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缺口模型由美国经济学家H·B·钱纳里等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用来解释同时存在储蓄不足和出口不足的经济现象的理论模型。发展经济学一般认为,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扩大投资。为了实现一定的国民经济增长率所必需的投资水平,就要有相应的储蓄水平。如果储蓄小于投资,就会出现“储蓄缺口”。这时需要利用外国储蓄,而从国外进口机器设备等又可能会造成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不平衡,使进口大于出口,因而又出现了出口不足引起的“出口缺口”。这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常面临的两个难题。
①缺口的概念
②模型推导
该模型主要考虑的是储蓄与外汇缺口。设C为消费,S为储蓄,T为税收,M为进口,X为出口,I为投资。从国民经济的基本恒等式总收入等于总供给可以得出:
总供给Y=C+S+T+M
总需求Y=C+I+G+X
令税收等于政府支出,即T=G则有:
S+M=I+X或I-S=M-X
公式左边I-S是投资与储蓄差额,为储蓄缺口;右边M-X是进口与出口的差额,是外汇缺口。由于有投资、储蓄、进口、出口四个独立的变量,进行调节的目的是使上述公式平衡。在缺口以外寻找资金,即利用外部资源对弥补缺口有很多好处。例如,利用外资进口机器设备,一方面,这项进口暂时不用出口来抵付;另一方面,这项投资品又不是需要国内的储蓄来弥补。可见,利用外资可以同时弥补两个缺口,既可以满足投资需要,又可以减轻支付进口费用的压力,从而保证经济增长。
①积极引进外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在1970年—1990年,东亚的发展中国家与地区通过引进外部资源,获得了高速的经济发展。中国的案例也说明,引进外部资源必须重视使用该资源的效益,只有提高效益,才能达到引进外部资源的初衷。
随后,有些发展中国家的实践证明,引进外资虽然重要,但不能忽视引资中的负面影响。为了最终消除两个缺口,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内经济结构。而且,外资引进不当或缺乏效率,还有可能扩大两个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