etal.Apoptosisandbcl2expressionaspredictorsofsurvivalinradiationtreatednonsmallcelllungcancer[J].IntJRadiationOncolBiolPhys,2001,50(1):1318.
[9]LANGENDIJKH,THUNNISSENE,ARENDSJW,etal.CellproliferationandapoptosisinstageⅢinoperablenonsmallcelllungcarcinomatreatedbyradiotherapy[J].RadiotherOncol,2000,56(2):197207.
[10]EEROLAAK,RUOKOLAINENH,SOINIY,etal.Acceleratedapoptosisandlowbcl2expressionassociatedwithneuroendocrinedifferentiationpredictshortenedsurvivalinoperatedlargecellcarcinomaofthelung[J].PatholOncolRes,1999,5(3):179186.
[11]KAWAIT,SUZUKIM,KONOS,etal.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andki67inlungcarcinoma.CorrelationDNAflowcytometricanalysis[J].Cancer,1994,74:24682475.
[12]OYAMAT,MITSUDOMIT,MIZOUET,etal.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maybesuperiortoargyrophilicnucleolarorganizedregionsinpredictingshortenedsurvivalofpatientswithnonsmallcelllungcancer[J].SurgOncol,1995,4:8387.
[关键词]白血病细胞;Ca2+浓度;凋亡;分化
Ca2+广泛存在于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中,它作为第二信使,在细胞的生理调控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如细胞代谢、分裂、分泌、细胞的归巢、黏附、聚集、淋巴细胞的变形能力和供氧等。在生理状态下,胞浆内游离Ca2+浓度大约维持在100nmol/L左右,细胞内的Ca2+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和内质网中,细胞外及内质网内的Ca2+浓度比胞浆内要高得多,在mmol/L水平。细胞内外Ca2+稳态的维持是保证细胞能够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早期研究表明,Ca2+稳态的破坏是药物引起细胞死亡的一个普遍的终末事件,然而体内的细胞在内外环境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会打破细胞内外Ca2+的稳态,而当细胞内外Ca2+浓度升高或降低时可以分别调节不同的转录因子,从而影响细胞的功能。
目前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机制之一就是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凋亡与分化,大量研究表明,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与分化的过程中都伴随着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可见细胞内Ca2+浓度对白血病细胞的凋亡和分化有着一定的影响。
1.Ca2+浓度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
2.Ca2+对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影响
由上可见,无论是白血病细胞的凋亡还是分化,Ca2+对白血病细胞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以钙离子为出发点的研究为治疗白血病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但由于Ca2+调节机制的复杂性,加上细胞类型及处理因素的不同,使实验出现多种不同的结果,甚至出现矛盾。可见Ca2+在白血病细胞中的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ApatiA,JanossyJ,BrozikA,etal.CalciuminducescellsurvivalandproliferationthroughtheactivationoftheMAPKpathwayinahumanhormone-dependentleukemiacellline,TF-1[J].JBiolChem,2003,278(11):9235-9243.
[2]吴军,王晓怀,杨德懋,等.钙离子载体在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中的作用[J].中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杂志,2005,25(1):39-43.
摘要:电镜观察益肺饮诱导肺癌细胞凋亡。镜下可见:细胞凋亡分为早期阶段、中期阶段、凋亡小体形成阶段和晚期阶段(3期4阶段),其超微结构主要可见到细胞形态、胞浆、胞核、染色质的变化,及细胞凋亡的特异性标志――凋亡小体。提示:细胞凋亡多见孤立、分散的癌细胞。益肺饮可谤导肺癌细胞凋亡。
关键词:TEM;益肺饮;细胞凋亡
中图分类号:11285.5
研究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国内报道不多。笔者应用透射电镜(TEM)观察了中药益肺饮灌胃治疗接种Lewis肺癌株小鼠实体瘤,以血清药理法诱导A549人肺癌细胞株凋亡,现将其超微结构特征结果总结如下。
1.1实体瘤组取瘤组织切成1mm3小块,投入2.5%戊二醛固定2h以上,漂洗后,1%锇酸固定1h,乙醇梯度脱水,EponS12树脂包理,超薄切片,铀铅双染色,TEM观察。
1.2瘤株组2.5%戊二醛培养瓶内原位固定2h以上,橡皮铲刮下细胞,放入离心管内,2000r/min离心15min,漂洗后,如上法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观察。
2结果
2.1细胞凋亡初期阶段凋亡细胞与其周围细胞的间隙增宽,连接消失,体积缩小,电子密度增强。细胞表面微绒毛明显减少,胞浆内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表面核糖体脱落。胞核大,异染色质浓缩呈团块状,积聚在核的周边。细胞膜正常。
2.2细胞凋亡中期阶段除细胞膜外,其余细胞形态学变化均与初期阶段相同。该阶段,细胞膜变化尤为明显。胞膜表面呈数量不一、大小不等、电子密度适中的泡状膨出(发泡、长芽)。此时,凋亡的细胞从癌巢中脱离,成为孤立
2.3凋亡小体形成阶段细胞破裂,形成单个或数个具有细胞凋亡的特异性结构――凋亡小体。
2.4细胞凋亡晚期阶段凋亡小体被其周围的吞噬细胞吞噬。
3讨论
【关键词】超声;凋亡;形态学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diagnosticultrasoundexposureontheapoptosisofhumanembryonickidney(HEK293)cells.MethodsHEK293cellswereexposuretoabdominalultrasoundprobefor0,10,20and30min,andtheirapoptosiswasdetectedbyHoechst33258staining.ResultsComparedwithcontrolgroup,apoptoticrateofHEK293cellsincreasedsignificantlyafter20minexposure(P
Keywords:ultrasound;apoptosis;morphology
1材料和方法
1.1试剂
Hoechst33258购自美国Sigma公司,DMEM培养基购自美国Gibco公司,胎牛血清(FBS)购自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公司,胰蛋白酶购自美国Gibco公司,其余试剂为国产分析纯。HEK293细胞株由广东医学院生化教研室提供。1mgHoechst33258溶解于10mLPBS中,配成100mg/L的10×Hoechst33258储存液,密封避光,4℃短期保存。
1.2仪器
MCO15ACO2细胞培养箱(日本SANYO公司),YJ875DA医用净化工作台(苏州净化设备厂),IMTI型荧光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Vivid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GE公司)。
1.3细胞培养与处理
HEK293细胞采用常规培养方法,无血清饥饿培养调整细胞周期一致后进行实验。将细胞分成超声照射0、10、20、30min组,空白组予以假照,腹部探头产科诊断条件(3.5MHz、MI0.8),介质为细胞培养液(主要成分为DMEM培养基),辐照距离
1.4细胞染色与观察
收集处理后的细胞,PBS洗涤离心2次后取10μL细胞悬液滴于盖玻片上,加1mL固定液(甲醇∶冰乙酸3∶1),4℃固定5min,弃去固定液,用PBS洗两遍,吸尽液体。加入1mLHoechst33258工作液(10mg/L),摇床轻摇,染色10min,弃去染色液,用荧光显微镜避光拍照,激发波长350nm左右,发射波长460nm左右。
1.5结果评判
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核染色质的形态学改变分为三期:Ⅰ期的细胞核呈波纹状或呈折缝样,部分染色质出现浓缩状态;Ⅱa期细胞核的染色质高度凝聚、边缘化;Ⅱb期的细胞核裂解为碎块,产生凋亡小体。由两位病理学技术人员对图片进行分析对照。
1.6凋亡百分率的计算
把载波片置于24孔板培养细胞,细胞爬片,调整周期及分组照射(方法同1.3)后培养24h,5mg/L的Hoechst33258避光染色5min,荧光显微镜观察。计算每孔5个高倍(×400)视野平均细胞总数、凋亡细胞数,最终算出细胞凋亡百分率。
1.7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s)表示,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q检验。
2.1HEK293细胞体外培养
HEK293体外培养成功,经传代培养后,待细胞生长疏密适中,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进行放大倍数为600倍拍照,光镜下HEK293细胞的形态呈多角形,贴壁生长,细胞间有连接,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大小约占整个细胞的1/3,核内染色质及核仁清晰,部分可见分裂相。
2.2凋亡细胞Hoechst33258染色的形态学变化
空白组:超声处理0min(假照),细胞核大小较一致,核膜完整,核内染色质呈小点状均匀分布,部分可见有丝分裂相,未见异型核,见图1。
1组:超声处理10min,细胞核形态尚规则,核膜完整,未见异形核,但对比空白组,本组细胞核部分出现大小不一,核内染色质聚集的现象,见图2。
2组:超声处理20min,细胞核大小不均,一部分细胞核胀大,染色质边集,一部分细胞核缩小浓染,呈小颗粒状,个别细胞核膜不完整,染色质疏松,表现为凋亡Ⅰ期和Ⅱa期改变,见图3。
3组:超声处理30min,细胞核大小不均,部分可见异形核的出现,部分细胞核内染色质浓染边集,呈小团块状,个别核膜破裂染色质疏松分布于胞质中,表现为凋亡Ⅱa期和Ⅱb期改变,见图4。
图1图2图3图4
图1空白组细胞Hoechst33258染色结果(×600);图2超声照射10min组细胞Hoechst33258染色结果(×600);
图3超声照射20min组细胞Hoechst33258染色结(×600);图4超声照射30min组细胞Hoechst33258染色结果(×600)。
2.3细胞凋亡率比较
详见表1。
[1]VauxDL.Towardandunderstandingofthemolecularmechanismofphysiologicalcelldeath[J].PNAS,1993,90(3):786789.
[2]周海燕,段云友,杨继庆.彩色多普勒超声照射对中孕胎鼠肾小管上皮细胞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5):683685.
[3]赵晶,段云友,贾化平.晚孕期彩超重复照射对胎鼠中枢神经P53蛋白表达及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5):11691171.
[4]何明生,曹红花,朱念麟,等.超声诱导K562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6,22(10):724726.
【关键词】芹菜素;膀胱癌;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ffectsofapigeninontheapoptosisofhumanbladdercancercellline5637.Methods5637cellswereculturedwithdifferentconcentrationsofapigenin,theMTTassaywasusedtoevaluatethecellinhibitionrates.Apoptosisof5637cellswasobservedunderafluorescencemicroscopeusingHoechst33258staining,5637tumorigenicitywasmessauredbysoftcolonyformationassay.ResultsApigenincausesconcentration-dependentinhibitionoftheproliferationofbladdercancer5637cells.5637cellstreatedwithapigeninshowedsignificantmorphologicalchangesofapoptosis,andthecelltumorigenicitywasinhibitedasapigeninconcentrationincreased.ConclusionApigenincaninhibittheproliferationandinduceapoptosisof5637cells.
Keywords:Apigenin;Bladdercancer;Proliferation;Apoptosis
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其中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CellCarcinoma,TCC)占90%,又称为尿路上皮癌,其中70%~85%的移行细胞癌为表浅性膀胱癌[1]。临床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常用治疗方法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2]。然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的患者有50%~80%的复发,10%~25%的患者复发后发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3]。为了抑制膀胱肿瘤的复发及进一步恶化,化疗以及免疫治疗被广泛用于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术后治疗中。较常用的膀胱内化疗及免疫治疗的药物包括顺铂、丝裂霉素C、卡介苗以及干扰素-α[4-5]。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疗效,但是通常给患者带来不可逆转的系统毒性以及严重的膀胱局部刺激,例如出血性膀胱炎等[6]。因此,寻求无毒副作用且有效的膀胱癌治疗药物十分迫切。
芹菜素(5,7,4′-三羟基黄酮,Apigenin,API),又称芹黄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多种水果和蔬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7-8],以抗肿瘤作用最为突出。实验证明芹菜素在体外能够显著抑制多种类型的癌细胞的生长和诱导其凋亡,包括:宫颈癌[9]、卵巢癌[10]、结肠癌[11]、胃癌[12]等,而在膀胱癌中的作用研究鲜有报道。本实验观察了芹菜素对人膀胱癌5637细胞的生长抑制以及诱导凋亡作用。
1材料与细胞
1.1试剂芹菜素(质量分数≥98%,批号:22806)购自阿拉丁公司;MTT,低熔点琼脂糖、二甲基亚砜(DMSO),蛋白酶抑制剂购自Sigma;Hoechst33258,购置南京碧云天。RPMI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Fetalbovineserum,FBS)均购自GIBCO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2细胞株及细胞培养人膀胱癌细胞株5637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于37℃、5%CO2、95%O2细胞培养箱内常规传代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
2实验方法
2.1MTT法检测芹菜素对膀胱癌细胞5637增殖的影响将5637细胞以3×103/孔接种于96孔板中,细胞贴壁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芹菜素(20、40、80μmol/L),每孔100μl,每个浓度设4个复孔,同时以不加芹菜素为空白对照组培养72h后,向每孔中加入5.0g/L的MTT20μl继续培养4h,弃上清,向每孔中加入DMSO200μl溶解结晶体,置于摇床振荡30min,至蓝紫色颗粒完全溶解后,于酶标仪490nm波长处测定每孔吸光度值(A),并计算细胞增殖率(%)=(药物处理孔A值-空白孔A值)/(对照孔A值-空白孔A值)×100%。实验重复3次,计算平均值。
2.2Hoechst33258细胞核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将5637细胞以2×105/孔接种于6孔板中,80μmol/L芹菜素(以不加芹菜素为空白对照组)作用24h后,吸去培养液,用PBS清洗2次,迅即加入4%的多聚甲醛液固定10min后,吸去固定液,以PBS清洗1次,加入5.0mg/L的Hoechst33258,染色10min,用PBS清洗3次后,在ZeissAxioObserverA1荧光倒置显微镜下以340nm激发光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并随机拍照。
2.3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芹菜素对5637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将1×103个5637细胞悬浮液1mlRPMI1640(0.3%低熔点琼脂糖,10%FBS,1%双抗)并加入不同浓度的芹菜素(40、80μmol/L),接种于预处理的6孔板中,同时以不加芹菜素为空白对照组。6孔板预先放入1mlRPMI1640(0.6%低熔点琼脂糖,10%FBS,1%双抗)。培养3周以后,细胞克隆形成,采用0.01%结晶紫染色,观察计数。实验重复3次。
2.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与分析
3.1芹菜素对563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芹菜素处理的细胞的增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芹菜素对5637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芹菜素处理的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均受到严重的抑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3芹菜素诱导5637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采用Hoechst33258染色的细胞核结果显示,80μmol/L芹菜素处理后,大量的5637细胞出现核固缩、染色质凝集和核碎片化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与此相比,对照组的活细胞,细胞核膜完整,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分布较均匀,细胞核为蓝色均匀淡染,并未见凋亡细胞(图3左图为芹菜素对5637细胞凋亡诱导的细胞核形态观察;右图为芹菜素对5637细胞凋亡诱导的统计学分析)。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芹菜素可诱导5637细胞凋亡。
4讨论
芹菜素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的热点[13],但有关芹菜素抗膀胱癌作用的实验研究比较少。逃逸了正常细胞增殖的调控体系而自主地无限生长是肿瘤细胞的典型特征。通过MTT实验实验结果显示,20、40、60、80μmol/L芹菜素对人膀胱癌5637细胞的增殖能力具有显著的抑制的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更加明显,呈现出良好的和量效关系。芹菜素抑制膀胱癌细胞增值的主要机制,可能与其直接抑制5637细胞生长,并诱导5637细胞凋亡等有关。
在有机体中,细胞凋亡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肿瘤的增值与凋亡是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寻找抑制肿瘤细胞增值,增加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药物,是抑制肿瘤生长,阻碍肿瘤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通过Hoechst33258细胞核染色结果显示,80μmol/L芹菜素处理人膀胱癌5637细胞,大部分细胞细胞出现核固缩、染色质凝集和核碎片化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肿瘤的自我更新能力是肿瘤细胞一个重要特征,我们采用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芹菜素对膀胱癌5637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14],结果显示,40、80μmol/L芹菜素对人膀胱癌5637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具有显著的抑制的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更加明显,呈现出良好的和量效关系。
总之,我们的研究发现芹菜素作为一种植物提取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人膀胱癌5637细胞的增殖以及克隆形成,并诱导其凋亡,芹菜素有望成为无毒副作用且有效的膀胱癌治疗药物。
[1]TorreL.A.,BrayF.,SiegelR.L.,etal.Globalcancerstatistics,2012[J].CACancerJClin,2015,65(2):87-108.
[2]KangM.R.,Yang,G.,PlaceR.F.,etal.IntravesicaldeliveryofsmallactivatingRNAformulatedintolipidnanoparticlesinhibitsorthotopicbladdertumorgrowth[J].CancerRes,2012,72(19):5069-5079.
[3]RichardsK.A.,SmithN.D.,SteinbergG.D.Theimportanceoftransurethralresectionofbladdertumorinthemanagementofnon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asystematicreviewofnoveltechnologies[J].JUrol,2014,191(6):1655-1664.
[4]GriffinJ.G.,HolzbeierleinJ.Sideeffectsofperioperativeintravesicaltreatmentandtreatmentstrategiesforthesesideeffects[J].UrolClinNorthAm,2013,40(2):197-210.
[5]LoganC.,BrownM.,HayneD.Intravesicaltherapiesforbladdercancer-indicationsandlimitations[J].BJUInt,2012,110(Suppl4):12-21.
[6]SinghC.K.,GeorgeJ.,AhmadN.Resveratrol-basedcombinatorialstrategiesforcancermanagement[J].AnnNYAcadSci,2013,1290:113-121.
[7]BaoY.Y.,ZhouS.H.,FanJ.,etal.AnticancermechanismofapigeninandtheimplicationsofGLUT-1expressioninheadandneckcancers[J].FutureOncol,2013,9(9):1353-1364.
[8]VenigallaM.,GyengesiE.,MunchG.CurcuminandApigenin-novelandpromisingtherapeuticsagainstchronicneuroinflammationinAlzheimer′sdisease[J].NeuralRegenRes,2015,10(8):1181-1185.
[9]ZhengP.W.,ChiangL.C.,LinC.C.Apigenininducedapoptosisthroughp53-dependentpathwayinhumancervicalcarcinomacells[J].LifeSci,2005,76(12):1367-1379.
[10]SuhY.A.,JoS.Y.,LeeH.Y.,etal.InhibitionofIL-6/STAT3axisandtargetingAxlandTyro3receptortyrosinekinasesbyapigenincircumventtaxolresistanceinovariancancercells[J].IntJOncol,2015,46(3):1405-1411.
[11]LeeY.,SungB.,KangY.J.,etal.Apigenin-inducedapoptosisisenhancedbyinhibitionofautophagyformationinHCT116humancoloncancercells[J].IntJOncol,2014,44(5):1599-606.
[12]KuoC.H.,WengB.C.,WuC.C.,etal.Apigeninhasanti-atrophicgastritisandanti-gastriccancerprogressioneffectsinHelicobacterpylori-infectedMongoliangerbils[J].JEthnopharmacol,2014,151(3):1031-1039.
[13]LimW.,ParkS.,BazerF.,etal.ApigeninReducesSurvivalofChoriocarcinomaCellsbyInducingApoptosisviathePI3K/AKTandERK1/2MAPKPathways[J].JCellPhysiol,2016,DOI:10.1002/jcp.25372
[14]BorowiczS.,VanScoykM.,AvasaralaS.,etal.Thesoftagarcolonyformationassay[J].JVisExp,2014,(92):e51998.
[15]NaseriM.H.,Mahdavi,M.,DavoodiJ.,etal.UpregulationofBaxanddownregulationofBcl2during3-NCmediatedapoptosisinhumancancercells[J].CancerCellInt,2015,15:55.
【关键词】细胞凋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综述
[Abstract]Apoptosisisdefiniedasamechanismofalontrolledsequenceofeventswhichoccursasaspontaneousprogrammedcelldeathinnormalphsiologicalorpathologialcondition.Whenthepathwaysofapoptosisareoutofcontrol,itwillleadtorelateddiseases.Atpresentitisconsideredthatapoptosisisanindependentriskfactorsofatheroscleroticlesions.Cellularexcessiveapoptosisintheatheroscleroticplaques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processoftheformationofunstableplaques.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apoptosisofvascularendothelialcells,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andmacrophageandtheatherosclerosis,andtheeffectsofapoptosisonatheroscleroticplaquestabilitywillbediscussedinthisreview.
[Keywords]apoptosis;atherosclerosis;plaqueinstability;review
1细胞凋亡的途径
2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细胞凋亡
近年来发现,AS斑块中存在着多种细胞的凋亡与坏死,如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而凋亡占其主导地位[3]。Zeini等[4]研究发现,在组成AS斑块的不同种类细胞中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与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相比更易于发生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直接影响粥样硬化动脉的形态和结构,以及斑块的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取决于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的平衡。
2.1AS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
2.2AS中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
2.3AS中巨噬细胞的凋亡
3细胞凋亡对AS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近年来细胞凋亡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渐成为研究热点。实验研究表明,易损斑块常具有活动性炎症(大量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以及T细胞浸润)、大的脂质中心(脂核)、薄的纤维帽(纤维帽的厚度40%)和内皮剥脱伴表面血小板聚集等[13]特点。最常见的不稳定斑块类型是薄帽纤维粥瘤[14],其病理特征表现为偏心斑块、含较大的脂质坏死核心、纤维帽较薄、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肩部及基底部有较多新生血管且易发生破裂。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急性症状的主要原因,凋亡过度是不稳定斑块的明显特征,而大量的细胞凋亡直接造成斑块不稳定[15]。
血管内皮细胞:研究证明,血管内皮细胞的过度凋亡一方面增强组织因子的活性,加强血小板聚集能力,从而促进血液凝固;另一方面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糜烂,继发血栓形成[16]。血管平滑肌细胞:Chen等[17]研究证明,晚期斑块内血管平滑肌细胞较正常血管壁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减少且更易凋亡。斑块内血管平滑肌细胞可直接影响斑块内的血管重构、炎症和钙化等[18],从而影响斑块的结构和稳定性。另外,凋亡的平滑肌细胞还可产生凝血酶并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局部凝血酶的活性,促进血栓形成;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较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斑块内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率高。巨噬细胞:大量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凋亡是造成斑块不稳定的决定因素,有研究证实巨噬细胞较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更容易发生凋亡[4]。巨噬细胞凋亡可以影响斑块的组织结构,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得更加易损;尤其是晚期斑块脂质核心处巨噬细胞凋亡增多,提示巨噬细胞凋亡与斑块脂质核心增大有关,进而影响斑块稳定性。此后,Hartung等[19]试验结果显示巨噬细胞凋亡减少可能有助于斑块的稳定。可见各项研究都突出说明巨噬细胞凋亡可能为易损斑块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4结语
[1]SCARABELLITM,KNIGHTR,STEPHANOUA,etal.Clinicalimplicationsofapoptosisinischemicmyocardium[J].CurrProblCardiol,2006,31:181264.
[2]CHENJ,MEHTAJL,HAIDERN,etal.RoleofcaspasesinoxLDLinducedapoptoticcascadeinhumancoronaryarteryendothelialcells[J].CircRes,2004,94:370376.
[3]KAVURMAMM,BHINDIR,LOWEHC,etal.Vesselwallapoptosisandatheroscleroticplaqueinstability[J].ThrombHaemost,2005,3:465472.
[4]ZEINIM,LPEZFONTALR,TRAVéSPG.Differentialsensitivitytoapoptosisamongthecellsthatcontributetotheatheroscleroticdisease[J].BiochemBiophysResCommun,2007,363(2):444450.
[5]LEEHY,YOUHJ,WONJY,etal.Forkheedfactor,Foxo3a,inducesapoptosisofendothelialcellsthroughactivationofmatrixmetalloproteinases[J].ArteriosclerThrombVascBiol,2008,28:302308.
[6]BANFIC,BRIOSCHIM,WAITR.Proteomeofendothelialcellderivedprocoagulantmicroparticles[J].Proteomics,2005,17:44434455.
[7]SUKHANOVS,HIGASIY,SHAISY,etal.Noveleffectofoxidizedlowdensitylipoprotein:cellularATPdepletionviadownregulationofglyceraldehyde3phosphatedehydrogenase[J].CircRes,2006,99(2):191200.
[8]尚秀玲,朱鹏立.细胞凋亡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J].福建医药杂志2008,30(3):8082.
[9]LESKINENMJ,HEIKKILHM,SPEERMY,etal.MastcellchymaseinducessmoothmusclecellapoptosisbydisruptingNFkappaBmediatedsurvivalsignaling[J].ExpCellRes,2006,312(8):12891298.
[10]张艳,林玉壁,孙雷.巨噬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8,16(5):406408.
[11]TABASI.Signaltransductionpathwaysinfreecholesterolloadedmacrophages:cellbiologicalinsightintotheprogressionofatherosclerosis[J].InternationalCongressSeries,2004,1262:392395.
[12]HUNGYC,HONGMY,HUANGGS.Cholesterolloadingaugmentsoxidativestressinmacrophages[J].FEBSLetters,2006,580(3):849861.
[13]NAGHAVIM,LIBBYP,FALKE,etal.Fromvulnerableplaquetovulnerablepatient:acallfornewdefinitionsandriskassessmentstrategies:PartIandPartⅡ[J].Circulation,2003,108(15):17721778.
[14]VIRMANIR,BURKEAP,FARBA,etal.Pathologyofthevulnerableplaque[J].JAmCollCardiol,2006,47:C13C18.
[15]ROSSIML,MARZILIANON,MERLINIPA,etal.Differentquantitativeapoptotictraitsincoronaryatheroscleroticplaquesfrompatientswithstableanginapectorisandacutecoronarysyndromes[J].Circulation,2004,110(13):17671773.
[16]TROSTDORFF,LANDGRAFC,KABLAUM,etal.Increasedendothelialcellapoptosisinsymptomatichighgradecarotidarterystenosis:preliminarydata[J].EurJVascEndovascSurg,2007,33:6568.
[17]CHENF,ERIKSSONP,KIMURAT,etal.Apoptosisandangiogenesisareinducedintheunstablecoronaryatheroscleroticplaque[J].CoronArteryDis,2005,16:19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