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读丨虐猫者的这句话,细思极恐

“花好香啊,你可以写我喜欢赏花”。

因为虐猫杀猫而“红”上网络的徐某洋,在面对记者的一再追问如此说道。

硕士研究生考试专业课成绩第一,复试被南京大学拒录后,他志愿档调剂兰州大学,有记者在这个时候联系上了他,他当时如此说。

没有真正的道歉,没有对被惩戒后的后悔。

如此平静,游刃有余。有网友说:这句话令人细思极恐。

01笔试第一,仍然出局

徐某洋考研,接连两所高校不录取,这一结果让许多网友直喊“干点漂亮!”“真是大快人心!”。

徐某洋南京大学研究生考试复试不合格

兰州大学也未录取徐某洋

这件事引起了很多争议,在舆论广泛支持高校做法的同时,也有一小部分人表示“应该给这位年轻、高分的学生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讲到这里,我们应该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会给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的做法点赞?

让我们回到徐某洋本科时期,也是本次的因虐猫被高校拒之门外的开端。

在徐某洋于东南大学就读本科期间,已有不少同学指出,他在宿舍虐杀动物并录制视频上传到网络。其中一段视频中流出的画面显示:他将一只奶牛猫放入水桶,然后用脚踩踏猫头。有人进行报警处理,派出所在接警后对其进行训诫,并让其写了永不再犯的保证书。

可惜的是,即便警察已经介入,徐某洋依然没有悔改,他不仅在社交网络上“教导”他人如何虐杀动物,还将部分虐待视频作为商品售卖牟利。

徐某洋对自己“笔试第一,仍然出局”的回应更是让人大跌眼镜——

在面对等候在考场外的媒体时,徐某洋婉拒了采访请求,并在经过一片丁香树时特意向记者感叹:“花好香啊,你可以写我喜欢赏花。”

在社会舆论如此沸沸扬扬的时候,徐某洋还能异常淡定地企图用各种说法来减轻其负面形象,可见其没有一点悔过之意,甚至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

资料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

02不违法≠没有错

考研被刷是常事,学科成绩出众但因“虐猫”间接引发被大学拒录的后果,似乎还是第一次。

虽然两所高校均未点明考生虐猫和不予录取之间的关系,但徐某洋今年失去读研机会已是板上钉钉事实。实际上,高校对于虐待动物行为的处置,正呈现趋严迹象——

2020年,山东理工大学通报学生范某某存在虐猫并在网上发布、转发他人虐猫视频情况,并予以退学。

2023年,河南南阳理工学院通报学生李某某存在虐猫行为,并予以开除学籍处分。

2023年,四川科技职业学院通报学生虐待流浪狗,并予以留校察看处分。

2024年4月13日,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学生郭某因被曝虐猫,被开除学籍。

高校不断向学生发出信号:尊重生命是最基本的价值观,同样是成长的必修课。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刑法学研究所所长,国内知名刑法学专家罗翔曾在一档综艺节目中说道:“法律只是对人最低的道德要求,如果一个人标榜自己遵纪守法,这个人完全有可能是‘人渣’。”

虽然罗翔老师的口吻略带戏谑,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不违法≠没有错”。

徐某洋一而再再而三的虐猫甚至杀猫行为,损害的大多数人朴素的是非观。在法律尚未触及的角落,人们内心的良知就会变成一把戒尺,去衡量公平与正义。当人们事事都以不违法作为准绳,那么道德将会划到最低的临界点,且不说人性的光辉会泯灭,届时,人与其他动物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人类总是标榜自己是“高级动物”,正是因为我们有高级感情,懂得爱与怜,懂得尊重每一条生命;我们有道德底线,知道分寸,知道珍爱生命是最基本的价值观。

蔡元培先生曾说:“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

03“虐待动物”是小事吗?

在徐某洋落榜南京大学之后,就有人表示,“不要把人一棍子打死”“失去成为研究生的机会已经是很严厉的惩罚了”。

从类似的观点中可以看到,部分人仍认为虐猫者残害的只是一条简单的生命。

虐待动物,是小事吗?

尊重、善待生命,不仅是对动物存有怜悯之心,更是人类精神文明层次的体现。

●肖曼丽律师

肖曼丽表示,徐某洋事件让人联想到20年前震惊全国的“硫酸泼熊”事件。“硫酸泼熊”事件中的当事人刘海洋,在经历了舆论和法律的双重谴责后,依然顺利进入中科院工作。而“大学生虐猫”事件中的当事人徐某某,却因其不当行为面临着前途未卜的困境。“硫酸泼熊”与“虐猫学生”事件,是时代变迁下道德观念和教育惩戒尺度变迁的缩影。两起事件,都引发了关于动物保护、道德教育和法治建设的广泛讨论。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对于非法收购、运输、出售、伤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明确规定,但对于虐待一般动物,则还没有进行立法。在司法实践中,动物经常被视为所有权的客体,属于所有者的“财产”。

04虐杀动物的人蕴藏潜在风险

不能虐待动物,是不可动摇的社会共识。这不仅是从动物福利角度出发,更是为了保护我们人类自身以及防止更大的祸患于未然。

虐待动物者遭到谴责,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待弱小生命展现出的冷漠与无视,另一方面是他们随时可能发展为社会潜在的“危机”。

一个人做出虐待动物与虐杀动物的深层缘由是什么?一起来听听专家说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应用心理学系教授吴艳

伤害动物或他人(包括虐待和虐杀)是判断青少年是否具有品行障碍的一个重要方面。品行障碍是在儿童少年期以反复持续违反与年龄相适应的社会规则为特征。包括虐待动物、打架、逃学、离家出走、反复说谎、偷窃、纵火、性虐待、躯体虐待、违抗与不服从、破坏性行为等一系列异常行为。

如果不进行干预和成长,具有品行障碍的青少年有很大的可能性发展为反社会人格,对社会造成更大威胁。已有研究显示,品行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染色体异常,母亲抑郁(尤其是产后抑郁),孕期吸烟,酒精依赖,童年期虐待,不安全的依恋风格,父母严厉而无效的纪律管理,缺乏温暖等。

另外,吴艳教授也给出了对于因心理创伤引发虐待行为的人心理治疗的建议:

因心理创伤引发的虐待行为,一方面要提高他们的共情能力,使施虐者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看待和理解问题。一旦做到这一点,他们就能认识到自己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和严重后果,进而认识到自己的罪行,开始悔过。

另外一方面,这类人需要去处理已有的创伤。催眠治疗能够加深体验感,可以缩短疗程,但是也有潜在的风险,比如引发二次创伤等,催眠者需要接受心理咨询的训练,最好能将催眠治疗和其他心理咨询技术进行融合。

当然,虐待动物的行为需要结合事发背景、动机综合考虑,一般不能轻易断定该行为与精神心理疾病、人格障碍有必然联系。一些人也可能出于其他原因,比如愤怒、控制欲望、报复心理等来展现虐待行为,只是偶发。

但即便是偶发的行为,我们也应警惕,以防患于未然。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作“踢猫效应”,是指当事者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

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被发泄者又会去寻找自己的出气筒,这样就形成一条坏情绪传递的链条,导致最弱小的对象成为了最终的受害者。

面对虐待动物者,我们应该始终抱着谴责态度。对徐某洋虐猫行为的抵制,也体现了社会正在逐步形成“向上走、向善走”的氛围。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行为的第一责任人,对于成年人来说,尤其如此。

05善良与爱,永远别忘记

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传授知识技能的“教书”只是其中一方面,长远来看,培养思想品质的“育人”,显然比卷面成绩更重要。

徐某洋事件也再次提醒我们,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是每个人成长的必修课,学会敬畏生命、爱惜生命,这是我们探索研究大千世界的前提,也是当下倡导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

而这其中,善良与爱,永远是抵御伤害的法宝。

小小细节,温暖人心。

可见,如果将“踢猫效应”推倒的多米诺骨牌转化为积极局面,那么这根链条上的一个环节,都可以将善意无穷尽地传递和接力下去。

出品:广州日报心传工作室策划:赵素兰统筹:钟敏、王圆媛、梁意聆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丽平、梁意聆、兰岚视频:黄馨怡、滕惠琦、黄琦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制图:莫丽平音频:全欣欣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王圆媛、马俊贤

THE END
1.16岁以下青少年虐待动物有法律责任吗?(一)故意虐待动物,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二)开展虐待动物的表演或者活动,扰乱...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405510.html
2.反虐待动物立法之路还有多远民主与法制杂志电子版但是从疫情防控期间由隔离和恐慌带来的遗弃宠物开始,尤其是近年来新闻上屡见不鲜的虐待动物,使得社会上关于制定反虐待动物法或动物保护法的现实需要和呼声越来越强烈。但是无论从立法机关还是近几年相关部门对代表委员的建议和议案的答复来看,反虐待动物立法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http://e.mzyfz.com/mag/paper_48470_25048.html
1.虐待动物是否要判刑虐待动物罪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专家建议稿)项目组专家建议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拟设立的一项罪名。按照我国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的罪刑法定原则,虐待小动物一般不构成刑事犯罪。所以虐待动物不会判刑。虐待动物的行为属于违反社会公正良俗行为,如果虐待的动物属于国家保护动物...https://m.66law.cn/v/wenda/768929.aspx
2.虐待动物是否应受行政拘留,虐待动物犯法吗导读: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虐待动物是否应受行政拘留,虐待动物犯法吗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https://www.64365.com/zs/1793354.aspx
3.虐狗事件频惹争议,动物保护立法何时提上日程?加拿大:虐待动物最高监禁5年 加拿大人对所有的动物都表现出一种特殊关照。今年5月,在加拿大“人道学会联合会”等动物保护组织的推动下,加政府提出第52法案,修订了原刑法中有关虐待动物的条款。法案规定,凡杀害动物都属违法行为,故易虐待动物的处罚由以前的最长6个月监禁提高至5年。 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26992
4.“动物N号房”:虐待视频明码标价,施虐者不乏未成年人除了法律的空白,虐待动物背后还有一条“黑色产业链”。 2014年,就有人发现,成批的猫狗等小动物,不定期被扔在上海高架桥上。 曾有记者连续3天经过同一路段,在6个小时路途中内,就看到8只猫,有的躺在高架路边缘已经断气,有的直接在路中央被碾碎。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988071
5.娃娃虐待动物岂是儿戏要对网络运营商、网络传播者设置禁止性或者限制性的法律义务,建立完善未成年人视频分级制度,加强对涉及虐待动物、暴力血腥视频的管理,形成正面引领的鲜明导向。要不断完善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加强对违法屠宰行为排查整治,严格规范捕杀流浪狗流浪猫行为,深入践行人与动物和谐共处文明倡议。依法严惩伤害国家保护动物行为,强化对...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3/04/id/7228487.shtml
6.虐猫被开除?!虐动物的人是怎样的心理?如何理性应对?心理学文章网上有的人说,明明现在在国内虐猫虐狗不违法,可是学校还要开除或者不录取这些人,难道现在猫狗的权利比人的还重要吗?! 我认为,这并不是说明猫狗的权利比人的还重要,而是说明大众包括校方意识到,虐待动物的人存在严重的精神心理问题,他们极有可能会作出伤害别人的事。这是一个边界问题,就算他们没有违反国家法规,但...https://www.xinli001.com/index.php/info/100495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