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变革:展望2024中国寿险行业客户价值

过去两年间,国内保险行业经历了巨大变革。昔日高速增长的发展势头已逐渐放缓,整个行业进入了一个深度调整和转型的阶段,一众领先保险公司都在努力寻找未来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内生增长”与“外生扩张”的双轮驱动模式,助力国内险企在新一轮变革中赢得先机。

一、新周期下的新挑战

迈入市场逐渐成熟、客户需求不断升级、行业监管愈加完善的新时期,我国寿险行业也开始面临各种全新挑战。诸如保费高增长不再、价值修复缓慢、资产端风险加剧以及偿付能力普遍下滑等多重挑战相互交织,为国内寿险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保费高增长不再:虽然在预定利率切换与居民储蓄需求增加的双重驱动下,2023年保费增长水平有望大幅修复,但是近三年来(2019-2022)全行业寿险原保费收入CAGR为3%,远低于前三年(2017-2019)的11%,保费高速扩张的时代已经不再。

资产端风险加剧:我国进入利率下行周期,久期较短的资产将面临再投资风险,虽然2023年8月起普通型人身险预定利率上限从3.5%下调至3%(同时监管部门要求,2024年1月万能险结算利率不超过4%,6月起再进一步下调,下调后的上限为3.5%~3.8%),但预定利率调整相对滞后,负债端成本高于资产端收益,从而形成利差损,影响保险公司利润水平。同时,新金融工具准则下权益类金融资产划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使股票持仓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增加,归母净利润波动加剧。

偿付能力普遍下滑:2022年初开始实行的偿二代二期导致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普遍出现下滑(2021-2023第三季度,寿险行业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40bps),在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下,资本直接和产品策略、资产配置策略相挂钩,迫使寿险企业重新思考资本规划策略。

随着寿险行业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进入深水区,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同时抓住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不断向好的重要机遇,成为每一家寿险公司必须面对的课题。为此,我们提出了“内生增长”与“外生扩张”两条发展路径,帮助国内领先寿险公司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稳固行业地位。

二、内生增长

寿险行业增长乏力与价值修复困难的核心内因在于“供需的结构性错配”。随着客户需求日益多样化,信息透明化使得客户自主性【1】提高,以“产品导向”而非“客户导向”的代理人和银保渠道错配尤其明显。这一痛点也是机会。我们认为,渠道转型的核心在于真正落实“客户驱动”,即通过深入挖掘客户真实需求、优化产品服务与客户体验,进而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客户黏性与忠诚度。同时,在代理人渠道,险企还需提升专业化和职业化,使代理人从“产品销售”蜕变成“客户专家”;在银保渠道,我们认为险企与银行的“深度融合”才是渠道价值创造的关键。

另外,面对资产端承压下利差的收窄,提高“费差”对利润的贡献将成为险企业在新时期制胜的又一关键。对保险公司来说,提升机构效能、组织效能和运营效能(“三驾马车”)是当前紧要任务,因为最终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力将反映到精算假设、运营成本和效率上,只有充分发挥“三驾马车”在转型过程中的积极作用,险企才能更好适应市场和客户需求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价值创造。

渠道转型

1.代理人渠道:从“产品销售”到“客户专家”

近年来,代理人渠道转型已从过去“投石问路”的摸索阶段,逐渐迈入“勇往直前”的快速发展期。当前行业已经充分认识到,代理人渠道的未来就是专业化与职业化,应尽快实现从“产品导向”向“客需导向”过渡。产品设计理念的调整与全面的数据分析,能够有效推动险企与客户互动方式变革,并通过跨渠道、个性化沟通服务和精准的客户需求预测,引起客户共鸣、实现客户所想所愿,最终提供高于客户预期的服务,形成一整套高效、透明、匹配度高的产品及服务模式(见图1)。

未来,新一代代理人需要具备四大核心能力:

随着互联网科技和商业模式的不断演进,代理人愈发依赖线上平台和社交媒体来拓展业务,例如将公域流量转化为私域流量后,吸引潜在客户并建立信任关系;同时通过公域流量转化,吸引对保险销售感兴趣的人成为新的代理人。因此,为了支持代理人的工作,寿险公司需要打造一个强大的业务中台,提供完善的内容和工具支持,从管理模式、运营方式、客户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等方面,为代理人提供更精准的客户分析和支持,协助其高效展业和转化客户。

吴晓薇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中国区保险咨询业务负责人

我们建议,险企和代理人可从四个方面着手,主动构建上述核心能力(见图2):

未来,一众领先险企之间的竞争将不再是基本法或活动量管理上的简单比较,而是基于是否具备强大的、可真正赋能于一线代理人的中台能力。只有那些积极构建自身中台能力、持续提升代理人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的险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2.银保渠道:从“代销平台”到“深度融合”

不同于全球成熟银保市场,国内银行和险企普遍采取“多对多”合作模式,鲜有银保建立起中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双方战略协议常流于形式,对各自的权利义务表述不清、且缺乏执行约束力。即使具有控股关系的“银、保”双方也未能充分挖掘深度融合后的银保合作潜在价值。

放眼国外成熟市场,欧洲‘银保一体化’合作模式充分表明,银保业务可以实现基于双赢的价值创造。在欧洲主要市场中,银保渠道保费贡献稳定在四成左右,部分国家银保渠道占比高达60%~80%,且仍保持较高增速。此外,银保新业务价值利润率可以维持在20%~40%的较高水平。

晏超

麦肯锡全球副董事合伙人、中国区保险咨询业务核心成员

建立中长期稳定的银保合作关系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根据全球领先银保合作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银、保”双方需要把握五大成功要素,全面升级“银保一体化”价值主张,实现“银行、保险和客户”三方共赢(见图3)。

在此基础上,深度融合、内嵌与效率提升将成为银保渠道未来转型的重点。随着互联网科技的普及,银行客户已经习惯在线办理业务,与银行之间的互动也逐渐趋向更集中、更高效的方式。因此,我们认为银保渠道的真正融合,将基于共同定制产品、整合客户旅程、客户洞见与数据共享、一体化团队协同和生态场景共建(见图4)。

未来,银行将更多基于场景化业务提供服务,例如消费金融场景、存款和理财场景等,银行自身的品牌标识在具体场景中将被弱化。由于金融服务深度融入各种线上场景将是大势所趋,因此银保渠道在转型过程中,应思考如何全面整合现有客户旅程,使客户感受不到任何断点或边界,在不同场景下均能获得良好体验。

展望我国银保的下一发展阶段,我们认为银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银、保”双方将通过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开展全面合作。银行在获得高确定性佣金收入的同时,可以与保险公司在定制化保险产品货架、专业营销团队建设、数字化与全渠道融合、风险合规管控等领域实现突破;同时,保险公司通过战略费用投入换取合作银行渠道的独家(或最高优先级)保险销售权,其与银行的深度融合可有效提升险企的销售效率和客户服务质量,实现降本增效。

效能提升

回到当下,在利率下行与投资收益承压的新常态中,险企自身的效能提升将愈加关键。我们认为,提升“机构效能、组织效能、运营效能”是险企降本增效的“三驾马车”(见图5)。机构效能是险企在激烈竞争中的立足根本,组织效能是险企顺利转型的重要保障,而运营效能则是险企成功转型的重要手段。

其次,对于后进机构要明确其经营表现瓶颈。例如针对机构后勤机构进行改革时,应首先识别出后勤机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依据过往经验,机构后勤改革往往能够带来较高杠杆效应,让险企在效能提升上事半功倍。

机构效能提升是保险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险企可从优化区域布局、识别后进机构、机构分类评估三方面着手,实现持续发展及提升自身竞争力。

2.组织效能提升——识别关键岗位,优化人力配置

首先,提升组织效能的关键在于制定和实施全面的人才战略。险企可遵循“关键岗位识别及人才画像、关键岗位人才准备度评估、人才发展计划”这一路径,打造高效和具有竞争力的内部团队,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其次,为实现组织效能提升,险企可从总部和机构两个层面入手。就总部而言,需要制定宏观战略并把控整个组织架构的设计,身兼裁判员和教练的双重角色;就机构而言,则需要积极提升自主经营能力,拥有自己的经营思路和决策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市场挑战。最后,薪酬管理也是公司治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公司的稳健发展至关重要。在实施薪酬管理时,险企应通过合理的薪酬管理和激励措施,有效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质量,推动公司不断发展。

3.运营效能提升——全面梳理成本,推动效能提升

运营效能提升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效益和长期发展,我们建议领先险企遵循“全面分析与问题梳理、识别抓手并制定策略、落地实施”的速赢路径,快速提升企业内部的运营效能(见图8)。

全面分析是运营效能提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通过全面分析“业务之声、客户之声、数据之声”三大方面【2】,险企可以准确找到自身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先级排序。而在梳理问题过程中,险企可通过对价值链、组织层级和成本类型的多维度分析,全面了解和分析运营成本构成,主动识别成本较高和效益有待提升的运营环节,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和改善措施。

在明确效能提升的关键所在后,险企可通过识别抓手、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和实施方案,最终实现降本增效。这可能涉及到改进业务流程、优化组织结构、加强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险企在制定相应策略和方案时,除了要考虑短期降本效果,还应考虑到对业务可持续性的中长期影响。

总而言之,险企在提升营运效能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市场环境、员工管理、上下同心、评估改进等多个方面,并通过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方案、系统宣贯和激励政策,不断提高自身运营效能,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

此外,在渠道转型和效能提升的基础上,寿险公司可以选择不同的战略方向。既可以固守寿险核心,专注于传统的寿险业务,以稳定和可持续的盈利能力为目标,也可以纵向拓展价值链,向健康和养老领域延伸,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解决方案。同时,还可以横向整合多渠道资源,实现多元化经营和协同发展。

三、外生扩张

除了“渠道转型”和“效能提升”这两大内生增长途径外,面对偿二代二期对资本充足与风险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一些资本积累较低、风险管理水平较弱的中小保险公司将寻求合并,以提高资本实力、优化风险成本;同时,偿付能力较强的保险公司可考虑通过主动并购,实现业务的协同效应和规模效益。

偿二代催生并购整合的土壤

国内保险市场、特别是寿险市场,正面临着偿付能力不断下降的挑战(见图9)。虽然偿二代二期规则对夯实资本质量、优化资本风险计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为保险公司资本管理带来较大调整。尤其是在当前利率走低、投资市场波动的环境下,保险公司资本管理的矛盾更加凸显。从2022年初开始实行偿二代二期,到2023年三季度,寿险行业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40bps(2021-2023第三季度);此外,截至2023年底,共有21家保险机构发债23笔,合计发债规模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390%,为历史最高。

随着偿付能力监管政策日渐趋严,险企在资本管理上面临的挑战愈加严峻,我国保险行业或将迎来整合并购潮。

欧洲市场提供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当偿付能力发生周期性变化时,许多欧洲寿险公司选择采取"closed-book"战略【3】。一些公司开始以更好的IT运营平台来收购这些关闭的账户,通过自身的投资和运营水平,重新评估这些账户的价值,并以更低的价格购购买更好的资产。那么,这种方式是否会成为中国未来的一个可能的整合方式,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也将迎来行业的整合与调整期。

邵奇

如同欧洲市场曾经历的那样(欧洲于2016年起全面实施欧盟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即SolvencyII),随着大型保险公司进一步探索业务多元化,拥有专业业务但偿付能力较弱的中小型保险公司转向寻求合并,注资潮和并购机会涌现,寿险行业整体出现重大调整。因此我们相信,未来3-5年间,我国保险行业将出现更加多元化的整合,我们也将迎来一个后并购时代的全新市场形态与格局。

结语

注释:

【1】信息不对称情况越来越少,消费者倾向于利用大数据进行自我学习,对于保险信息有个性化的了解

THE END
1.寿险公司客户经营研究.doc文档介绍:寿险公司客户经营研究 [摘要] 良好和有效的客户经营,可以给保险公司带来许多利益,如增加保费、降低成本、提高利润、通过转介绍带来新客户、提高业务人员的留存率等。但目前寿险公司对客户经营的认识仍存在一些误区,如更多地关注新保单和新客户、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服务上等,阻碍了客户经营水平的提高。有效客户...https://m.taodocs.com/p-109761668.html
2.保险客户经营之客户服务的类型(11页).pptxx寿险APP 客户认证基本信息变更电子信函保单贷款给付金领取红利查询指定生存金受益人续期缴费理赔 ... 保单体检 由于保险产品期限通常较长,许多客户买了保险之后就会把保单束之高阁,渐渐地就忘了买了 什么保险,通过保单体检,可以让客户清楚了解自己买的什么保险、买的保额够不够,并完善客 户家庭保障。 “让爱没有...http://www.qzrbx.com/vip/191901.shtml
3.增额终身寿险训练课程增额终身寿销售话术课程赵振东讲师掌握老客户经营技巧,发挥老客户的价值; 掌握倾听、赞美、发问等社交技能,增强个人的软实力 【课程对象】保险营销人员 【课程大纲】 一、如何让客户意识到增额终身寿险在资产配置中必不可少? 1、如何扩大保险人的“生存空间”? 2、对于增额终身寿险的认知 ...https://m.nlypx.com/gkk_detail/293470.html
4.保险巨头,重磅发声赵永刚进一步表示,具体来看,寿险业务方面,坚持价值主线,提升“长航”转型突破的有效性。要加快形成客户分级分类经营策略,实现养老传承、财富管理、健康保障业务的均衡发展;要深化多元渠道建设,代理人渠道加强高质量年轻代理人招募培训,实现核心人力和产能双提升,银保渠道要稳定规模、提高价值贡献;要做实赋能型总部和经营型...https://wap.eastmoney.com/a/202403293029922440.html
1.寿险行业如何经营客户首页>寿险行业如何经营客户 中国的商业保险市场近年来迅速发展,各大保险公司业绩稳步增长。保险公司是一个服务行业,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发展维系客户,销售保险产品,是各保险公司的立足之本,下面我们看看保险公司如何经营客户?让每一个保险员熟练掌握公司的保险产品,掌握投保的程序,掌握投保的注意事项,掌握理赔的流程。保险...https://m.shenlanbao.com/he/870180
2.保险公司客户经营方案(通用8篇)在寿险公司的部门中, 内外线的界定有时是非常明确的, 客户开发是业务部门的事, 那么为了赢得更多的业务、更多的客户, 有的人认为客户经营也应进入业务部门,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客户经营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来完成。 1.4 客户经营就是简单的客户服务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ct428qo8.html
3.保险销售工作计划(15篇)二提高客户服务工作质量,建设一流客户服务平台。 随着保险市场竞争主体不断增加,各家保险公司都加大了对市场业务竞争力度,而保险公司所经营不是有形产品,而是一种规避风险或风险投资服务,因此,建设一个优质服务客服平台显得极为重要,当服务已经成为核心内容纳入保险企业价值观,成为核心竞争时,客服工作就成为一种具有独特...https://www.ruiwen.com/xiaoshoujihua/7195414.html
4.销售创新范文12篇(全文)那些不是我们非要拿下或者拿下后没有利润的市场,那些不配合公司的客户或是公司应该舍弃和淘汰的客户,应收账款的政策就应该从严,如有可能就尽量实行现款现货或严格控制应收账款规模。企业如果是多品种经营,光关注重要市场和重要客户是不够的,企业必须具备持续提供重要产品的能力。把重要产品做大做强,形成自己的独特...https://www.99xueshu.com/w/ikey97tl4en7.html
5.中国保险创新发展大会“寿险运营服务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分论坛...通过这些成功的探索,中再寿险认为在不远的将来保险运营的价值将体现在推动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提升营运利润以及延展业务范围等方面,保险运营部门也必将从传统模式下的成本中心转为利润中心。 从客户经营看运营的价值定位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大中华区保险专题组负责人、董事总经理兼全球合伙人 胡莹...https://insurance.hexun.com/2020-12-22/202671692.html
6.天风证券:寿险改革成效值得期待看好平安(02318)长期价值增长空间寿险行业已进入了拼“客户”的新时代,吸引客户的要素包括1)能提供专业服务的销售人员、2)包含差异化服务项目的保险金融产品、3)一站式的多样化金融与生活产品体系、4)线上的品牌曝光度与美誉度,其中第1点和第4点能相互促进并为一个整体(即“线下+线上”销售模式)。客户经营四要素的核心在于“能提供专业服务的销...https://www.zhitongcaijing.com/content/detail/299489.html
7.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红:赋能一线销售,运营服务发力险...十九大也提出,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想这蕴藏很大的保险业务发展机会。比如技术进步大大促进需求显化,尤其是互联网技术让用户激发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因此谁能满足客户的众多潜在需求,谁就能成为经营客户的大赢家。”她指出。 围绕寿险服务变革的服务行动力,杨红认为概括起来,是“一个中心,三个重点”。一...https://www.cbg.cn/show/5083-212127.html
8.中国平安前三季度业绩保持韧性客户经营业绩持续增长,截至2023年9月末,平安个人客户数近2.30亿,客均合同数达2.99个。2023年前三季度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335.74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大增40.9%。医疗健康养老战略深入推进,2023年前三季度享有"+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约68%。https://wap.beiww.com/zsya/xw/jd/202311/t20231101_1196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