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适用条件

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发展从否定到肯定,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否定期

受传统合同严守原则及维护市场秩序、诚信、公序良俗等观念影响,认为合同解除权是守约方特有的权利,严格排除违约方解除合同的适用。

第二个阶段,转折点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刊载的案例——南京中院审理的新宇公司诉冯某梅商铺买卖合同纠纷案。该案判决认为在特定情形下可以允许违约方解除合同,实际承认了违约方特定情形下享有合同解除权。

第三个阶段,肯定期

最高人民法院在2019年发布的九民会议纪要中明确肯定了违约方的解除权,其中第四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在一些长期性合同如房屋租赁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形成合同僵局,一概不允许违约方通过起诉的方式解除合同,有时对双方都不利。在此前提下,符合下列条件,违约方起诉请求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1)违约方不存在恶意违约的情形;(2)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对其显失公平;(3)守约方拒绝解除合同,违反诚实信用原则。之后,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请求履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1)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2)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3)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请求履行。有前款规定的除外情形之一,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终止合同权利义务关系,但是不影响违约责任的承担。

2

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适用条件

根据九民会议纪要、民法典规定的内容,归纳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适用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前提条件:形成合同僵局

合同僵局可以分为金钱债务的合同僵局和非金钱债务的合同僵局。

(二)主观条件:违约方不具有恶意违约的情形

所谓恶意违约,一方面是指债务人履行无碍却主动选择、有意促成违约,另一方面指债务人有追求更大经济利益、造成交易相对方损失等动机而选择违约。前者如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购房人因自己购买房屋房价的下跌而不想继续购买,明明有继续履行合同的能力却不继续履行合同,找各种理由起诉开发商要求解除房屋买卖合同。此时,就应遵守合同严守原则,保持交易的稳定性,对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请求,不应予以支持;后者如因房价上涨,出卖人“一房二卖”,出卖人违约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不当利益或者将风险不合理地转嫁给守约方,此时应认定违约方系恶意违约。

对于违约方不是恶意违约的情形,司法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违约方因不可抗力而违约,如标的物因政府征收行为被拆迁,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2.违约方因突发事件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或履行困难;3.因限购、双减等政策而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或履行困难。

(三)价值条件:债权人不解除合同违反诚信原则

九民会议纪要理解与适用对合同僵局解释为,根据诚信原则,合同交易不是零和游戏,而是互赢的关系,合同的双方当事人都要照顾对方的合理期待,任何一方都必须尊重另一方的利益。通常在形成合同僵局的情形下,如果违约方能够找到替代的履行方式,能够保障守约方履行利益的实现,而且对守约方因合同解除而遭受的损失进行赔偿,则能够保障守约方的利益,但此情形下,守约方坚持继续履行合同,可以认定守约方已经违反了诚信原则。或者债权人很容易就能在市场上寻找到合理的替代交易,但宁可使违约方面临“过高的损失”也不寻求合理的替代交易,对违约方明显不公平,守约方此举的通常目的可能仍是获取高额的履行利益或违约损失,也应当认定为违反了诚信原则。

(四)实质条件:合同继续履行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合同目的是否能够实现是审查合同应否予以解除的关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中的“合同目的”应理解为债权人或守约方的单方合同目的。值得探讨的是违约方的合同目的应否予以保护的问题。比如,在典型的房屋租赁合同中,承租人的合同目的是获得房屋的使用权,当承租人出于个人原因欲提前解约时,实践中很多法官认为从保护和鼓励交易安全的角度来看,作为守约方的出租人的合同目的更应优先保护,鉴于承租人的合同义务为支付租金,属于金钱债务,不能排除强制继续履行,故承租人应当继续支付租金,至于是否选择继续使用房屋,则属于承租人的权利,承租人可以放弃此种权利或者可通过转租等方式实现其合同目的,从而驳回承租人的解除权。个人认为判决驳回对债务人是不公平的,有点“强买强卖”的意思。债务人或违约方的合同目的同样应值得保护,债务人的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应支持债务人解除合同的请求。

(五)程序条件:需以诉讼方式行使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条规定,违约方合同解除权需以诉讼方式行使。违约方是不享有通知解除权的。违约方需以起诉或反诉的方式行使合同解除权。值得探讨的是,当债权人起诉要求债务人继续履行合同,但债务人并未反诉,而是提出合同已经解除的抗辩理由来对抗债权人的诉讼请求,此时应否需要对该抗辩予以一并审查。个人认为,从减少当事人诉累、节约司法资源的角度出发,债务人抗辩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请求解除合同的方式,人民法院应当一并予以审查,一次性彻底解除合同僵局下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如经审查确实符合违约方解除合同的情形,可以向债权人释明是否需要变更诉讼请求,如债权人不同意变更诉讼请求,当然,基于不告不理的诉讼原则,对合同解除的确认不应出现在裁判主文中,但可以通过“本院认为”部分的说理内容,确认案涉合同是否已经解除的事实。

违约方合同解除权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具体在司法实践中能否支持违约方合同解除权,应由人民法院根据诚实信用原则,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慎重裁决,并且要秉承当事人利益平衡、对畸重合同负担救济的基本原则,坚守“当事人不得因违法、违约的行为不当获益”的基本裁判理念和底线,以防止违约方通过司法程序行使合同解除权的滥用。

THE END
1.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管理中的诠释与解读诚实信用原则是合同管理的核心,要求当事人在合同全过程中保持诚实、恪守承诺,按合同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各项义务。违反此原则可能导致合同无效或承担法律责任,严重影响合同履行和当事人权益。 2024-11-15 12:30:35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官方 已帮助1494210 人·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咨询我 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合...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397380.html
2.诚实信用原则的修正作用——针对以建设工程合同无效为由的恶意抗辩[6]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庆阳供电公司与甘肃金胜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建设施工合同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2019)甘1023民初275号。 [7] 于飞:《诚信原则在违法无效合同中的适用》。 [8] 于飞:《诚信原则在违法无效合同中的适用》。http://www.cicjc.com.cn/info/1041/13660.htm
1.诚信案例无信不立,不诚不行!诚信问题有法律撑腰!与诚信营商有关法律知识有哪些呢?我们试举几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五条: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第二款【合同履行中的诚信原则】: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397172
2.吴芳论行政协议无效规则的公私法兼容统合公法合同法法律文书行...将行政协议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之内,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行政协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行政协议司法解释》),在第12条规定了法院认定行政协议无效的裁判规则,即原则上以《行政诉讼法》第75条规定的关于行政行为无效规则作为裁判依据,同时可以适用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规则,即“以明文使类推适用关于...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GKT3OA0524TEUR.html
3.辨析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的论文(精选8篇)诚实信用原则只应用于债法的范围内,或者被规定俗成为履行合同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为以后的深层次的立法提供了基础。现代民法阶段,诚实信用原则的诚信要求开始和法官自由裁量权走向同一的道路,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法官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进行自主裁量决定的权力。这中进步可以发展和补充法律,并且约定连动任何个人公民...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z2a2u9o.html
4.建议收藏转发司法实践中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的63个参考案例司法实践中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的63个参考案例 01、参考案例: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诉李某某确认合同无效纠纷案 【裁判要旨】: 房地产开发企业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能够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而未办理,并以在起诉前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为由请求确认商品房预售合同无效,企图获取较合同有效时更大利益的,属于恶意抗辩,人民法院...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06/17/70808058_1130617072.shtml
5.公司违反诚信原则裁判意见30条裁判要旨:一般而言,基于合同相对性规则,对于恶意串通订立的合同,原则上应当由合同当事人主张合同无效。但在当事人恶意串通订立的合同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情况下,因恶意串通的行为损害了第三人的利益,构成对第三人的侵权,第三人作为受害人,应当有权主张合同无效。因此,法人与他人恶意串通签订合同,表面上损害作为合同一方...https://www.douban.com/note/863265865/
6.不能让违法失信行为者从中获利驳回越界维权第二,责任承担应坚持诚实信用原则和兼顾利益衡平。任何人不应从违法失信行为中获利,是法治社会的一条基本原则。转租合同无效后,次承租人可否依据无效合同的处理规定向承租人要求返还财产、赔偿损失,应视次承租人是否善意而定。如果次承租人在订立合同之时不知道也不应当知道承租人转租系擅自而为,即误信承租人的转租...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0/10/id/5520349.shtml
7.于凤瑞合同违法无效时损害赔偿范围的量定——从不当得利与缔约...英美法上,基于对当事人之间地位不平等、当事人的认识、当事人行为的自愿性、当事人参与的程度、原告与被告从违法合同中获取的受益等因素的考量,在不法合同当事人存在非同等的不法时,并无阻碍较为无辜者提起诉求的必要。我国台湾地区王泽鉴教授认为,适用“民法”第180条第4款之规定时必须辅之以比例原则之利益...https://illss.gdufs.edu.cn/info/1024/8094.htm
8.江苏高院: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长期两不找”期间,双方不存在劳动法...如对于劳动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属于行使辞职权的行为,除了有服务期或竞业限制约定的情形外,不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但是由于《劳动合同法》对服务期规定的适用范围过窄,只能适用于用人单位出资培训的情形,因此,如果过于僵化地使用该规定,可能对用人单位显失公平。因此,如果劳动者明显违背诚信原则,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553707.html
9.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合同是不是无效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合同不一定是无效合同。因为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合同无效的情况是不包括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而是当出现如:恶意串通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第三人利益等情况才会致使合同当然无效。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https://www.64365.com/tuwen/losrk/
10.劳动报观点一认为,双方劳动合同应属有效。《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这应该适用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有明确的要求的情形下,应聘者主动提供虚假信息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形。本案中,咨询公司未向小李明确...https://www.51ldb.com/shsldb/wq/content/017313af799ec0018db8eff628e2c4a6.html
11.合同无效的处理原则有哪些法律常识在线法律知识查询这样恶意抗辩公然的承认自己违法、欺诈来主张无效,如果最后支持了他的请求,那这个和诚信原则完全是对立的,所以像这种恶意抗辩行为是应该驳回。在可以宣告无效也可以不宣告无效的情况下,就要考虑到恶意抗辩规则的使用。特别是对于那些否认原来的合作基础与事实,仅从事后和趋于有利于自己的法律后果提出的,更不应获得支持。https://wap.lawpa.cn/changshi/783713.html
12.叶名怡:折价补偿与不当得利其七,原则上排除得利丧失抗辩。新《日本民法典》在总则编第121-2条规定,得利丧失抗辩只适用于无偿法律行为和行为能力瑕疵者缔约无效场合。23 其八,完全排除得利丧失抗辩。对于合同/法律行为无效之清算返还,我国从《民法通则》第61条开始,到《合同法》第58条,再到《民法总则》(《民法典》)第157条,一直采取单独立法...https://www.legal-theory.org/?mod=info&act=view&id=27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