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保险业深度转型中小险企能否“弯道超车”险种保险行业保险公司

深度转型的当下,科技正在成为保险业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

2023年,保险业持续复苏。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2023年,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12万亿元,同比增速达9.14%。在经济转型、人口变局和前沿技术发展的新局之下,中国保险行业将如何挖掘市场潜力、乘势而上,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

互联网保险即是保险业在数字化时代中的产物。2013年起,互联网保险崭露头角,10年间,保费规模由2012年的290亿元增至2022年的4782.5亿元,占到全行业原保费收入10.2%。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互联网保险以32.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但当前渗透率仅为10%。

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新兴行业,互联网保险该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在监管指导下探索高增长与高质量发展并举?

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周延礼提出,互联网保险是保险业创新和发展的新引擎。面对新局与新机,必须积极拥抱变革,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加强风险管理,保护消费者权益。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主任魏晨阳则进一步表示,未来,居民家庭财富管理新风口将出现;科技将助力健康险业务创新,服务“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意义凸显。“伴随着创新型险种不断涌现,我们对互联网保险行业的转型升级抱有强烈的渴望。”

多元偏好推动小众险种走向市场

谈及互联网保险的消费变化和未来趋势,元保集团创始人兼CEO方锐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与元保集团联合发布的《2023年中国互联网保险消费者洞察报告》(下称《报告》)发布会上表示,消费者需求偏好日新月异,其意识更成熟、人群更细分、习惯更加线上化,这意味着,风险的精细化管理、产品的精准定制、线上渠道的建设是未来保险行业面对的新命题。

当下,互联网保险产品呈现出哪些趋势?

一是过往偏小众的保险受到特定人群青睐。从人口结构看,“不婚化”、“少子化”使得中国家庭结构呈小型化趋势,家庭抵御各类风险的压力陡增。不同年龄、不同收入群体,通过保险抵御风险、寻求保障的需求愈发多元化,个性化。

二是特定险种兴起。例如,宠物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加,宠物险广受青睐。《报告》显示,当前27%的养宠人配置了宠物险,以年轻的女性消费者为主;未购人群中35%的人计划购买,未来更多一线城市的中年人愿意买单,且男性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显著提高。保险机构精准感知和分析不同客群的多元化需求,推出有针对性的产品+场景覆盖,从而挖掘长尾需求,实现多元化增长。

三是家庭财产保险的需求也将从二线城市向三线及以下城市延伸。

同时,小众险种之外,面对同一款保障类型产品,细分客群的需求差异也愈发显著。例如,《报告》显示,20-30岁人群在选择保险时,主要看重“性价比高”;31-40岁人群看重“产品保障范围大”;51-60岁人群看重“参保门槛低”。

科技成为重要动能

方锐指出,智能化趋势将为保险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通用大模型愈发成熟、成本逐渐降低,结合保险行业大量的数据训练和应用后,保险行业将迎来全面智能时代,未来保险将更简单,更个性和更智能。

在科技领域,以大模型、AIGC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新突破,为保险行业打开了智能化的新大门。

《报告》披露,共有71%的受访者认为智能化理赔提升了售后体验。当前,有线上理赔经验的消费者中,超八成对理赔满意。伴随大模型技术的深入应用,消费者对理赔的困扰有望进一步消除。

目前,大模型技术在中国保险行业的落地探索已初显成效,在客服、营销和理赔等场景中已有较好的应用案例。

2024年,AI大模型将在中国保险行业加速落地实践。未来,“人工+大模型服务”的模式,将有望改变保险难懂、难投、难赔的印象,提升大众对保险的接受度,进而提升保险的普及度。

中小险企有望“弯道超车”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业内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科技赋能或将成为中小险企“弯道超车”,发展“小而美”、“小而精”定位的重要机会。

从2023年保险业保费收入与净利润表现看,不论人身险行业或是财险行业,均存在显著的“马太效应”,行业收入主要集中在上市保险公司、头部机构中,中小型公司普遍面临较大经营压力。

元保集团联合创始人兼CTO王波对记者表示,在大模型方面,中小公司与大公司基本站在同一“起跑线”。“不管哪一级保险公司,大模型基本都在应用层面。因此,其发展主要取决于大模型的应用能力、数据能力与算力。这一方面,中小公司或有弯道超车的机会,能用更少的人实现很多公司累积的效果。”

阳光保险集团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杜新凯进一步表示,中小型保险公司利用大模型的关键在于战略。“这取决于他们是不是坚定地认为大模型能赋能保险业务。如果在战略上有正确的选择,那么技术和应用就会有更好的机会。”

THE END
1.南燕保险科技南燕集团成立于2014年,目前公司为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提供从产品、销售、管理到理赔、TPA、健康服务等业务全流程综合解决方案。是中国HMO管理式医疗的先行者。https://www.nanyangroup.com/
2.富泰锦丰汇成都富泰锦丰汇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保险+科技+服务”核心能力,助力保险真正好买、好赔、好用,让保险更有温度!同时提供保险资讯、保险咨询、保险方案定制、核保、协助理赔等一站式保险服务。https://donsins.com/
3.广州日报政策性水产养殖保险提高养殖户抗风险能力,创新“保险+科技+服务”实现全流程风险减量管理,“保险+信贷”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银保监会于近期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针对都市型农业的风险特点,积极开发风险保障程度高、费率合理、可推广的...https://gzdaily.dayoo.com/h5/html5/2023-04/27/content_886_823982.htm
4.羊城晚报打造“科技+服务+保险”新模式 平安产险助力构建安全生产新格局 7月27日,第四届中国职业安全健康高峰论坛暨第三届安全生产责任险交流会议在吉林长春举行。作为本次高峰论坛主办方之一,平安产险分享了在服务企业安全生产方面创新打造“科技+服务+保险”新模式的实践,为社会提供更多安全保障与服务。https://ep.ycwb.com/epaper/ywdf/h5/html5/2021-08/03/content_493_414240.htm
1.科技为保险业转型升级持续赋能总体上看,科技金融的外延非常广泛,既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行业本身全产业链条的科技化,也包括金融行业所服务的各类产业的科技化、金融产品的科技化和金融服务过程的科技化。 以保险科技与科技保险为例,在农业保险领域,保险公司利用遥感技术与无人机技术进行农业保险的查勘定损,不但能节省大量人力,...https://www.financialnews.com.cn/2024-11/13/content_412271.html
2.广东人保财险:“7.8”在行动!“保险+服务+科技”赋能保险力量“安全工厂”信息系统、“粤农保”AI数字农业、岭南水果防灾减损、智慧渔场四大平台;水稻生产应急服务中心、“政府+保险+科技+服务”出租屋管理新模式、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项目可保风险管理体系三大项目;物联网水浸监测预警、发动机连杆免拆定损两大技术……向社会公众普及人保科技如何助力保险业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https://www.xxsb.com/content/2023-07/09/content_214447.html
3.共创“产寿健”保险服务生态,爱保科技成为技术赋能者与连接者爱保科技以“保险+科技+服务”为核心理念,在业务布局上,前期依托人保集团在车险市场的优势资源,以车主为入口,以技术为引擎赋能保险公司,综合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实现保险全流程、多领域的智能升级,为车主提供全流程、在线化、智能化、可直达的保险服务。 https://www.iyiou.com/news/2019033196275
4.众安保险以“保险+科技+服务”多维驱动,聚焦多样化保障需求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消费升级、数字化转型以及科技应用的飞跃都对保险科技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应对市场的发展需求,众安保险聚焦多层次、多样化保障需求,以“保险+科技+服务”多维驱动,连续推出全覆盖式网络安全保险、癫痫保,公司尊享e生、团意险等产品也迎来全新升级,刷新保险科技行业新高度。 https://news.iresearch.cn/yx/2022/03/424772.shtml