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00万新车购置价投保和续保的车辆,出险理赔时却要折旧。这一法规在10月1日即将执行的新《保险法》中有了新的版本。据悉,假设折旧后只能按照60万的实际车价赔付,保险公司必须退还保户另40万保额对应的保费。业内分析认为,此举对主营车险的险企影响较大,意味着公司承保利润可能“雪上加霜”。商报记者昨日从上海保监局获悉,虽然财险市场扭亏为盈,上半年车险业务仍延续亏损势头,承保利润率为-11.46%。
车损险保户受益最大
商报记者注意到,新版《保险法》第55条规定,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价值,超过保险价值的,超过部分无效,保险人应当退还相应的保险费,其中,退还相应保费是修订后的新规。“这条法规面向所有保险合同,如果被保险人是超额保险,当保险标的发生事故时,被保险人不能获得超额的经济补偿。”都邦保险一位观察人士表示,“但对车险来说,尤其是车损险保户,由于车辆本身的实际价值是消耗品,这就造成保险公司担负的责任与风险并不对等。”
承保利润率或受影响
几家欢乐几家愁。保户获利了,车险公司却似乎将对上述新规暗自“心惊”。“车险生意本来就不大好做,这样一来,保险公司的赔付成本岂不更高了?”据财险资深人士介绍,新规对险企利润率会产生一些影响,“影响肯定有,毕竟要多付一笔差价,假设购置价100万元的车,出险前缴纳的车损险费率2%,5年后出险车辆全毁,实际价值是50万元,那么保险公司原来只要赔50万元,现在还要多赔50万元保额的对应保费,光计算车损险一项,保险公司就要多赔5万元。”
多项新规保障投保人利益
新车购置价统一上平台
而太平洋(601099,股吧)产险资深观察人士分析指出,在赔付率和道德风险暂时无法有效掌控的前提下,沪上车险连续几年陷入亏损怪圈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手续费价格战造成的“多米诺”效应。但昨日来自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的最新消息称,这样的价格战最近几天就将不复出现,据悉,从7月25日零时起,继交强险之后,上海商业机动车辆保险信息将全部进入“上海市机动车辆联合信息平台”,从而实现机动车辆管理、交通违法记录、保险理赔记录的信息共享,并对部分费率浮动实行统一的行业标准。“7月24日开始进行系统升级,7月25日零时以后签单的车辆就将全部通过平台运行。”保险同业公会副秘书长孙维康告诉商报记者,“而信息平台已经收集了2006年7月1日以前承保车辆的数据,'商业车险进平台’是上海'两中心’建设,保险业有序规范的重要举措。”
而对于保户,“信息平台”的面世意味着将统一安全驾驶、客户忠诚度、无赔款优待等商业车险费率浮动因子的使用标准,而商业险保单签单保费的优惠比例总和不得超过保单基准保费的30%。“商业车险保费上浮的范围则与过去各家公司投保标准相匹配,平台上只保留理赔次数,而以往对稀有进口车辆保费上浮上限区间为10%-60%。”孙维康补充。
税延型养老险年内推出有难度
不过,也有参与筹备的公司观察人士向商报记者表示,虽然现在具体是哪几家公司试点还不确定,但能够进入监管层召开的闭门研讨会意味着基本已经拿到入场券,至少是站在了业务“抢跑”的起点上。而商报记者也从平安、太保、国寿三家被邀入闭门研讨会的公司获悉,目前都已在进行产品设计和业务调研,“新设计的产品还在总公司层面,尚未下达到分公司的执行层面,闭门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研讨业务开发的工作。”有券商分析预测,未来税延型养老险试点市场可能是平安、太保、国寿、英大泰和、长江养老、新华、泰康、太平养老“八分天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