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率是保险公司的核心指标,比其他所有指标都重要,不过了解的人比较少,简单说明一下。
13个月继续率是保单首年交费以后第二年继续交费的比例,比如新单保费1亿,第二年续期保费收到9000万,13个月继续率就是90%;
25个月继续率是首年交费以后,连续2年的交费比例,比如首年1亿,第二年续期收到9000万,第三年续期收到8000万,25个月继续率就是80%;25个月继续率永远低于13个月继续率,因为第二年没交费的人,基本上不可能再继续交费了;
为什么没有37个月继续率,因为一般情况下,连续2年续期交费以后,就是累计交了3年保费了,这个时候如果不交费,退保损失太大了,一般人考虑损失原因,都会继续交费;为什么前2年有人不交费,难道损失不大吗?
按年交1万元保费为例,第二年如果不交费,退保能拿回大概2000元,损失8000元;如果第二年交了,第三年不交费,退保大概能拿回7000元,损失1.3万元;这个损失不能说不大,为什么有人舍得损失呢?不交费的原因其实就2种:
1、投保人不是代理人,投保后发现保险不合适,不想交了,我任赔,这种情况不多,大概占总保费的3-5%,这个是正常的;
2、投保人就是代理人,代理人为了完成任务或者获得高额佣金,为自己或者父母、配偶、子女投保,这种情况是代理人自己出钱,然后通过佣金,首年保费大部分都会拿回来,损失不大,正常情况下,大约可以拿回保费的50-60%,加上退保金,累计可以拿回70-80%,如果算上新人招聘给的底薪就更多,为了完成任务拿到底薪,代理人经常这样买保险,正常情况下代理人自保件大概20%左右,第二年大概有1/4不会续费,这个也是正常的;
如果按照上面的情况计算,13个月继续率大概在90-94%,这个非常优秀的业务品质,那么业务品质不好是怎么发生的呢?
保险公司大部分是需要冲业绩的,也就是需要完成保费收入目标,如果完不成怎么办,其实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只要肯花钱,就没有完不成的任务,保险公司的法宝就是业务奖励,奖励比例是可以调整的,只要佣金+奖励+退保金超过保费的105%,保险公司要多少保费就能有多少,当然后面的亏损是免不了的,这就是“哪管后市洪水滔天“。
一般情况下13个月继续率超过92%算优秀,85%算及格,更低就是不及格了,实际经营中,保险公司创造了各种可怕的13个月继续率,既能看到接近0%的继续率,也能看到接近100%的继续率(0这个是保险公司被骗了,严格上来说是犯罪,接近100%这个也是诈骗犯罪,已经抓了,无期,有兴趣的可以查上海泛鑫案)。只有不到10%的保险公司13个月继续率能到优秀,只有30%的公司能够几个,剩下60%都是不及格,以前平安一直是优秀,现在不行了,不行的原因就是18年开始的高额激励,按87%这个继续率判断,自保件大约在40%左右,平安这样了,实在没想到。
25个月继续率是保险公司的长期盈亏指标,80%基本上是生命线了,低于这个数据,说明新单承保业务长期看已经没利润了,当然这里不包括投资端的超额利润,如果投资水平较好,投资部分仍然可以盈利,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平安的投资水平在历史上看是中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