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的案例进行分析

目前刑法理论界对“因逃逸致人死亡”这一加重情节具体包含哪些情形存在重大分歧。有的学者主张,“因逃逸致人死亡”应仅限于过失致人死亡,即事实上发生了两次交通事故:已经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在逃逸过程中又发生交通事故,显然,刑法对同种数罪规定了一个法定刑。如果在逃逸过程中对致人死亡持故意,则成立另一独立的犯罪,不能适用上述规定以一罪论处,而应实行数罪并罚。[1]对于第一次肇事后逃跑过程中再次肇事的,有的学者认为行为人主观罪过既可能是过失也可能是故意,但认为交通肇事罪既可由过失也可由间接故意构成,因而在这种情况下仍应以交通肇事罪定性。[2]还有的学者认为,这里的“因逃逸致人死亡”既包括过失致人死亡,也包括间接故意致人死亡,但不包括直接故意致人死亡。

笔者认为,对于刑法典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的理解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逃逸与死亡结果关系的因果性。即受害者的死亡与肇事者的逃逸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换言之,受害者的死亡是由肇事者的逃逸所导致的。如果受害者的死亡结果超出了行为人业已制造的危险结果的范围,则这一死亡结果客观上不能归责于交通肇事者,但要令其对肇事的普通结果负刑事责任。

这样,下述两种情况就不应在刑法典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之列:其一,行为人肇事致他人重伤而逃逸,被撞者被他人送至医院抢救,但由于医生的玩忽职守出现医疗事故致使该被撞者死亡,或者抢救期间因医院失火或其他意外事件导致其死亡,或者被送医院抢救途中再次发生交通事故而被其他肇事者撞死。其二,行为人肇事致他人重伤后为逃避罪责而杀人灭口,之后逃逸的,这种情况下,受害者的死亡结果并非在行为人制造的肇事危险范围内所实现,而是在行为人另外制造的危险范围内实现的,即是由行为人实施了另一个单独的故意杀人行为所造成的,行为人应当构成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两罪。

另外,根据因果关系的序列性即因在前果在后,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应当是逃逸行为在先而死亡结果在后。如果是行为人交通肇事当场致受害人死亡而后逃逸的,这种情况下受害人的死亡与行为人的逃逸并无因果关系,即使肇事者主观上认为受害者仅是重伤未死而逃逸的,由于在客观上受害者已经死亡或者已经重伤且濒临死亡,即便及时抢救也无法避免死亡,因而行为人的不作为与受害者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这种情况下对肇事者仍应定交通肇事罪一罪。

2.定性的纯粹性。即只有在逃逸致人死亡情形中仅以交通肇事罪定性的才属该规定之列,如果最终以他罪或以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定性的,则应当排除在该规定之外。这样,只有下述情形方属本规定之列: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在逃逸过程中再次肇事而过失致其他人死亡的;行为人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而致被撞者未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最终以交通肇事罪一罪定罪的。

至于行为人第一次肇事后逃逸过程中再次肇事,并且主观罪过已由过失转化为故意的,不在此列。笔者不赞同交通肇事罪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的观点,认为这种情形应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另外,行为人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而构成不作为的间接故意杀人罪的情形亦不在本规定之列。关于如何划分逃逸致人死亡中构成不作为的间接故意杀人罪与仅构成交通肇事罪的界限,以及怎样确定再次逃逸过程中行为人的主观罪过问题,将在下文分别详细探讨。

此外,构成逃逸致人死亡,要求行为人主观上认识到已经发生了交通肇事撞了人,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逃逸,如果其并不知道已撞了人而继续前行,则不能说是一种逃逸行为,当然并不要求其确切认识到已经致伤他人还是致死他人。

二、关于逃逸致人死亡中构成不作为故意杀人罪的研讨

目前,我国刑法理论界在分析交通肇事罪的特征时,大都主张对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详细列举了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几种具体情形,主张分别予以不同的定性与处理。可以说,对这些情形的列举基本上比较周全,在定性与处理上基本妥当,其中就有成立不作为故意杀人的情形。但仔细考察,不难发现,学者们关于上述问题的分析均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陷,即只指出现象而无理论上的论证;或者仅依行为人主观上对受害者死亡的放任态度,以及由行为人先行的交通肇事行为所引起的作为义务,将其不作为视之为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这将导致理论根基上的错误,因为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根据在于其行为符合犯罪构成,不作为犯罪亦有其特定的犯罪构成,也是主客观的统一。这种仅凭行为人主观方面恶的动机来弥补客观方面论证的不足的方法是危险的,它极易导致出入人罪,使一些本不该以故意杀人罪定罪的案件不恰当地以故意杀人罪处理。

(一)在逃逸致人死亡案件中交通肇事的先行行为能否引起作为义务

THE END
1....次要原因方在事故后逃逸的,不构成交通肇事罪!—马红梅律师网...来源:人民法院案例库 刘某江交通肇事宣告无罪案 ——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实质审查 入库编号:2024-18-1-054-002 关键词:刑事 交通肇事罪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实质审查 事故责任 逃逸 基本案情: 2023年6月9日11时30分许,被告人刘某江驾驶无号牌电动正三轮摩托车沿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杨官线由西向东行驶,孙...https://lawyers.66law.cn/s2206f97063804_i1488193.aspx
2.人民法院案例库关于“驾车冲撞人群”的裁判规则中国司法...近日,珠海发生了一起连环撞人的恶性交通案件,其情节之恶劣、后果之严重,引发了大家对于交通肇事危及公共安全的思考。本文通过对人民法院案例库中的重要案例的筛选和总结,对“驾车冲撞人群”案件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梳理实践中重要的裁判规则。 截至2024年11月,在人民法院案例库输入“驾车冲撞人群”,检索出裁判文书...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20/14/2543594_1139837127.shtml
3.交通肇事案例分析无此文件〖关闭窗口〗最高人民法院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河南法院网中国法院网人民法院报人民网新华网法律资讯网光明网法院频道豫公网安备 41172202000102号 Copyright?2024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 ...https://hnscxfy.hncourt.gov.cn/public/detail.php?id=404
4.交通肇事罪若干问题的探讨——基于对一个案例的分析交通肇事罪若干问题的探讨——基于对一个案例的分析,交通肇事,行政责任,刑事责任,逃逸,交通肇事罪是行政犯罪,必须以行为违反行政法律、承担行政责任为前提。行为人构成交通肇事罪除了承担行政责任外,还需要具备其他条...https://wap.cnki.net/qikan-JLGA200901029.html
5.法考案例分析:醉驾交通肇事自身也受重伤如何处理法考摘要:2018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法考案例分析题之醉驾交通肇事自身也受重伤如何处理,以案释法,帮助大家理解分析案情。 2018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已经结束,考试成绩也已经公布,通过客观题考试的小伙伴肯定也已经进入紧张的主观题复习,小编精选法考主观题每日一练,将知识积少成多,助各位考生熟悉主观题案情分析。 https://www.educity.cn/flzgks/1865749.html
6.交通事故案例分析揭秘肇事原因与预防策略交通事故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事件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全球每年有大约1.35亿人在道路上受伤,其中有2/3的人因为车祸导致死亡。中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大国,交通事故问题同样严峻。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来探讨交通事故的常见原因以及如何有效预防。 https://www.topnu.cn/ka-fei-dou/176129.html
7.案例分析交通肇事后虽未离开现场,但默许他人为自己顶包的行为...千万不要为逃避法律追究而肇事逃逸,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逃逸的风险除了加重法定刑外,商业保险也不予赔偿,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极不理智。 供稿:夏剑雨 原标题:《【案例分析】交通肇事后虽未离开现场,但默许他人为自己顶包的行为应认定为肇事逃逸》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658170
8.交通肇事罪案件辩护策略分析3、被告人A某的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的问题。 在事故发生后,被告人A某并未移动车辆破坏现场,未影响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并通知了曹某某、E某、C某来现场协助处理;第二日凌晨,被告人A某夫妻到达医院,其妻缴纳了部分医疗费用,且被告人A某在案发次日上午10点到办案单位主动投案并如实陈述与案件相关的事实。公诉...https://m.64365.com/wenji/136069/
9.特大交通肇事案(精选8篇)由此, “5·7交通肇事案” (以下简称“5·7”案) 成为当代突发事件舆论监督过程中媒介生态失衡的典型案例。 一、“5·7案”媒介生态失衡现象解读 (一) 权威信息缺失, 媒介生态链断裂 “5·7案”发生当晚, 各大论坛上便出现相关言论, 而官方媒体的反应却令人费解:事发次日, 杭州本地平面媒体中, 仅《都市...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3c5lmb1.html
10.交通事故保险理赔案例分析交通事故造成后往往要寻找保险公司进行相应理赔,交通事故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抢救费,伤残补偿,死亡赔偿,丧葬费等,那么就交通事故到底保险公司要怎么赔偿呢,赔偿额度又该有多少呢?今天小编通过实际案例给大家做个具体分析。 一司机交通肇事后逃逸,全责赔付受害人家属后,向承保交强险的保险公司索赔,遭拒绝。8月13日,河...https://www.yoojia.com/ask/5-13911581355991472981.html
11.交通事故赔偿程序及标准详细介绍及案例分析交通事故赔偿程序及标准详细介绍及案例分析 一、交通事故认定书 交通事故认定书是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为根据,认定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的一种法律文书。与原来的不同的是,认定书名称中取消了“责任”两字。这是因为,事故认定中所指的责任,与民事赔偿中应承担...https://www.jy135.com/falv/290060.html
12.事故分析报告案例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故障,需要停车排除故障时,驾驶人应当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将机动车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停放;难以移动的,应当持续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来车方向设置警告标志等措施扩大示警距离,必要时迅速报警。 https://www.liuxue86.com/a/5027257.html
13.交通事故分析范文12篇(全文)交通事故是一种世界性的公害,据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不久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数达50万人,另有500万人受伤[1]。道路交通事故给家庭、集体和国家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成为世界性的严重的社会问题。 目前对交通事故的分析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入手。https://www.99xueshu.com/w/ikeyblbvfps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