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保险方向(精选5篇)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理财和投资理财的观念也在不断加强。投资理财的需求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复杂,从简单到专业,因而对高素质的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另外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对我国金融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尤其是国内金融行业。据分析,在广州、上海、北京等经济发展比较快速的前沿城市,随着越来越多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市场,金融行业的竞争也将更为激烈。同时外资银行不断进入,合资基金公司逐渐增加,银行和基金对人才的需求增长加快,金融行业对人才的争夺十分激烈。

货币银行学

人才培养:货币银行学培养能在银行系统及其他金融机构、学校和研究单位从事金融经济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等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该专业方向主要在银行系统、学校和科研单位从事金融业务和管理工作,以及金融教学、研究领域就业。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工商企业和上市公司也需要大批专业人才,这些也是理想的就业方向。

推荐院校: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大学

金融经济(含国际金融、金融理论)

推荐院校: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湖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

投资学

人才培养:该专业培养具有金融、证券、期货、保险、营销、企业管理等领域的必备基础知识和专门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推荐院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保险学

该专业方向主要研究保险法学与保险数学,保险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安全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与运行规律,保险业与银行、证券业的关系等全方位的保险理论与实务。保监会对于保险专业的教学模式分为“西南模式”、“武汉模式”和“南开模式”,其对应的大学分别是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南开大学。

推荐院校: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

公司理财(公司金融)

人才培养:该专业毕业生在掌握现代公司金融理论知识和实务后,可为企业进行金融市场的融资、投资与风险管理服务。具备创新、管理和应用能力后,可努力成为现代公司金融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选择各类公司从事融资、投资工作,也可到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实务工作,或进一步深造后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

这里值得一提的还有金融工程专业。在教育部公布的专业类别里,金融学和金融工程是两个不同的专业。但是有些院校由于专业设置并不齐全,金融工程下属于金融学,作为金融学的一个小方向,如山东财政学院。金融工程学与金融学研究的内容大体是一致的,只是研究方法不同,因此各自的侧重点也就有所不同。金融工程更大意义上是金融创新的产物,更重视数理技术,是属于能学到很多东西的实力型学科;而金融学则注重经济知识。国内金融工程学是最近兴起的,实力强劲的院校是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工科强校。此外,报考金融工程学对数学的要求比较高,一般理科生报考更为适合。

2、主要培养具有金融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保险业务技术,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险活动、处理金融保险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

3、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方向有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证券投资、投资项目评估、投资银行业务、公司金融等;

4、有一定的经济理论支撑以及专业的经济管理水平;

6、金融学专业培养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金融学基本知识和理论、金融运作和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金融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最早形成于西方,叫“货币银行学”。近代中国的金融学,是从西方演化而来的。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金融学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一方面结合实际重新研究和阐明的金融学说,另一方面则扭转了完全排斥西方当代金融学的倾向,并展开了对它们的研究和评价。同时,随着经济生活中金融活动作用的日益增强,金融学科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这就为以中国实际为背景的金融学创造了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金融学研究的内容极其丰富。它不仅限于金融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包括金融史、金融学说史、当代东西方各派金融学说,以及对各国金融体制、金融政策的分别研究和比较研究,信托、保险等理论也在金融学的研究范围内。在金融理论方面主要研究课题有:货币的本质、职能及其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信用的形式、银行的职能以及它们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利息的性质和作用;在现代银行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流通的特点和规律;通过货币对经济生活进行宏观控制的理论等。

金融学(Finance)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简单的理解就是,货币的供给需求如何影响经济的发展是金融学研究的主要课题。金融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该专业学生毕业后授予经济学学位。金融学专业的综合性很强,包含的范畴比较广。金融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金融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保险业务技术,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险活动、处理金融保险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公司、集团财务公司、投资基金公司及金融教育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金融学主要学习方向有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证券投资、投资项目评估、投资银行业务、公司金融等。

金融领域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要求专业性比较强,因此,该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才能应对日渐残酷的就业竞争。理论上,要求具备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向国际化、全球化发展,金融学专业的很多专业课程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教学,并且该专业毕业生进入外企工作的机会相对较多,因此,金融专业对学生的外语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专业链接:金融学专业主要开设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管理、中央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课程。

与金融学相近的专业有:金融市场学,公司金融学,金融工程学,金融经济学,投资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学主要研究金融理论;金融工程主要研究新型金融工具与方法的设计、开发与实施,以及为金融问题提供创造性的解决方法。后者则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更高一些。而投资学则重在培养学生从事各类投资活动的决策和管理能力,其针对性、适应性更强。

论文摘要:为满足当前金融市场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求,为实现培养创新型现代金融人才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加快高校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建设和改革已势在必行。本文在深入分析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金融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校内金融实验室实训教学、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国外金融企业陆续进驻,市场对高级金融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面对金融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培养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创新型现代金融人才,已成为金融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因此,加强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建设和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应用型高级金融人才和金融学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二、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普遍不够科学

科学合理的金融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可靠保证。从教学内容上看,金融实践教学应单项课程实践与综合实践相结合,从教学方式上看,应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因此,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不仅包括在专业理论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在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中引入课程实验,而且还包括专门开设的培养职业操作能力的校内实训课程、社会调研以及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实习。

从整体上看,大多数高校在进行理论教学时能引入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和讨论,提高了一定的理论学习效果。但是,由于讲授理论课的教师大多缺乏实践经验,要求老师及时掌握各类金融活动的最新动态有一定难度,因此很难将最新金融动态引入到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最新形势的掌握。

另一方面,很多高校的金融实验课程开设得较少,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合理。目前,各高校普遍开设的实践课程有“商业银行模拟业务实训”、“股票模拟操作实训”、“社会实践调查”以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对于期权、期货、外汇和保险等方面的实验课程则很少开设,这显然不能满足创新产品日益繁多的金融形势发展的需要,降低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此外,在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上,有些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学时安排上不尽合理。有的课程理论教学学时过少,理论知识得不到全面讲解;有的课程实验课时过少,知识的领会不够深入,操作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二)实践教学资源缺乏,配置不够完善

(三)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三、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前提。各高校在制定实践教学培养方案时应尽可能考虑金融学专业发展方向和学生的特点,设置的方案既有可操作性,又能保证实施的效果。

首先,从教学模式上看,应构建课程实验、综合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现实经济中,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创新不断,这就要求金融实践教学不能光靠课堂上的案例教学、单项的课程实验或者是在金融实验室的综合实训来完成,还必须要与金融实际业务部门密切合作,增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从教学内容上看,应以专业为基础构建科学的金融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并设计相应的实验内容和实验项目。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金融学科包含金融理财、金融工程、保险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实务操作性很强,对实践技能要求较高。因此,应根据各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体系,强化专业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优化金融实验室软硬件资源,提高校内实训教学水平

现代金融实验室建设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金融模拟实验室,在承担金融课程课内实验教学和校内实训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金融学科的发展趋势来看,现阶段多数金融实验室的建设水平较低,硬件配套不先进,软件配套不全面。因此,应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力度,配备技术含量高的硬件设施,不断更新功能强大的数据分析软件和内容全面的教学实验软件,使实验室不仅能满足商业银行经营业务、证券行情分析和交易、期货期权交易、外汇买卖和保险业务等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求,而且还能浏览国内外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的实时行情,跟踪了解国内外金融业的变化,实时地将行业或专业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引入教学。这样,通过实训教学,不仅使学生能够通过模拟操作熟练掌握基本技能,而且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金融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金融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金融学科的教育必须将专业知识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结合起来,把学生置于真实的金融经济环境中,去感受金融业发展的脉搏,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际业务操作技能。为此,学校应该结合金融专业的特点,在市场中广泛寻求合作伙伴,与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咨询公司等金融机构和企业签订协议,使之成为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加大与上述实习基地的合作力度,发展业界与学校的良性互动关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行业和企业的资源优势,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好的实践条件,提高学生的金融业务操作能力。

(四)建设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影响金融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金融实践教学的专业性很强,要求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学校应该加强业务培训,创造条件让实践课教师到实际工作部门调研或学习,努力提高现有教学人员的实践教学水平。另外,学校还应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学校还可以从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事业单位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人士到高校任教或兼职,充实实践教学队伍,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使金融学实践教学建设和改革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邢天才,刘丽巍.金融学科建设中的实验教学改革问题探讨[J].航海教育研究,2009,(01).

[2]葛开明.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2009,(01,02).

[3]刘波,曲春青.高等院校金融学科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8).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合理设置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从2004年开始,每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都定期在南宁举行。东南亚及其他很多国家的金融机构陆续在南宁开设分支机构,截至2008年底,已有香港南洋商业银行、新加坡星展银行和越南西贡商信银行南宁分行进驻南宁。再加上2006年底我国的金融业已全面对外开放,中外金融机构均按同一监管标准开展业务,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除了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外,从事经济活动的各类主体的金融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这些变化在给广西的金融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严峻的挑战。人才是金融业发展的关键,如何根据广西金融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进行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再通过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确保金融人才的培养质量,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广西金融人才的需求特点

1.金融人才需求方的结构呈扩大化趋势。随着广西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市场化转型使得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投融资决策和参与金融市场的需求急剧增加,因此金融人才需求方的结构呈扩大化的趋势,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工商企业的财务部门都成为吸收金融人才的主要需求方。

2.金融活动对人才的需求呈多样化趋势。由于金融经济活动日益国际化,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证券化、复杂化、微观化的发展趋势,不同需求方的业务内容各不相同,所以对人才的要求各有特点,所需要的金融知识也呈现扩展趋势:比如作为宏观调控部门的中央银行需要的是熟悉金融法令与法规、能参与金融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的人才;商业银行需要的是懂管理、能够熟练进行业务操作、能进行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善营销、精于财务分析、能有效控制风险的人才;证券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必须懂得风险资产组合管理、股票的基础分析和技术分析手段等必备的金融学知识外,还要懂得会计学、法学等知识;企业财务公司则需要通晓经济、金融运行状况,具有现代金融营销意识,能根据企业微观财务状况和宏观经济形势相应制定融资策略和目标的人才。由此可见,经济、金融的发展对金融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的高等教育培养出既熟悉本国宏观金融体制与规律,又精通微观金融市场运行机制、懂营销和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金融人才。

二、适应广西金融业发展需要的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具体来说,适应广西经济发展的金融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有:

1.深厚的理论功底。要系统掌握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既要熟悉传统金融理论发展的脉络,又要对现代金融理论的最新发展了然于胸;既要注意掌握宏观金融理论,又要重视微观金融理论的学习。拥有系统的金融理论基础知识、会计财务知识、投资知识、营销知识、法律知识等,成为从事金融行业的基本条件。

2.熟练的外语技能。精通国际、国内金融业务,通晓国际“游戏规则”,国际视野宽广,开放意识强烈,能够实现与国际社会的顺利沟通,也是我国当前金融业人才急需培养的素质。广西毗邻东南亚及每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行的优势,使广西与东盟十国的金融合作必然增多,因此,我们培养的金融人才除了应熟练掌握英语外,还应掌握至少一门东南亚国家的语言。

3.拥有过硬的计算机技能。现代科学技术与金融业务的广泛融合,传统方式进行的融资和支付业务,为电子化、信息化、系统化、工程化的现代金融工具所取代。高科技含量的现代金融业务,决定了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的技能十分重要。

4.良好的人际协调与合作能力。金融人才应该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团队精神,特别是在人际交往方面具有亲和力,善于同客户、政府部门以及同业交往,取得有关各方的信任和合作。

5.良好的职业素养。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金融业应注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其树立起正确的金融理念,具备一种特殊的素质和行为操守,能够坦然面对金融领域中的种种诱惑,能够真正将金融作为展现自己才华的一个领域,而不是实现自己诸多私欲的手段。

三、合理设置课程体系,确保金融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是培养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及较高科研质素的重要基础,也是各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针对广西高校金融学本科生培养目标的定位,各高校应构建科学、合理的金融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如此才能满足金融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对本科生的培养,应前两年强调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后两年加强专业、能力和技能培养。因此,可把金融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四个课程系列;选修课包括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和素质教育选修课程两大模块,通过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和优化来满足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确保金融人才的培养质量。

5.素质教育选修课程系列。这类课程主要是为学生积累各类学科知识,拓展知识面,增强适应性,提高对科学、艺术的欣赏品位,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实践教学课程系列。通过该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运用经济金融知识的能力。课程实践是根据专业各方向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应具备的能力进行模拟实习,主要有:会计实务模拟、外汇交易模拟、银行业务模拟、股票交易模拟、期货交易模拟和保险业务模拟等。学生在银行、保险、证券金融实验室里,模拟各种真实的金融交易环境,可提高学生对金融市场的感性认识和领悟能力及对金融工具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

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既要保证专业课程之间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又要尽量避免专业课之间的交叉重复而造成的教学资源的浪费。因此,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上应统筹兼顾,一些为了保持课程的完整性确实有必要重复的内容,可通过任课教师之间的协调,在课时安排、授课内容的深浅程度上进行合理的设计,以保证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获得最大的信息量。

参考文献:

[1]王广谦,张亦春.金融学科建设与发展战略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THE END
1.保险行业发展的趋势保险行业是一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风险的认识不断提高,保险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未来保险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数字化转型将成为保险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保险公司将更加注重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这些技术的...https://www.xyz.cn/toptag/baoxianxingyefazhandequshi-287662.html
2.2024年深圳保险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到十年行业发展趋势报告.docx...七、关于深圳保险行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建议 21 (一)、深圳保险行业战略规划简介 21 1、行业的社会化 21 2、行业的规模化 22 (二)、深圳保险行业的市场应用方向 22 (三)、深圳保险行业的发展重点 23 八、深圳保险行业(2024-2029)发展趋势预测 23 (一)、深圳保险行业当下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23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1223/7004163043006022.shtm
1.未来的银行保险趋势是什么那么,未来的银行保险趋势是什么?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分析一番。一、银保合作将由简单代理的初级方式转向深层合作实践表明,简单的代理销售模式...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未来的银行保险趋势是什么的知识,跟着华律网小编一起看看吧。 随着时代的发展,原先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双方的需求,新一轮的银行...https://www.66law.cn/laws/506183.aspx
2.解析保险投资的市场趋势保险类理财财经保险投资的市场趋势正朝着多元化、长期化、科技化、绿色化和跨境化的方向发展。面对市场变化和挑战,保险公司应积极调整投资策略和业务模式,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以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同时,政府和监管部门也应提供政策支持和监管指导,为保险投资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https://business.liaohewang.com/show-82560.html
3.2023年中国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纵览全球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趋势,深挖中国保险业数字化发展脉络及驱动因素,并总结归纳“业技数”融合背景下中国保险机构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保险业丨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 《2023年中国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纵览全球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趋势,深挖中国保险业数字化发展脉络及驱动因素,并总结归纳“业技数”融合背景下中...https://36kr.com/p/2382894555673096
4.员工职业规划(精选13篇)二、保险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快速提高、可保资源的不断丰富以及保险需求的不断增长,我们完全可以预计未来我国保险市场的规模会迅速扩大。根据经验数据来看,在一国保险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其保险的增长速度一般是GDP增速的2倍以上,因而从现在起到23年我国保险增长的年均增长速度至少在12%以上(假设在此期间我...https://www.oh100.com/zhichang/5932112.html
5.2017中国保险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预测我国保险行业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保费的快速积累、资产投资范围的扩大、行业监管的加剧同时给保险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国保险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预测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中国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6前三季度上市保险公司净利润平均同比下降-32%,这主要是因为:1)受Q1股市震荡带...https://www.yjbys.com/edu/baoxiangongguren/251897.html
6.保险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虽然我们国家的保险行业发展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尤其是近几年来公众的保险意识有着显著的增强,保险行业的发展更是如日中天,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展望一下保险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看看保险行业将会向着哪些方向发展。国内保险行业未来发... https://www.shenlanbao.com/he/312135
7.保险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未来的路在何方同时,互联网保险打破了时空和区域的限制,海量的客户群体也拉低了保险产品的价格,所以,互联网保险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显然,趋势代表的是事物的发展规律,规律具有不可逆和不可违背性,所以,保险代理人只有最精英部分能活下来,专为大客户服务,此类人稀少而宝贵;而行业则以保险经纪人为主体,互联网为主要销售渠道,以互...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661479304&efid=7Y_9inw47Mi3XwFzTlvKsg
8.承德市公安局保险我国车险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我国车险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随着保险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强,车险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竞争逐步走向规范有序,财产保险业基本扭转了多年来持续亏损的局面,进入以管理升级为内涵的转型关键期。为进一步满足市场需要,合理维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合法权益,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被正式提上日程,并将引导车险市场向着依法...https://ga.chengde.gov.cn/art/2022/4/8/art_3029_846232.html
9.保险业第三个“国十条”来啦!据新华社报道,9 月 11 日,国务院重磅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文件围绕严格把控保险市场准入关、有力有序有效化解保险业风险、提升保险业服务民生保障水平、增强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深化保险业改革开放等关键环节,以十条有力举措进一步明晰了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方向,...https://www.jfinfo.com/news/4055780
10.保险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精选8篇)互联网保险以其平等、透明、直接、便捷以及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交流、交易,成为保险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其中互联网保险的核心是“保险”,互联网是技术和手段。 目前可以运用到保险行业的互联网技术包括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这些技术也将会给互联网保险带来消费场景、产品形态和保险营销三大维度的颠覆,推动互联网保险向...https://www.360wenmi.com/f/filejo2lj54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