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对一个牵涉370万人切身利益的制度进行改革,其艰难可以想见!
“大专学历”惹争议
据保监会统计,截至去年年底,我国保险营销从业人员数量达370余万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比不足三成,高中学历人员占比约为60%,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占比约10%。《办法》一经发布,就有媒体根据这组数据作了预测:如果将保险销售人员的从业资格门槛“简单”地提升至大专学历,这意味着将有70%的保险营销员将没有资格继续“卖保险”。
“不能错误地理解只有大专学历才能卖保险,也不能简单地解读为保险销售人员的最低学历。”对于市场上种种有关《办法》的热议,保监会中介业务监管部主任孟龙称,《办法》在规定报名参加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当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的同时,明确提出保监会各派出机构可以根据当地实际适当调整报考人员的学历要求,有关办法由保监会另行制定。如此规定的立法精神是希望对保险销售从业人员采取有区别的学历政策,而大专只是其中一项比较高和导向性的要求,并非“一刀切”式的简单规定。
优先考虑“消费者利益”
据了解,2006年以前,我国保险销售人员的从业资格最低学历要求是高中。但从当时市场实际运行情况来看,高中学历的要求在部分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是不切实际的。为了适应这些地区保险市场发展的要求,保监会在2006年将从业资格的最低学历要求改为初中。
实际上,市场的“自然选择”已然证明了上述专家的观点。一度为“迁就”经济欠发达地区而特意调低的门槛,早已赶不上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大城市快速发展的脚步。据统计,在北京、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保险营销员占比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北京地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比为61%,上海占比也高达55%。
“保险监管部门的首要职责是保护消费者权益,我们制定监管政策首先考虑的是消费者需求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社会、保险行业和教育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各地保监局可以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和保险市场以及教育发展水平,适当调整学历要求,包括可以确定为初中、高中,做到精细化管理。”在保监会中介业务监管部副主任赵庆晗看来,针对地区、城乡、保险产品等差异,对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的学历采取有区别的政策,不仅符合保险销售队伍现状和保险业发展实际,而且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尽快推出”具体细则
孟龙同时强调,保险公司长期普遍依赖单一的、人力规模带动业务增长的营销模式,大进大出、队伍不稳、素质不高、产能下降,不利于保险公司控制成本。实行有区别的学历制度将有助于引导保险公司分地区、分产品、分客户对销售人员细化管理,从而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和营销产能。下一步,保监会还将采取措施,调动各方力量提升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素质,同时研究制定保险营销队伍素质评价体系,实施保险销售人员素质持续改善计划。此外,保监会还将引导行业与有关机构、社会组织和高等院校等合作建立保险营销职业教育体系,并且支持行业组织探索保险营销从业人员分级分类资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