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慢性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慢性病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迁延不愈的特点,慢性病医疗费用支出逐年增加,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极大的负担。因此,加强慢性病基本医疗保险的完善,有效降低慢性病患者经济负担迫在眉睫。本文分别从保障范围、筹资机制、支付方式以及慢性病参保患者方面进行分析,希望有助于建立完善的慢性病基本医疗保险政策。
程朝晖刘慧慧
程朝晖刘慧慧(宁国市人民医院242399)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慢性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慢性病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迁延不愈的特点,慢性病医疗费用支出逐年增加,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极大的负担。因此,加强慢性病基本医疗保险的完善,有效降低慢性病患者经济负担迫在眉睫。本文分别从保障范围、筹资机制、支付方式以及慢性病参保患者方面进行分析,希望有助于建立完善的慢性病基本医疗保险政策。
【关键词】慢性病基本医疗保险现状
一、基本医疗保险的定义
基本医疗保险是为补偿劳动者因疾病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建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通过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参保人员患病就诊发生医疗费用后,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以避免或减轻劳动者因患病、治疗等所带来的经济风险。基本医疗保险是为补偿劳动者因疾病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建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险制度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它与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共同构成现代社会保险制度。
二、我国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现状
1、保障范围可以将影响健康状况最主要的慢性病纳入保障范围,可以将医疗费用过高的慢性病单独列出,可以根据医疗费用和患病率综合确定慢性病种类,也可以不单独区分、涵盖全部慢性疾病,但无论基于何种方法,一定要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开展门诊慢性病管理按照患病率和病因死亡率划分病情严重程度,确定保障病种,而且保障病种范围小,难以满足医疗需求。一些地区将慢性病列入门诊特殊病种管理,费用由统筹基金按一定比例支付(如天津市、沈阳市),一些地区将慢性病单独列出(如石家庄市、徐州市),各地区慢性病覆盖范围差别较大,降低了保障的公平性。
2、筹资支付机制筹资模式包括单独筹资和不单独筹资。目前我国仅有少量城市实现单独筹资,如盐城、石家庄市。大多数地区的慢性病费用不进行单独筹资,而是由基本医疗保险中的统筹基金予以支付,这种方式可以节约成本、简化机构,但可能会导致慢性病费用支出过量,挤占住院费用。从长远来看,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和疾病谱的改变,慢性病的医疗保障支出逐年增加,逐渐成为影响基金平衡的最主要因素,必须为其单独筹资,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单独建立筹资。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实行的是按项目付费,少数地区实行以就诊人头为核心的总额预算管理(如镇江分别制定慢性病年度门诊药品费用标准,年终根据实际慢性病服务人头和年度门诊药品费用标准结算)、单病种付费等。传统的按项目付费在目前不能达到控制医疗费用的目的,按照现有的技术水平又无法实现单一的按病种付费。在目前的以治病为主的传统观念已经不适应慢性病流行的趋势,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可以对慢性病医疗费用实行混合型支付方式结算,门诊和住院分别建立针对慢性病的不同结算模式:对门诊患者,建立门诊统筹,单独规划,确定补偿标准;对住院患者,在结合各地经济、疾病谱以及信息系统水平的基础上,实行按病种付费或者总额预付。为了有效地预防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风险,更好地控制慢性病费用,可以采用总量控制、医保包干的形式。
3、慢性病参保患者由于慢性疾病参保患者盲目就医(希望到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接受治疗),“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以及慢性病病程长,多数难以治愈,需终生不间断地进行治疗等特点,使得慢性病消耗了大量的医疗卫生资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有利于减少慢性病的患病机率和医疗费用支出。通过限定慢性病参保人员只能在相应的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门诊诊治和建立档案,同时设置低的起付线,高的报销比例,慢性病参保人员可以享受到比普通门诊更为优质和优惠的服务,从而引导慢性病进社区,建立慢性病门诊统筹政策。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社区慢性病管理的结合,既发挥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引导作用,也体现了预防保健的积极作用,可以有效解决慢性疾病参保人群医疗费用负担沉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蔡玲玲.社区居民慢性病现状与疾病经济负担研究.现代预防医学[J],2007,33(3):434-437.
[2]罗力医保包干、按服务量付费与医疗费用控制[J]中国卫生资源,2006,9(1):11-12
[3]武瑞雪、刘宝.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防治的发展及经验启示.中国卫生事业管理[J],2007,23(10):706-708.
[4]艾自胜,高歌,潘军燕国际医疗保险支付制度理论研究对我国的借鉴作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1,21(1):40-43
[5]张寒冰、张晓、翟成凯.慢性病疾病管理在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中的实施探讨.中国卫生事业管理[J],2007,23(1):29-31.
[6]饶克勤,刘新明国际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中国[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
[7]徐伟国际经验对我国医疗保险费用控制机制的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0(2):162-172
[8]廖礼奎,周立.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J],2006,27(2):29-30.
[9]秦翔、张开金.构建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促进医保与社区卫生结合.中国医疗保险[J],2008,(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