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全民健康保险法(2002.07.17修正)

第1条为增进全体“国民”健康,办理“全民”健康保险(以下简称本保险),以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特制定本法;本法未规定者,适用其它有关法律。

第2条本保险于保险对象在保险有效期间,发生疾病、伤害、生育事故时,依本法规定给与保险给付。

第3条本保险之主管机关为“中央”卫生主管机关。

第4条为监理本保险业务,并提供保险政策、法规之研究及咨询事宜,应设全民健康保险监理委员会。前项委员会,由有关机关、被保险人、雇主、保险医事服务机构等代表及专家组成之;其组织规程,由主管机关拟订,报请“行政院”核定后发布之。

第5条为审议本保险被保险人、投保单位及保险医事服务机构对保险人核定之案件发生争议事项,应设“全民”健康保险争议审议委员会。前项委员会,由主管机关代表、法学、医药及保险专家组成之;其组织规程及争议事项审议办法,由主管机关拟订,报请“行政院”核定后发布之。被保险人及投保单位对争议案件之审议不服时,得依法提起诉愿及行政诉讼。

第二章保险人、保险对象及投保单位

第6条本保险由主管机关设“中央”健康保险局为保险人,办理保险业务。“中央”健康保险局之组织,以法律定之。

第7条本保险之保险对象分为被保险人及其眷属。

第8条被保险人分为下列六类:一、第一类:(一)政府机关、公私立学校之专任有给人员或公职人员。(二)公、民营事业、机构之受雇者。(三)前二目被保险人以外有一定雇主之受雇者。(四)雇主或自营业主。(五)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自行执业者。二、第二类:(一)无一定雇主或自营作业而参加职业工会者。(二)参加海员总工会或船长公会为会员之外雇船员。三、第三类:(一)农会及水利会会员,或年满十五岁以上实际从事农业工作者。(二)无一定雇主或自营作业而参加渔会为甲类会员,或年满十五岁以上实际从事渔业工作者。四、第四类:(一)应服役期及应召在营期间逾二个月之受征集及召集在营服兵役义务者、“国军”军事学校军费学生、经“国防部”认定之无依军眷及在领恤期间之军人遗族。(二)服替代役期间之役龄男子。五、第五类:合于社会救助法规定之低收入户成员。六、第六类:(一)荣民、荣民遗眷之家户代表。(二)第一款至第五款及本款前目被保险人及其眷属以外之家户户长或代表。前项第三款第一目实际从事农业工作者及第二目实际从事渔业工作者,其认定标准及资格审查办法,由“中央”农业主管机关会同主管机关定之。

第9条第一类至第三类及第六类被保险人之眷属,规定如下:一、被保险人之配偶,且无职业者。二、被保险人之直系血亲尊亲属,且无职业者。三、被保险人二亲等内直系血亲卑亲属未满二十岁且无职业,或年满二十岁无谋生能力或仍在学就读且无职业者。

第10条具有“中华民国国籍”,符合下列各款规定资格之一者,得参加本保险为保险对象:一、曾有参加本保险纪录或参加本保险前四个月继续在台湾地区设有户籍者。二、参加本保险时已在台湾地区设有户籍,并符合第八条第一项第一款第一目至第三目所定被保险人。三、参加本保险时已在台湾地区办理户籍出生登记,并符合前条所定被保险人眷属资格之新生婴儿。不符前项资格规定,而在台湾地区领有居留证明文件,并符合第八条所定被保险人资格或前条所定眷属资格者,自在台居留满四个月时起,亦得参加本保险为保险对象。但符合第八条第一项第一款第一目至第三目所定被保险人资格者,不受四个月之限制。

第11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非属本保险保险对象,已参加者,应予退保:一、在监、所接受刑之执行或接受保安处分、管训处分之执行者。但其应执行之期间,在二个月以下或接受保护管束处分之执行者,不在此限。二、失踪满六个月者。三、丧失前条所定资格者。

第11-1条符合第十条规定之保险对象,除第十一条所定情形外,应一律参加本保险。

第12条第一类被保险人不得为第二类及第三类被保险人;第二类被保险人不得为第三类被保险人;第一类至第三类被保险人不得为第四类及第六类被保险人。具有被保险人资格者,并不得以眷属身分投保。

第13条符合第九条规定之被保险人眷属,应随同被保险人办理投保及退保。

第14条各类被保险人之投保单位如下:一、第一类及第二类被保险人,以其服务机关、学校、事业、机构、雇主或所属团体为投保单位。但国防部所属被保险人之投保单位,由“国防部”指定。二、第三类被保险人,以其所属或户籍所在地之基层农会、水利会或渔会为投保单位。三、第四类被保险人:(一)第八条第一项第四款第一目被保险人,以“国防部”指定之单位为投保单位。(二)第八条第一项第四款第二目被保险人,以“内政部”指定之单位为投保单位。四、第五类及第六类被保险人,以其户籍所在地之乡(镇、市、区)公所为投保单位。但安置于公私立社会福利服务机构之被保险人,得以该机构为投保单位。第八条第一项第六款第二目规定之被保险人及其眷属,得征得其共同生活之其它类被保险人所属投保单位同意后,以其为投保单位。但其保险费应依第二十六条规定分别计算。第一项第四款规定之投保单位,应设置专责单位或置专人,办理本保险有关事宜。在政府登记有案之职业训练机构或考试训练机关接受训练之第六类保险对象,应以该训练机构(关)为投保单位。投保单位欠缴保险费二个月以上者,保险人得洽定其它投保单位为其保险对象办理有关本保险事宜。

第15条保险效力之开始或终止,自合于第十条及第十一条所定条件或原因发生之日起算。

第16条投保单位应于保险对象合于投保条件之日起三日内,向保险人办理投保;并于退保原因发生之日起三日内,向保险人办理退保。

第17条保险对象及投保单位于办理各项保险手续,应提供所需之资料或文件;对主管机关或保险人因业务需要所为之访查或查询,不得规避、拒绝、妨碍或作虚伪之证明、报告或陈述。

第三章保险财务

第18条第一类至第三类被保险人及其眷属之保险费,依被保险人之投保金额及保险费率计算之。

第19条前条被保险人及其每一眷属之保险费率以百分之六为上限;开办第一年以百分之四点二五计缴保险费;第二年起,依第二十条规定重新评估保险费率;如需调整,由主管机关报请“行政院”核定之。本保险实施后,前二年盈亏,由“中央”拨补之。前条眷属之保险费,由被保险人缴纳;超过三口者,以三口计。

第20条本保险之保险费率,由保险人至少每两年精算一次,每次精算二十五年。前项保险费率,由主管机关聘请精算师、保险财务专家、经济学者及社会公正人士十五至二十一人组成精算小组审查之。保险费率经精算结果,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主管机关重行调整拟订,报请“行政院”核定之:一、精算之保险费率,其前五年之平均值与当年保险费率相差幅度超过正负百分之五者。二、本保险之安全准备降至最低限额者。三、本保险增减给付项目、给付内容或给付标准,致影响保险财务者。

第21条第一类至第三类被保险人之投保金额,由主管机关拟订分级表,报请“行政院”核定之。前项投保金额分级表之下限与“中央”劳工主管机关公布之基本工资相同;基本工资调整时,该下限亦调整之。投保金额分级表最高一级投保金额与最低一级投保金额应维持五倍以上之差距,该表并应自基本工资调整之次月调整之。适用最高一级投保金额之被保险人,其人数超过被保险人总人数之百分之三,并持续十二个月时,主管机关应自次月调整投保金额分级表,加高其等级。

第22条第一类及第二类被保险人之投保金额,依下列各款定之:一、受雇者:以其薪资所得为投保金额。二、雇主及自营作业者:以其营利所得为投保金额。三、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自行执业者:以其执行业务所得为投保金额。第一类及第二类被保险人为无固定所得者,其投保金额,由该被保险人依投保金额分级表所定数额自行申报,并由保险人查核;如申报不实,保险人得径予调整。

第22-1条前条第一项被保险人具有公教人员保险或军人保险被保险人资格者,其投保金额应以第八条第一项第一款第二目及第三目被保险人最近一年参加本保险平均投保金额与“行政院”主计处发布之各行业受雇员工平均经常性薪资之比率,乘以其俸(薪)给总额计算之。

第23条第三类被保险人之投保金额,以第八条第一项第一款第二目、第三目及第二款所定被保险人之平均投保金额计算之。但保险人得视该类被保险人及其眷属之经济能力,调整投保金额等级。

第24条第一类及第二类被保险人依第二十二条规定之所得,如于当年二月至七月调整时,投保单位应于当年八月底前将调整后之投保金额通知保险人;如于当年八月至次年一月调整时,应于次年二月底前通知保险人。但被保险人参加其它社会保险,如有依第二十二条第五项规定应调整投保金额时,投保单位应同时将调整后之投保金额通知保险人。投保金额之调整,均自通知之次月一日生效。

第25条第四类及第五类被保险人之保险费,以精算结果之全体保险对象每人平均保险费计算之。

第26条第六类保险对象之保险费,以精算结果之全体保险对象每人平均保险费计算之。眷属之保险费,由被保险人缴纳;超过三口者,以三口计。

第28条第一类至第三类被保险人所属之投保单位或政府应负担之眷属人数,依第一类至第三类被保险人实际眷属人数平均计算之。

第29条本保险保险费依下列规定,按月缴纳:一、第一类及第四类被保险人应自付之保险费,由投保单位负责扣、收缴,并须于次月底前,连同投保单位应负担部分,一并向保险人缴纳。二、第二类、第三类及第六类被保险人应自付之保险费,按月向其投保单位缴纳,投保单位应于次月底前,负责汇缴保险人。三、第五类被保险人之保险费,由应补助保险费之各级政府,于当月五日前拨付保险人。四、第二类至第四类及第六类被保险人之保险费,应由各级政府、“国防部”或“行政院”“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补助部分,每半年一次于一月底及七月底前预拨保险人,于年底时结算。本保险之保险费,应于被保险人投保当月缴纳全月保险费,退保当月免缴保险费。第一项之行政机关未依本法规定拨付应补助之保险费时,保险人得报请主管机关转请其上级机关,自各该机关之补助款中扣减抵充。

第30条投保单位或被保险人未依前条规定期限缴纳保险费者,得宽限十五日;逾宽限期仍未缴纳者,自宽限期满之翌日起至完纳前一日止,每逾一日加征其应纳费额之百分之零点二滞纳金;加征之滞纳金额,以至应纳费额之百分之三十为限。保险费自逾宽限期一百五十日起至完纳前一日止,依年利率百分之五按日计算利息,一并征收。但一定金额以下之小额滞纳金得予以免征,其数额由主管机关定之。前项保险费、滞纳金或利息,自投保单位应缴纳之日起,逾三十日仍未缴纳者,保险人得移送法院强制执行;被保险人逾一百五十日仍未缴纳者,亦同。保险人于投保单位或被保险人未缴清保险费及滞纳金前,得暂行拒绝给付。但被保险人应缴部分之保险费已扣缴或缴纳于投保单位者,不在此限。

第四章保险给付

第31条保险对象发生疾病、伤害或生育事故时,由保险医事服务机构依本保险医疗办法,给予门诊或住院诊疗服务;医师并得交付处方笺予保险对象至药局调剂。前项医疗办法,由主管机关拟订,报请行政院核定后发布之。第一项药品之交付,依药事法第一百零二条之规定办理。

第32条本保险为维护保险对象之健康及促进原住民地区暨山地离岛地区之医疗服务,主管机关应订定预防保健服务项目与实施办法及原住民地区暨山地离岛地区医疗服务促进方案。前项原住民地区暨山地离岛地区之范围,由主管机关定之。

第34条本法实施后连续二年如全国平均每人每年门诊次数超过十二次,即应采行自负额制度;其实施办法,由“中央”主管机关另定之。

第35条保险对象应自行负担之住院费用如下:一、急性病房:三十日以内,百分之十;第三十一日至第六十日,百分之二十;第六十一日以后,日分之三十。二、慢性病房:三十日以内,百分之五;第三十一日至第九十日,百分之十;第九十一日至第一百八十日,百分之二十;第一百八十一日以后,百分之三十。保险对象以同一疾病于急性病房住院三十日以下或于慢性病房住院一百八十日以下应自行负担之费用,其最高金额,由主管机关定之。急性病房及慢性病房之设置标准,由主管机关定之。

第36条保险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免依第三十三条及第三十五条规定自行负担费用:一、重大伤病。二、分娩。三、接受第三十二条所定之预防保健服务。四、山地离岛地区之就医。前项免自行负担费用之办法及第一款重大伤病之范围,由主管机关定之。

第37条第五类保险对象就医时,依第三十三条及第三十五条规定应自行负担之费用,由“中央”社政主管机关编列预算支应。但不依第三十三条规定转诊就医者,不在此限。

第38条保险对象依第三十三条及第三十五条规定应自行负担之费用,应向保险医事服务机构缴纳。保险对象未依前项规定缴纳费用,经保险医事服务机构催缴后仍未缴纳者,得通知保险人;保险人于必要时,得对保险对象暂行拒绝保险给付。

第39条下列项目之费用不在本保险给付范围:一、依其它法令应由政府负担费用之医疗服务项目。二、预防接种及其它由政府负担费用之医疗服务项目。三、药瘾治疗、美容外科手术、非外伤治疗性齿列矫正、预防性手术、人工协助生殖技术、变性手术。四、成药、医师指示用药。五、指定医师、特别护士及护理师。六、血液。但因紧急伤病经医师诊断认为必要之输血,不在此限。七、人体试验。八、日间住院。但精神病照护,不在此限。九、管灌饮食以外之膳食、病房费差额。一0、病人交通、挂号、证明文件。一一、义齿、义眼、眼镜、助听器、轮椅、拐杖及其它非具积极治疗性之装具。一二、其它经主管机关公告不给付之诊疗服务及药品。

第40条因战争变乱,或经“行政院”认定并由政府专款补助之重大疫情及严重之地震、风灾、水灾、火灾等天灾所致之保险事故,不适用本保险。

第41条保险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予保险给付:一、依其它社会保险法令领取残废给付后,以同一伤病申请住院诊疗者。二、住院诊疗经诊断并通知出院而不出院者,其继续住院之费用。三、经保险人事前审查,非属医疗必需之诊疗服务及药品。四、违反本法有关规定者。

第42条保险医事服务机构对保险对象之医疗服务,经医疗服务审查委员会审查认定不符合本法规定者,其费用应由该保险医事服务机构自行负责。

第44条本保险之保险给付,不得因同一事故重复受领核退现金。

第45条保险对象依第十一条规定应退保者,自应退保之日起,不予保险给付;已受领保险给付者,应返还保险人所支付之医疗费用;其所缴之保险费,不予退还。

第46条保险对象受领核退现金之权利,不得让与、抵销、扣押或供担保。

第五章医疗费用支付

第47条本保险年度医疗给付费用总额,由主管机关于年度开始六个月前拟订其范围,报请“行政院”核定。

第49条医疗费用协议委员会应于年度开始三个月前,在第四十七条行政院核定之医疗给付费用总额范围内,协议本保险之医疗给付费用总额及其分配方式,报请主管机关核定。医疗费用协议委员会无法于限期内达成协议,应由主管机关径行裁决。前项医疗给付费用总额,得分地区订定门诊及住院费用之分配比例。前项门诊医疗给付费用总额,得依医师、中医师、牙医师开立之门诊诊疗服务、药事人员药事服务及药品费用,分别设定分配比例及医药分帐制度。药品及计价药材依成本给付。第二项所称地区之范围,由主管机关定之。

第50条保险医事服务机构应依据医疗费用支付标准及药价基准,向保险人申报其所提供医疗服务之点数及药品费用。保险人应依前条分配后之医疗给付费用总额经其审查后之医疗服务总点数,核算每点费用;并按各保险医事服务机构经审查后之点数,核付其费用。门诊药品费用经保险人审查后,核付各保险医事服务机构;其支付之费用,超出前条预先设定之药品费用总额时,其超出部分之一定比例应自当季之门诊医疗给付费用总额中扣除,并于下年度调整药价基准。前项扣除比例,由医疗费用协议委员会定之;医疗费用协议委员会无法于限期内达成协议,应由主管机关径行裁决。

第51条医疗费用支付标准及药价基准,由保险人及保险医事服务机构共同拟订,报请主管机关核定。前项所称医疗费用支付标准,应以同病同酬原则,并以相对点数反应各项医疗服务之成本。同病同酬之给付应以疾病分类标准为依据。

第52条保险人为审查保险医事服务机构办理本保险之医疗服务项目、数量及品质,应遴聘具有临床或实际经验之医药专家,组成医疗服务审查委员会;其审查办法,由主管机关定之。

第53条医师所开立处方系由其它保险医事服务机构提供药品、检验或检查服务,经保险人依前条审查办法审查核定不予给付,且应归责于医师不当处方者,其费用应由该医师所属之医疗机构自行负责。

第54条第四十七条至第五十条之规定得分阶段实施,其施行日期,由主管机关定之;未施行前,医疗费用支付标准之每点支付金额,由主管机关定之。

第六章保险医事服务机构

第55条保险医事服务机构如下:一、特约医院及诊所。二、特约药局。三、特约医事检验机构。四、其它经主管机关指定之特约医事服务机构。前项保险医事服务机构之特约及管理办法,由主管机关定之。

第56条现有之公保联合门诊中心,不得再增加,以与一般门诊医院同病同酬,并自负盈亏为原则,并应于全民健康保险开办一年半后重新评估。

第57条特约医院设置病房,应符合保险病房设置基准;保险病房设置基准及应占总病床比率,由主管机关定之。

第58条保险医事服务机构对本保险所提供之医疗给付,除本法另有规定外,不得自立名目向保险对象收取费用。

第59条保险医事服务机构应于保险对象就医时,查核其保险资格;未经查核者,保险人得不予支付医疗费用;已领取医疗费用者,应予追还。

第60条保险医事服务机构于保险对象发生保险事故时,应依专长及设备提供适当医疗服务,不得无故拒绝。

第61条保险医事服务机构对于须转诊之保险对象,除应依医疗法规定办理外,并应填具转诊病历摘要,再行转诊。

第62条保险医事服务机构对于主管机关或保险人因业务需要所为之访查或查询、借调病历、诊疗纪录、帐册、簿据或医疗费用成本等有关资料,不得规避、拒绝或妨碍。

第七章安全准备及行政经费

第64条政府得开征烟酒社会健康保险附加捐,将收入提列为安全准备。前项实施办法,由主管机关会同“中央”财政主管机关定之,并不受财政收支划分法有关条文规定之限制。

第65条政府应提拨社会福利彩券收益之一定比例,提列为本保险安全准备。前项实施办法,由主管机关会同“中央”财政主管机关定之,并不受财政收支划分法有关条文规定之限制。

第66条本保险之资金,得以下列方式运用:一、公债、库券及公司债之投资。二、存放于公营银行或主管机关指定之金融机构。三、特约医院建物整修及扩建之贷款。四、其它经主管机关核准有利于本保险之投资。

第67条本保险安全准备总额,以相当于最近精算一个月至三个月之保险给付总额为原则;超过三个月或低于一个月者,应调整保险费率或安全准备提拨率。

第68条保险人为办理本保险所需之人事及行政管理经费,以当年度医疗费用总额百分之三点五为上限,编列预算办理。保险人为办理本保险所需之设备费用及周转金,由“中央政府”拨付。

第八章罚则

第69条投保单位未依第十六条规定,为所属被保险人或其眷属办理投保手续者,除追缴保险费外,并按应缴纳之保险费,处以二倍之罚锾。前项情形非可归责于投保单位者,不适用之。投保单位未依第三十条规定,负担所属被保险人及其眷属之保险费,而由被保险人自行负担者,投保单位除应退还该保险费予被保险人外,并按应负担之保险费,处以二倍之罚锾。

第69-1条保险对象不依本法规定参加本保险者,处新台币三千元以上一万五千元以下罚锾,并追溯自合于投保条件之日起补办投保,于罚锾及保险费未缴清前,暂不予保险给付。

第70条保险对象违反第十二条规定参加保险者,除追缴短缴之保险费外,并处新台币三千元以上一万五千元以下罚锾。前项追缴短缴之保险费,以最近五年内之保险费为限。

第71条违反第十七条、第六十条或第六十一条规定者,处新台币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锾。

第72条以不正当行为或以虚伪之证明、报告、陈述而领取保险给付或申报医疗费用者,按其领取之保险给付或医疗费用处以二倍罚锾;其涉及刑责者,移送司法机关办理。保险医事服务机构因此领取之医疗费用,得在其申报应领费用内扣除。

第73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除追缴短缴之保险费外,并按其短缴之保险费金额处以二倍至四倍之罚锾:一、第一类被保险人之投保单位,将被保险人投保金额以多报少者。二、第二类、第三类及第六类被保险人,将其投保金额以多报少者。

第74条特约医院之保险病房未达第五十七条所定设置基准或应占总病床之比率者,处新台币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锾,并责令限期改善;逾期未改善者,按次处罚。

第75条违反第五十八条之规定者,应退还收取之费用,并按所收取之费用处以五倍之罚锾。

第76条违反第六十二条规定者,处新台币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锾。

第77条本法所定之罚锾,由保险人处罚之。

第78条依本法所处之罚锾,经书面通知限期缴纳,届期仍未缴纳者,移送法院强制执行。

第九章附则

第79条投保单位及保险对象实施具体预防保健措施着有绩效者,保险人得予以奖励;其奖励办法,由保险人拟订,报请主管机关核定。

第80条主管机关为审议保险争议事项,或保险人办理承保业务及审查医疗给付,得向财税机关或其它有关机关查询,洽取保险对象与保险有关之文件资料。

第81条被保险人参加职业灾害保险者,其因职业灾害事故所发生之医疗费用,由职业灾害保险偿付。

第82条保险对象因汽车交通事故,经本保险提供医疗给付者,本保险之保险人,得向强制汽车责任保险之保险人代位请求该项给付。

第83条本保险之财务收支,由保险人以营业基金方式列入年度预算办理。

第84条本保险之一切帐册、单据及业务收支,均免课税捐。

第85条主管机关应于本保险实施二年内,提出执行评估及全民健康保险改制方案;改制方案应包括各项财源、被保险人负担方式及保险人组织等建议。

第86条本法施行细则,由主管机关拟订,报请“行政院”核定后发布之。

第87条本法第六十九条之一对第六类第二目被保险人于本保险实施一年后,开始适用。

第87-2条主管机关得编列预算或由本保险安全准备贷与一定金额设置基金,以供经济困难无力缴纳保险费之被保险人申贷本保险保险费、滞纳金、利息及应自行负担之费用。基金之收支、保管及运用办法,由主管机关拟订,报请“行政院”核定之。前项基金之申贷资格、贷款条件、偿还期限与偿还方式及其它应遵行事项之办法,由主管机关定之。第一项由本保险安全准备贷与金额之利息,主管机关应编列预算拨付保险人。

第87-3条投保单位或被保险人依本法1999年6月22日修正施行前第三十条规定应加征滞纳金而未缴纳者,自本法1999年6月22日修正公布之日起适用本法规定。

第88条本法除已另定施行日期者外,自公布日施行。

第89条本法实施满二年后,“行政院”应于半年内修正本法,逾期本法失效。

THE END
1.未过户的二手车自燃,能索赔吗对于具体如何赔偿应当根据自燃的原因来判断。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七条订立保险合同,...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619460.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一条 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http://www.huangzhou.gov.cn/zwgk/grassroots/6636767/1100119.html
3.由《保险法》第17条引发保险公司法律风险及其防范.doc由《保险法》第17条引发保险公司法律风险及其防范.doc,由《保险法》第17条引发保险公司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摘要】随着我国保险公司业务范围不断扩大,新型保险产品不断涌现,其面临的法律风险越来越复杂,涉入的法律纠纷逐渐增多。笔者从《保险法》第17条入手,分析由此引发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625/8134061125001112.shtm
4.我国《保险法》第17条规定:“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我国《保险法》第 17 条规定:“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确说明。”这一规定是( )的体现。 A. 近因原则 B. 最大诚信原则 C. 损失补偿原则 D. 保险...https://m.ppkao.com/wangke/daan/6b7695f33139457b84a7c9fea8a0d726
5.关于如何理解《保险法》第十七条的问题,答复的内容是什么《关于如何理解保险法第十七条明确解释问题的答复》的内容是什么?我们收到了《关于金昌市旅游局诉中国保险公司金川分公司保险赔偿案的请示》。经研究,答复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七条规定:“保险合同中有免责条款的,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没有免责条款的,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本条所称明示,是指保...https://wap.lawpa.cn/changshi/1020006.html
6.是年龄误告还是涉嫌保险诈骗罪?/卢彦芬1、如何处理《保险法》第5条与第17条、第54条的关系 《保险法》第五条规定:“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该条款规定了保险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即最大诚信原则。可以说,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法的首要原则,它对保险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保险法的具体规定不应与基本原则相违背的,否则...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8784
1.保险法第17条内容《保险法 第一百三十一条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下列行为之一,进行保险欺诈活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 (二)未发生保险事故而谎称发生保险事故的,骗取保险金的; (三)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四)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等...https://www.64365.com/special/bxfd17tnr/
2.《保险法》第17条第2款司法适用问题研究因此,基于对保险合同格式条款规制之要求、基于最大诚信原则之要求、基于意思自治之要求、基于给付均衡之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17条第2款明确规定了保险人应对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履行提示与明确说明义务,为了使该条款具有具体可操作性,最高人民法院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https://wap.cnki.net/lunwen-1021098298.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七条的规定保险理财法院经审理认为,安女士故意隐瞒事实,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保险公司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法院判决驳回安女士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由安女士自行承担。https://www.shenlanbao.com/zhishi/11-172104
4.保险法十七条内容望方18228031776问:保险人违反告知义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哪些 - 故城县资生说:—— 《保险法》第17条规定:“保险合同中规定有关于保险人责任免除条款的,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当向投保人明确说明,未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 《保险法》第105条规定:“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在保险业务中不得有下列行....https://love.xkyn.com/in/%E4%BF%9D%E9%99%A9%E6%B3%95%E5%8D%81%E4%B8%83%E6%9D%A1%E5%86%85%E5%AE%B9.html
5.10月26日14时,直播朝阳法院召开“《保险法》理解与适用问题”研讨会(一)关于保险利益的认定 《保险法》第十二条规定:人身保险的投保人在保险合同订立时,对被保险人应当具有保险利益。 财产保险的被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 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财产保险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被保险人是指其财产或者...https://www.chinacourt.org/chat/chat/2010/10/id/507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