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国有企业;混合经济国家;效率
作者朱安东,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微观层面的研究普遍存在一个方法论上的严重问题,即无论其所有制情况如何,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处于自身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等不同情况下的企业自然会有不同的表现,而在研究当中几乎不可能把这些因素的影响完全排除在外,因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可比性就往往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更进一步,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有不一样的经营目标,国有企业往往有着广泛的社会和宏观经济目的。为了实现更加广泛的目的,政府有时可能要求国有企业提供廉价的商品和服务,以支持私人部门的发展,从而影响国有企业的财务业绩。或者,政府可能通过国有企业部门来争取实现一定的就业目标,从而影响国有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所以,微观水平的证据不能充分、全面地反映国有企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用财务指标衡量国有企业的效率是不公平的。虽然有些国有企业处于垄断地位或者垄断行业,但它们往往会受到政府严格的价格管制。国有企业往往面临着不利于盈利的因素。如,各国的国有企业都或多或少地承担着一些社会职能,比如说免费或者低价给当地社区提供医疗、教育、交通等服务。更重要的是,和私人企业不同,赢利并非国有企业的唯一或主要目的。除了社会职能之外,国有企业还承担着各种非赢利性的经济职能,比如说稳定宏观经济运行、提供就业保障、促进科技发展以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等等。此外,由于上述的因素,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在采矿、交通通信、电力、天然气以及给排水等资本密集但利润率低的行业,这也限制了国有企业部门的利润。本文第一部分将描述国有企业在各国的行业分布以及这种分布对国有企业利润的可能影响,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具体描述国有企业在宏观上的几个财务指标情况,最后将作简单总结。
一、国有企业的部门分布及其对利润的影响
首先,我们考查国有企业的行业分布情况。表1展示了部分(发达和不发达)国家国有企业增加值占各行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它反映了国有企业在不同行业的分布情况。很容易看到,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在公用事业(电力、天然气和给排水)、采矿业、交通通信业,在制造业、建筑业以及商业及个人服务业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在农业中比重最低。
国有企业集中于公用事业(电力、天然气和给排水)、采矿业、交通通信业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私人投资者不愿意(由于其低回报率)或没有能力(由于这些行业中单个项目的投资额普遍非常大)在这些行业投资,但它们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又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国家不得不直接承担发展这些行业的责任,其主要方式是使用国有企业。
表1国有企业增加值在各行业的比重
农业
商业以及个人服务业
建筑业
制造业
采矿业
交通通信业
电力、天然气以及水
奥地利(1970-75)
〇
⊙
●
法国(1971)
£
意大利(1975)
英国(1975)
刚果(1980)
象牙海岸(1979)
肯尼亚(1980)
塞内加尔(1980)
塞拉里昂(1979)
坦桑尼亚(1980-81)
孟加拉国(1980)
缅甸(1980)
印度(1978)
韩国(1974-77)
尼泊尔(1978-79)
巴基斯坦(1980)
斯里兰卡(1974)
希腊(1979)
葡萄牙(1976)
突尼斯(1976)
阿根廷(1980)
墨西哥(1980)
尼加拉瓜(1980)
乌拉圭(1979)
注:<5%〇;5%~25%⊙;25%~50%;50%~75%£;>75%●.
表2美国各非金融部门资本-劳动比率(K/L):1948-2000
K/L(000$每个工人)
非金融核心产业部门
零售贸易
19.2
批发贸易
21.0
资本主义性质的服务
23.9
耐用品
40.6
非耐用品
56.2
高度资本密集型产业
通信业
186.9
交通业
216.5
419.9
电力、天然气以及卫生(给排水)服务
837.6
注:该表中的数据是1948-2000各年数值的几何平均值。由于存货未被包括在资本之中,贸易包含的两个产业的资本-劳动比率偏低
这些产业的第二个特征是,在整个非金融产业中,它们在固定资产总额中的比重高,而在雇员总数和净产值中的比重地。表3报告了美国1948-2000年期间若干不同产业部门在非金融产业净产值、雇员和固定资产中的比重。从该表中我们发现,在这个时期,高度资本密集型产业使用了非金融产业中56.2%的固定资产和11.2%的人员,却只贡献18.5%的净产值。这个特点在公用事业中更为明显,它使用了17.5%的固定资产却只产出了4.0%的净产值。而最为极端的是铁路运输部门,它使用了14.2%的固定资产却只贡献了1.8%的净产值。值得指出的是,在美国,这些行业都是由私人企业控制的。因而,上述的特征恐怕更多的是行业特点而不是所有制的特点。这也在相当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在许多国家国有企业在总资产当中的比重总是要远高于它们在净产值(或者国内生产总值)当中的比重。
表3美国各产业的净产值(NP)、就业量(L)和固定资产(K)在非金融部门所占比重(1948–2000平均值)
NP
L
K
非金融部门
100.0
非金融核心部门
81.5
88.8
43.8
采矿、交通以及公共事业部门
18.5
11.2
4.2
1.5
9.3
交通以及公共事业部门
14.3
9.7
46.9
6.6
6.2
21.2
3.7
2.1
8.2
4.0
1.4
17.5
诚然,并非在所有的国家和所有的时期这些产业的回报率都很低。比如说,石油和一些采矿业在一些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利润率都很高。但是,平均而言,这些行业的平均回报率是比较低的,而且往往低于其他行业。
因此,当国有企业主要集中于这些行业时,其利润率往往不会太高。当然,如果有数据来度量在每一个产业当中的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的资本存量和利润的话,我们就能够更好地比较公私企业的利润率情况,并且能比较准确地估量国有企业的行业分布对其利润的影响了。遗憾的是,对绝大多数国家来说,这些数据都很难找到。但是,基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合理地在定性的层面上推论出国有企业主要分布在高度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这个特点对其财务表现有着不利的影响。
二、国有企业的宏观财务表现
正如我们前面已经提及的,国有企业的利润率会受到许多因素的不利影响,使用财务指标来衡量其效率是不恰当的和不公平的。在这部分,我们暂时不考虑这些问题,专门考查国有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一些宏观财务指标。
(一)国有企业的储蓄与投资差额
表4报告了1978年至1996年所有数据可得的国家的国有企业在接受政府转移支付前储蓄与投资(或者叫做净资本支出)的差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国有企业的储蓄为其净运营收入与非运营收入之和。而其净运营收入是指其总的运营利润,等于其运营收入减去中间投入的成本、工资、其他生产要素的租金以及折旧等。所有的转移支付,包括收入栏的政府补贴以及支出栏的红利等均不包含在内。
表4国有企业在接受政府转移支付前运营利润与投资差额(占国内生产总值%),1978-1996
1978-80
1981-85
1986-90
1991-96
1978-96
所有国家
加权平均
-3.70
-1.42
0.15
0.56
-1.10
简单平均
-2.74
-1.96
-0.72
0.40
-1.25
中等收入国家
-3.91
-1.38
0.78
0.77
-0.93
-2.94
-1.99
-0.19
0.65
-1.12
低收入国家
1.12
-1.58
-2.31
-1.06
-0.96
-1.74
-1.84
-1.81
-1.69
-1.77
拉丁美洲与加纳比海国家
-3.11
-0.42
1.81
2.93
0.30
-1.33
0.98
2.08
-0.02
非洲(包括中东地区)
-0.68
-0.60
-1.51
-1.19
-1.00
-3.09
-2.04
-2.33
-2.37
亚洲(不包括中东地区)
-3.67
-2.68
-1.39
-2.21
-4.57
-3.03
-2.84
表现最好的两个国家
委内瑞拉
8.97
8.98
8.94
13.4
9.28
智利
6.27
6.83
8.71
4.34
6.45
表现最差的两个国家
尼泊尔
-7.40
-6.90
-9.90
-7.57
塞舌尔
-8.30
-14.10
-19.7
-13.50
注:“加权平均”的权重为以现价美元计量的国内生产总值
图1国有企业在接受政府转移支付前运营利润与投资差额(占国内生产总值%),1978-1996
注:图中每三个字母代表一个国家,如“VEN”代表委内瑞拉,后面各图也是如此;另,中间曲线是各国的简单平均值
(二)国有企业的储蓄
在学界,很多人认为国有企业天生是低效率的,正是它们的低效率导致了它们的亏损,而它们的亏损是导致它们的储蓄-投资差额的主要因素。然而,各国国有企业的统计数据似乎并不支持这种论断。
表5国有企业运营利润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1978-1996
加权平均**
3.15
4.00
4.43
3.94
3.88
2.91
3.10
3.18
3.46
3.16
3.03
3.68
4.35
3.71
3.69
2.11
2.90
3.64
3.50
3.04
5.75
5.20
4.75
5.41
5.28
4.64
3.14
1.90
2.87
3.84
3.91
4.70
4.86
4.33
2.52
2.19
4.38
6.64
5.97
6.20
0.58*
4.85
5.13
2.45
0.55*
3.12
2.14
3.95
4.14
3.85
3.52
2.68
2.82
18.04
17.8
22.7
18.54
毛里塔尼亚
15.1
21.9
18.50
菲律宾
0.82
-1.17
-1.05
-2.56
-1.37
马里
-1.4
-1.40
注:*只包括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两个国家的数据
**“加权平均”的权重为以现价美元计量的国内生产总值
与其储蓄-投资差额的表现相反,低收入国家组整个期间在国有企业的盈利方面比中等收入国家要好。前者的国有企业部门盈利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整个时期的加权平均值为5.28%而后者为3.69%。这主要是由于非洲国家国有企业的盈利情况比较好。1978-1990年期间,非洲国家国企部门的利润平均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6%以上,比亚洲和拉丁美洲都要高。基于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推论,即,非洲国有企业部门的储蓄-投资差额比较大主要是由于它们国有企业的投资水平比较高。这在表6中得到了证实。表6报告了国有企业的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从中可以看到,在这三个地区中,非洲的指标是最高的,1978-1996年期间的平均值超过了7%,而其他两个地区都在4%以下。
图2国有企业运营利润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1978-1996
注:中间曲线是各国的简单平均值
表6国有企业的投资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1978-1996
2.66
2.00
1.69
2.16
5.11
4.72
3.74
3.44
4.32
高收入国家
2.10
1.71
1.34
1.01
1.40
3.60
3.93
2.71
1.98
3.23
7.49
5.58
3.76
2.73
4.30
5.39
4.84
3.49
4.25
7.29
7.55
8.56
8.13
8.06
4.99
4.89
5.52
5.26
6.78
4.52
1.92
3.43
3.51
3.11
2.29
3.34
11.32
7.70
6.28
3.98
7.02
6.96
5.81
5.64
4.39
4.53
3.19
6.53
5.95
4.76
4.54
5.43
最低的两个国家
美国
0.83
0.49
0.39
0.31
0.48
塞拉里昂
2.60
0.17
最高的两个国家
刚果共和国
15.30
阿尔及利亚
30.49
14.73
9.80
19.44
(三)政府转移给国有企业的金融资源净值
前已述及,许多学者认为,为了弥补国有企业的储蓄--投资差额,政府不得不向国有企业进行各种补贴,从而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并占用了本可以用于其他社会服务的资源,从而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但是,这种说法只看到了政府资助国有企业的一方面,却忽略了国有企业向政府上交各种资金的一方面。诚然,在各国,政府都或多或少地通过各种方式在扶持国有企业。但与此同时,人们往往忽视了国有企业通常也以税收、红利以及利息等方式向政府上交了大量的资金。一个更为客观公正的做法是考察这两者的差额,即政府转移给国有企业的金融资源净值(政府提供的贷款、投资以及补贴减去国有企业上交的红利、税收以及本金利息),表7报告了1978年至1996年这个指标的情况。在该表中,如果从政府流向国有企业部门的资金超过了后者流向前者的资金,则该指标为正值,否则为负值。
表7政府转移给国有企业的金融资源净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978-1996
-0.65
-0.75
-0.62
-1.61
-0.12
0.23
-0.26
-1.43
-0.28
-0.76
-0.71
-1.16
-0.09
0.41
-1.67
-0.44
1.74
-0.73
-0.80
-0.52
-0.17
-0.03
0.02
-1.85
-2.76
-3.31
-2.49
-0.89
-0.53
-2.53
-1.36
1.28
-1.65
1.27
-0.18
-0.13
0.34
0.38
-0.06
-0.04
0.25
0.21
1.03
-11.00
-13.06
-16.40
-12.12
玻利维亚
-2.90
-8.58
-8.05
-7.83
斯里兰卡
9.84
4.94
2.39
1.48
突尼斯
6.56
7.47
6.90
注:负值意味着金融资源的净流向是从国有企业到政府而不是相反。“加权平均”的权重为以现价美元计量的国内生产总值。由于没有包括国有企业上交的税收,不符合我们在文中对于这个“净值”的定义,那些取自NairandFillippides(1989)的数据被剔除了
当然,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时期情况也很不同。从图3中我们很容易看到这种变化。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各年中,都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国家的国有企业向政府上交的利、税和本金利息超过了政府投入国有企业的投资、贷款和补贴。在该图中,我们很容易找出那些表现非常好的国家和表现非常差的国家。主要由于其石油公司大部分都是国有的,委内瑞拉政府不断从国有企业当中得到大量的资金,平均而言,每年国有企业部门要向政府净转移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10%的资金。另一个在这方面表现很好的国家是玻利维亚,1981年到1995年期间,平均每年国有企业部门向政府净转移的资金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7.8%。当然,也有一些国家在这方面表现比较差。如,1981-1990年期间,突尼斯政府平均每年要向其国有企业部门净转移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6.9%的资金。
图3政府转移给国有企业的金融资源净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978-1996
从表7中可以发现,在整个时期,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国有企业平均每年向政府净转移的资金占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5%。在所有的子四个时段里,这个地区资金净转移的方向都是从国有企业到政府。在亚洲,情况有所不同,平均而言,整个时期的资金净流向是从政府到国有企业,大致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0.25%。这可以解释主要由拉丁美洲国家组成的中等收入国家组在这方面的表现为什么要好于主要由亚洲和非洲国家组成的低收入国家组。
我们看到,已有的数据并不支持那种认为国有企业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压力的论断。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个论断在任何国家都不适用。但是,在我们所考察的这个时期,这种说法对绝大部分国家来说是不成立的。
诚然,有人可能会说,如果国有企业被私有化之后,向政府转移的资金有可能会更多。但这需要几个条件。首先,私有化后的企业必须运转得更有效率同时赢利更多。第二,这些企业必须同国有企业一样有足够大的动力上交税收。现实生活中,即便第一个条件得到了满足,第二个条件也很难成立。私营企业往往会有更多的动力去逃避税收,无论是通过合法还是非法手段。因此,我们至少可以说,私有化对政府财政赤字的长期影响是不确定的。
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国有企业的储蓄-投资缺口主要不是靠来自政府的资源补充的,而是必须要靠借贷。下面我们来考查这方面的情况,我们首先来研究国有企业在国内信贷市场中所占份额的情况。
(四)国有企业在国内信贷市场中所占的份额
对国有企业的另外一个指责是他们从国内信用市场上获取了过多的资金从而挤出了私人借贷。虽然由于数据可得性的限制,我无法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个彻底的考查。但是已有的国有企业在国内信用市场中所占份额的数据至少能部分回答这个问题。
表8国有企业在国内信贷总额中所占比重(%),1970-1996
1970-75
1976-80
1970-96
5.71
4.12
2.64
3.58
6.08
10.91
8.99
6.44
8.33
3.07
2.54
1.72
2.23
7.07
6.07
3.26
3.80
0.87
4.13
9.86
8.18
4.87
6.26
2.89
6.33
9.18
7.92
6.79
20.34
17.24
17.11
13.63
6.72
12.97
11.65
14.90
15.20
11.96
8.48
11.95
0.89
3.36
10.03
8.52
2.75
5.59
4.01
5.73
9.32
8.46
4.44
10.39
14.57
14.51
13.38
13.53
13.65
7.87
12.49
12.24
10.72
7.28
3.05
2.92
2.09
2.65
10.15
12.87
7.35
9.53
西班牙
0.04
0.10
毛利塔里亚
0.13
0.11
不丹
27.57
13.27
42.27
28.76
38.53
表9国有企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1961-1996
1961-70
1971-80
1981-90
1961-96
9.31
5.29
5.57
2.99
4.46
9.15
10.31
11.98
10.59
10.46
3.67
1.70
11.09
7.85
7.98
7.15
10.12
12.63
6.95
9.60
12.51
6.10
8.92
13.17
13.20
6.82
12.84
12.90
9.42
11.93
7.61
8.82
6.47
7.38
8.40
10.06
16.74
26.54
27.68
22.71
14.63
16.06
15.66
10.87
15.05
7.13
8.70
11.39
11.53
10.44
7.10
7.43
7.81
1.20
1.32
1.50
1.38
1.49
苏丹
48.75
66.70
65.31
65.45
表10国有企业投资额占国内总投资的比重(%),1961-1996
10.53
12.85
10.34
6.61
9.00
16.71
21.18
19.52
15.28
18.87
8.95
4.31
6.46
15.18
15.92
15.51
15.03
16.09
26.41
20.83
11.25
16.94
16.34
20.31
18.51
13.60
17.65
30.70
32.05
29.81
26.73
28.43
22.18
28.34
23.98
24.78
25.44
16.49
27.34
18.61
9.64
15.17
15.84
18.81
15.71
10.63
15.44
21.35
36.08
28.83
29.16
30.59
20.29
29.12
24.40
26.60
25.91
18.25
15.15
13.66
10.37
21.43
22.56
22.68
18.48
21.45
4.20
2.30
1.93
3.33
19.60
1.23
5.83
赞比亚
55.23
53.90
54.47
埃及
47.80
60.96
57.20
当然,正如图4所反映的,这个指标在不同国家、不同年份之间的差异很大。甚至有一些非常极端的情况,例如,1989年尼加拉瓜国有企业在国内信用市场中的比重占到了71%,在阿尔及利亚和不丹,这一指标在1991-1996年的平均值在40%左右。但是,在另一个方向上有更多的极端情况。比如说,在西班牙和毛里塔尼亚,这个指标平均只有0.1%左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图4国有企业在国内信贷总额中所占比重(%),1970-1996
在不同的国家组别当中,高收入国家的国有企业从其国内信用市场中借贷最少,在整个时期的简单平均值只有3.8%。非洲国家的这个指标最高,整个时期的简单平均值达到了9.8%(加权平均值为13.7%)。相应的,低收入国家的这个指标相对比较高,无论是其加权平均值还是简单平均值在整个时期以及前三个子时段都超过了10%。然而,这种情况是与国有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和投资当中的比重的情况相符的。从表8和图4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指标的总体变化趋势是从1970年到1985年一直上升,之后开始下降。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那种认为国有企业从国内市场借贷过多从而挤压了私人企业借贷的说法是没有事实依据的。
(五)国有企业在外债总额当中所占的份额
另一个针对国有企业的指责是它们从国际信贷市场借贷过多从而恶化了国家的外债水平。表11报告了1978年至1991年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在其外债总额当中的份额。在整个时期,所有数据可得的国家的这个指标加权平均值为15%。与国有企业在这些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总投资当中的比重相比,这个数字并不高。在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和投资总额当中的比重分别在10%和20%左右。
表11国有企业在外债总额中所占比重(%),1978-1991
1991
1978-91
18.09
15.00
14.92
14.33
14.80
12.30
9.57
12.74
20.96
20.67
16.33
12.38
16.14
17.55
19.13
16.01
13.32
16.50
10.76
9.72
10.68
9.99
10.25
10.48
9.65
7.89
5.12
8.27
23.02
21.41
16.04
11.42
18.63
17.94
14.03
11.58
15.54
加权平均*
22.62
25.52
17.32
13.93
19.31
12.79
13.74
10.82
7.66
11.24
11.35
11.18
13.00
12.07
12.06
9.50
11.34
12.99
10.98
孟加拉国
0.63
0.44
0.43
布隆迪
1.43
0.68
0.20
0.69
63.57
63.02
35.60
25.30
50.65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65.17
66.18
51.86
34.10
58.56
注:“加权平均”的权重为以现价美元计量的国内生产总值
*:由于阿尔及利亚的这个指标非常高,非洲国家的加权平均值也非常高。
当然,正如在图5当中可以看到的,有些国家的国有企业在其外债当中所占的份额确实比较高。例如,我们从表11和图5中很容易发现,在这些年里,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的国有企业平均占到了其外债总额的60%左右,而在阿尔及利亚,这个指标也高达50%左右。但是,在同一时期,许多国家的国有企业在其外债总额当中的份额是微不足道的。比如说,孟加拉国和布隆迪的国有企业在整个时期分别占其外债总额的0.4%和0.7%。
图5国有企业在外债总额中所占比重(%),1978-1991
在这三个地区中,如果只看简单平均值,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的国有企业在其外债当中的份额最高。相应地,中等收入国家的这个指标比低收入国家要高。其主要原因是,一般而言,拉丁美洲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更容易从国际市场上借贷。
国有企业在外债当中的份额要高于其在国内信用市场的份额是有原因的。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有政府的支持从而风险较小,外国银行往往更愿意贷款给国有企业而不是私营企业。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经向发展中国家的国有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贷款,以使这些国家政府的决策能力分散化。在其他国家,如印度,有些大型项目是由前社会主义国家资助的,而这些国家往往更愿意贷款给国有企业。即便如此,总体而言,国有企业在外债当中的份额的加权平均值虽然达到近15%,但仍低于国有企业在总投资中所占比重(20%)。
三、结语
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发现,总体而言,那种认为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运行有不利影响的说法是没有得到数据支持的。相反,这些数据表明,国有企业部门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盈利的,对政府的财政平衡和经济稳定是有正面作用的。因为国有企业总体来说是盈利的,他们不需要从国内信用市场当中进行过多的借贷。与他们在国内投资作当中的份额相比,他们在外债总额当中的比重也并不算高。
总之,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到,即便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当中,国有企业的财务表现也并不差,普遍而言,那种认为国有企业天生就是没有效率,从而总是亏损,总是增加政府财政负担并导致通货膨胀的说法是没有事实根据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各国的国有企业现在的情况都已经令人满意了,相反,各国国有企业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非常严重。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对待这些国有企业应该怎么办?是进行私有化还是在保留其国有性质并在这个性质所规定的社会经济目标的前提下对它们进行改革?关于这个问题,私有化给许多国家带来的不利局面,特别是苏东国家私有化的悲剧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参考文献:
[1]刘国光,关于分配与所有制关系若干问题的思考,《高校理论战线》,2007.10
[2]程恩富、鄢杰,评析“国有经济低效论”和“国有企业垄断论”,《学术研究》2012.10
[3]左大培,《不许再卖——揭穿企业“改制”的神话》,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7
[4]刘元春.国有企业宏观效率论——理论及其验证[J].中国社会科学,2001,(05)
[5]张晨、张宇,国有企业是低效率的吗,《经济学家》,2011.2
[6]陈波、张益锋,我国国有企业高效率论——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5
[7]HolgerMühlenkamp,2013,FromStatetoMarketRevisited:MoreEmpiricalEvidenceontheEfficiencyofPublic(andPrivately-owned)EnterprisesVol.75ofF?Vdiscussionpapers,DeutschesForschungsinstitutfür?ffentlicheVerwaltungSpeyer
[8]Gillis,Malcolm.1980.Theroleofstateenterprisesineconomicdevelopment,SocialResearch,Vol.47.
[9]Duménil,G.andD.Lévy.2002.Thefieldofcapitalmobilityandthegravitationofprofitrates(USA1948-2000).ReviewofRadicalPoliticalEconomics34:417–436
[10]WorldBank,1995,BureaucratsinBusiness—theEconomicsandPoliticsofGovernmentOwnership,theWorldBank,Washington,D.C.
[11]Short,R.P.1984.TheRoleofPublicEnterprises:AnInternationalStatisticalComparison,inFloyd,RobertH.,CliveS.Gray,andR.P.Short(ed.),PublicEnterpriseinMixedEconomies,SomeMacroeconomicAspects,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Washington,D.C.
BreaktheMythofInefficiencyofState-OwnedEnterprise:
EvidencesfromMixedEconomy
ZhuAndong
Keywords:State-ownedEnterprise;MixedEconomy;Efficiency
Author(s):ZhuAndong,AssociateProfessorofSchoolofMarxism,TsinghuaUniversity,Beijing
来自混合经济体的证据
朱安东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