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消息:针对违反《动物保护法》的嫌疑人,韩国法官在量刑时,由于没有特别的参考标准,会出现参差不齐的判罚,韩国大法院量刑委员会为此首次制定了指导方针。据韩国《东亚日报》5日报道,针对残忍杀害动物等违反《动物保护法》的犯罪,韩国法院制定了最高可判处3年有期徒刑的量刑标准。
图源:pixabay
韩国在动物保护方面的努力,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这一举措不仅为法官在量刑时提供了明确的参考,也有效遏制了虐待动物行为的发生。韩国动物保护团体和宠物爱好者的积极响应,进一步证明了动物保护法律在提升公众意识、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
近些年来,虐待动物事件可谓是层出不穷,“杰克辣条”处刑式虐猫事件、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虐猫事件、虐猫考生报考兰大研究生被拒事件……从个体虐待到团伙作案,从家庭暴力到网络直播,形式多样、手段残忍。这些事件不仅给动物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折磨,更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一方面,它挑战了人类的道德底线和良知;另一方面,它也引发了公众对于社会安全和法治建设的担忧。《犯罪心理》中曾提过,“野兽从不以杀戮为乐,人类却是唯一把追逐残杀自己的同胞当作娱乐的生物。”因此,制定并落地《动物保护法》,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公众道德水平,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而制定实施《动物保护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保障动物权益。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根基和血脉,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作为生命体,享有生存和免受虐待的基本权利。《动物保护法》的制定,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动物的法律地位,为动物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其次、提升公众道德水平。《动物保护法》立法的核心还是对人的约束,虐待动物行为往往反映出人类的道德沦丧和人性扭曲。通过法律的约束和制裁,可以有效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尊重生命、关爱动物。
再次、维护社会稳定。虐待动物事件曝光,往往引发公众的强烈不满和愤慨,尤其是在流浪动物问题的处理上,矛盾分歧很大,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引发社会冲突和矛盾。《动物保护法》的制定将有效遏制虐待动物行为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最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动物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动物保护法》的制定,将有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愿景的实现。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说过,“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一个孩子会伤害动物并侥幸逃脱责任。虐待动物是对生命的亵渎。”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虐待动物都不能仅当作一个道德事件来评判。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动物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呼吁加快《动物保护法》的制定与落地进程;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从自身做起,关爱动物、尊重生命。
韩国拟设定最高可判处3年的量刑标准给了我们很大的启迪,加快推动《动物保护法》的制定与落地实施势在必行。为全天下遭受虐待的动物发声,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我们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